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好,焦虑分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你好,焦虑分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26 09:00: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好,焦虑分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好焦虑分子!》是一本由(法) 阿兰·布拉克尼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一):《你好,焦虑分子》Ⅱ了解焦虑情绪,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莫泊桑说:"真正令人害怕的只有无法理解之物。" 很庆幸,我在《你好,焦虑分子》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经常害怕,产生焦虑的原因和应对方式,进而缓解焦虑。

  《你好,焦虑分子》是法国精神分析师阿兰·布拉克尼耶所著。他说,焦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我们如何与之和平共处,缓解焦虑情绪。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全书主要分为5部分,分别为:焦虑的自我评估;焦虑性格的肖像画廊;焦虑的好处;对焦虑性格追根溯源;如何自助和帮助他人缓解焦虑。 有定义,帮助大家做评估;有焦虑性格分类,自察属于有点焦虑,还是极度焦虑,是属于创造型、自省型、好胜型、外倾型、内倾型?还是无法归类型;焦虑的作用;焦虑者如何自助和帮助他人。作者在书中都做了详细讲解,值得细细品味。

  认识焦虑 在人类最初,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它让我们的种族在趟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中,面对猛兽,采取战斗或逃跑的方式,得以存续。面对危险,产生焦虑情绪,本能的做出反应或采取行动。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就像是一种内部的未知危险发出的信号,我们的意识感觉到了危险,是一种来自内部的求救信号。产生焦虑后,促使人们做出反应或采取行动,直至危险得列确认和控制,这种焦虑才会消失,直到下一个未知危险来临,内部产生新的求救信号。 焦虑是优点 焦虑是本能从内心发出预警信号,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发挥着预警和防御作用。 预警:指出所有对个体具有威胁的现象。 防御:调动个体的能量来避开危险。 例如:作家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累倒了。熬夜、抽烟、焦虑,伴随着他。但急于完成第三部,出于不愿留下遗憾的考虑,他本能的同生命赛跑,就像在山里面扛木头,像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和士兵,是硬撑着一口气在写作。身体屡屡报警,但他全然不顾,埋头写,写,写…… 他由于担心停下笔,治好病后,错过了创作的巅峰状态,一部大书弄得虎头蛇尾,将留下终身遗憾,所以玩命的写第三部。 如果路遥不是创作型焦虑者,他的巨著《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很难面世,他个人会留下遗憾,我们也将无法阅读到这么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何自助,更好地运用防御机制应对焦虑 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让自己获得改变的方法。 求助于个人,改变事件的主观感受。例如:一个上台演讲,容易紧张的人,作心理暗示,把台下的人想像成自己的喜欢的熊猫,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与转移注意力的回避方法相反的是警觉应对,具体就是:收集信息,对情况有更多了解,然后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写到最后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点焦虑,大多数人会将内心深处的焦虑隐藏起来。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焦虑,能够了解到焦虑人格的成因和应对方式。改善自我和帮助他人减轻焦虑情绪,让大家活得更好,活得适意。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二):真正令人害怕的只有无法理解之物 | 关于焦虑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多多少少有些焦虑,事实上,能翻开这本书的人,多多少少都已经意识到焦虑的存在了。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时,很多人却往往只能任凭自己被焦虑情绪折磨,对着各类描述焦虑的文字感同身受,却不知道该怎么从焦虑情绪中解救自己。

  如果你对上文几句诗句感同身受,你也许会想要翻开这本《你好!焦虑分子》

  “真正令人害怕的只有无法理解之物”,这是书中的一句论述。焦虑情绪之所以令人如此筋疲力尽,其实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它、更无法正视它的存在。我们往往听凭逃避负面情绪的心灵指引,试图“无视”或是“忍受”焦虑,期待它会自己慢慢消退,而事实却常常事与愿违——不被处理的焦虑,往往会凭借自己的惯性四处横行、毫不停歇,影响,侵袭,直至吞没我们。 “焦虑”似乎就像一场不期而至的龙卷风,裹挟着我们的小小灵魂,往不知何处而去。正视它,对焦虑说声“你好!”,就是从龙卷风里迈出的第一步。

  类似《你好!焦虑分子》这样的心理手册工具书,能够帮人们找回一点对人生和情绪的掌控感。

  事实上,不仅“焦虑”是一种未知,“焦虑”产生的根源也是对未知的恐惧。书中提到抑郁症患者与焦虑症患者的最大区别,即抑郁症患者是对已经发生的坏事作出负面反映,而焦虑症患者则是对尚未发生的坏事作出负面反映。正常情况下,只有在面对真正令人担忧的情况时,恐惧情绪才会产生,促使人们作出积极应对(来自老祖宗的生存本能);而焦虑者的问题,则是将一些潜在的生活事件自动指向想象中的“值得担忧”的忧惧。

  书中前半部分花了很长的篇幅,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和例子去论述关于“焦虑”的理论和实际表现。事实上,心理工具书的最大作用,除了明确地指导一些改善方法以外,就是从客观的角度为读者描写他们(这一类人)的行动方式。当然,这并不是指给予读者廉价的共情,赚取一些愤怒或自怜或自我认可,而是允许读者跳出名为自己的框架,站在白描了自己平日行为方式的画卷前,突然意识到“啊,原来我是这样落入焦虑的”。这就将是踏上改变之路的那一个转折点——开始理解。

  本书给出了诸如创造性、自省型和好胜型的社会型分类,也给出了外倾性(E)和内倾型(I)的焦虑者特征。读的时候偶尔会对其他分型感到陌生,原来同是“焦虑”也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背后也有那么多种不同的思维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过这本书,知道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可能也会受类似的恐惧困扰,对饱受焦虑困扰的人来说可能也是一个重大的relief。

