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物件》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物件》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10-29 06:32: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物件》经典观后感有感

  《我的物件》是一部由Petri Luukkainen执导,喜剧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芬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物件》精选点评:

  ●很可爱,节奏和结构也很好。后半段有点垮,但还是很优秀。

  ●这海报怎么跟瑞典片《Naken》几乎一样的,连底色都是绿色?

  ● 典型芬兰片啊 哈哈 小哥那腼腆的简直了 慢慢悠悠的 冰雪裸奔 呆着思考人僧 磨磨唧唧谈恋爱神马的……有人评论说如果不是在芬兰真不知道这种片子如何值得被拍出来 呵呵哒 所以这才是真的芬兰生活哇 也是醉了

  ●有趣的挑战,物品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当物品无法再带来幸福感,就要从其他地方去寻找。

  ●有勇气向自己发起挑战,有毅力坚持一整年,着实让我佩服。

  ●2015.10.2 bc moma

  ●不行..结尾跑题+实验失败??中间没有东西靠别人帮忙提供,这算是什么实验??不然的话开始就不要做的那么极端啊

  ●奶奶的话是全片亮点

  ●你的生活不是物件构成的。物件不能给你带来家的感觉,带来那感觉的,是别的东西。在当下的心境看到这个电影,觉得是个很妙的偶遇。

  ●全片幸福感最强的时刻可能是拿回床垫的那一晚哈哈 我们把太多的事情都理所当然,所以失去了感受的能力,人事物都一样

  《我的物件》观后感(一):珍惜比占有更有智慧

  一辈子需要多少东西?它们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吗?当我全然将它们抛弃,我又将如何存在?这样的哲学思考让我觉得男主角真的是一个固执得很可爱的人,因为他还远远不满足这样的空想,他清空了自己身外的一切物品,每天只拿一件,这样可以证明哪些对于他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行为很大胆,因为首先他必须捡一个寒冷到没有人想出门的夜晚,才敢赤身裸体地跑到储存物品的地点拿第一件定西。实验最终证明了一句废话,跟我们空想的结果基本上没差——基本的生活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觉得这个基本生活需求啊,也不是说最重要的,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它应该是最先被考虑到的。随后,习惯了这样生活的男主角不愿意再去适应复杂的生活,所以他对他的物品产生了抗拒。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男主在这点上显得非常的有觉悟。不再有多余欲望的男主仿佛已经找到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是他仍然不快乐。他的奶奶提醒他“物品只是道具,幸福在别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在一个女孩身上。这转折转得我有点晕车,怎么画风一变,冷静的思考变成了烂俗的爱情片。不过生活可能本来就是那么烂俗,因为失恋产生拍片的念头,要以一段新的恋爱收场才能算完满吧!或许这个过程告诉他,对于物品的占有只会使自己的欲望膨胀,并不能真正满足欲望。对于爱情也是这样,珍惜比占有高尚,比占有更有智慧。

  《我的物件》观后感(二):/

  Cleaness is all we need. 上周末在学校看国际纪录片影展之芬兰片<我的物品 Tavarataivas>)风格很喜欢,内容也刚好是这段时间我在思考的令我苦恼的话题。'你的物品不决定你的生活',以此为核心,纪录下作者寻找必需品。但我觉得,过程变得形式化了,像表演倒不像实验。

  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possession is a responsibility, and your stuff is your burden. 除去物品再重构的过程实际上是为生活减负,除去对物品对人多余的思考与交流。这一段时间我时常感觉被压的喘不过气,想摆脱物品却又被束缚,最明显的例子,手机,摆脱是不可能彻底的了。作者最初做到了用邮箱代替,多希望我也能做到,曾尝试过无数次摆脱手机,最终被社交的欲望拉回原地……想来也是跟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关联很大。

  《我的物件》观后感(三):物欲横流的社会,衡量生活的价值的不应该只是物品。

  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记录了主角的一项挑战:所有物品都收起来,自己每天只能取1件物品,不能够购买新的物品,然后生活下去。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从最开始就很难。毕竟有几个人有那种勇气让自己从0开始。

  每天只拿一件物品,所以从挑战的最开始,每一件物品的选择都至关重要。而这也影射了这个纪录片想告诉我们的,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是我们活下去必须要拥有的。

  我清晰的记得,主角在第八天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只要七件物品我就能活下去,我不需要更多的物品了,我可以一年不穿袜子。

  看完整个纪录片,我在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那么多的诉求是真实需要还是纯粹的物质欲望作祟?

  我曾经去过一个山区支教,在那里的小朋友生活很朴素,站在我这个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的角度,我甚至觉得他们过的很艰苦。我在那里居住的时候,真切的体验到了那里与城市之间生活质量的差距。我们是老师,获得了学校能给我们的最好的待遇,而我们的学生,那些小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可能比我们更差。我现在还真切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整个支教队的人,能围着一锅煮的泡面吃的特别开心特别幸福,甚至觉得这是豪华大餐。那个时候给小朋友的1块钱的小面包,他们好像都如获珍宝一样。条件有限,物品有限的日子我们都更过的很开心很幸福,就连有一点点温热的热水都让我们觉得今天是幸运日。我没去过那些小朋友的家里,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些人真的生活太苦了。有小朋友饿肚子饿的肚子疼,还有小朋友接受我们给予食物,稍微吃的好一点多一点,就肚子疼。我们给予的仅仅是鸡蛋和面包。他们的心思很简单,只要能得到多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就会很开心。

  写下这篇影评并没有什么当圣母的意思,没有去指责大家去购买去花费的意思,毕竟我也是大家的其中一员。只是想通过这篇影评告诉自己,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占有是一种责任,物品是一种负担,而我们选择我们负担多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物品好像变成了大家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诉求很多,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当我们诉求这么多的物品之后,我们真的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找到自己的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我们的生活的价值不应该只是被物品衡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