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牡丹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牡丹读后感锦集

2020-10-24 00:14: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牡丹读后感锦集

  《红牡丹》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牡丹》精选点评:

  ●我真怀疑这是不是林语堂写的。一个作天作地的女人,我实在看不下去,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嗯,一个见一个爱一个的女人,踏遍红尘嫁作农夫归隐田园。然后呢,过个半年,不知道会如何?

  ●讲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爱了很多人,爱的人也都爱她,结果一个病死,一个娶了她妹妹,一个死了儿子,最后嫁给一个庄家汉的故事。最璀璨的烟花也会有落下的时候。经历大起大落归于平淡的人儿。红牡丹耶,岂不美哉。

  ●牡丹对待爱情太天真,她所谓理想中的爱情一定十全十美,既要谈得起柏拉图式恋爱,又要满足肉欲之欢,所以表现得贪得无厌,朝三暮四。林语堂刻画的这个人物形象非常成功,我初始钦佩她,后嫉妒,鄙夷又同情她,她相比素馨是真实的,是活生生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在爱情中挣扎的人。

  ●心痛的是翰林选择了素馨,当初的爱再深也抵不过时间。

  ●为什么在黑白世界里就不能有点黄色呢?

  ●真挚的爱情故事,对生活有很多感悟!

  ●从来没有在近代以前见过这样的女性形象,梁牡丹敢爱敢恨,敢于开始一段关系也敢于结束一段关系,随心所欲,到情人棺前痛哭一场,不顾世俗眼光。

  ●如此结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历经人生各种滋味,最终还将回归粗茶淡饭,平凡生活。只是孟嘉那段,太过伤怀。

  ●林语堂老师的笔锋刻画人物非常深刻,也反映了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思维等,非常令人回味!

  ●虽然但是,大抵在那个年代牡丹这样的形象标新立异很为特殊,可在今天的眼光看来,牡丹的所为依旧是有悖道德的..文中有一段话我很感兴趣“真正的爱就是一个不可见的鸟所唱出来稀奇的,无形无迹飘动风而来的歌声。一旦碰到泥土,便立刻死去。热情失去了自由,在俘获下是不能活的。情人一旦成了眷属,那歌声便消失,变了颜色变了调子。唯一能保持爱情之色彩与美丽的方法,便是死亡与别离。这就是何以爱情永远是悲惨的”。书内几次三番由《西厢记》提到了类似这样对真爱的见地,正巧书内有一个无比推崇牡丹的骚人墨客安德年,我才会想是否这安德年正是作者的“化身”。

  《红牡丹》读后感(一):对“逐爱之旅”的杂感

  我一场真正的恋爱都还没有经历过,但是如果说读完一本书,那书的内容便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读完这本小说,我的青春貌似已经经历完了。

  牡丹之行径,确实为惊世骇俗的,所需要的勇气不亚于立在万枪准心之中而挣扎求生,似乎与《大鱼海棠》中椿的爷爷主张的,不负自己的心就是正确的,不谋而合。如此浪漫主义的故事在远古,也在民国作家的脑海中,更在人类亘古未变的人性中。语堂对爱情的描写,无处不透露着远古的气息,对来自祖先遗传的崇拜与审美。

  牡丹从浪漫走向务实,有些令人心痛,好像是世俗的胜利,而精神在荣光中最终败北。但是又有可能是我错了,毕竟我尚且年轻,很稚嫩,尚未无法参透语堂当时的境界如何。可能,大美不是日月升起与落下时的壮美,而是日复一日悬挂于我们头顶的普通。也可能是人们面对普通居多的事实时懂得了平凡是真的无奈。无论怎样,都是美。如此而已了。

  小说中渗透了很多作者对生活的观察。除了大江南北的场面描写,风俗人物的刻画,还有人的心情的规律性展现。比如素馨用日常琐事的谈论安慰孟嘉悲伤的内心;比如《红牡丹》中金竹去世的那一章中写到,金竹的去世使牡丹与金竹重归于好的幻梦破灭了,但同时金竹也在牡丹心中成了情圣的象征;同样,牡丹的离去,若完全从孟嘉的生活中消踪匿迹,牡丹也必然成为孟嘉心中的情圣的象征。这两段极富有启发性。

