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舍散文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老舍散文读后感摘抄

2020-11-19 00:42: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舍散文读后感摘抄

  《老舍散文》是一本由老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舍散文》精选点评:

  ●文章很有趣,漫画尤佳

  ●有脾气的老头。

  ●最喜欢《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先生文如其人,有时间杂着一些吐槽和自嘲,蛮有趣。

  ●喜欢 落花生,假若我有一箱子画,英伦风情。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经典

  ●2016.4.1

  ●已阅

  ●被教科书骗了的童年系列~

  ●看电影 就是一篇单口相声

  《老舍散文》读后感(一):夜读老舍

  他就是我心中中国文人的典范

  一身傲骨 博学 豁达 幽默。。。。

  他写北京 济南 脉脉温情

  他写母亲 朋友 情真意切

  他写他的孩子他的猫 他的家庭生活

  看的不停乐呵

  他熬过日本人飞机的轰炸

  他穷时戒肉戒烟戒茶

  他都挺过去了

  怎么也无法想象

  他最终自杀了

  跳进太平湖

  他死在新中国 红旗下

  《老舍散文》读后感(二):老舍散文,细品民国北京文人。

  老舍散文,细品民国北京文人。

  开局说北京文人还是有点问题的,一个是民国时候是叫北平,二个是49以后老舍还是在活跃的创作。

  这是我第一次看名人散文集,所以没有类比还是没办法给去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只有暂时以管窥天啦。

  本散文集收录老舍生平的很多篇散文(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编者归纳的方式是通过内容先分大类,再在大类下按时间线来排列。

  拿开头的几篇文章来举例,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前到解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面的老舍去过的地方。如北平、济南、青岛、成都、重庆等。(正好这些地方我也去过,所以也有一些同感),比如作者在讲成都的时候描述“北京和成都很像”,其实我以前也有这种感觉。

  后面也收录了一些关于花花草草,各种物品,人文相关的内容。就没有细读了。

  第一次读名人散文集,后面计划陆续再读一些,确实现在的文笔是越来越差,写作能力跟不上大脑如泉涌般的想法,需要加强加强。

  这次最大的感受是,以前一些只属于文人,或者少数顶层人的记录,关于生活的一切记录,现在已经属于大多数人了,这就是文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好处(矮大紧某次讲过“其实也说不清知识的普及是不是好处”)

  2020.5.25于资中汇金天地

  《老舍散文》读后感(三):捕捉有趣的灵魂~老舍

  最近在读老舍,可能是被应试教育荼毒的缘故,对于考卷上频繁出现的人物有莫名却长久的排斥感,但最近开始有了改观,对这位从小就知道的“人民艺术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情,起因是前阵子看画展时偶遇老舍展,看到一副年轻女孩油画,查看了来源小说,瞬间就被他拙朴的文字迷住了,又找来了小说集《月牙儿》,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吧,故事中的人物经历都多少带着些无力扭转的无奈和苦难,待读到月牙儿的故事,实在不忍心再读下去了,于是弃之,换了《老舍散文集》,相比之下,虽然老舍胜在描写人物,寥寥几笔就能把小人物市井的心里状态和可怜可悲之处写得活灵活现,而写景就略显平淡了些,但胜在用一颗童稚和柔软的心去观察和体会身边的环境,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却能在朴实中偶得佳句,笨拙中显见灵巧,让读者心随意动,回味悠长~摘录一段供赏~ “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景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春风》老舍

  《老舍散文》读后感(四):花生豆,葵花子

  我在夜里翻书,恰巧看到老舍这句:“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娇傲。”不由得会心一笑。

  接着,老舍说:“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它夹你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布尔乔亚!”。我却不以为然。

  花生仁玉润珠圆,是干果界的斯嘉丽·约翰逊,瓜子瓤单薄骨感,是凯拉·耐特丽。借用胡兰成的名句:为什么非要选择一个呢?要选择就是不好。实在要说瓜子的缺点,就是水滴石穿,把我的右门牙磕出了小豁,这点小毛病挂在牙上,一望皆知,这就叫做不足挂齿了吧。

