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精选

2020-11-10 01:10: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精选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是一本由吴岩 主编 郭凯 副主编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精选点评:

  ●笼中乌鸦牛逼

  ●九州亮了

  ●一丝失望啊

  ●2010年鉴乏善可陈,越来越奇幻,文笔粗糙。比较不俗的有: 纸上海 陈茜 笼中乌鸦 崖小暖 高楼 骆灵左 百鬼夜行街 夏笳

  ●五星给夏笳老师的《百鬼夜行街》和大刘的《太原之恋》,因为其它的我都没时间看~

  ●值得一看

  ●要是李兴春们多一点,对自己文字的要求再高一点,中国科幻就有看头了

  ●有几篇非常之精彩。也有几篇拖了后腿……

  ●还可以。中文科幻也基本探索了想象力的各个方向,只是深度总感觉不够,总是满足于让人惊叹“哦,是这样”,不能让人去想“咦,怎么会这样呢?”

  ●佳作不多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一):也可能是我品位下降了

  分篇短评:

  心机:扯淡。

  星潮·火种:幼稚。

  纸上海:想法新,写法浮躁。

  妇道人家:抄书,凑字数。

  笼中乌鸦:口味略重。

  高楼:几米看多了。

  百年守望:比电影更无聊。

  太原之恋:戏说。

  百鬼夜行街:科幻?

  黑雨:禁止酒后写作。

  沙漏:文青瞎掺和。

  病毒正在扩散:原载于《儿童文学》。

  遗迹守护者:不知所云。

  天算:抄的密码史还行。

  读完之后又看了看封皮,确定是“最佳”科幻小说集,不是“随机”科幻小说集,于是有如下感触:

  1. 如果我是一个没读过科幻的人,读此书只会觉得,科幻还是那种不着调的、异想天开的、痴人说梦的和旁门左道的东西。

  2. 三年未看国产科幻,似无遗憾。

  3. 定价还算公道。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二):崖小暖《笼中乌鸦》点评

  (本文收录于吴岩主编的《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选》)

  故事性和幻想性是我对一篇科幻小说的要求,也是“科幻小说”本身所要求的。而崖小暖的《笼中乌鸦》就是一篇将二者结合的比较好的科幻短篇。

  故事性最主要的要求是故事要具有可读性,而如何让读者能够耐着性子读下去则要看作者设置悬念的能力了,这就是所说的故事的悬念性。

  《笼》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开篇又抛出“我是谁?”等几个重要悬念,使读者如坠五里雾里,只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而整篇小说就是由这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悬念衍生出来的。

  在故事中埋下伏笔,在结局处产生逆转的效果则是故事性另外的体现,如小说前面看似一笔带过的“送子鸟代孕中介”在故事的最后竟成为了整个结局逆转的关键,使故事颇具戏剧张力。

  不得不承认,作者深谙悬疑推理之道,小说中处处体现出典型的推理元素,被囚禁的主人公、一部和外界联系的手机、一幅隐含主人公身份秘密的油画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是破解故事悬念的关键,在不长的篇幅内有如此精巧的布局,实属不易。

  开篇悬念、中途伏笔、结局逆转是搭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的前提,而故事本身的好坏才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篇最出色的地方是故事带给人的思考,即小说的主题:反哺与孝道的困境。小说中,鲁本斯的油画《罗马人善举》明确地点出了“反哺”这一主题,而小说题目《笼中乌鸦》则是进一步的隐喻,“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而“笼中乌鸦”这一意义深刻的意象也意味着现代社会“代孕”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孝道的困境。

  本篇小说虽然幻想性并不十分突出,只是介绍了一下简单的原理,但作者很好地把它和故事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要表达的主题,单从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在我看来,这是国内原创科幻(短篇)的一个值得借鉴的写作范本。它告诉我们如何写一个有悬念、并引发人思考的好故事,如何将科幻巧妙地融入故事当中。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三):夏笳《百鬼夜行街》简评

  今年的年选还没有读到。吴岩老师编年选的时候,我推荐了一些九州方面刊登的科幻,最终入选的是《纸上海》和《高楼》,还有我并没有推荐(大约是阿豚或是大角推荐的)《太原之恋》,郭凯老师让我第三次给夏笳老师写简评,于是就写了。

  以上。

  ————————————————————

  夏笳2010年的小说作品,见诸纸媒的仅有《百鬼夜行街》一篇,这是她出道以来产量最低的一年(当然据传夏笳正在潜心创作九州长篇《红沁》,填坑列表中还包括推理小说《在世界的中心呼唤Jim Green》、《九州•白鹭团•水湄》),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夏笳愈发紧张的学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夏笳正在向一个全方位的“多媒体写作者”转型,这包括在《九州幻想》杂志上连载的系列漫画《九州那些事儿》等等。上一次夏笳的低产期是2006年,随后她的文风一变,创造出诸多优秀作品,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夏笳的另一次转型和突破。

