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社会读后感锦集
《重建中国社会》是一本由郑永年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建中国社会》精选点评:
●跟之前读过的两本重复略多,翻来覆去地讲。
●分税制改革的确讲的很清楚,四本各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关于发展民间资本,发展社会组织和发展中产阶级群体值得反复商榷,不能把培养接班人变成培养掘墓人。
●薄薄的一本书,把很多问题讲得清晰明白。
●耐着性子看完了最后一本,重复东西太多
●郑永年先生的精辟推断以及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及原因分析,让人茅塞顿开,天佑中国!
●2017·7 虽然一直在强调党要参与社会改革,但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西方民主化,社会化的。但不乏给我们很多思考,西方的东西不是不好,也不是好,关键是我们怎么用。
●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分税制跟公民权关系的讨论、政治与社会的再平衡。总体来说比较宏观和方向性。
●分税制的影响。“中央出政策,地方出钱”确实没道理。The more I read, the more I wonder: are these suggestions really practical? Personally I'm very pessimistic.
●没想到这样的书也能出版,有些启发,以现在的改革来印证作者的判断,好像还是那么回事
《重建中国社会》读后感(一):(⊙o⊙)…字数多了,放不进短评,就在这里放下啦
很遗憾这样的好书居然读的人如此之少,只能说当前人们普遍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讨论度大大下降了,总觉得涉及敏感,不谈也罢,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孰不料身边的社会已经愈演愈加恶劣了,大江既污,自己的小池子岂能避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无论身处哪个阶层,大家还是多关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吧,不能再麻木了,郑先生的文章读后如醍醐灌顶,相见恨晚,讲得很入自己的心,也很容易理解,算是当前中国各种思想流派中操作性最强的了吧。
《重建中国社会》读后感(二):笔记
社会是一个具有多面性,并且他们之间互为平衡的有机体
中国社会的问题是,收入分化,阶级固化,缺乏保护机制。
流动性强的社会比固化的社会更有发展动力
中国古代,统治权是封闭的,皇族具有统治权,可继承,但管理权是开放的,通过科举等制度向民间开放管理权
过于追求经济的GDP数据,会让社会追求市场化和货币化,不利于社会秩序和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经济指标之外的衡量方式。
社会盈利性企业有三个目标,公共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公共性表明,不能像生产类企业那样完全以利润为目标,效率目标表明,不能完全由政府来提供,而要像企业那样运作。可持续目标表明,要为企业成员提供类似于生产型企业的积极性。这类企业盈利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红,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平台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目标来改善。比如百度的过度追求收入数据,导致其中的商业生态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就和中国过于追求教育医疗的市场化是一样的道理
分税制改革没有给地方留足合理的税源,导致不得不从土地上收税,使得房价飞涨,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社会缺乏稳定感
中国政府大,但不强,不强体现在执行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众的信任等几方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建立小而强的政府,只需要管几件核心的事情,外交,法律,司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暴利垄断,建立好的社会制度,规制社会力量和组织,建立一整套规制社会的制度。只有得到社会支持的政府才会是乡政府,只有能够考虑社会利益的政府,才会是好政府
建设大社会,一是培植新的社会组织,二是改革现存组织,三是实现社会对政府事务的参与。政府需要接触社会,但不能什么都听社会的,要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间保持平衡,社会的诉求往往偏短期利益,长期是不利的。
司法的相对独立性在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一旦社会中不同的角色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司法就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介入,保证基本的公正。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层级之间的信任。
《重建中国社会》读后感(三):读书摘要
重建中国社会
郑永年 著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国社会面临失序的一些经验现象,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诊断社会失序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主体,分析如何进行社会秩序的重建。
我国社会可能要面临失序状态:
1、 社会正在失去其整合的经济基础(第一是社会群体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高度分化;我国社会阶层开始从开放向固化转型,从包容性发展转型到排他性发展;缺少保护社会的机制或者保护社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2、 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社会阶层基础;
3、 社会道德基础的流失和社会信任危机;
4、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5、 暴力行为丛生且毫无规则;
6、 社会文化凝聚力的流失;
7、 当财富和知识“退出”之后,社会还能留下什么;
为什么社会失去了秩序:
1、 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缺失边界(中国社会失序的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没有边界。政治权力站在经济利益这一边,导致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失衡);
2、 社会改革的缺位与社会空间的缩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不分,错误地把经济政策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入社会领域,严重地破坏了社会领域;在法制建设方面,没有把社会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缺少有效政策培植中产阶层;社会空间过小导致社会和政治领域失衡);
3、 公民权的缺位:分税制导致的权力和财富向上集中;
改革和重建社会:
1、 经济结构基础的再平衡: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关系;
2、 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再平衡:不能将GDP主义应用到社会领域;
3、 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再平衡:社会的自我管理与“被”管理;
4、 行政体制改革:小政府和强政府;
5、 社会改革:大社会和强社会;
6、 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秩序建设的核心;
7、 实现“和谐社会”要培植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8、 如何摆脱司法衰败与社会不信任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