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巨人传》是一本由(法)拉伯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8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巨人传》精选点评:
●可能是对外国文学有偏见,事实上挺有意思但是心里评价不高。
●其实我读不懂
●內容都太張狂了,在第四五部中的海上奇遇,就感覺像柏楊<古怪國奇遇記>的情節,遇到盡是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人.
●2013.7.4北京豆瓣书店
●作者牛掰
●五卷全本
●天了噜 我一直以为我是个很有耐心的人 动辄十几页的纯景物描写或者心理描写 我都能看下去 但这本书 我实在看不下去┑( ̄Д  ̄)┍ 什么文艺复兴 什么反宗教 都给我肘开(╯‵□′)╯︵┻━┻
●看这书需要记住很多名字,还要看各种注释,挑战不少啊
●我其实不喜欢狂欢化气氛 骨子里的严肃
●忘记看的是哪个译本了。。整部作品看似荒诞离奇,处处暗含深意。。
《巨人传》读后感(一):一般般
说实话 这书我只能说是一般般 也许之前是对它抱有太大的希望 记得小时候看插图 一个超大但却可爱的婴儿和小小的牛奶桶以及周围如蝼蚁般搬用牛奶固埃的小人儿。
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 却阅读越觉得没什么意思 言语粗鄙 我实在看不下去 这是目前为止我唯一没有看下去的名著。
我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也许他用的语言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可是实在是接受不了。
《巨人传》读后感(二):大约是一本展示自己有多渊博的笔记体怪诞小说
根据它巨大的厚度,我是不打算读完了,但是标题并没有贬义,渊博是可以展露的,只不过阅读体验就…好怀念哈代那种只唯一引用圣经的小说。但是介于他作为欧洲小说的开端,以及作者抑制不住的创作热情,还是要大加褒奖的,尤其是我发现居然中外都有这种笔记体小说,不得不说我一直认为笔记体小说的作者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因为他们的作品里面包容了太多后世可供重新创作的素材,以及一些吸引人的丰富想象。另外如果有读完全篇的告诉我一下,我之前觉得非常有趣的庞大固埃他们在海上,声音被冻成彩色冰块,是在哪一章啊?
《巨人传》读后感(三):一部让人目瞪口呆的神作
一直听人说这部书是如何如何的雷人,最近在图书馆突然看到就借了来读。粗粗的翻了几页就被惊得目瞪口呆!作者想象之丰富,夸张之奇妙,内容之粗俗,批判之大胆,实在是古今中外海内百川天上地下无人能及!
小屁孩生下来刚落地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喝!喝。。。”然后就拿着酒杯“咕咚咕咚”灌下N多酒;庞大固埃的奶妈是几千头壮大母牛,其中一头还一不小心就被摇篮里的娃娃给撕成一块块生吞活剥;巨人随意的一泡尿淹没了整个巴黎城;因巴汝奇的捉弄而被成千上万只公狗纠缠不休的贵妇人。。。
书中尤其精彩的是关于用什么来擦屁股最舒服的试验。明明是很猥琐恶心的一件事却被当做最正经严肃的探索来对待,可仔细想一想擦屁股却也真真算得上是一件重要的事吧。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明哲圣贤为这么一件事犯过愁呢,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避而不谈罢了。作者就偏偏要谈,还大谈特谈,大写特写,甚至在小说中还点明有许多关于服饰、吃喝、病痛,诸如此类的专著已经出版。这无疑是对当时道貌岸然、固守清规戒律之人的绝妙反击!
虽说书中有些地方粗俗得让最无耻的人也会脸红,可是,作者在嬉笑怒骂中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狂扫社会黑暗之处,颠覆性地创造了一部神奇之作!
