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断舍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断舍离》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断舍离》的读后感10篇

  《断舍离》是一本由山下英子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断舍离》读后感(一):以物为鉴找真我

  为《断舍离》这本书的读书会做准备,于是自己又买了这本《断舍离》的姊妹篇《断舍离心灵篇》看了下,这一本和《断舍离》的区别在于通过对外在物品的断舍离来剖析和审视我们的内心

  读后结合自己的幸福课程,有些感悟

  最近妈妈心理成长6组学到了幸福课阶段,幸福课上,我讲到了人生的四种模式(幸福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小组学员们也根据这4种类型做了自我测试,测试结果以虚无主义类型为最多。

  虚无主义者是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不再相信生活有意义的。

  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则“虚无主义型”代表了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

  她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因为沉溺于过去,从而捆住了自己走向未来的脚步

  虚无主义类型的人,在断舍离中被称为“执着过去型”。

  她们的特点是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相册、自己童年物品、孩子年幼时的衣物等等,统统当作命根子似的保管起来。她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留恋

  从不想面对现实这一层意义上来看,她们这也是一种逃避现实方式

  想起袁姐说的断舍离就是“以物为鉴找真我,取舍之间爱自己”,非常赞同。

  所以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可以让自己更清晰自己目前的人生状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断舍离》读后感(二):书评

  最近,流行轻生活,极简生活,各种整理收纳技术书籍层出不穷,并不是这种生活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断舍离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哲学让人感到快乐轻松

  本书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当下社会需要断舍离这种生活状态与生活哲学;第二部分,解释断舍离是什么,断:切断源源不断融入生活之中的物品,在商业时代物资的确是泛滥了;舍,扔掉垃圾;离,不同于断、舍这种实质行动,离是一种状态,及保持断、舍行为的长期习惯处世哲学。第三部分,讲述具体的如何取舍,罗列了30种东西的判断,可谓面面聚到。

  扔掉东西不是断舍离的关键思想,而是扔掉的东西所代表各种内心的执念。在这个时代,要有与之相适应信仰,哲学才会快乐。断舍离正是这种哲学的代表之一。

  《断舍离》读后感(三):所有让人犹豫的东西一律都不要!

  推荐这本《断舍离 升级实操篇》很短小的书,不到两小时就读完,受益匪浅很喜欢这类关于整理整顿,唤醒重塑的题材。当然所有的清洁清扫还是要靠行动力,光说不做,光懂不实践,最后只会变质腐朽的教条,对于大脑和心灵来说,一味思考但缺乏消化和执行,其实也是一种囤积。

  想起年初时看的那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也非常喜欢,提出同样的理念,即不要因为顾虑“万一有用”而不断囤积,尝试着逐步变成果断,爽快,毫不留意,需要时再买的性格,但若决定留存,就勤加保养呵护,保持清洁。是整理书,也是情绪管理书,四颗星推荐!

  人会下意识地囤积物品,但绝不会下意识地舍弃物品,从小处开始常做清理(比如扔掉破损的杯碗;尺码不合适的衣物;清理掉钱包里的无用单据,打折卡之类;及时删除或归类手机电脑里囤积下载的影片电子书)相信会更好,需要时再添,用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益的物品,也是对自己好的一种方式。改变粗燥,杂乱境况,打开窗户,让房间光明亮,留出更多空余,心情也会变好。

  两件事:1.前几天看见一件风衣,犹豫要不要下手,我没有军绿色的风衣,尽管穿起来不错但也并不是特别出挑,其次觉得面料易皱不好打理。尽管有不舍,但因为意识到“犹豫”的情绪,果断弃而不买!2.整理了冰箱面膜,扔掉所有过期,不好吃,不好用的!《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教给我的重要原则:所有让人犹豫的东西一律都不要!

