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1000字

2020-10-07 19: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1000字

  《传媒的四种理论》是一本由[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4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8年3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媒的四种理论》精选点评:

  ●国内译者的序言是精华啊…因为过时啦~果不其然施拉姆写得最好,黑得最酣畅(:3_ヽ)_ 自由至上是天上星,社会责任是手中粮。 威权与苏共是一款毒药的两种药效。 是倒霉催的密尔和马克思的各自的另人吃惊的信心的slogan的泡沫板互相砸同时碎结构颗粒物在风里静电里乱七八糟的飞……

  ●十分严谨的学术翻译。理论之前在各种课本中看过,所以还算好懂。看“原著”要加深对整个西方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才好。我还需修炼嗷嗷嗷

  ●我觉得思路蛮清晰的,梳理了一下大概的思路

  ●课本之外。

  ●基本的哲学观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各领域的存在形式。我们总喊要民主,要新闻自由,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包括国家、社会、民众自由等等一系列基本概念的理解就和西方社会不一样。在一颗橘树上怎么可能结椰果呢

  ●没那么晦涩 专业科普

  ●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中指出:“社会责任这个术语毫无意义,事实上它被当作社会控制的一种途径加以使用。”

  ●新闻学书吐槽完了老师还是不放过要交这本书的读书报告T^T前两章没什么 就是理了理很多熟悉的东西 后面才有点意思

  ●这一版翻的一般。建议看英文原版。

  ●传播学经典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一):后期剪辑

  如果,您熟练掌握后期剪辑的各项利器;如果您愿意在和编导的沟通中一起寻找镜头逻辑的达芬奇密码;如果,您正好有着丰富的剪辑创意与梦想;那么,请带上您的热情,用您的双手剪辑出我们灿烂的明天!lehuamedia@126.com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二):初探传媒理论

  从这本书里知道了为什么西方国家一定要追求言论自由,了解到西方言论自由的程度。也看到了西方对于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的看法。总之,开阔眼界吧。

  看完后,我心里在疑问,我们国家的学者对威权主义理论持何种观点,在国内的书里好像很少提到威权主义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三):批了个判

  突然把这样一本勉强算是很有深度但又让人不禁有点怀疑的涉及到社会制度的书放在你面前,特别是她又是一本全篇贯穿着西方价值观的书的话,实际已经占大多数却自我感觉是小众的“知识人”很难会对她有什么不太好的评价。

  但是这样草率的涉及到社会制度的讨论,则会陷入为了深度而深度的方法论怪圈中。理论上讲,任何社会学的东西,其基本的出发点,肯定是社会制度,进一步的话则是更深层次的哲学世界观讨论。不幸的是,这本书把这些东西一一论及,虽然书名是堂而皇之的《传媒的四种理论》,但是其中的内容无外乎是把相关社会的经济基础,背景环境,社会制度,哲学观点一一罗列,然后开始讨论为了相应的社会目的,传媒所完成的责任。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但是恰恰反映了其信息量不大的问题。

  本书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对不同社会制度的讨论,不可避免的携带了作者的主观情绪,作者试图更加公正的努力当然可以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看到,但是于事无补。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四):哲学的层面解读新闻传播——初读四种理论的意义

  《媒体的四种理论》,原本叫作《报纸的四种理论》。其名字体现的是媒体形式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报纸的一统天下到广播电视的后来居上。

  从书名我们不难理解,该书已经从单纯的新闻操作层面上升到了传播学理论的叙述方式——它是理论但不仅仅是新闻传播理论,其背后所彰显的是不同国家和时代的人对于某一种社会形态的哲学认知。

  由此层面理解传播学纵横两个方向的发展便显得容易得多了——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主义和苏联式的极权主义。前三者体现的是纵向(资本主义)式的新闻传播理论发展脉络,而后者则体现了某一阶段当中的横向新闻理论画面。

  尽管四种理论在各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曾经显示出相当的统治力,然而我们可以严肃地说,直至今日四种理论仍然不是以化石的方式存在,其形态仍然尤其鲜活性。

  四种新闻传播学理论在新闻传播现实当中或隐或显的存在方式折射出社会、政治、思想哲学层面的丰富。

  这便是我的浅显理解。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五):那些经过时间的洗礼的著作,看着总没错

  【首先给这本书写于五十年前这件事还有后面多达百条的参考文献给跪了】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反复想一个问题:中国的新闻理论属于哪种。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把中国划到了权威主义里面,“因为肯定不是自由主义呗”,我那时是这么想的。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又觉得,我们是苏联共产主义才对吧。后来重新看了前面的序言,才觉得四种理论中不管哪一种都不能够概括我们现在的情况。如果按照译者在序言中所介绍的某美国学者在此之后提出的“五种理论”分类法,我国的新闻制度用共产主义理论来描述也许更适合,它的典型特征是,传播媒介国有而非私有。当然,这个东西提出的时候还没有普及网络,毕竟我也不是传媒专业的,就不费心去了解现在有没有更好的理论来契合我们的情况了。

  摘录几个在书中看到的很有意思的段落:

  1)传媒总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态和色彩。(不过我觉得这句话作者说的太谨慎了,传媒不应就是由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所决定的么?)

  2)一切的宣传都应该求其通俗,它的知识水平要适合宣传对象中知识水平最低者的接受能力。所以,要使接受宣传的人数越多,其知识标准液就必须相应越低。(这是希特勒《我的奋斗》里的原话,洗脑也是有自己理论的!)

  3)在社会团体的金字塔结构中,层级越高,允许讨论的范围就越广。全体公众被认为是不懂政治问题,因此,以这个社会阶层为对象的媒体应该受到严密监视,因为它可能会激发群众骚乱,也可能会使公众去关心那些他们没有能力理解或没有直接责任的事情。(这点虽然过于权威主义,但却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看现在微博上“公知”们的话语权多大就能知道)

  4)★新闻自由……是指出版物在出版前不受限制,而不是指已发表的含有犯罪信息的内容可以逃避新闻审查……个体的意志仍是自由的,只有滥用自由意志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纠正了我对言论自由的看法,必须打个五角星)

  5)民主制度的成功需要明智且有知识的选民,而大众传媒和公立学校担负着向公众提供教材的责任。(从一个角度佐证了各“公知”并不是真的想帮中国“民主”,因为很明显大量粉丝被忽悠地连判断力都快没了)

  6)(新闻)机构必须控制自己,否则就要受政府控制。(从某种角度来说,新闻审查是否是政府对媒体的一种保护呢?)

  最后贴一个很赞同的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对新闻功能的见解——传递信息,影响判断,推动进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