《巨人传》读后感(四):外国文学史笔记简记之巨人传
《巨人传》“俗文化品格的解读”:
一 俄国的巴赫金提出,不应该用正统的文学观来看待,巨人传吸收了中世纪民间的诙谐文化,提出“民族诙谐文化在文学中最伟大的代表”,即狂欢文化的诗学。
二 几种手法:
A俯就:三个月的狂欢节中,平民们打破一切制度和等级,打乱等级社会,再重新拼贴的正反同体其中蕴含了讽刺。
降格:“下体革命”,用下体反对理性大脑,把一切理性精神式全部讲到肉体和身体的层面,指一切来自大地与肉体以及生殖器官,其中暗示了肯定肉体是为新生命掘开肉体的坟墓。
C脱冕与加冕:是狂欢节表演的基础与核心,暗含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合二为一,对国王权力的直接嘲笑。
D僭越:打破官方设定的风俗认可的等级规范,短暂的无政府状态,无节制的社会,针对政治的拆穿解构正统的语言和话语;
E表演:巴特勒提出,不停重复性别角色以确定性别,社会性和政治立场也是如此,政治的合理性是表现出来的。
三 狂欢化:巴赫金
A狂欢化是一种世界观,即从民间向上看上层的角度,也是文学思维,在文艺复兴时期把官方文化赋予的等级打破,正反一体,看到了基督教虚掩的一面。
有鲜明指向性和批判性,是对高级、权威的言语批判,以此动摇基督教等级优越感。
C从下体制造革命,以官方不懈的人物入戏,以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广场语言来讽刺模仿高级语言,把高尚语言全部指向下体,每个时代都有狂欢性转折点,是对真理重估的时代。
《巨人传》的革命性更多是在手法上,反讽的语言,下体革命均影响到了后现代文化,无边界无等级反对结构,充满狂欢的反讽时代。允许否定,滑稽模仿,嘲笑一切。以僭越的方式表达狂欢的无政府反权威的形式。
巨人传收获最大的是在几个概念名词的提出和解释,无奈讲不到后现代了,万恶的学校只开半年的外国文学史课。还好听过傅妈的经典研读。
《巨人传》读后感(五):这本书的评价可以再高一点
这是一部被发现的巨著,这是巴赫金在上世纪的功劳,这也是一部反抗的小说,几乎使拉伯雷惹来杀生之祸。
小说讲述了父子两个巨人高康大(卡冈都亚)和庞大怪(庞大固埃)的传奇故事,小说想象奇特,语言辛辣通俗,风趣幽默,思想却深邃有力。巨人传在当时的影响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教会迅速采取了措施,因此在后世命途多舛,所幸遇见巴赫金,才得意重见天日。
如果把中世纪传统的教会文学比作刻板的教士或者虚伪的贵族,那么我想《巨人传》就是在他们面前挤眉弄眼、扮尽鬼脸的小混混,但是我们很清楚的是,这个小混混才是真正的正直的人,是一个为自由和真理反抗的英雄,是一个大胆挑战反动统治的无畏的战士。
在文中有许多不入流的描写,比如天鹅擦屁股段,比如佳佳美吃肥肠段,比如庞大怪放屁生矮人段等等,当中充满了戏谑和玩世不恭,充斥的是“绅士”所不能容忍的下流的语言和情节,是菜市才会有的低俗的段子;然而在另外一些部分,比如高大康求学等,拉伯雷又一改不正经的文风,而严肃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逻辑顺畅,思想深刻而超前。
就像原地烧瓶中沸腾的化学药剂,底部却是加热析出的安静美丽的晶体,这一个故事在表面的喧哗之后有深邃而超前的思考和蕴藉。在对教会的反动统治的戏谑和揭露中,作者运用的是最通俗接近坊间笑骂的语言,但是往往这种形式的滑稽的效果和严肃的经院哲学的产物产生的对比会格外明显,更具批判力和讽刺意味。
作者创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巨人”的形象,这是把“人”的位置放在了“神”的前面,由“神本”义无反顾地向“人本”倒戈。在这种大胆的反抗下,人文主义的萌芽和壮大自然变得有力起来。作者张弛有度,在教育问题的描写方面更是入木三分,同时具备现代的教育意识——兴趣的发展和利用,是教育的良方。小说还描写因为烧饼而引起的荒谬的战争,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疾苦,同样直接讽刺了穷兵黩武的统治阶级。
在天主教教义中对饕餮者同样冠以罪名。这在《神曲》中同样有描述,但是在巨人传中这被描述成欢悦的事件,这也是对教会教义的否定和叛逆。
总的来说,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一本有“破”的功劳的作品,它从文学上动摇了教会的反动统治,在一个黑暗的年代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点燃了人文主义的星星之火,让文艺复兴的路因此而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