  2016/10/24 补充供应商签署的文件我觉得保留扫描的电子档及邮件就OK, 而主管Wendy认为还要让供应商将纸本寄给我们。一,一一通知浪费时间;二,随着体系更新,到下次重签时又成为一堆废纸;三,搬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纸本容易损坏丢失,非重要文件,除了我俩,其实没第三个人会去看。我大概最近“断舍离”中毒太深了。

  《断舍离》读后感(四):奔向自由的断舍离

  1.容易导致抑郁原因:在面对抑郁症患者时,首先的治疗方案是劝对方休息”。由于忙的不可开交的,个人的爱好、快乐全部押后,对自身的保健放松和休养也无暇顾及,容易导致抑郁。好好休息才是前进的动力!

  2.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和感觉回归以我为主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吃自己觉得可口食物;把他人的评价放在首位已成为习惯,随心所欲喜好并不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凭自己的喜好做选择需要勇气,这样一来感到压力在所难免

  3.容易导致抑郁症的类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心强的人群比较常见。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是美德,然而过于死板、不懂得变通,容易变的偏执;列如:凡事强求按计划进行,一旦不顺便会陷于恐慌。过于拼命、不懂得拒绝,这既是善良品行反映,也说明自身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4.转变思维小Tips:从小处着手,重在积累。凡事切勿勉强,把目光集中在力所能及地方,每天坚持10分钟即可,做一件亦无妨,完成某个部分也行。设立一个“心脑清新日”,每个月的3号吧,来个存货大检查,并尝试改变一下房间的摆设

  5.从“现在不买就亏了”到“不着急买就对了”。冲动消费:1.购买前彻底调研2.思考物品自身能否升级3.搁置一晚再说。如今的街巷,到处洋溢着购物的诱惑。那些因外部刺激让人条件反射产生的“购物欲”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不再是你需要的东西。那些让我们即投入了时间和心血,又足可与他人分享的珍爱之物才值得拥有

  6.“只要有空,邀请来者不拒”到“只接受非常想去的邀请”。社交网络魅力让很多“孤独”的人猩猩相惜、相连。他们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法越多,就越容易和深度理解朋友“相逢”。那些“怪人们”在相逢的瞬间总会会心一笑。

  7.“叫上大家把”到“必须叫上他”。真正重要的人是:曾经为了你而甘心承担各种风险的人。在完全不可预知你今后对他是否有用、是否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情况下,那个为了帮助你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的人,也可以叫做“恩人”。Your soul mate。

  8.“我要战胜那家伙”到“享受自己的风格”。按照自己的活法知足者常乐为目标的才是强者。我们不懈追求并不是为了胜负之争,而是为了最佳状态的自己。不必虎视眈眈,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心灵。倘若你能让自己愉悦,身边就一定有挚友相随。

  9.“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到“精力只用在擅长的地方”。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工作上面,把它当做一种义务,而自己不擅长的工作理应交给那些擅长的人。通过高效率的工作获得“自我时间”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追求独特性”和“长远计划”而做的一种投资。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独创性”。

  《断舍离》读后感(五):判断物品去留的唯一标准

  我不爱买东西,但是爱囤、痛恨浪费,无论自己喜不喜欢、需不需要,久而久之家里东西也越来越多。

  这本书其实就是告诉你,各种物品之所以可以被丢弃的各种理由:比如读过的书,读完后它就已是你自身的一部分,无需留着装点门面,万一以后想重新再读那就再买即可,等等。

  总结几点觉得比较触动的吧:1)舍不得扔东西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扔掉它们要凭借意志力;2)只收拾自己的东西,对其他家人的物品千万别动(其实我很怀疑,因为即使自己的物品收拾清楚了,也只是给其他家庭成员腾出更多空间来堆放他们的物品而已,所以他们是感觉不到家里的变化的);3)如果不想浪费,最该做的不是囤积,而是克服占有物品的冲动——各种可有可无的赠品千万别拿,而做到这点需要凭借意志力!4)判断物品是否该扔,衡量的标准并非其价格来源或是承载的意义,而是你的内心——你是否真的喜欢它,是否因它的存在而有幸福感。真正做到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物品、他人为中心。5)小心对待孩子们宝贝,尽管它们在成年人眼中不过是些无用之物。

  所以咯,说到底要对自己好一点,对未来多点信心和盼望,别让自己的家变成废品收购站!

