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5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味读后感精选10篇

  《有味》是一本由汪涵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味》读后感(一):大隐隐于市

  对汪涵的事迹的了解来自于我是歌手的救场和一步步从一个小小的场工到湖南台的台柱子。

  汪涵的这本书讲述了他的几个爱好,讲述了在那个家乡里面生活的人和事,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像是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

  可以看到汪涵那么有生活底蕴怪不得能出口成章,原来就是在这种生活熏陶下,还有多读书,多思考所以养成的。

  这本书算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模式。你可以拼命工作,但是一定要让自己静下来,找一些爱好,可以偶尔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节奏

  有句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生活在都市喧闹中的我们是不能离开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城市的,要想找到内心宁静就要在心里种下一片村庄

  《有味》读后感(二):有味是湖南的软文

  长沙 ………… 一座城市,有着他自有的温度,这个温度来自在这个城市里居住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 穿过这些故事,穿过时间的掌纹,能够在内心有那么些共鸣的故事,就是一座城池对客人的温度。 ………… 培荣书屋,这个汪涵送给父亲礼物,传递给我很多岁月与心的体温。 ………… 一个小时的等候,半个下午的静坐阅读,在《有味》里了解着一个少年穿过岁月的河流,所表达的对人与世界理解。 ………… 坐在罗汉床上,望出窗外,摩天大楼和湘江层叠眼前。 大楼顶端是漆红色的“北京银行”字样。 偶尔抬头望出去,北京那座城池,仿佛是一汪水,在心中流淌,与身在长沙的身体遥相呼应,世界无形中连通。 ………… 城市里隐藏着很多手工艺人,也隐藏着很多故事,很多独立尘世的书屋,这是安放心灵场所。 这样的城市,于鲜活的旅人,是有温度的。 游 长沙 培荣书屋

  《有味》读后感(三):烟火神仙的生活

  电视节目主持人里,最喜欢涵哥

  不用电脑,不开微博,一个和时代脱节的人

  娱乐圈中的异类,闹市里的读书人,爱情中的文艺

  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成熟和淡然

  能守得住繁华,也懂得享受孤独

  记得去年小五回韩国服兵役时涵哥拿出一张银行卡让小五交给家里生活没有保障妈妈姐姐,也记得以前涵哥讲的关于千手观音的感悟

  有人说他还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他却说懂得放下才是一种成长

  他在染尽人间烟火之后,开始享受不合时宜的清高和自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与死,每个人起点终点,并且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而又无限与之远离无限与之逼近,每个人都有着相同归宿。如涵哥所说,该当活在当下,快乐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你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你用心生活,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物件,你也会觉得有味

  关门即是深山,山人即是仙人。过一种烟火神仙的生活,一边享受繁华,一边回归宁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有味》读后感(四):书名有味,实则寡淡无味

  《有味》一书,是冲着“汪涵”的名头去阅读的。心想:身为湖南卫视名嘴、台柱子之一的汪涵,在主持节目时话术有方、应变得体,这等人写的书理当一看,看想法、看作风,都是宝贵经验,都是值得学习内容

  可看完了第一章香干、第二章糍粑,发现后面的木盆、油布伞、箭、琴、墨、秤、鸡毛掸子、扇骨、烟火神仙等章节,都是同一个套路:将某样物件与幼时的成长经历结合后进行阐述,继而抒发个人感慨,并以物件的制作工序和相关传闻作为续尾。

  全书仿佛一本杂以“日记体”、“工具书”、“故事书”等体裁的杂书,无章法,无体度,纯属迟暮之人的絮叨,成名之后的获奖致辞,无切实之感,而稍显造作、略显浮夸。

  全然:

  农家子弟混出了名声,他用过的桌椅板凳都标上了意味,书之于纸端而明码标价,公然兜售,微末之物成名器,实则物件自身无甚意义,物件于他人无甚意义,一如屋角的灰尘,那只是汪涵的臆想。

  故此,《有味》这本装裱过度的书,寡淡无味,鸡肋犹有不足

  当然,如果你有偷窥他人日记的癖好,那么,这本书可——稍微一看。

  《有味》读后感(五):烟火神仙的处事哲学

  一直很喜欢汪涵,电视上的他,睿智沉稳真实,不娇柔造作。他喜欢古物,喜欢捯饬,喜欢去长沙的靖港古镇探望他的“老邻居”们。在他看来,当一个木匠,炒一碟香干,这些肯定都是有味的好事情,自然,靖港也是个相当有味的地方

  这本书叫《有味》,书中大多描述到的传统手工艺都发生在靖港。靖港是历史的见证人,在这里,似乎包括时间一切都静止了。岁月给了靖港厚重感,靖港回馈给这里的人们原始的真实感。仿佛一踏入靖港这个地界中,一切喧嚣烦恼全部自动屏蔽,现代世界已不再存在。具有年代感的美味香干作坊,童年时代的打糍粑,纯手工木盆、油布伞、箭、古琴、墨、秤杆,鸡毛掸子、扇骨,这些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全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最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这些传统的手工艺人,把一生献给了传统的工艺,虽然他们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但做好这一件事,难矣!

