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极村童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北极村童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30 00:1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极村童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北极村童话》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极村童话》精选点评:

  ●那些词语和句子 我大概是永远写不出来的 扣掉一颗星 因为我不喜欢小孩那没有意识的恶与苦难积压的变形

  ●二熊推荐来读的 最喜欢第一个故事 看完想去黑龙江看极光

  ●差不多一年前

  ●读了两个故事,北极村童话和没有夏天了。都是悲伤地故事,甚至有些沉重。后篇结尾,寥寥几句,从我期待轰鸣的大事发生,到意外导致二毛的去世,到父亲的过世,到丑儿发现了秘密杀了靖伯,那个夏天便不再有了。对村子里的人而言,那么几桩大事像炸弹炮轰了人心,恍恍而惚惚。日子从而走过中转站,轨道变得不可预期,错综复杂。

  ●某个中午图书馆书车上捡。《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最纯,《没有夏天了》透出童年的暴力面,《遥渡相思》诡异凄然,原来《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突然又密集的死亡不是个例。《童话》的江水,《奇寒》的大兴安岭天地苍茫,《原始》的金色草垛,《没有》中的燕子,《奇寒》中的婉玉,“女孩子太爱幻想无好命”。和《额尔古纳》甚至儿时爱看的《琥珀色的篝火》有相似处的笔触场景细节,为什么小时那么爱读,现在却只是匆匆掠过了呢。

  ●印刷质量不错,是大实话

  ●早晚有一天我要坐上从山海关出发一路开往北极村火车,去看看那山,那河,那里的老苏联

  ●在书店花了一下午读完,

  ●五十年前,文革。出现过历史上第一批留守儿童,他们被父母从城市送往农村,在熊孩子的年纪躲避坚硬的政治洪流,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代里…

  ●初中时做语文阅读很多都是迟子建的,当时就挺喜欢那种感觉的 晚上放下手机,看书看到睡着,总算是把这本书看完了 和之前印象不太一样,毕竟放在试卷里的都是比较优美而正面的 文笔还不错,很多段落都想抄下来,不过里面也有很多消极、粗俗、啰嗦、某些感情表达方式过于……怎么说呢?想到了路遥 算是入了迟子建这个坑了

  《北极村童话》读后感(一):我想我大概是像爱着东北一样爱着迟子建

  对于迟子建的喜欢就像是她对于自己笔下故乡的喜爱一般 看她的书总想要把东北那个白雪皑皑的东北走上那么一圈。北极村的童话真的很东北,也真的很童话,没有夏天了,看得是真的各种绝望。奇寒的反转真的叫人笑而不语。遥渡相思的意识流真特么犀利。原始风景的风土人情在作者的笔下跃然纸上,看的是大快人心,对于傻娥的那段描写我真的是笑到肚子疼。我想我大概像是爱着东北一样爱着迟子建。

  《北极村童话》读后感(二):一切的起点

  读完《日落碗窑》之后再读《北极村童话》,会发现,《北极村童话》确实在故事架构上非常稚嫩。

  这是迟子建最早期的一批实验作品,无论是《北极村童话》1986、《没有夏天了》1987、《奇寒》1989、《遥渡相思》1989还是《原始风景》1990,都是八十年代的作品,《日落碗窑》的系列则是九十年代写的。十年的跨度,完全可以看到一个作者在造梦上的成长。

  与其把《北极村童话》作为欣赏艺术品,我认为它更具有的是一份作者成长的历史价值。从中可以管窥到迟子建的写作历程,《北极村童话》可以说是一切的起点。在这部文集中,迟子建已经显示出了她北国冰雪风光里无限的书写财富,那块黑土地上的人、月光、晚霞、白雾、渔汛……而那种天真浪漫的语言风格,实在让人不得不想起同样如此有天才气质的萧红。那种童年视角的书写,简直和《呼兰河传》是如此的神韵契合!

  作为最开始的作品,无疑它很稚嫩。无论是思想格局,还是写作技巧,都是一个成长为女人的女孩不断对家园的回望,还有顾影徘徊的自怜。这个时候迟子建的世界还是少女的世界。那是水晶一样澄澈透明的一个“我”的世界。自我的世界。它充满灵气,小巧,精致而美。

  从起点开始,可以看到后来的书写脉络,像是一切都有了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迟子建也热衷书写死亡。几乎每篇里都存在着死亡的阴影。东北的女作家,到底太早慧了。记得沈从文说过类似的话,书翻得太快,结果看到了不该看的最后一页。也许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哲学。不能领略死亡的来领,也许不会懂生命真正的意义。

  《北极村童话》读后感(三):读她的书是快乐

  去翻看迟子建老师的微博,评论的人都是喜爱她作品的人好多也是在高中阅读理解中读到她作品的人。真是好生羡慕,能那么早就知道迟子建老师。从大一,我断断续续看了她几十篇中长小说,从心而论真是超级棒的一个作家。我无法说老师哪一部作品最好,我觉得每一个都有它的魅力而言,而且内容又是丰富多彩,总是读着读着就被某最描写每一个细节所惊艳。大概也有我文学功底低的原因吧。

