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的焦虑》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好的焦虑》读后感锦集

2020-10-17 12: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的焦虑》读后感锦集

  《好的焦虑》是一本由(美)斯科特·斯多塞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的焦虑》精选点评:

  ●“你的能力源远强于你脑海中难以忘怀的能力不足的样子。请你试着去尝试,去接受。”

  ●经过了几十年的治疗和自我研究,斯多塞尔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了吗?答案是,没有。但斯多塞尔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彻底治愈我的焦虑的希望已经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之和平共处的顺从感,是发现一种救赎,或者是发现我自己从经常颤抖的、崩溃的、神经质的碎片中得以缓解的好处“

  ●关于焦虑源、焦虑的解药和焦虑的心态,有理有据的。果真你长期焦虑的话,首先不要过于投入,谨慎的阅读深度有利于防止共情后的焦虑传染。尽量不要买回家,在书店偶遇就翻一下,同样也是为了防止传染新的焦虑情绪

  ●三星半

  ●疏导自己的焦虑情绪,正视焦虑

  ●好的,焦虑。好的,不成功。好的,不完美。真是一本像故事书一样的科普书。

  ●作者作为一个从小患有多种严重惊恐症的可怜人,在这本书里可算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开诚布公,无论是对本人的治疗经历、心路历程还是多年来搜集到的相关研究和资料。但读到最后,它对我而言最重要的部分已经从获取知识变为了安慰的陪伴,也许你也正在经历着各式各样的焦虑、惊恐等负面情绪,但你绝对不是孤单的,甚至不会是最绝望最严重的那个。

  ●本书内容:焦虑的发展历史、作者与焦虑症抗争的历史、焦虑症治疗手段的医学发展。有一些语句还是很有启发作用的,摘抄如下:只要让人在乎的事物才会引发焦虑;比绝望更糟糕的是深处绝望之中而不自知;母亲回应的可预测性对于决定孩子未来人生中的自信和自尊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疾病患者的标准行为特征之一就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好的焦虑》读后感(一):焦虑给予你的能量

  适度的焦虑总是能让人的脑细胞保持高度的活跃状态,让你的思维活跃,思如泉涌,思维敏捷,你会更加细心,当你在做某些事的时候,适度的焦虑会让你集中精神,一边想着拿出最好的成绩,一边就会拼尽全力去做,创造出是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所以焦虑是不可怕的,当你对某个目标势在必得,迫切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善于利用焦虑带给你的勇气和热血,你会得到许多好东西

  《好的焦虑》读后感(二):与焦虑共存

  核心内容:

  1.越来越多抑郁和焦虑症的出现是现今社会的大趋势;

  2.目前所有的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均无法彻底治愈焦虑,只能缓解;

  3.焦虑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动物性和适应性,适度焦虑对人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为什么不学习与之共存?

  我认为可以套用一句蒙田的话作为此书总结:“我们是焦虑的,但我们的焦虑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干脆敞开心胸,好好地与焦虑相处。”(蒙田原话里是“愚蠢”)

  这本书干货太少废话太多,尤其是作者关于自己焦虑症状的描述,篇幅长得令人发指,三星。

  《好的焦虑》读后感(三):每逢大赛就“掉链子”,你到底在逃避什么?

  每逢大事必身体不适,这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感受,就是每逢大事必定有一些身体的不适情况发生,但是只要这件事情度过之后,无论是怎么度过的,此前发生的症状就会好很多,有的甚至直接与往常无异。这是为何,这是由于身体对重大事件的应激反应吗?这是我们在逃避一件感到无法完成事情之前的抵抗心理吗?