  总得来说,值得大家一读,尤其值得大家中的年轻人一读。

  《红牡丹》读后感(二):春风十里,不如你

  有多少人说,那些所谓的倾国倾城的美貌都是“红颜祸水”。

  林语堂笔下的这朵“牡丹”,让人惊叹于她美丽的容颜,以及她跳脱性格中似精灵的一部分,不受传统世俗的约束,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特而有趣的见解。爱情成为她生活的重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的路途之上。

  林语堂设置周遭存在的人物,使得牡丹整个故事中变得立体而不突兀。

  经历了人生的起承转合,所有的人物都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应有的圆满:牡丹的初恋金竹,虽最后死于肠癌,看似凄凉却是对年少时期的牡丹最热烈的爱的终结;二回让牡丹深爱的孟嘉,最后选择了与素馨共结连理,并真正放下了对牡丹的执念,他们之间有份“爱”是超越了爱情友情和亲情的;至于错手杀死妻子的拳师傅南涛,虽得牢狱之灾,却最终抱得牡丹美人归;安逸年匆匆一现,只是让牡丹更加坚信自己对爱情的期许只是愿意回到简朴的“男耕女织”。

  一生为了爱情疲碌,注定这个女人无法安逸享受单纯爱情的滋润,置于当时所处的环境里,她是异类,是对程朱理学最大的反叛,可就是因为这些特质,才让牡丹这个女人独特而脱俗。所以林语堂在自己的书中写道:“牡丹的个性是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

  牡丹身边围绕着太多的男人了,不仅仅是因为她天生的美貌,“只是素馨是娇俏,牡丹是美丽。牡丹的脸上有一种梦幻般的神情,两个眸子突然一个闪亮,真令人意荡情迷,毕生难忘。”林语堂形容牡丹是“精灵”,在她的身上有当时社会上大多女子们没有的特质。

  在穿着上,牡丹选择穿简单宽松的服饰,一是因为舒适,二则是因为牡丹的懒。可就是这“标新立异”,简单的穿着打扮上却让人对这个女人印象深刻了几分。爱美之心人皆有,天生丽质的人不用浓妆艳服都可爱迷人。

  入市井,牡丹的轻松自如让她巧如其分地融合在人群中。与人不生分,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能有趣攀谈,叫人不着姓,大概只有这个女人才做得到了。

  十二三岁的牡丹读的是《牡丹亭》,所以早慧的她对于人性,爱情,以及独立都有自己的见解。到后来遇见孟嘉,因为相谈甚欢,让两个人的心更加相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是的,读书少容易聊不下去,除非你有足够强大,让别人读你。”这句话用来形容她和孟嘉之间的关系再好不过,唯有灵性方能寻得另一灵性智慧。

  正如书里写的:“那一刹那,孟嘉觉得又重新回到了青春。他很久没感觉到心情轻松放荡的陶醉。因为在黑暗里,一切没有顾忌。他仿佛是和一个不知来自何方的迷人精灵走在一起。那个精灵把他这些年生活中的孤身幽独抢夺而去。”

  我们姑且不说牡丹的滥情,穿梭于男人之中的她并不忠贞,可每一段情缘都是用心付出。曾经有那么多人以为能够真正意义上得到她了,却不想因为“爱”,她一次又一次逃离。

  冯唐在《万物生长》中写:“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牡丹做到了,爱她的男人心中都有执念,执念在于为何一个曾经那么相爱,对自己万般热烈的女子如今残忍诀别。可他们不知道,终其一生,她想寻找的真实的爱的路途一直在前进,她何尝不也是一身伤却依旧向前,金竹的死,安逸年的丧子,以及在一段又一段情缘中她寻而不得的东西,到最后,还是回归平淡。

  妹妹素馨或许是反面的牡丹,闺蜜白薇则是牡丹的另一半。还好,这两个女子最终过得很好,大概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成全”了牡丹未能过上的生活。

  我想林语堂先生的《红牡丹》一定会常读常新,牡丹这个女子活出了大多数人内心希冀渴望活成的模样。她美丽善良,多情却深情,内心独到的见解让她遗世独立。

  牡丹说:“你知道人生最可悲的事吗?不是情人的死,而是爱情的死。连爱情都非变不可,多么可悲!”