  《断舍离》读后感(六):简单即是正义

  从大四实习到现在,我7年里换了3个城市,搬过11次家。

  在此期间,因为搬家的烦扰,我自觉已经极力精简了购物的频率次数:尽量不买大件,每年收拾两次衣服并把不会再穿的丢弃或者捐出去,炒菜只用一口锅……

  得知“断舍离”的概念其实蛮早的,也送过山下英子的书给朋友。因为一直觉得自己是理解“断舍离”的,也在切身实践,并没有找书来看。

  然而搬到新家后的状况让我意识到我并没有真切的理解它——

  在住进买的房子之前,我就跟先生达成了共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尽管这样,端午入住到现在,家里的东西还是添置了很多。

  原本说好暂时不买的沙发买了,厨房里的瓶罐袋盘越来越多。

  因为书房和次卧还没有买家具,平时不用的被褥、冬衣只能先堆在地上。

  收拾旧物时出现了很多“要是扔了,万一以后要用怎么办”“这是XX给的哎,蛮有纪念意义的”这样的东西,比如获过的各种奖状、参加志愿活动时收到的小礼物以及每一份工作中用到的名片会议的胸牌和合影、用过的旧手机……这些只有每次搬家的时候才会翻出来看一看的东西却总舍不得扔。

  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升级实操篇》才真正意识到:“断舍离”并非简单的扔东西和收纳整理,而是对自身状态的一种体察,对“有用与否”的人生判断。利用“断舍离”的概念和实操指导,不仅可以让家里更整洁清净,对自身的状态也会有引导平静和整理思维之效。

  作者在文中提到:

  难以舍弃的人总把“这东西还能用”挂在嘴边,扔掉有用的物品让他们痛心疾首。……然而,“别浪费”这句话隐藏着连我们自己都未能察觉的本性小气吝啬一厢情愿牵强附会

  小气吝啬

  办各种积分卡,为了赠品而买东西,讨要试用装,每天在各种APP上签到为了换取礼品,甚至专门去“扫码一条街”转一圈……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节省,甚至有专门为此而生的词“薅羊毛”,然而从根源来说,这不就是小气么?!

  为此我们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和收纳空间,并无人计算

  我们是用“别浪费”来掩盖自身“得到就是赚到”“留着总没坏处”的心态

  一厢情愿

  父母年轻的时候,我爸曾给我妈买过一件大衣,不知什么缘故我妈并没有穿。当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妈让我带去学校,于是从05年到14年,十年里我把这件大衣带在身边却从未穿过——衣服太大了我穿不了——直到14年又回老家,才又放回家,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穿。

  前两年回老家,收拾屋子的时候在储藏间发现一袋被老鼠啃坏的衣物,问我妈那些是什么,她说我我跟我哥襁褓时期穿过的以及没穿的小衣服,她本想着等我们有孩子了可以用,结果时间太久忘记了。

  类似经历恐怕很多家庭都有,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很多物件附着着亲人朋友的情谊,即便不喜欢或者不适用,也不能轻易丢弃。这些物件随着时间会变成负担,屋子慢慢变成了储藏所。对着这些不知如何是好的东西,我们会觉得留着总比丢了好,于是越积越多。

  牵强附会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但是留着总是不错的”。

  “等有孩子了,这个他肯定喜欢”。

  “要是出去玩,可以带上这个东西”。

  抱着“有备无患以备不时之需”心态而收集的各种东西,大多数从来都不会用到。

  我们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下决断总是很难。

  “囤货家庭”由此诞生

  要怎样才能舍弃?