  动物的“应激反应”

  动物界抵御或者直接说是逃避危险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常见的就有鸵鸟为了逃避危险会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企图这样逃避危险;乌龟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把身体缩进壳内,蜗牛也有这方面的特性。其他的还有诸如变色龙等动物能根据周边环境改变自己的表皮颜色,企图欺骗猎食者,达到存活的目的,还有诸如墨鱼喷墨干扰追击者的追击视野,达到逃跑的目的。无论从什么方向来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或许那样能给它们那份亲密的安慰感和安全感。生活总是我们的美好的情况,讲真的,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逃避或者避险的倾向,却不曾被人们所发现。

  大部分的艺术创作都会与焦虑相伴

  我们现在所听的大量的流行音乐都多多少少与焦虑的心理有关,那些我们所钟爱的比如《纸短情长》、《男孩》等歌曲,都是描述的分别的场景,也是这样容易产生焦虑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能深深地扎进人的心中,产生共鸣。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诸如艺术品创造等方面的从业者或者说是创作者,多多少少都有忧郁的气质,一种不为人所共享的情绪在其中。长期的沉浸在忧郁的其中当中的人十分容易进而成为抑郁症的一员,于是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尝试通过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介入治疗的经历。由于我不是专业从事生物医药方面的人员,关于那些专业的诸如安定等镇定剂的药理作用我不是十分清楚,也给不出什么意见,但从目前严格的控制来看,当时被认为是常用非处方药的安定使用范围在那个年代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

  总是关键时候不给力,难道是心理因素吗

  一到关键时刻就跑肚拉稀,甚至呕吐恶心。这些症状不知道你是否有过,我就有很深刻的体会,上一次的研究生考试那天,我已经是全副武装,由于天气的确很冷,不知为何,我就患上很重的感冒,在下午考英语的时候浑身冒冷汗,头昏脑胀,直接导致那堂考试发挥十分不顺利。但是紧张的感觉或许也在告诉你,你已经体会到了严重性,害羞、脸红这些都不是什么性格倾向,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过量的暴露疗法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使得受治者精神崩溃。首先你要确认,焦虑是正常的、健康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聚会上对陌生人做小演讲的时候,能有几个人完全没有任何不自在的感觉,那些必须当中接受批评谁又能不表现出任何的焦虑感受,相信我,这些都是正常的,恰恰说明你在正视这件事,做良好的疏导,就提升你的处事能力。

  体育场上被认为是掉链子的行为其背后也有关于焦虑的生理现象。美军在1945年的硫磺岛登陆作战的时候就遭遇大量的腹泻,有些士兵甚至以此为借口逃避作战。在压力下,人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也会分泌许多平时不常分泌的激素来平衡人的恐惧感。几十年前,洛杉矶道奇队的二垒手史蒂夫·萨克斯在当选当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年度最佳新秀之后的那个赛季,可能出于外界期望过高,他也努力达成的心态,产生十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在训练中他投得十分出色,但是在比赛中,他们却无法将球投进好球区,在采用诸如催眠等介入性治疗之后,依然没有好转,最后,他们不得不遗憾离开自己的位置,之后,体育界精神病专家还半开玩笑地创造一个术语“回投恐惧症”来描述他们这类突然失去运动天赋的行为。

  《好的焦虑》读后感(四):你的焦虑都带来了什么?

  文:薇子

  周末晚上在家看《相声有新人》的回播, 有那么一阵子特别喜欢看相声, 不经常看电视剧,很多的剧情串联不起来, 而相声节目相对播出的时间不是特别密集, 总是能全部看完。 有一个段子讲的是周末晚上一家人的情绪。 一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全家的人都充满的焦虑和抑郁。假期结束之前的时候,都觉得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于是抑郁的情绪就马上来了。 想到周一可能面对的是假期之后堆积如山的工作量, 和假期前未完成的事项, 心里就会紧张。 相声演员经过加工之后,呈现出来的是很多人的缩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假期结束之后的焦虑大多数人都会有。而这个相声的主题, 也是两位演员在街上随机采访的路人,从中选择的占比比较高的答案。

  你焦虑吗?

