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植物记Ⅱ》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植物记Ⅱ》读后感锦集

2020-09-29 20: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植物记Ⅱ》读后感锦集

  《植物记Ⅱ》是一本由安歌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3 页码,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物记Ⅱ》精选点评:

  ●很好!

  ●我只是希望封皮可以不那么恶俗

  ●从植物到植物~

  ●是本适合在零散的时间里慢慢看慢慢读,等待的时光有了这本书也会很愉快的书

  ●很丰富的知识啊

  ●非常喜欢植物与文学的结合!喜欢新疆也喜欢华南植物

  ●喜欢植物的人,可以好好读一下,薰衣草,紫色啊,大爱。

  ●内容很有趣,文字稍显生涩。

  ●伟大的植物,神奇而让人敬畏!

  ●开始就已经在失望了

  《植物记Ⅱ》读后感(一):拿到了植物记2

  当当送货还挺快,今天书送到了。

  打开包装,大惊:天哪!居然是这么难看的绿色封面。

  然后小心地收起来,这本书不能在办公室里看,尤其是感冒了拖着鼻涕看,要等我神清气爽之时,躲起来慢慢看。这么说,忽然感觉自己像觅得美食的小老鼠,哈哈~~

  《植物记Ⅱ》读后感(二):用爱人的方式来爱植物

  爱植物的好处是,她不会逃跑,不咬你,她也不嫌弃你炒股赔钱,她还不嫉妒你爱其他的植物,你试过站在路边,默默地看树叶优雅地展开么?这本书,是写给植物的情书

  读第一篇熏衣草,就浮想连天。不由得想起在新疆旅游,令人瞌睡的长途之中,停车买个大西瓜,瓜摊上面挂着的一束,就是熏衣草,用来驱赶蚊蝇。看摊农妇的微笑,正是看这本书的感觉。一切自然,安静。

  看过植物记I,所以就急急忙忙买了II。当当送货的时候,还大吃一惊,封面居然是那样的黄绿色,有点难看。如今多看几遍,倒不那么难看了。这一本,很多植物都没听说过,不像第一本很多见过,也吃过。读来读去,知道作者生于新疆,居于海南,又有点心生愤懑:做人要厚道,怎么把好地方都占了?!

  《植物记Ⅱ》读后感(三):写给植物的情书:《文汇读书周报》书评

  写给植物的情书

  2008-12-05 作者:殷晓玮

  ■殷晓玮

  《植物记Ⅱ》 安歌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版

  《植物记Ⅱ》是安歌继《植物记》之后又一部全新作品,以人文随笔的形式描绘从新疆到海南的种种植物,如薰衣草、翠雀花、苦楝、凤凰木、蝴蝶树等。人和植物的相遇、相知、相爱都化作点点文字融入书的每一篇章中。与其说这是一部单纯的植物纪实,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封写给植物的情书。

  “你那纤细的绿色蔓藤攀爬在灌木丛上,一副弱不禁风的小模样是多么惹人怜爱啊。”“亲爱的依兰香,我叫着你的名字,就浑身爽洁芳香。你在开花时,老远就让我闻到你清远的香味。”作者用第二人称直接称呼这些植物,仿佛挚友般亲近,又如恋人般亲密。婉转自然的语调,唤起读者的美好回忆和深情向往。如《波斯菊开》一文:“突然溪旁就闪出了一丛波斯菊,接着又是一丛,傍着溪水,影照流闪,只是这几丛波斯菊的迷离,便已是木落山空,林深不知处。……旁边的黄泥墙上是小小的方格窗,窗框上的蓝漆已开始剥落,窗台里面的天竺葵却从拉开一半的白色镂空布窗帘一格一格地映出红。”刹那间,花的艳丽,草的清香,似乎就在身边,远在千里之外的植物变得可触可感,心灵也变得分外宁静。

  另外,书中还记录了很多植物的药性和生长特点,以及预防毒性植物等知识。所以,这部书既可以拿来当优美的游记散文来咂摸品味,也可当它是一本纯粹的植物知识介绍来信手翻阅,当然,把它看成一封“情书”而慢慢细啄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的阅读体验。

  《植物记Ⅱ》读后感(四):如果去旅行,就带这本书

  可惜我在这次旅行之前就读完了它,否则一定会带在身边,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宾馆点灯的床头在饭馆里,哪怕翻一两页,我喜欢自然,喜欢植物,喜欢植物那种生机又诗意,好奇它们那个宽阔奥妙的世界。

  之前还看了全套《植物私生活》,植物有自己的王国。它们的生老病死、爱恋与追逐、争斗与残杀,与人类无异。

  我喜欢他们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植物。唯有这样,我们才得以真切的窥见那个能领我们探索生命乐趣的世界。

  这本书就如同旅行指南,我记下了要去新疆看亭亭白桦、燃烧的火炬树、胡杨、荨麻火焰,要去海南看凤凰木、桫椤、十八学士文殊兰、桃花心木,还有见血封喉。它们是奇异的另一层知识面,鲜艳、摇曳、波光潋滟,却绝对不是摆设,尽管有一天,我也能够像作者一样,怀着猎奇心去探望它们,可因为读过它们的故事,了解过它们的习性,想象过它们的内心,它们于是都活起来了——本来它们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它们身上再简单的仅仅单纯只为生存而生的花朵、叶片、种子、汁液……都有着原始的力量,有着令人一旦深思便迷眩不己的诱惑力,它们的喜怒哀乐如此光怪陆离,又如此精密讲求逻辑,怎能让我不向往。

  我喜欢作者用快乐平等的心情去写这些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是一首诗。“当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一半……当他几乎览尽岁月众生的艺术、才华、奢华……在体验和比较了众多事物之后,他又会回到非常简朴的记忆”——这份简朴与纯净,植物无须从头轮回,它们现在所展现的一切,即已是我们所追求的那般境界。这是多么令人感动。作者说得对: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永不重复自己为自傲的想象力。我们人类,则常常在模仿大自然,并且时常模仿不到位。大自然,永远有取之无尽的生命的一切力量。

  我将带着这本书去新疆和海南,去看我已经开始倾慕的植物们。从知道它们的名字开始,到熟悉它们,我对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终将了解更多一分。

  《植物记Ⅱ》读后感(五):作者所感悟的是我们多数人缺失的!

  现代科技自产生以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方位接管人类所有活动范围,科学技术化生的各种设备、物件顺势将人类严密包裹,显然人类是欢欣鼓舞的穿戴上这科技的躯壳的,但这是保护还是监禁?谁能告诉我?

  我们已经丧失了对自然的感知,对自然没有一丝的崇敬,仿佛人类就是外星来客,而并非是在自然母体中孕育的一种生灵,在地球纯属是利用这里的一切而已。而这种认识人心的转变时间仅仅用了不到200年,迅速抛弃了历史上6000000年对自然的认知。不知道是这科技躯壳将人类和自然隔离开,还是人心把自己和自然隔离。

  南宋释志南有一首《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蓬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过去我们可以感受到“杏花雨”有“杨柳风”,现在我们听到什么?“小雨转中雨”?“南风三级”?很多人包括我丧失了感悟自然的能力。

  我承认我自己对自然依然是一无所知,离开了科技的躯壳,我能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很小,假如把我扔进渺无人烟的荒野,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几天?

  文章第一篇就讲到:人“制造”出不同品种的花卉,“制造”打上引号是因为,事实上人并没有制造出什么而只是“人工合成”了大自然已有的东西。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章叙述自然选择的一种特别情况叫做“人工选择”,用的是“选择”一次而非“人造”。法国科学家卢瓦希而说过:没有事物被创造,也没有事物被毁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