  追索和信仰感情的人,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了,这一定不是可皈依的道路。

  牡丹这女子最终选择了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和身强体壮的拳师在一起,满足她所有的一切,不愁吃穿,爱她疼她,而她也爱他,足以。

  借用冯唐《三十六大》里的那句话: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红牡丹》读后感(三):那个纯真而又放荡的女子,她爱的是爱情,是生命

  《红牡丹》是林语堂的一本可谓惊世骇俗的爱情小说,因为他赞美了一个传统意义上水性杨花的放荡女子。

  书的主角牡丹是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凡所遇见男子无不为之倾倒的,而她却不是去勾引或者可以迎合的,她的身上是一种,用作者话讲,“懒散而慵懒”的态度。而这种慵懒的姿态放在一个美人身上那就是绝美的画面,这在古代诗画里常常出现赞美的。因为这种姿态的时候,美人的美不是讨好迎合的美,而是一种纯真自然的流露。林语堂这样写的目的就是如此。她的态度就是她的个性:她任性潇洒,离经叛道,不拘礼俗,不守规矩,完全跟着感觉走......

  牡丹不能与初恋结婚而被迫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然而她并没就此妥协,而是选择了与初恋幽会偷情,而后丈夫死去,作为寡妇,她原该守孝甚至于守节从此不嫁,然而谁都看得出,牡丹不是那样女子。她在决定去找初恋金竹,却在路上遇到了堂哥梁翰林,爱情萌生不可抑制,于是便就觉得不再爱金竹了,去与金竹说了清楚,不再爱了,而后决定跟着堂哥回北京去,然而到了北京,她渐渐发现自己对堂哥这种情爱不再是发乎自然了,她又开始去外面游荡,寻找她也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感觉,而后她遇到了一个拳师,喜欢上他,与此同时,她的初恋情人病重了,她得知消息便告诉翰林她已不再爱他,要回去找初恋情人金竹。在回去的路上她甚至与一位大学生发生了感情,金竹死后,她去吊唁,悲伤不已竟致无法控制感情而泣不成声,震惊灵堂,于是她的艳事也就成了一方故事,人尽皆知,此时她又遇到了著名诗人,重新坠入爱河,后因变故她良心不安,不愿意破坏诗人的家庭而选择分手离开,最后,经历了一场莫名的绑架,她被救后再次回到北京,遇到了那个拳师,觉得可以交付终身,于是结婚。

  仅仅看这个梗概,谁也不会觉得牡丹是个好女人,甚至会毫不犹豫认为她是个道德败坏水性杨花的放荡女子,事实上,世俗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作者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作者借书中牡丹遇到的那些男人的嘴表达了对牡丹行为的理解甚至赞美,作者自己在字里行间也在为牡丹的各种荒唐出格的行为作出解释和肯定,因为牡丹就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一个美丽聪明同时又非常具有生命热情的女人。之所以是如此,因为中国千百年来在压制人性尤其是女性,于是作者创造出来这么一个人间尤物,她美得倾国倾城,但是她丝毫不具备社会对于女子所要求的那些品质,她所具有的都是古来女子甚至于现代很多女子所不曾有的特点,说的也是凡女子不敢说的话。她爱了,就大胆说爱,不爱就果断说不爱了。她是全凭着感觉来的。她就是个孩子一样的心性,纯粹,率真,自然,任性。在书中,林语堂多次提到了道家的思想,比如无为和忘情,同时也提出了对宋朝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驳斥,所以作者写牡丹这个人物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尊重人的欲望,认可它是生命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应该释放它,让生命发光,尤其是女人,因为女人是被压抑最厉害最久的那个。