  “断舍离”中最重要的就是“舍”。

  “山下英子倡导人们通过重新审视家中物品来正视自己,从中找出舒服所在,再反问自己与物品的关联。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未曾察觉的障碍,然后将其舍弃,这便是“断舍离”的精髓。”

  “舍”是要以当下为前提的。这个东西对现在的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真的喜欢它吗?它还适合我吗?拥有它能让我快乐吗?

  回答出这些问题,物件的去留基本也可以决定了。

  对于确定要留下的物件,请多呵护,多使用,不要使之蒙尘。

  如何开始“舍”?

  对于有选择恐惧症和纠结成性的人来说,从钱包和冰箱开始“断舍离”是最容易的了。

  钱包:把所有东西倒出来,过期收据、长期不用的积分卡都可以丢掉,常用的信用卡和零钱留在容易拿取的夹层,不常用的卡插入侧边的卡袋。

  冰箱:扔掉过了保质期的食物,清点存货,记性差或者种类多的话,可以用便签记录后粘贴在冰箱门上,吃完之后再补货。

  在书中,山下英子用舍弃法给出了30种物件的断舍离方法,包括西装、书、纪念品、曾经喜欢的东西等,所列举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纠结的物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买书一看。

  基本的舍弃法是只留下跟自己密切相关的物件,对于那些自己也怀有模棱两可态度的,就果断放弃吧。

  在书的最后,作者写到:

  囤积的物品是“我”愿望过剩的证物。

  背负的物品是“我”期待过多的证物。

  难舍的多余物品是“我”被束缚、左右的证物。

  舍弃归根结底就是一场心理战。

  对手是潜意识里的愿望、期待和害怕,汇总起来就是自身的不安。

  断舍离就是拜访内心。

  断舍离就是和自己交朋友。

  断舍离就是自我解放。

  附:20岁前你该学会的“断舍离”座右铭

  物质和金钱

  丢掉现在不用的东西。与物品告别,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丢掉舍不得拿出来的习惯。把东西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丢掉零钱包。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加可怕。

  丢掉冲动购物。只买从心底喜欢的东西。

  丢掉说“随便”的坏习惯。不是要节约,而是要选择。

  丢掉附属品。比起去选择,不如惯用标准装备。

  丢掉“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从金钱中解放感性的自有。

  丢掉服装的选项。定好自己的“基本装扮”。

  自身保养

  丢掉熬夜。一日之计在于晨。

  丢掉饱腹。没有人能应付得了“吃多了”。

  丢掉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试试看与昨天不同的生活。

  丢掉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走出森林。

  丢掉“常识”。把“艺术的时间”排进日程。

  丢掉误会的语言。丢掉语言,一直走到精疲力竭。

  丢掉毅力这个概念。不仅要到达顶点,也试着享受攀登的乐趣吧。

  丢掉“为了学习而学习”。使人心情沉重的学习毫无意义。

  丢掉杂音。没有比冥想更简单的头脑整理术了。

  人际关系

  丢掉人脉。古怪的人反而自有,不会有无聊的应酬。

  丢掉“熟人”。习惯于孤独。

  偶尔也丢掉“别人的眼光”。每次都要主动敞开心扉。

  丢掉“人人平等”的精神。认真考虑谁才是应该重视的人。

  丢掉竞争心。没有“想要战胜的对手”是最好的。

  丢掉“对不起”的挡箭牌。不要反射性地自我保护。

  丢掉客气。不要再关键时刻逃避。

  生活方式

  丢掉“没有就感觉不安”。简单即是正义。

  丢掉羞怯。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欲望。

  丢掉“一直上网”的习惯。一天一次,规定一段离线时间。

  丢掉过度的愿望。做出成果后再看下一个目标。

  丢掉盲目的无畏。只要留好积极的退路即可。

  丢掉成功案例。描摹他人,不如从头开始。

  《断舍离》读后感(七):“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严红

  你在面对一团糟的房间、生活难题、情感难题时,难的不是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难的是不知道究竟该舍弃什么。无论是收纳物品还是整理人生,除了不断贴标签和分类,除了不断的增减抽屉,其本质可能都是要去断离舍。