  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焦虑的事情。 对于信息的焦虑, 对于完不成项目马上要到deadline的焦虑, 对于自己没有参与过的活动的焦虑, 社交焦虑等等。 而在《好的焦虑》中提到,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估计, 一位美国工人每年因为焦虑而请假的工作日中位数是25天。 而在2005年,在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前三年,美国人的区区两种抗焦虑药物上就开出了5300万张处方。

  《好的焦虑》的作者斯科特·施托塞尔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大西洋月刊》总编辑,他的多篇作品被发表在各大纸媒上, 同时他还应邀去参加演讲。 可以说是一位成功人士,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严重的焦虑症者。从2岁开始,就是个满心焦虑、充满恐惧、成天发抖的孩子,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法完全纾解他的焦虑问题。

  斯科特讲述了他在婚礼上的表现,作为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仪式, 他表现的并不好, 在教堂他浑身僵硬,汗如雨下,可以看出来他的脸色也不好, 对于这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他毫无办法, 直到仪式结束走出教堂他才恢复正常。

  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焦虑时刻, 记得等到科目二考试系统报分数的那短短几秒钟,我感觉紧张的心跳程度不亚于去参加一次剧烈运动之后的心跳速度。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脑子里已经有了无数个画面闪现而过, 如果真有隐身这种技术,当时真的是恨不能隐身,不管结果是什么了, 这个令人焦虑而紧张的时间实在太难熬。 用度秒如年真的不过分。 考前一起去的有补考的人, 也有考了四次仍然没过的, 不知道他们这仅有的一次考试机会是不是让他们更加紧张, 因为如果再没通过, 就要从头学起了。 当听到考试成绩之后,那种瞬间松懈下来转而情绪激动也绝对不是一个两个人。 人们对于这个合格的成绩表现出来的喜悦, 也能猜测到他们在考前等待的过程中到底是多么紧张和焦虑。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令人焦虑的事情不止一件, 而我们面对这些事情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的人需要药物甚至酒精来抵抗焦虑情绪。 也有紧张到心跳加速的。

  究竟焦虑是什么呢?怎么就有如此威力给我们的影响这么大呢。

  斯科特的医生W博士给了焦虑一个定义: 焦虑是对于未来的苦难的忧惧,-----对难以承受却无望的-----预防的灾难充满害怕的期待。 W博士还认为,焦虑的典型特征,让它超越纯粹的动物本能的, 就是它的未来指向性。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焦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国的人总是担心天塌下来, 整天忧心重重。 这些在后人看来是十分荒谬的事情, 在当事人看来却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

  一则小故事中,老婆婆的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卖鞋, 老婆婆整天都坐在家里哭泣, 有人问她原因, 她说阴天下雨的时候,卖鞋的儿子的鞋就不好卖, 而晴天的时候, 卖伞的儿子的伞也卖不出去。 生意不好,儿子们的生活情况实在让她担忧。

  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焦虑

  我们的焦虑一直都是发于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自己的关心则乱。 那么焦虑真的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吗? 对于焦虑症患者他们要面对心理和药品的治疗, 有的人需要酒精的麻醉。 不过焦虑为什么会是作者说的《好的焦虑》呢?

  W博士的患者很多人是相对更加优秀的人, 善于控制和疏导他们的焦虑情绪, 很多时候他们能将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正如斯科特一样, 在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中,他搜寻了很多关于焦虑的研究和调查的内容, 对自己将近35年和焦虑的对抗的过程全面的展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面对焦虑带来的不适感,医生们给予的是积极的治疗, 虽然多年并未完全治愈,但不得不说斯科特仍然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关于焦虑的问题也会在将来会人们破解。

  我们看待负面的情绪时, 总是希望它彻底消失, 而不得不说的是, 这恰恰是因为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才使得我们焦虑, 如何更加好的完成它才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我们担心事情最后被搞砸,所以才会焦虑,这也促使我们更加认真谨慎的去对待它。 正确对待这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才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