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是你,我是我,你搞定你,我搞定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你是你,我是我,你搞定你,我搞定我。。。

2020-10-14 08:45:10 作者:钱儿爸 来源:Michael钱儿频道 阅读:载入中…

你是你,我是我,你搞定你,我搞定我。。。

  钱儿爸说

  大家好,我是钱儿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我也录了音。

  最近一段时间,我打开好多app,都会看到一个线上教育机构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儿绘声绘色的讲述,妈妈好好追剧看综艺,别老走神惦记我的成绩,这对男主角不公平,对我也不公平,妈妈别光知道对我好,对你自己也要好,看看剧,泡泡脚,舒服一秒是一秒,我的成绩别紧张。。。

  我看这个广告,还真是挺有感触的,一来这个广告很会抓痛点,是个好创意,从商业角度来看,是个好案例,试问哪个成年人不想看看剧,泡泡脚,舒服一秒是一秒。

  关键前提还是不用操心孩子作业和成绩,尤其这些话从孩子的嘴里这么淋漓尽致的讲出来,确实让人心生购买欲望,这个痛点,抓得太直接,太贴切了。要是真的就好了,即便不能完全达到,部分达到也可行。你看,这就是好广告的力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从一个孩子家长的角度来衡量,也抛开这个广告,我对这个命题是有些看法的,就是我们一边追剧看综艺,一边时不时象征性问孩子两句,你怎么样?成绩如何?孩子回答不错,过得去,还行,挺好,然后我们又追剧看综艺去了,行不行?好不好?

  我觉得父母的习惯和爱好,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你很难想象,孩子看我们打发业余时间最主要的方式是追剧和看综艺,孩子会喜欢读书,会对学习保持热情,这表面看似没有因果关系,但是恰恰就有密切的关系。我试过挺多次,我追一部剧,其实还是背着孩子,他只是偶尔过来好奇的问我看的是什么,我简单讲两句,然后让他去做他该做的,比如做作业,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他开始问我进展,问我剧中男女主角的命运,就好像他看了一样,问的有鼻子有眼的。

  其实他就是从偶尔跟我看两眼,和偶然听几句台词,或者我跟另一半分享剧情的时候他听到的一二,慢慢就构建出了对整部剧的印象,因为追剧往往时间密集度很高,所以孩子看在眼里,慢慢也上了心,这就得说,孩子对父母感兴趣的事情,有着天然的巨大的好奇心,所谓耳濡目染的道理。

  所以,家里有个上学的娃,要想像没孩子时候那样昏天黑地,无所顾忌的追剧,是不太可行的,会有负面效应的,真的。

  当然广告用这个作引子,不是让我们这些老父亲老母亲去狂追剧看综艺,而是说可以解放我们做家长的时间,让我们有时间干我们自己想干的事情,可以休闲可以放松,可以一定程度脱离孩子。这没错,也很好。

  但我还是得说,我们看孩子做作业也好,关注孩子学习也好,关注他们的状态也好,操心的不单纯是成绩和结果,它是一种纽带关系,这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就是孩子在做什么,在学什么?到了什么程度?他有哪些变化,他现在关注什么,有哪些困扰?有什么愿望和诉求?这些通过你看孩子做作业的状态,关注他们的兴趣点,跟孩子聊天,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才能获得。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功课,三年级往后,我根本不懂,所以我辅导不了,所以我才花时间找教育机构,给孩子报班,包括补习课,我很关注孩子。

  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说不懂,孩子也认为我们不懂,然后会认为我们越来越不懂,而且我们除了把孩子交出去,也没有要懂的欲望,孩子一定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个心理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有家长觉得孩子为什么不能跟我们开诚布公,或者觉得孩子想办法跟我们斗的原因。

  因为我们太容易把孩子推出去了,我还是觉得,我们让孩子做什么,我们要懂,或者要学着懂,要让孩子看到我们有懂的愿望,题目我们不懂,方法我们不懂,可以有老师,有课外班讲解。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时间点,他在学什么,起码重要的知识点名称我们应该知道,还有其中的难点是什么,对孩子难度是多少,我们要知道孩子有没有畏难情绪,有没有困扰,能不能顺利掌握,这个宏观把握是应当有的。

  这样跟孩子聊起来的时候,才不是让孩子觉得,你是你,我是我,你搞定你的,我搞定我的,就算我搞不定,你也一定不知道,或者只能再给我找个补课老师,这样的家长形象和跟孩子的关系,我觉得是有点儿武断的,会影响孩子心智的成长,或者说,终究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和成绩。

  其实说白了就是孩子的进度你要掌握,对孩子学的练的,你不能完全是个门外汉,不能大松心,大放手,否则孩子很难有大的进展,因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在学习上,我们需要让孩子感到,跟我们是有共同语言的,有共同认定的价值,孩子遇到困扰了,起码能给我么解释清楚,我们能理解他们所说的,才能彼此支撑着前进,这一点起码大多数孩子是需要的。

  比如,有的朋友在后台留言问我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最好是我给他推荐一个方法或者有那么一本书,能让孩子在脱离家长的情况下,爱上阅读。我想说,一劳永逸的方法,真的没有,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爱读书,你跟孩子一起读书,你们交流读书的心得,你让孩子知道你很会读书,你陪着他进步。

  还有朋友问,如何给孩子选课外课,最好也能有个指导手册或者明确的操作流程,一二三四,让家长少操心,孩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兴趣爱好所在,而且还能一头扎进去练起来。我想说这个真没有,我所认识的周围的孩子,包括我自己对钱儿和濑濑,如果在某一个领域他们进展飞速,或者说比较早展的现出了天赋,那么做家长的一定跟得很紧,他们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孩子所从事的项目也如数家珍。

  比如滑冰游泳网球舞蹈等,家长上去可能练不了,原先可能也不太懂,但是他们都对技术动作,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情况,对孩子所在的团队和老师有着很深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决然不同,有些可以比,有些不能比。

  所以,要针对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的项目,老师,课程,不能盲从,听风就是雨,对孩子成长会非常不利,尤其导致亲子矛盾的加剧。

  包括英文也是一样,有的家长问,自己英文不好,怎么给孩子启蒙,能让孩子尽快入门,进阶还要快,还不用家长操心,哪些英文线上线下英文教育机构好,能把孩子交出去,让他们学好英文,我想说,我们英文不好,但是我们得学着懂英文,你能说好英文,和你学着懂英文教育是两码事。

  孩子看到我们做家长的态度,对他们是天然的影响,孩子会想,为什么你们小时候不学,或者你们为什么学不好,还要要求我,另外是不是你们大人,就不用学了,或者就学不会学不好了。

  反之,我们让孩子们看到我们对他们所学的充满了兴趣,也依然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困扰,也会畏难,但是不会放弃,态度决定一切,孩子什么都明白,尤其孩子越大我们越会发现,他们对自己服气的人,才会真的敞开心扉,这个服气的范畴,不光包括我们的能力,也包括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养孩子,不能一劳永逸,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要觉得给孩子报了那么多课外班,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付出了,就对得起孩子,孩子就应当有成绩,不是的,付出心力才是养孩子的不二法则,你要懂孩子,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也许得付出追剧看综艺的时间,陪孩子,帮孩子,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私人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免费App:钱儿频道

  喜欢我们请加星标置顶吧❤

  我的新书

  更多新书

  点个“在看”,日日相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