  牡丹就像是中国的查泰来夫人,她追求一种纯粹有生命热量的,健康的爱情,这样的爱情里,情要有,性也要有。她不要絮絮叨叨的软弱无力的纸上爱情,那是死的,没有生命的,她要的是灵与肉真实的交融。其他的女人没有这种想法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只有牡丹一个人敢说出来,敢去追求,所以,她是独一无二,惊世骇俗的。其实,牡丹所追求的是真正纯粹的爱情,她从不看世俗的东西,比如金钱地位名分,她只要一种爱的力量。她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我都爱,我都感动,所以她会那么容易爱上。她痴迷的是爱情和生命本身。

  世间的男子女子几个人承担得起这样的爱情。

  林语堂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敢于为世间女子对于这种爱情的追求,对于情爱的渴望发声,这是这本书的不凡之处。

  最后,牡丹嫁给了一个年轻英俊健康阳光的拳师,他有土地,有农舍,有干净的眼神和对人世纯自然直接的看法。作者为什么要为牡丹选择这样一个男人结束安放她疲惫的灵魂和身体。我的想法是,因为他是一个未被文明教育的自然的人,而牡丹这种发乎自然的爱情,唯有在同样自然的人和同样自然的环境里才能存活吧,然后回到那种诗经里才有的原始的以土地为生的年代,男子与女子唯有彼此纯粹的爱欲和踏实的阳光和土地,生活就是那样真实美好。如同那歌谣唱的:

  他的脸儿赛朝阳,他的腰肢力量强。

  我要为他生儿育女,我的脸上有荣光。

  唯有回到自然里,回到土地里,人才又回到了人本身,充满生命的力量和欲望的光芒,太阳底下,人,像动物植物一样生气勃勃。

  这是合乎道法的。

  《红牡丹》读后感(四):唯有牡丹真国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晔祯(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4691521/

  首先要夸赞下译者翻译的古色古香,文笔很好。

  这本书即使放在现在的社会背景里看,女主人公牡丹的“爱情”故事仍然让人觉得惊世骇俗,不容世俗所接受,起码做第三者总是不对的。在清末的背景,更是让人觉得其是一位“荡妇”。在闺阁时便与初恋情人金竹偷尝禁果,可惜初恋情人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娶他人为妻,这时的牡丹我觉得是可怜的。后她也是与不爱的男人结了婚,这位丈夫牡丹可以说是讨厌的,买官当官后丈夫及其婆家一副小人得志,当的官不大却可以捞油水,在外面也是花天酒地。牡丹对丈夫的行为是不敢苟同的,因而在这段婚姻里她是不幸的。这时她仍然与金竹约着会,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她是有夫之妇,但是那是家里强加于她的。

  丈夫去世后,牡丹自由了,她可以与金竹比以往更些肆无忌惮的交往。在她与王老师一家的谈话中,便知道牡丹是特别的,她的思想与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丈夫死后守寡,体恤公婆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她觉得自己已然是个自由之身,没有必要为一个去世了的人过活,让自己不痛快。在送丈夫棺椁回乡的路上,她遇上了自己的第二段情——她的同族兄长梁孟德梁翰林。可以说梁翰林对牡丹的吸引是肯定的,从幼时起因翰林的一句“你很聪明”,牡丹从家族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变得在家族中有些名气,继而读了翰林的书,两人在思想上能有些共鸣是毋庸置疑的。因而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你几乎很难相信,在遇上翰林的短短几天前,牡丹还给金竹表相思爱慕之情。但这段情可以说必是一场悲剧。好几处的描写都可以看出翰林骨子里仍是遵守礼教的,看见牡丹把东西乱七八糟地扔在地上,等着丁妈来收拾,心里想“天下还是很需要些教人循规蹈矩的大道理”,“他虽恨牡丹这样厚颜大胆,却发现了这么个无与伦比的妙人儿,他以前遇见过的女人,没有一个像她的”,翰林爱牡丹天真任性,又恨她任性放浪,在确立关系后因那时同姓不能通婚而一个劲地问牡丹怎么办。而牡丹对孟德的感情是由对同性兄长又是翰林的尊重出发,两人思想的不谋而合为爆发而热烈的。但是很快这份热烈便消散了,牡丹在和孟德的北京生活逐渐变的无趣,孟德的儒家本性开始显露,他无法满足牡丹作为一名女人的原始渴望。当然在孟德的场景下,也可以看到清末时的官员只关注了西方先进的物质技术,并没有关注其文化思想,骨子里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