  丰子恺说过,瓜子的魅力在于你吃了一颗在没吐出皮时就想去抓第二粒,勿完勿歇。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但是从剥皮的难度上看,他似乎指的是西瓜子。

  我说的瓜子是葵花子,这种“吃不厌停不了”的魅力却是一样的。在小时候住的那个地方大家都叫它毛磕,就像是喊着谁家的小儿子。那儿的毛磕籽大,黑白花皮鼓溜溜的,磕起来清脆爽利。瓤干净饱满,不加任何调料白炒着吃就很香,有种晒着太阳一般的暖融松爽感,我们有时就围坐着捧着大葵花盘子直接摘着吃。有时也自己煮,之后用纱布包了放在大暖气片上烘烤,屋子里常常飘着让人流口水的香料味,五斗橱上高脚盘里总是装满了这样的五香瓜子。

  没事干的时候,那是最美的日子。十岁前,除了上学,我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世界像个永远定了格的胶片,只有我穿行其中,揣着一小衣兜瓜子,有时是两小兜,低头而行亦或左顾右盼。我独自漫步在夏日午后昏睡的世界之中,有时靠墙站在房下一小溜阴影里。对面,阳光里,砂子在闪光,阳光里,无人的院子,杨树叶影子在泛白的蓝门上无声地追逐撒欢。静悄悄,漫无边际的静悄悄,绵延不绝的静悄悄。我不断地弄出点动静,这让我开心,我飞快地走着,让灯芯绒裤子发出唰唰声,我捡起一根玉米秸划着铁栏杆,我边走边踢一块石头,跑着追赶它,用手捂着兜,将无限漫长的每一秒钟从兜里一粒接一粒捏出来,将它们厚重的壳咯咯磕开,舔出它们深藏的美味的芯。这样的日子就像兜里的瓜子一样,似乎永远都有,永远吃不完。有一粒也许就在那时勾住了衣服兜,它在那里耐心地等待到遥远漫长的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翻看旧衣服时惊奇地和它再次相遇。世界在窗外,已是呼剌剌扯开来呼啸而过的风景,我和它速度永远接不上轨,我的瓜子时间,才是我的格林尼治标准,瓜子壳,是漫漫光阴里我的流沙。

  在我聚精会神地盯着一只闪烁不定的黄蝴蝶,或是寻觅一只不知所踪的绿蚂蚱时,我小心翼翼,动作变得极慢,两只手从兜里掏出,随时做好准备,瓜子含在嘴里,当我读到纳博科夫的一段话,我又看到了这种吃法:我们(纳博科夫和表哥尤里)步行到村子里的食杂店去,要不是和他一起,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要去那儿的,更不用说买上一磅黑白葵花子了。在漫步回家的路上,在傍晚准备栖息的蝴蝶中,我们津津有味地嚼着吐出瓜子壳,他教我怎样像传送带那样运作:用右面的后牙嗑开瓜子壳,用舌头慢慢把瓜子仁舔出来,吐出两半个壳,把光滑的瓜子仁移到左面的臼齿咀嚼,与此同时,轮到对已经在右面嗑开了的下一粒瓜子进行同样的处理。

  冬天大部分时候是寒冷而晴朗的,外面总是刮着大风。在那时,冬日的每个黄昏,随着光线渐渐隐弱,都会让我变得不自在,像接受了什么暗示,不由自主地心事重重,如同忽然之间置身于异乡。那情景就如这首诗所写:某个阳光斜射的时刻/在冬日的下午/让人抑郁,像沉重的/教堂的旋律/玄妙地伤害我们/没有任何伤口和血迹/却在意义隐居的深处/留下记忆/没有人能够传达/任何人/它是绝望的印章/不可抗拒的折磨/来自虚空……

