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乡村教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乡村教师读后感100字

2020-10-17 13: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乡村教师读后感100字

  《乡村教师》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村教师》精选点评:

  ●第一次看2019.7.23

  ●依旧是非常讽刺的故事,现实与科幻交集。其中提到了人类记忆遗传,我曾多次和先生探讨人类为何没有记忆遗传,优劣势分析的即便再多也无法揣测大自然的初衷。

  ●人文社会学知识全靠臆想,唯有想象力值的赞赏

  ●在更大的时空里看待当下的一切,是微不足道的,又是充满意义的。“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

  ●微信阅读补分

  ●朝闻道,夕死已 不失为人生大幸

  ●6/10 一点都不硬核

  ●“看这个小小的世界,她上面的生命体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的梦,对我们的存在,对银河系中的战争和毁灭全然不知,宇宙对他们来说,是希望和梦想的无限源泉,这真像一首来自太古时代的歌谣。”——《乡村教师》

  ●2020年第一本,虽然改编的电影没看过,但是短篇的小说看起来更加过瘾!虽短但是脑洞大开,把人的眼界拉宽到银河系也只是一个小点,一万年也是转瞬。又是非常注重情怀的一本小说,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文明延续发展的桥梁. 对于文明唯一可以理解的是不可理解,唯一不可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祝2020新年快乐!

  《乡村教师》读后感(一):2000年的乡村教师,时光飞逝

  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梗概,但真正读下来,还是很感动。看到最后,作者写作的时间是2000年,不禁感慨,19年过去了。当时的我还是懵懂的初中生,对政治和经济几乎毫无认识,而现在回想,国家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当时的中国,国力没有那么强大,贫穷和愚昧还笼罩着很多地区,在国际事务上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乡村教师,传承着知识和文化,也传递着希望,用文明的灯火,照亮未开化的乡村。你说那些村民可恨吗?确实可恨,然而他们不自知。政府做的不够吗?确实不够,然而那时的条件真的有限。总要有人去承受历史的苦痛,但他们的努力,让后人不必再去承受相同的命运。

  今日的幸福,是因为昨日的牺牲。有人负重前行,只为大多数人的快乐安宁。我做不了太多,但我愿尽力,为他人增加勇气和热情,将乐趣与正能量回报给这个世界。

  《乡村教师》读后感(二):刘慈欣和蔡国强

  命题出发点好,但落下去就有点……… 1. 令人震撼的是,把现实层面的社会议题和人类宇宙这种科学议题挂钩在在一起。往往在宇宙命题里,大家看的都是最顶尖的文明成果 最出类拔萃 代表地球的人才,而这里却和贫困县的文明联系在一起。基于社会发展 基于资本资源的马太效应,人类只是在往前看。但如果外星人有一天检测地球文明的方式是随机抽样呢?请加强知识学习,不然会被外星人诊断为低文明生命。 2.同期正好看了 蔡国强的sky ladder,怎么说呢,莫名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是共通的。 蔡国强不也是因为不太喜欢西方文化 欧洲派系 东方文明这种极其清晰的楚河汉界,才萌生想法创作外星人系列,想象外星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另一方面,天梯的作品,是基于极其传统 闭塞 的传统文化,甚至带有些许迷信色彩,才想要和天上的未知力量进行对话。 这里,就感受到科学和封建在某种程度上purpose的一致性。刘慈欣用的是科幻文学,蔡国强用的是传统文化根基下延生的艺术(尤其是用火药作为艺术表现的介质)。

  《乡村教师》读后感(三):“但确实存在希望”

  考试后没放假的几天,我躲在蝉鸣如电钻螺丝钉的夜里把它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我要惭愧地承认,读书是需要你的阅历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里有不同的注解。四年前曾经读了其中几篇的不同版本,不敢说这次重读能多参悟多少,但我确实真切体会到了沉甸甸的收获。

  很喜欢的一篇是《思想者》,惊才绝艳的浪漫感,构思有种小的精巧。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光辉灿烂的脑细胞”一句,因为前天困得睡过去,我读的时候恰好是早上日出没多久的时候,浑身震悚。