  但要说明的是,读本书万万不可对号入座,认准一个“焦虑”类型,把自己的所有问题全都归结到思维定式上了结完事。书中提到, “焦虑”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类行动的“合集”称呼而已。思维决定行动,“焦虑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导致产生“焦虑行为”的真正诱因。换句话说,并不是因为你有“羞怯型焦虑”,所以你表现得惧怕冲突;而是因为你过往的经历使你惧怕冲突,所以在面对焦虑情绪时,你选择了羞怯型表现。因此,在意识到焦虑行为,理解了焦虑思维模式以后,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寻找躲藏在“焦虑”背后的幕后真凶——那些曾经让你恐惧并且坚信是如此的东西。

  本书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一些自助的建议,比如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式、防御机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尝试更好地运用防御机制。焦虑,就和上古时代刻在人类DNA里的恐惧一样。其实你很难说,焦虑一定是不好的。有的时候,焦虑确实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极端糟糕的情况存在的(比如在重大活动前,因焦虑而反复确定方案细节,确实能够帮助提前规避意外失误)。而自助则是在已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减轻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焦虑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做它该做的事。

  与君共勉。

  《你好,焦虑分子!》读后感(三):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秃头么?激素的原因?不一定。

  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总喜欢对未来对就是要有更多的回忆,幻想。 这是焦虑的因素。 《你好,焦虑分子》这本书能给你最好的答案。就此我来说说我看到的焦虑。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兰·布拉克尼耶,是一个精神分析师,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讲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焦虑? (一)如何诊断焦虑? “你的想象力是否过于丰富?” “你焦虑的齿轮是否轻易就会启动?” 当我在休息的时候,我的同学有翻书声,就会引起我极度的焦虑。会让我觉得别人都在学习,为什么我在休息?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当你和某一个同伴在交流时发生了一点点的小插曲,这个小插曲能让我今天不会停止思考这件事情。 这样的焦虑很明显是一个一波推一波的过程。由某一个因素引起,而通过大脑的发散,而想到更多相关的事情,而引发更多的想法。 “你是否有难以释怀的倾向?” 有些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会自言自语,从前的时候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什么毛病。但是周围的同学总是会被这样的行为而受到惊吓。 在我的想法里自言自语,代表一种思考的方向,自从看到了《你好,焦虑分子》以后,我才发现了原来这是焦虑的一种代表。 “你是否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想法?” 一个焦虑者都是一个很大的悲观主义,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也更会隐藏自己。就是我们所说的表面开心,而内心却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人往往不够自信,但是又很冲动,有极致的敏锐感官,会细节性的观察周围的事件和人物。 对周围事件发生很敏感:对于同伴可能一不小心的关门过重的声音都会引起焦虑者的敏感,会让焦虑者一度思考,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之类的想法。 对于焦虑的人也会喜好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平静,对于特别极度的焦虑者,他们属于是严重的不自信者。 在不自信的过程中,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等等。 只要会出现这些持续性的行为,都是焦虑者的症状。而这样的症状大众都会多多少少都会有。 (二)焦虑性格的分型 “好胜型焦虑者” 好胜的焦虑者,他会抑制自己的焦虑,他知道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去缓解自己的焦虑。在处理事务方面也是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那他的焦虑体现哪个方面?“好胜心焦虑者往往会把他人当成对手,因此对他人的看法多少会带一点儿敌意。”这就是它的最大特征。 好胜者与创造型焦虑者有个共通的地方,就是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旦出现一例不好的,这就会导致他们自我思想焦虑的开始。 “创造型焦虑者” 创造性的焦虑者,更多是通过兴趣的方向来减少自己的焦虑。但是这样也会有一个弊端,会渴望自己的兴趣,得到大家的认可。你一旦达不到他的预期效果,反而会更加的郁闷。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贝多芬。他是一个“完美主义创造者”,这也就相当于告诉我们,他不容许自己错一个字符。他希望放大自己所有的优点,让大家都看见,正因为这样,他从来没有满足。 他所创造的音乐是举世无双的,所以在创造音乐中会严格而刻苦。 “自省型焦虑者” 自省型的人往往是性格最为矛盾的,就是徘徊于正向和负向之中,就像我们所说的中立者一样。这样的人并不是说他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他容易动摇。这样的动摇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在这样的条件下反而更容易思虑更多的事情。 自省型的焦虑者,会极度去关注那些令人安心的事物,这就导致了他们会很谨慎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自省型的焦虑反而也有一个好的优点,他所观察的事物是极度细微的。也就是能观察到别人的优缺点,只不过倾向更为缺点而已,当然,他也能观察到自己的缺点。 (三)如何对待焦虑 ①“认知策略”“行为策略” 首先要能清楚明确自己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焦虑?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调整策略”和“防御机制”。 要判断这个事件对自己是否有焦虑的影响?得有自己分析调整的策略。策略出来还要付出行动。每一次突破的开始,那也就是焦虑减少的开始。 ②专家和周围的人同样重要 专家所给出的是药物的治疗和心理的治疗,这样的治疗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存在,这是一个辅助治疗。 更多的方向是来源于你周围的人。焦虑是具有传染性的,当所处环境过于焦虑时,那自身的情感也易受到影响。 所以在生活中也要积极的去寻求人的帮助。比如最信任的人,情感中最重要的人等等。 所以一个好的环境是我们摆脱焦虑的一个好的途径。 ③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 能做出一个认知策略,那更应该能清楚自己身体的状况。 好的睡眠也是缓解焦虑的开始,美味的食物也能带来心情的愉悦。 总的说来,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焦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焦虑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想的事情多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借助焦虑的情绪推动我们的成长,而这样的焦虑是有利的。 对于不利的焦虑情绪,我们更多的是做出自身的改变,积极探寻到焦虑的因素,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