  在无数个这样的黄昏之中,我在雪地里打转,天是怎么黑下来的,我比谁都清楚。卖豆腐老人的吆喝声,苍然辽远,余音飘入天边旷野尽头,那时西边的天空,还像一块净透冰冽的橘子色宝石。黑暗如被招唤,应声而至。似蓝黑色的墨水,一滴滴坠入清冷冷空气中,丝丝缕缕弥漫沉淀,将大地上的一切溶化在模糊暗蓝之中。暮色是一只从山那边飞奔而来的梅花鹿,它踏在雪地里回首怔怔地望着我,我吐着瓜子壳,北风猛扑过来,将它们吹得一次比一次远。

  也许是最后一丝黯淡的光线点通了时光的脉,像条件反射一样,我有时会在冬日天光燃尽的默然之时,若有若无地闻到瓜子微弱的香味,当瓜子味出现时,一切就有那么点不一样了。

  这种油然而生的依恋和安慰,老舍把它给了花生。他说:“冬天在路上,刮着冷风,或下着雪,袋里有些花生使你心里有了主;掏出一个来,剥了,慌忙往口中送,闭着嘴嚼,风或雪立刻不那么厉害了。况且,一个二十岁以上的人肯神仙似的,无忧无虑的,随随便便的,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吃花生,这个人将来要是做了宰相,他是不会有官僚气和贪财的。他若是做了皇上,必是朴检温和直爽天真地一位皇上,没错。”

  “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道诗的。冬夜,早早地躺在被窝里,看着《水浒》,枕旁放着些花生米;花生米的香味,在舌上,在鼻尖;被窝里的暖气,武松打虎……这便是天国!”这句简直就是从我心坎上掏出来的,早早的老舍就写出来了。我看着,长吁气,心里悲欣交集的。

  我是个特别喜欢吃盐水花生的人。新花生下来时,煮一大海碗盐水花生,几本闲书,一个清静的下午,神仙般的自在逍遥。那白瓷映着湿漉漉的暗黄色,瞧见它,喜的心都会多跳了几下。煮好的花生很大的个头,衣子鼓鼓的,肉粉色,如同雨后桃花苞绽开前的一瞬。轻轻一咬汁水恣出来,满是花生的清甜香味。花气薰人欲破禅,我每每吃到一粒盐水花生,也有种悠然快乐,物我两忘之感,什么都可以不计较了。这种如醍醐灌顶般的超脱感,再只在丁香花气息里感受过。

  我也爱躺着看闲书,尤其是夜里,睡前捡一本书看一会,就像找个人聊会天,说会话。也许听着听着,念念叨叨的,就睡着了。看这书时,春雪在夜里落下,雪如薄尘一样在路灯边刮落,深夜里时不时传来积雪融化成水滴轻微的“叮”的一声响。那清新的泥香,都能将冬眠的熊唤醒。

  吃着零嘴看书,书也更有味些。看书时吃零嘴,零嘴也更有味些。汪曾祺说他在江阴读书时,有一种粉盐豆,盐炒,极酥松,一嚼即成细粉。味甚隽,远胜花生米。星期天,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读李清照、辛弃疾词,别是一番滋味。

  我小时候窝在奶奶家的暖坑上看小人书,坑上有个笸箩,里面装满了花生瓜子红枣核桃。还有个小瓷缸,里面是各种糖块。花生和糖一起吃,当然是绝配。有种蓝白纸的花生牛奶糖,块有点大。还有一种花生沾,是花生滚了厚糖霜,像一个个小雪球。没有花生糖也可以含块糖再吃花生和瓜子,都可以变得更美味。小人书里太上老君葫芦里的仙丹,谁说尝起来不是花生豆味?谁又知道薄荷糖的滋味和宝玉的香雪润津丹、林姑娘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有没有差半分?那童话里两个迷路的小孩,在幽暗的森林里看见的巫婆的房子:小屋子是用面包做的,房顶上是厚厚的巧克力蛋糕和松脆的饼干,窗户是圆形明亮的糖块……看到这里,嘴里若是没有点好吃的,岂不十分惆怅?