  《乡村教师》一篇,伟大毋庸置疑,无论读几遍,都会有痛感,一种饱含希望却又凄楚的痛。外面的世界与闭塞的乡村的双线叙事,是四年前仍在小县城的我最注意也最觉可怕的一点,这一遍读,我最注意的却在主人公作为“教师”的品格,这一点在乡村的愚昧环境与来自外界的灾难冲击中被无限地放大化。歌颂乡村教师的作品并不罕见,并且惭愧地说,已经很难多打动我;但一篇歌颂乡村教师的科幻作品,可以说,直击心灵。这一篇很不大刘,也很大刘,“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希望”,读到这句时立即想起《黄金原野》一篇结尾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可以说这是我在大刘作品中反复看见的一个主题。《乡村教师》与其他最不同的,大概也只是它所设置的这个背景,更加能打动我们的心。

  其余几篇,暂不多提。《滑膛》中对于贫富分化的可怕描写和《人与吞食者》结尾人留下来作为蚂蚁延续地球文明的食材确实同样让我有震悚感,总得来说,都打动人心。大刘对于这些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的描写,毫无疑问是赤裸且残酷的,而每篇中人类所做出的应对措施,也毫无疑问,能让我们体会到“希望”,像闪闪发光的钻石的希望。在当下这个时代,其不可不被视作一种科幻乐观主义的体现。

  宇宙拥有没有广度与长度之分的无垠,地球存在于这样的森林里,不可不说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存在于其上的生命,思想永远是富饶的,这是你我确实存在的希望。

  《乡村教师》读后感(四):乡村教师

  但在面对科学、自然和未知领域上,理性和客观是必须具备的素质,感性则必须抛诸脑后。科学的发展必须经历严谨的推导、论证、试验的过程,有公理、有定论、有猜想、有假设,皆有定法逻辑可循。所以我喜欢刘慈欣笔下的极端克制和理性,当人们的生活充斥着末日和生存的字眼,极端理性则是唯一出路。十三年前,在成都的白夜酒吧,刘慈欣和上海交大科学史江晓原教授有过一场辩论。我们不能说江晓原教授虚伪,但他的确不够真诚,或者说他真的难以想象和理解在绝境下人的生存属性。 回到这本书上,本书是刘慈欣几篇短篇小说的合集,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流浪地球」、「赡养人类」、「微纪元」和「乡村教师」。这几篇风格不一,却都想象大胆,充满着对抗与活力。「流浪地球」自然无需多言,丰沛的想象力,极端的理性与克制造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赡养人类」更像是一篇讽刺小说,其实很多的科幻作品都如此。在末日情境下审视人类的选择和作为,没有比这更能突显人性的贪婪与自私。「微纪元」则是另辟蹊径地描述了人类对面对末日时的另一种生存选择,在微观世界下,刘慈欣能够理性的分析其与宏观世界的不同,虽然很多细节也只是浅尝辄止,但当我们以宏人的身份带入到文中与先行者并肩时,看到他毁灭是所有宏人再生的希望时,大概会感到一阵寒意。但既然微人可以代表了人类,能够消耗更少的资源,并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探索宇宙的能力,那为什么还要有宏人呢。而「乡村教师」一文,短短两万余字,却能在朴素的农村学校生活场景和银河高级文明战争中自如切换,光怪陆离,极具冲击力。正如作者附言:我们将从中看到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他在描述山区困境的现状时也不是感性的哀怨和诉苦,而是理性的分析和抨击,甚至有种纪实作家的意味。不过整篇读完,我也实在没看出来「疯狂的外星人」和这有什么联系,无论意境还是形象都相去甚远。 在知乎搜索刘慈欣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有这么个话题“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物理功底”,结果发现很多评论都站在看似更科学的角度大肆揶揄批判刘慈欣,他们指出文学作品中的理论错误,却并不加以描述和分析,只是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贬低刘慈欣,彰显自己有多厉害。可是,科幻小说毕竟属于文学范畴,用论文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是否过于求全责备。作为科幻作品来说,丰富想象力和逻辑自洽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当然刘慈欣的文笔一点也不差。作为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就显得过于宏大,如果可以再加以精炼删减,想必效果会更好些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