  汪涵喜欢这些传统的工艺,虽然他巨星闪耀,也是处在“男人40一枝花”的黄金年龄,他也虚心向这些老师傅学习。在这里,他不是著名主持人,只是一心求教的学徒,他只专注在打磨,抛光。。。。。。心无二用才不会影响制作成品的质量

  一边深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能够不为虚名所累,回归真实的自己,恰恰就是汪涵的处事哲学吧。

  《有味》读后感(六):旧时月色谁曾看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小小天地,沐浴着古旧月光,潺潺流过一条溪、汩汩生起一泓泉,或静静矗立着一棵树。更或许在这月光里,我们就是流溪、清泉和那棵树本身,这是最好不过的样貌和状态了,也是我最渴想的。总要有一片月光坚守在心里。 香干、糍粑、木盆、油布伞……这些物件得以让现在功成名就的汪涵回望见小时候那个叫做建刚的小男孩和过去美好的旧时光,也让他在繁忙里总有几处美好去安放和保存属于自己的心绪。那里淌着他心灵的月光。 汪涵讲起来旧时的记忆也带我回到我的小时候,能想起的都是美好,简单又纯粹。有些记忆虽然模糊,但留下来的是一种很确定的幸福感。 手工的东西吸引我的是它身上的时间。真正的奢侈在于等待,一把椅子、一个木桶,需要你慢慢地把精神注入其中,背后则是你对这个行业几十年的爱。 就像水果、碗筷、座椅皆有生趣;花木、鸟兽、山河各具性情。我愿意为一棵草驻足,也为一朵花动容。所见都有生命,才使这个世界生趣活泼。这些手工的东西更是如此,他们有了人的偏爱,在被改变过程中承载着各样的心事感情,使得这些东西有了别样的生命力。而且它们极好相处温暖可爱,从不以各种缘由疏远或是看轻谁。 想起能带给我同样欣喜的,茶叶、艾草、中草药还有很多,这些也都内含着丰富的生命与各样性情,真是喜欢。奈何对它们知之甚少,只是想起来啊就觉得感动。 最后的访谈,汪涵讲如果可以,愿意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或是民国时期。我好高兴,我也多想我可以做民国的孩子,生活的平白明净。

  《有味》读后感(七):生活拖累,也须寄情

  许是自己身上也有些小文艺,对汪涵这种人完全没有抵抗力。文中的物件大抵于我一般如此,但是汪涵的对这些物件的态度让我很是欣赏。喜欢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毕竟人在这世上,总得在一些爱好中找寻乐趣

  文中汪涵猜中一个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十分有趣,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观察入微,心思缜密的汪涵,其实很多事情不能马马虎虎,仔细对待才是硬道理

  那些老人的故事,总会让现在还算年轻的我,想着人终究是要老的,可是活成什么样完全看你自己,但是你活成什么样也根本和这世界没啥子关系,因为即使你来了,走了,这世界还是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文中摘抄

  1.我执着于这样的细节,其实是执着于原味的生活,我固守在生活的起点,不管以后走多远,那个起点也是我得终点。

  2.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气,就叫气绝身亡。我想这对于一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独特性,唯有气的独特,你才觉得自己活得很有意义

  3.浓情生痴,浓利生贪,浓名生嗔。

  4.快乐是瞬间的,幸福感是舒适和温暖。譬如湖南菜和广州菜。

  《有味》读后感(八):那些渐渐消失的。。。

  我是从小看着越策越开心长大的,那时候他和马可搭档,年幼的我不懂得汪涵的幽默,却觉得马可比较帅一点。后来,越策越开心由湖南经视走向了湖南卫视,汪涵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和何炅的比较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对他的评价大多比较正面,唯一被诟病的是说他老爱在节目里面掉书袋。

  “有味”这里面的元素,很多都是一些只能在记忆里面回想,在现实生活中慢慢消失 的东西,磨豆腐,扎木桶,做称,打糍粑等等,这些手艺,已经被机器工艺完全取代,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甚至忘记了在我的童年里面,这些东西也曾经鲜活的存在过。汪涵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手艺可以留传得更长久一点,甚至把他们写进书里面也好,就像他对于方言保护,看得出来,他对这些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些固执珍惜

  这是一个感情很细腻作者,描写自己的情感,描写自然万物,都带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文雅,有时候读者也不免想起说他掉书袋的往事,但更多的,是勾起童年时代那些已经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你是否也有一位奶奶,在送你临别时望向你不舍的那一眼,是否也有因为父亲严厉而希望父亲晚点回家的时刻?这些记忆太久太深,在我们为了物质摸爬打滚时,早已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

  他理想的年岁,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搬一条凳子,在古老的石板街边打个盹,脚边趴着一只猫。如此悠闲怡然,古人更是会享受生活,即便是弹一曲琴,也要跑到高山,或者划一叶舟在湖心弹奏,这才算是圆满,不像现代人,只会在琴房里,教室里,舞台上弹奏,也就无法与自然之间进行灵性交流

  谢谢你,让我记得,时不时往回看,在匆匆前行的同时,没有忘记我也曾经如此纯粹的活过。

  《有味》读后感(九):他说他渴望成为一个“烟火神仙”

  静静阅读,就好像来到了汪涵所说的靖港。

  这本书意外地好看,才发现汪涵的文字一点都不逊于一些名家,褪去浮华,多了一份岁月静好的从容优雅

  豆干、糍粑、木盆、古琴、扇骨、鸡毛掸子……这些常常被当今世人忽略的小物件,在汪涵笔下赋予了新的生机,成了一种时代符号。

  而透过这些物件,背后所传递的是一代代匠人的用心经营

  时代在前行,95后、甚至是00后的读者,看到这些文字是什么心境呢?

  如果说食物,比如豆干,可以代代相传,那么木盆、称秤呢?

  古老的手艺需要得到年轻人的重视,只有关注并有所了解,才有希望不让老手艺丢弃在历史的长河中!忽然想到电影百鸟朝凤》,就觉得好心酸……

  年轻人读这些文字,看到油布伞、扇骨,很容易唤起体内的文艺细胞,我们不能只看,还要思考。

  汪涵觉得自己是“烟火神仙”,我觉得这种情怀在当今太稀缺了,一边我们生活在俗世的烟火中,另一边我们渴望神仙般逍遥快活的日子。

  张弛有度才是生活的真味,我虽身处繁华,亦追寻内心的安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有味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