  “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著。

  《断舍离》去年看过,作者是“三下英子”。印象中此书是通过整理物品、房间,让人的内心获得平静幸福吧。但今年才消化了这本书,我给你讲个朋友小淼的故事(小淼同意发布)。

  大学毕业后小淼外出打工,当时和某男同学小A关系较好,那时手机没有普及,基本靠信件维持联系,后来宿舍门口墙上装了电话,有一次聊天时,小淼邀请A来自己工作的地方找工作,A回答说:老妈给我算过命啦,这几年不适合外出,我就不去了……

  小淼挂完电话哭了,然后回宿舍就将与A有关的所有信件全丢进一个纸箱,一把火烧了纸箱,也烧了所有与A有关的记忆。自从后,小淼成功将A从自己的的记忆中抹掉了,没有再想起过A。

  直到多年后的一天,A成了小淼QQ好友,他控诉到:我等了你三年,这三年来没有你的任何消息,我过得日子太他妈难了……你太无情了。加你QQ,是为了说清楚这三年之约。

  小淼听完控诉却蒙了:等我三年?你啥时候说过要等我,我啥时说过要你等我?莫明其妙!

  A还说小淼无情是因为喜欢钱……然后拉黑了小淼QQ,从此未再联系。

  当时我听完故事,也觉得小淼太无情了,人家等你三年,你怎么就没印象呢,太不地道了。

  通过《断舍离》这本书,我突然想明白当时小淼为啥对那段记忆比较模糊,因为她及时清理了所有与A有关的物品,或许那些信中可能有一句提到了三年之约,但因为小淼烧掉了信件,她可能真不知道,也可能是刻意回避导致不记得了,而A可能真给了自己三年期限,这就三年就是个紧箍咒,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所以他感觉特别痛苦。

  所幸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断舍离”正是人们保护自己情感不受伤害的最简单方法。

  怪不得有人听到某首歌会突然流泪或开心,看到转角的咖啡店会突然情绪变化,会特别喜欢某样小物品………因为那首普通的歌或咖啡店或小物件被人们赋予了自己的独特情感,并且是带独特记忆的情感经历。越沉迷其中越难过。

  断:是一种勇敢,让人丢掉懦弱胆小的自己成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的勇士。

  舍:是一种决断,它让你戒掉依赖他人,习惯拖延的坏习惯,成就清爽高效的人生。

  离:是一种温柔。他让你过去一刀两断,更加珍惜这个世界被你留下的人与物。

  断离舍的本质是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当你为某一物品是否需要扔掉而纠结困扰时,就是应该进行内在自我分析的时候。

  收拾东西的过程就是直面自己内心的过程,用感觉丰富你的身体,用活力丰富你的心灵,而不是用物品丰富你的生活。幸福是身体和精神上每时每刻的操练,学会舍得,不再强求时,你就达到了人生清爽高效的新境界。

  家里的桌布是灰色,原谅我的审美观,我以为灰色耐脏,可实际效果看着是又旧又脏,极度影响吃饭时心情和味口。

  于是换了一款酒红色桌布,效果出奇地好,每次吃饭都有五星酒店的高大上感觉,每个人都自觉维持卫生,相互提醒夹菜不要掉桌上,桌布不好洗。

  每个人都突然对家务整理有了兴趣,因为有了漂亮桌布,就想再给椅子也买配套的椅套,还想桌上放瓶插花、还想把客厅的地板拖干净点,还想把其它房间也分类整理下………一块桌布,以点带面,让家人体会到“断舍离”带来的愉悦。

  quot;断舍离"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lt;断舍离>作者:三下英子

  《断舍离》读后感(八):感谢并告别,心情变轻松

  感谢并告别,心情变轻松

  y 静流

  《断舍离-升级操作篇》是第三本看的关于断舍离的书了,对于山下英子反复强调的断行,舍行,离行,似乎在还没有实践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那就说点题外话吧!