  在市井中牡丹遇上了一位打拳的,名叫傅南涛的年轻男子,他老实本分,憨厚可爱,年轻富有活力,又有肌肉。牡丹由着自己的原始渴望所驱动与这位男子开始约会。读到这时,我都想讥讽牡丹的三心二意,爱得任性随意。和孟德来北京是想与其一起长长久久的,虽然无法有夫妻之名,但是牡丹一开始是愿意的,然而她却背叛了孟德。牡丹很诚实地告诉了孟德其对南涛的喜爱之情,孟德心里虽生气但仍然表示对牡丹感情的尊重。然而世事难料,傅南涛又是一个有家庭的男人,还因为不小心与妻子发生争执(因为牡丹)推了妻子一把,而让妻子装到硬物而去世,自己也被关了一年半的监禁。这段感情又是无疾而终。这时牡丹收到金竹病重的消息,毅然地南下奔往金竹的怀抱。她似乎都不晓得当时为了孟德,她是多么绝情地抛弃了金竹,果然金竹是不愿接受她的。在金竹去世的丧礼上,牡丹哭棺椁的一幕被杭州当地传遍,半是笑话半是专情,牡丹艳名远播。

  后又遇到了安德年,思想、身体、容颜都是牡丹理想的,然而其又是一位有妇之夫。在这里我都不知该同情牡丹还是鄙夷她。安德年竟还提议让牡丹到家中给儿子鹿鹿当家庭教师,好每天中午能相见,牡丹竟还接受了。二人似乎都没想到这是对原配和儿子多大的不尊重和伤害,似乎在其世界中爱情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什么可以抵得上它。后在鹿鹿的去世后,牡丹不忍伤害原配,便与安德年分手。这是一件善事。

  再经历了高邮绑架等事件后,牡丹与傅南涛终于要成婚。似乎有一种经历了种种后,找了一个老实庄稼汉接盘的感觉。在写给好友白薇的信中亦是提及“对情人之全然丧魂失魄,心心相印,今已不再有。牡丹也知道自己对南涛并没有像金竹、孟德、安德年那样的热烈,只是觉得自己该找个男人嫁了,在红尘中打滚累了想有个归宿歇息了。然而她心中却还有着对孟德和安德年的爱恋。日后真当可以当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么?我是存疑的,依着牡丹的个性,她太容易把热情当做爱情,把其他的情愫当做爱情,飞蛾扑火般,还无顾忌地去投入一段感情中,然后又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中。她活得是率真,随自己心意的,想与心仪之人爱恋就爱恋,“若很愿做一件事,只要肯一切不计较,就可以做得到”,然任性如牡丹,也没有洒脱到全然不顾安德年的妻子和自己妹妹素磬的感受,和安德年或孟德在一起。可见人生在世,处处有所羁绊,或许有几段真情实意、忘乎所以的感情已实属难得。

  在感情里,或许一开始你还满怀期许,无限冲劲,然而经历了许多无可奈何后,便累了倦了,想找个差不多的人安安分分地过日子了。

  最是羡慕白薇和若水这一对,心心相印,彼此相知相许,神仙眷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红牡丹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