  《百鬼夜行街》仍是延续夏笳此前的创作思路,其一是在小说互文性上的继续延伸,本文中兰若寺、聂小倩、燕赤霞已是反复被大众文化文本重写的形象,而每一次重写都是一次与之前文本的重新连接和对意义的重新灌注,而重要的地方在于,每一次重写事实上都携带着之前的文本对这些形象或者能指赋予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聂小倩或者燕赤霞,仅仅这个名字或者能指,本身就具备了“不言自明”的形象、细节甚至有关情节,在再度的重写之中,对“不言自明”的善加利用和有效处理是一个颇具技巧性的行为,这一点让人联想到《汨罗江上》、《我的名字叫孙尚香》等前作。而另一个思路的延续则是对文类界限的模糊,或者是有意识的跨界写法。这篇小说看上去俨然是一篇处在“重述神话”语境之内的奇幻小说,但是读来却发现这并非夏笳成名绝技“稀饭科幻”的再度施展,而是一篇颇有想法的科幻小说——内核是关于机器人或者生化人的生存处境。而夏笳在意的却不是科幻内核,而是故事的组织方式和语言的雕琢。这属于我所谓的那种“把科幻小说当做小说写的科幻小说”,换言之,不是那种依靠经营核心科幻点子取胜的作品。

  在这个意义上去分析《百鬼夜行街》,我们可以看到夏笳这一次的“重述神话”展现了一副颇具反乌托邦色彩的未来图景。当鬼街在小说中呈现为一个游乐场,它的空寂和破败,以及注定的衰亡也带出了浓厚的寓言色彩。如果“有灵魂”的百鬼们,结局早已注定,那么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难道不是一个隐喻着现代人生活的牢笼?这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游戏已经无人喝彩,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你敢不敢去探求这一切的真相——如果这个真相你无法面对?我想为这个问题焦虑的并非只有夏笳。

  《201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读后感(四):我想要一个灵动的故事

  上周末和鲁鲁在西图约见,她遗憾的从张爱玲的新书边飘走,我却意外的在玄幻的书架上,看到了这硕果仅存的一本书。本来只是出于支持一下的目的,没想到几个晚上十点半回家以后,洗洗还不肯睡,一直要看到晚上一两点钟才罢休。

  最爱的是王晋康的《百年守望》。书后说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偏于传统:明明是一个未来的故事,主人公却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思想。正是这样的土了吧唧的小自我,深深的打动了读故事的人。连那些久违了的思念家乡的情绪,也在疲惫不堪的深夜袭来,让我久久不能睡去。

  如果非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评价,那么“接地气儿”的手段,这也算是一个极品了。

  大刘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看。很显然,他就像大家同样喜欢其他幻想类小说作家一样,有着逗死人不偿命的小聪明。这一点,从诅咒病毒1.0的发病方式上就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显然,《太原之恋》是大刘童鞋和大家耍宝的一个小作品。拿自己开涮,拿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开涮,拿科幻圈子开涮……因为场景的熟悉,整个故事都让人看起来亲切无比。

  在故事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怀念起DOS系统的通配符,让主人公用一个又一个的***替换掉病毒中的特定条件。我基本上已经笑翻了。在全民怀旧的今天,再没有比找意外生存的老页面神马的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来了~~~

  ……

  前一段时间,曾经和几位朋友分别的探讨过技术型写作的事情。其实大家看书看久了,做书做久了,怎么也能总结出那么几个写故事的方法。朋友们写书写得太累了,总喜欢炫耀一些写作上的方法得当,力争用最简单的办法把稿费拿到。

  当然了,这其实不能怪大家,因为码字的稿费确实是低得可怜。

  不过呢,我总是老土的守候着“不平则鸣”的规矩,打心眼儿里觉得用各色的技巧码字有点儿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你想故事的套路能有怎样大的变化?若不是有感而发,把自己最想说的说出来,而是还要把大把大把的经历花在结构上,那么究竟能剩下多少东西能换来人心的触动(不论是别人还是自己)?

  巫解童鞋曾经为了自己的《蚁族》写到自己都快抑郁了,老猫也为了小唐的故事查资料走现场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可是,他们也有些历史把自己写得狂笑不止的经历,他们也有为了迎合大众读者做的各种各样的努力。

  很多人曾经劝我不要这样苦大仇深,鄙视的说:“世界已然这样悲伤,我们干嘛还要写同样悲伤的故事刺激本来是想找点乐子的人?”

  我自己也曾经很认真的去想,即便在外国,畅销作家那么受鄙视,还是有靠特定模式写作名垂千古的人。比如,狄更斯……再比如我们深爱的《白夜行》,谁敢说他不是一个好小说呢?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都很纠结,好像是没有解答的。

  我以前爱看惊悚小说,《科幻世界》也看过几期,后来因为《阿飞幻想》的原因,接触类似的文章和作者多了一些。

  科幻小说我知道的不多。只能看出来,作者和读者都是聪明人,是有逻辑和懂得思考。我以为科幻小说老是喜欢探讨人类未来的命运,既有科技的异化后果,又有人类社会结构的返璞归真。所以我老是在想:“介个不就是世界末日大幻想么?”

  但是壮壮非常强烈的反驳过我:“其实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

  我没有吴岩老师那样坚持认真的把理论研究进行下去。但是就这一本小册子:里面那些灵动的文字带给我的这些个小感动,多多少少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些疑惑。

  少爷童鞋用一天的时间干完了所有一周里策划游戏的工作;庄秦童鞋因为在开心贴条,连续一个星期举报友邻的大汽车……对于这些脑子不正常的人来说。文字是一种职业,毋宁说是一种游戏。

  游戏是快乐的,所以大家的文字也是快乐的。

  至于文字中的思考,我想我们一样可以读到。就算是一个悲壮的收场,我们和作者一样也可以一边震撼着,一边淡定的默默飘过……

  介就是一个好故事,也是我们的生活吧~~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一个灵动的故事,可以讲给别人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