  有时候很气愤自己没有好的文笔没有丰富的情感把那所喜欢的表达出来。我觉得迟子建就像永远是一个北端漠河的小姑娘,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有好多学识也有好多道理可是她的眼睛就像被镀上了魔法,总是可以看到那种只有孩子才有的想象美好景象。我一直说我不想走下农村,我想走在城市走向更远的地方,可是她让我的脚步变得沉重。是否我的眼里被物质所塞满,而忘记了我脚下踩着的土地。有时候好不容易放下手机离开网络,阅读起来,仿佛可以离开这个浮躁的世界跑到那个小小的村落去围观一些故事,也可以看看那满天飘扬的雪花和那低声呢喃的黑龙江,去门口婶子家逛逛去新来的媳妇那闹闹,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

  跟着她看到很多故事,没有夏天让自己的心蒙上了乌云,低沉沉的看到最后。遥渡相思又让我看到了一个灵动的女孩。每一篇不长却就想是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漫长普通又夺目的一生。迟子建的文笔很具有自己的特色,是那种很难模仿的,大概是没有她那么深的爱意也没有那么多有趣。迟子建的细节描写特别出彩,故事情节也是连贯或反转让人深醉其中。只能说读书是享受。每次我也特想像大神一样,说说他的手法说说他的内涵,最终只能无奈笑笑,我只适合去享受。哈哈哈

  大概漂亮的衣服和美丽的饰品能让我们在金钱中享受快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是真的发现,内心丰富有趣,对生活对土地有热爱的人的才是真正会享受生命。当你闭上眼睛,你去想那微风穿过树叶的声音,炎炎夏日蝉鸣不休闹了一个午眠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迟子建讲了很多故事,我没读懂多少我也没有学会他的艺术造诣,真是更懂得热爱生活珍惜与我相遇的人和心中充满爱与善。

  原始风景中说 倘若死去的人都去了天堂,天堂不是太拥挤了吗?我真担心小夏会因此而被挤落下来,所以我会喜欢瞭望天空,万一小夏被挤落下来了,站在大地上接住它的一定是我

  我也好想在我灵魂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时候,也有爱我的人可以接住我轻飘的灵魂

  《北极村童话》读后感(四):那村那人那景

  有一个想去漠河的计划,迟迟未有实现,即使人就在东北。

  偶然间知晓迟子建生长在那里,并写了《北极村的童话》,就立马去书店买来看,虽然需要原价购买图书。特别喜欢这一版的装帧,封面的图画和馈赠的书签都很合心意。

  花了五天时间读完五个故事,《北极村童话》--->《奇寒》--->《原始风景》--->《遥渡相思》---->《没有夏天了》,这是自己随便选择的顺序,却在完成阅读后发现这样的顺序有种说不出的”恰到好处“。

  《北极村童话》、《奇寒》、《原始风景》,有大段大段自然风景以及人文民俗的描写,作者以孩子的视角来描写这些事物,既让人不自觉跟着附上了几分对世界对自然的好奇心理,又让读者怀以更平和及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孩童的奇思妙想。同样是生长在奇寒的黑龙江疆土,我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却发现它单调乏味了许多,这当然与一直生活在城市中有部分关联,但更重要的或许要归结于自己并没有对于夏雨冬雪人情冷暖的热情,和对世间万物的敏锐观察力。

  如果说前三个故事是美好的,美中带泪,则《遥渡相思》和《没有夏天了》两个故事中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爱怜中混合了更多的悲恸与耻恨,故事中有恫吓,有荒诞,有血腥的甜蜜,人世的悲凉。它们与之前所读到的美好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犹疑到底哪一部分才是迟子建自己更喜欢更想表达的东西呢,究竟哪一个孩子更似她儿时呢?

  特别开心有这样的一段阅读体验,因为有与作者相似的地域和人文感受,所以阅读时会多几分“对对对”的共鸣,也有许多“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但更多时候是“要去看看这片土地”的心情,即使那些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美已是过去时。经过了这么多年时光的雕刻,它们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风来回答,让雨来回答,让乡亲们和孩子们来回答。

  阅读此书的动作已经结束,但书中的人物已落户到我的星球,比如傻子、贝贝、丑儿、东屋的奶奶等等。未来会因某些特别的事情,突然想起他们,即使回忆不出清晰的容貌,但总会联想起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那是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同作者与他们共有的经历。

  特别喜欢迟子建《原始风景》开篇的文字:“我背离遥远的故土,来到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我寻求的究竟是什么?真正的阳光和空气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它们远远地隐居幕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身后的背景,而我则被这背景给推到前台。我站在舞台上,我的面前是庞大的观众,他们等待我表演生存的悲剧或者喜剧。可我那一时刻献给观众的唯有无言的沉默和无边的苍凉。

  ......

  我熟悉的那些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却还活着。或者也有正预备着死去的,而他们家族的成员却绿油油地成长起来了。我所熟悉的场景,那些草墩上的野菜,一道道银蛇似的灵巧的小溪,以及公路、桥梁、夏日的河滩、冬日的雪场,却因为久久的远离而变得愈发亲切、愈发清晰了。我知道我的文字只有在这一时刻才变得格外真实和有情。当我看着一架四轮马车辘辘穿过街头,我一直认为它的方向是朝我所向往的那篇徒弟去的,我的笔将跟随它的踪迹,走久远的路,去叙述那些朴素而结实的往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