  书中提到了一个垃圾家庭的概念,而这个让我很容易想起,几年前流行过的一部日剧《交响情人梦》。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背景!一个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熏陶,更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音乐天才千秋王子,走到哪里都是顶着耀眼光环的存在,随处可见的是一双双花痴的眼睛,在贪婪的吸取着他身上的气息,帅气、干练的行事作风,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更是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另一个却截然相反,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钢琴而来学习音乐,最大的梦想只是当一位幼儿园老师的野田妹,成长于下里巴人、吵吵闹闹的、毫无艺术气息的家庭,独自在外求学,住在一个蚊虫遍布,恐怖惊竦的垃圾山里,整个房间都被垃圾堆深埋在下面,想看到床只能用挖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垃圾家庭的形象写照吧!

  面对这样的垃圾家庭,作者肯定会说需要来一次彻底的断舍离,来一次对自己的清算才可以。可电视剧中,每每都是看不下去的千秋王子,进行着一次次的清算,一次次的断舍离,每一次当猪窝一样的居所变得焕然一新时,给人的清爽感,似乎在屏幕外都能扑面。悲剧的是,女主角总是用不了多少时间,又把这样干净、整洁、几近完美的家变回了垃圾站。然后就又是忍无可忍的男主角来救场了。

  看电视的时候,觉得这样的组合也相当不错,两个知趣相投的年轻人,一个邋遢,一个洁癖,一个傲慢,一个随性,却都是那么的有才,又都是那么的刻苦,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的打拼,成功有时,挫败有时,失望有时,喜悦有时,即时有什么样的小瑕疵,也都是瑕不掩瑜的无伤大雅,就算是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意识到自身与对方的不完美,却没有想过放弃对方。

  野田妹是幸福的,因为她有对她不放弃的千秋王子,而对于还没有遇到这么合适的另一半的人们,我们该怎么办呢?--------断舍离,也许是最好的答案!与其说它是对物的一次了断,不如说是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当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出现一个帮我们断舍离的人的时候,我们只能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烦恼,自己来做断舍离。断舍离与其说是对物品的关注,不如说是对自己,曾经的自己的一次回视,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自然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毛病,因为害怕不可预见的未来,因为险恶的社会,因为不能浪费的思想,因为爱占小便宜等等,给自己囤积了不少的存货,这些东西曾经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如今却成了生活的一种枷锁,日复一日的背着,让我们从不觉疲惫到不知疲惫。渐渐地,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想收拾,越来越对生活失去信心,日子过的越来越颓废!

  请问一下,内心深处,这样一个沮丧的你,一个散漫的你,一个慵懒的你,是否真的让你欢喜?你是否甘愿就这样活着?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就请实践断舍离,幸福不是一时一刻,断舍离也不是一时一刻的冲动,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让它变成每月、每周、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让它从开始的痛苦变成自然,让它在你的岁月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它给你穿上那双灰姑娘的水晶鞋,让它陪你走上童话般的生活中去!

  《断舍离》读后感(九):断舍离 升级实操篇

  在喜马拉雅听完了这本书。

  一句话总结:万物可舍,断不了的是你的执念,不是物品本身。

  本书介绍了各种物品的断舍离方法。我们要按照现在为时间轴去取舍物品。难以舍弃的理由&可以舍弃的关键是。

  摘录:1遗物应有继承人决定什么时候丢弃,留下什么。让时间带走悲伤。

  2很多物品是我们幻想的承担者。比如各种爱好带来的物品,其实我们并不会一直坚持这些爱好。

  3留下荣誉品,品牌,是我们对将来不够有自信,觉得自己将来难以获得更高荣誉,难以购买更好的品牌。

  4留下个人信息和票据等是对社会的不信任。

  5电器:搞不懂的电器和不知道是哪里的数据线,是我们在逃避责任。我们可以向懂得人请教。

  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干嘛的东西会持续变成莫名其妙的东西。

  扔东西清单:

  1西服(再昂贵的东西,也避免不了款式过时。)

  2书籍

  3杂志

  4餐具(让明星队员上场,而不是让板凳队员上场哦)

  5纪念品

  6曾经的辉煌

  7父母的礼物

  8过去恋人的礼物

  9含有个人信息的物品

  10结婚用品

  11价格不菲的名牌

  12曾经的爱好品

  13大件物品(比如沙发)

  14毛巾及床单(日常用的如果掉毛,掉线,可以立刻换新的拉)

  15护身符,幸运石

  16遗物

  17化妆品

  18纸袋,一次性筷子等

  19票和旧帐单

  20给来客备的被子(不需要!如果有人来再去买)

  21调味瓶和炊具(用了一两次的扔掉!)

  22电器及其配件

  23名片,日程表

  24有害物质(比如打火机),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置,懒得去调查学习

  25孩子的宝贝(在河边捡到的树枝等)父母认为的宝贝是成绩单等勋章类的宝贝,孩子觉得宝贝是自己捡到的东西,孩子觉得的宝贝应该由他决定的。作为父母可以把成绩单等先帮孩子保存,等他们长大后自己决定是否要丢弃。

  26 学校的印刷品(学校的联系函等)

  27人偶,头盔,鲤鱼旗

  28孩子的作品(由孩子去决定扔掉哪些)

  29画册,小人书(为了孩子买的书,但是孩子不喜欢,就会导致物品累计)

  30家人的物品(对于不是自己的物品,注意一定不要触碰)断舍离只针对自己的物品和公用物品。

  《断舍离》读后感(十):处女座改掉她想太多的毛病!

  我看书的速度原本非常慢,但看《断舍离》的时候却一反往常,蹭蹭蹭两三周看完两本(可能你已经觉得很慢了..)这本书通俗易懂,但并非无用的心灵鸡汤。它用最简单直接的言语指出现代人存在的问题,我们平时不愿意直视我们的问题,也不愿听逆耳的忠言,父母的大道理,那在这本书中洗涤心灵就再好不过了。

  本人处女座,在此并非诋毁处女座,仅分析自己的状况。我拥有处女座常见的特点,注重细节,喜欢思考,可以安静专注地学习工作,比起创意更喜欢踏实。但,这导致我想太多!

  我是书中所说的对未来焦虑型,做事喜欢一步一步,按照流程,对于未来往往充满不安。我知道这是有毛病,但却不知道怎么治,而且更多时候是放任自己,觉得时间能解决一切。是的,的确会等到冷静的那一分钟,但长期积累下来的焦躁,对日后为人处事以及生活都会有很大负面影响。

  而且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过分在意是否得到,却忽略了是否需要。购买,储存,堆积了一堆无用品,或者是非必需品。当我心情不好时,心情愉快时,都想种草,都想买东西,家门口的草原从来没有枯萎一天T_T 此外,买东西的时候也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想着总会有用的,总是要用的,但其实我花了太多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在无谓的事情上。

  《断舍离》强调的是活在当下,不想过去,不惧未来,对于我来说,简单一句:不要想太多!!!我按照里面所说的,开始清理自己的物品,先丢掉无用单据,因为自己根本不会有去商店申诉的一天。清理抽屉,把过期优惠券宣传单全部扔掉,不清不知道,自己原来留着太多无用的东西。这些废品将我的生活塞的满满当当时,阳光,活力无从进入我的生活。

  仔细想想,很多物品我现在根本就不用,它们的存在,丢掉是浪费,保留是阻碍,也包括我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女人啊..)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生活被物品充斥着,生活与精神透不过气的话,那就开始实行断舍离吧。给自己透透气,给生活透透气,留一些位置给原本属于我们的正能量。

  目前为止我所做的:清掉钱包卡包的收据,书桌的抽屉,笔筒,零食柜,护肤品列出清单逐样用掉(毕竟这个不能随意丢..)

  如果无法下定决心,打卡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