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100字

2022-04-11 03:33: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100字

  《西伯利亚之歌》精选点评:

  ●第一部супер,第二部显得直白草率,Михалков和Гурченко一贯神经质的мелодрама式表演减分不少。1319变1307豆瓣删掉了12部。

  ●第三十二届金球奖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强烈的俄罗斯性格,奔放,粗犷,大气磅礴。

  ●三星半。前两部蛮好,后两部集中在开采石油,大大削弱了思想的深度。而且作者似乎有意回避了一些严肃而沉重的主题:肃反、压制人性的专制、日益强化的官僚化等等,即便不要求全部得到表现,至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应该得到表现。

  ●牛逼啊,这才是会玩儿的主旋律史诗啊,最后结尾太悲壮了,好像寓言了之后几年的切尔诺贝利以及苏联帝国解体一样。

  ●长生老朽白蚁噬, 黑水烈焰沼中起, 将军肠断战士归, 井喷火云拥万红, 几代人回首云杉星子寒, 流放最远不过西伯利亚

  ●前面开头稍闷一些,后面很精彩,很有力度,堪称一个家族的史诗

  ●伟大俄罗斯

  ●叶兰村三代人的阶级纠葛,史诗巨作,涉及沙俄倒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等。中间过渡段由历史画面串引,震撼人心。后两部集中在石油开采,生命之微渺与时事之浩荡全在一部电影之中呈现出来,值得一看。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一):一声叹息

  手上正好有这部电影,看了一半就感叹,哥哥的天分比弟弟强太多了。可惜人生变幻无常,有一天发现很小的时候看的那部傻片《探戈与金钱》的导演居然就是他时,好一通感叹。当然里面的女主角又一次咸鱼翻身,在《绝望主妇》里潇洒着呢。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二):家族史诗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三):西伯利亚之歌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四):尘不归尘,土亦不归土,祖辈痛苦成黑金万亩

  从罗吉昂到戈利亚到阿廖沙,断裂的锁链项链——从监狱中逃出的信物,成为了每代人面临战争的炮弹、沼泽的迷雾以及始终无法过去的、前代社会体系带来的恨与爱时的天启。

  个人最喜欢阿廖沙的血仇处理。当回乡进行资源开发的父亲戈利亚因为过于善良而被杀害,叔叔Sparian提着斧头颤颤巍巍地出来,欲挽留阿廖沙时,少年隔着迷雾一声大喊:“我一定会杀了你!”多年后回乡,阿廖沙明明是战争英雄,却开着拖拉机,几乎要流出眼泪地,边颤抖边大笑着轧过村庄的大门,对着已经老如朽木般的叔叔:“我不杀你,我要把你的村庄变成石油井,往后世世代代,你们家人的尸骨烂成石油后被我造的石油机抽出来,烧成灰烬,什么都不剩。”

  但最后让人好好哭的地方也在这里,最初为了仇恨和不甘而主导石油开采的阿廖沙,那个年纪中年,英姿不在、满脸皱纹的阿廖沙,几近周折决定离开父亲流过血的土地时,奇迹出现了——石油出现了。一瞬间点燃天空的火焰,父亲口中所说的太阳城,在战场上洒过的热血重新回到了这个人身体里,毅然地为了救下工友而死在了“太阳城”的烈火中。而那段锁链终于随着贫瘠土地的苏醒而终于随着阿廖沙,融化在了烈火中。

  最好哭的地方还是结尾。在那一刻,祖辈的坟墓喷出富饶的石油,墓碑被烧,尸骨无存,可那些逝去的人们却带着希望的笑容回到了菲力身边——西伯利亚,苦难却最终等来了富饶、人民的期待,不是拉美,抑不是非洲,西伯利亚的血管里流的血,流回到俄罗斯这片土地上,而非如拉美一般被切开,终成富饶的苦难。

  有个疑问,可能是本人的价值观偏颇:没见《燃情岁月》等老美西部片底下讨论印第安殖民问题,却在无数苏联片底下看到瓣友的疑问:“大清洗呢,瓜分波兰呢,高压统治呢?”倒不是嘲讽,只是觉得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某种“自由”的压迫代言词,下一部就该是历史虚无了吧?(笑

  《西伯利亚之歌》观后感(五):俄罗斯民族与现代性之间的这场史诗级纠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