  如果书里写的和嘴里吃的不期而遇,那就更妙了。我有一阵特别喜欢冰糖葫芦,十二个冰糖山楂,最大最亮的排在第一个,这个安排就让人心里喜欢。冰莹的糖片融尽山楂皮咬破的一瞬,甜尽酸来,最是让人回味不尽,它是我惨绿青春的一抹晶亮朱红。在那个灰暗瑟缩的冬天里,我几乎天天一串冰糖葫芦,边吃边看《穆斯林的葬礼》。正撞见书里引的一首诗,鲁迅的《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真是可惜了那串冰糖葫芦。

  好书就如好酒,有下酒菜,自然也应该有配书菜。我爱吃着牛肉干读水浒,我看周作人,喜欢就着五香豆腐干。手里的和书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总能互相碰得上。

  如果读一本书的一段时间里吃了一种东西,这本书竟然有了那种食物的气质,每一本书就像个点心匣子一样发出一种暗金的光。 

  希腊神话凉沁沁的。十三四岁的初夏,我做几何题前总要吃一种西瓜味的冰棍,看几页希腊神话故事,我终于把神仙们混乱的亲戚关系都搞清楚了。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盒绿豆糕。我看过半本,还是在十年前,在描写着那种扇贝形的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纸页里,字里行间散发的却是另一种越南绿豆糕的绵甜滋味。

  波罗先生是梨子味的。四年前,雨下了整整一个秋天,南果梨长得像个害羞的小村姑,每个桔黄的小果子上都有一块可爱的小红晕。十几本的阿加莎外加一小纸箱酸甜的梨子,是夜深听雨的良伴。

  全唐诗是有苦味的。两年我在厦门,在寄居处的柜底翻出了本全唐诗,封皮是淡青色的,比桌子上的那盘苦螺的颜色稍浅。螺是白水灼的,螺壳岩石般硬而沉,螺肉有淡淡清苦味。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一种叫做玻璃牛儿的小田螺,我在苦热的闽南怀念起大雪满弓刀的童年故乡。那时,在阳台的对过,正南方有一颗星,低垂着,异常硕大明亮,我常看着它,总是只有这一颗。其实我在读诗时也吃了许多白糖杨梅,但一回想起来,留下的只是那点星光和一丝苦意。

  今春,海棠未落梧桐始华时,就着半筐青杏,我看了点列子,列御寇乘春风而游八荒,如今一想起这书,总觉得“梅子流酸溅齿牙”样的酸软。

  一堆苹果核是江湖的归处。中学时有个暑假,我在奶奶家过。院子南边有棵老核桃树,树荫下有个藤躺椅,那里凉快极了。躺椅正对着两棵苹果树,果子夏天成熟,比伏苹果大,也是淡绿色的,清脆多汁,酸中有甜。放一放会变黄、面和甜,是小黄元帅。我只喜欢趁着脆酸时候吃。午睡醒来,西边小花园里有个浇花的水龙头,用凉水抹把脸冲冲脚,躺在藤椅上吃苹果看武侠,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旧武侠书本身有种饼干放久捂了的味道,还夹杂着淡烟丝味。大侠们的口味很独特,有位杀手,行动前总爱吃个煎鸡蛋,有一位特别爱好炸小鱼。他们吃起花生来一般是这样的:剥颗花生,抛起来,用嘴接住,慢慢咀嚼,喝一口酒。爱吃花生瓜子的都是小角色,喜欢坐在屋顶窗边梁上。有一个下落不明的剑客路小佳,是个紫衣少年,只要有花生,不吃饭也行,喜欢坐房顶看风景吃花生,他的花生似乎是干炒的。爱吃瓜子的是青衣女孩钟灵,瓜子是用蛇胆炒的,她坐在梁上磕瓜子看热闹,将瓜子壳吐向众人头顶,边吃边荡着脚。我记得她的脚很好看,绿色鞋子上绣着几朵小黄花。

  谁都会有点小习惯,我的枕头下就有一颗白玉小花生,花生嘴儿那有点褐黄的皮色,没有它我会睡不踏实。花生在发丝下,在枕下,在泥土里,在酣睡,人生呵,梦里醒来都是美妙的好滋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