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代汉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古代汉语》读后感精选

2020-11-29 02:25: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代汉语》读后感精选

  《古代汉语》是一本由王力主编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1~3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196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代汉语》精选点评:

  ●入门,吃透。最脚踏实地的一家之言。

  ●读《古代汉语》,发现引用《古文观止》,于是跑去读《古文观止》,发现还要读原文,于是跑去读《左传》,发现扩写于《春秋》,突然颓了,遂觉自卑。汉字历史之长,岁以二十余,却尚未窥得其皮毛,资源常存于网上,却未生精研阅其之心,然自觉自满,无知无畏,真乃人生一大悲矣。盖不能继,痛定思痛。

  ●经典 问学精神

  ●非常棒的一套书,实为古文爱好者必读之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虽然只是古文和古代文化的入门书籍,仍然读着有点费力,可见我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国有价值的书籍大多是古文写的,所以要学习古文,此乃经典的学习古文书籍。

  ●这分的给的也太高了吧。。。最多七点八。

  ●我学语言学兴许真的不错

  ●仅此书对语音部分感兴趣. 另外, 封面谁传的, 古色古香大爱啊.

  ●在这个时代,这本书被彻底埋没了。

  ●经典!最爱!

  《古代汉语》读后感(一):入门的读物

  我买的这套书是1980年版的,可以明确的是这个版本还没有摆脱阶级斗争的观点,凡是对古代社会说好话或者是歌颂圣人的,一律称之为地主阶级的观点。除此之外,其它方面还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套相当有针对性的读物。

  很幸运的是,我用了6元钱购买了三本全套教材,真是捡了个宝啊

  《古代汉语》读后感(二):只是一部工具书而已

  很多人以为它很难,感觉神秘,所以把它的抬的很高。

  其实没什么,只是一部工具书而已。

  而且这门课程在大学文科里面也是只是基础课。

  它唯一的贡献是尽量让现代人掌握看文言文的能力,不过呢。。。

  真正用心学习本书的人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是本书的指明缺点:它不是真的在教你古文,而是只是在教你一种翻译的手段罢了!

  不信的话,可以仔细的学习一下便明白了。

  《古代汉语》读后感(三):第一册笔记

  标注的很详细,对于一个经常查资料到眼花的人来说,很是感动啊。

  《郑伯克段于鄢》

  中谈到,郑伯母因为大儿子出生时脚先出来,所以厌恶大儿子,偏爱二儿子段。可见这种心理来自对难产的一种畏惧心理。而段起势造反其兄长,可见为了权力兄弟相残古往今来都一样,权力带来的收益大于兄弟带来的收益。

  最后,作者大谈孝道,所谓“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其类。”可以说,未脱出一时一地之局限,眼光不够广阔。郑庄公言“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出于何种动机?难道是没有一个母亲去爱让他感觉自己道德上不能完善?果真如此,郑庄公也算达到一种境界了。

  以上三者,说明

  1.人类的初级阶段,文明化程度比较低,所体现出的文明总是未脱离本能之驱动。

  2.人类文明是逐渐进步的,当然,物质的丰富才是文明最大的推动。

  3.文明化是非常缓慢的。即使是现在,也只有极少数杰出的个人,能够有一种脱离自私本能的文明思想。大部分群众,比如我国的百姓,依然和古代那些人一样。

  4.文明化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看到,一个健康而先进的良好环境,能够把百姓教育得文明化。但如果没有这种教育,人还是很自私笨蛋的老样子。

  5. 在健康的环境中,也有变态;在不健康的环境中,也有高人。这些都不是典型代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看大多数人的问题,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才是一族一地人的素质。

  《古代汉语》读后感(四):对《古代汉语》的批评

  那些中文系编写的读本选材范围狭窄,令人吃惊。例如,《古代汉语》不含出土材料,没有《易经》、朱熹作品或《资治通鉴》,更不用说一篇佛教文献,也没有元代以后作品。换句话说,它集中在古老四部分类中属于经部或集部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这些读本几乎算是清代为科举考试的举子刊印的古文选本的直系后代。——《中国历史研究手册》2.8.1

这个评价一语中的。文言文教材很容易有这种“中空”的弊病:先秦诸子是中国思想的高峰,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章的高峰,我们只要把握了他们就抓住了古代汉语的精华。诚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确实是最优策略。但题目毕竟是“古代汉语”,未免感觉有点“名实不符”。

当然,教材里也选了汉人的文章,所谓“文不读秦汉以下”。小子学识浅陋,认为自己可算“唐宋派”——虽然先秦两汉的文章古朴大气,但如果要学做文章,应从唐宋八大家入手。也选了六朝人的一些文章,但还基本在《昭明文选》的框架内。当然还有唐诗宋词元曲。

没有佛教文献,可能是因为宗教内容进教材需要更严格的审核。也没有道教文献。如果儒教是宗教的话,所选儒家内容也都没有什么宗教色彩。从思想史的角度讲,了解佛教文献是很有必要的,他对古代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朱熹,普遍认为程朱的风格受到了平民化佛教文章的影响。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不收朱熹的文章,因为他太简单了。

  《古代汉语》读后感(五):毙

  读王力先生等人编写的《古代汉语》,其中有关于毙这个字的解释,认为上古时期全部是倒下去的意思,跟死无关。于是晚上开始翻书查阅,《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里的毙解释成倒下去显然不妥,翻译成灭亡的意思更贴切。相同的还有《左传·闵公元年》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僖公四年》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这里的毙是死的意思了。但是《说文解字》里认为这个毙不应该当死解释,还是应该当倒下来解释,倒下来而后死掉也是可以解释的通的。《左传·成公二年》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这是鞍之战中的一则故事,韩厥梦见父亲对他说,作战的时候不要在战车的左右位置,于是韩厥站在中间驾车去追逐齐顷公,齐军射击,先把左边的射下了战车,又射中了右边的,称毙于车中,但是后文又写韩厥俯,定其右,说明他右边的人没有死,只是被射中倒了下去,这里的毙就不是死的意思了。此外还有《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获其蜂旗。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获温大夫赵罗。大子复伐之,郑师大败,获齐粟千车。赵孟喜曰:“可矣。”赵简子就是赵孟,前文写他被郑国人击中了肩膀,毙于车中,后面太子大败了郑军,简子高兴说的说,行了。显眼简子并不是毙命在车里,而是被击中倒在了战车里。

  《庄子·杂篇·说剑》:“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这里的服毙有人解释说是伏剑自杀的意思,西晋司马彪认为就是羞愧难当自杀了,但王力等人认为是穷困潦倒。他们认为先秦的所有毙字都是倒下的意思,魏晋之后才有死的意思。然而就庄子这篇文章而言,肯定是伪作,成文的年代应该在汉之后了,很可能是晋代,那么这里的毙字做死解释更为合理。

  又《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疑则从义断事,从义断事则谋不亏,谋不亏则名实从之。贤主之举也,岂必旗偾将毙而乃知胜败哉?”旗偾将毙这四个字也不好解释,可以解释成旗子倒了,将领也倒下了,也可以解释成旗子倒了,将领也死了,似乎都说的通。

  《礼记》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这里的毙联系上下文死的意思更贴切。又《礼记·檀弓下》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这里的毙显然也是射死的意思了。

  查《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前文僖公四年同样故事,司马迁直接用了死字替代毙,原文如下:“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史记·苏秦列传》:“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这里的毙我觉得解释成倒下似乎更好。

  把先秦诸子和两汉的书籍略翻了下,又看了后期的一些翻译,对于毙的解释,皆有不同,难有定论。我个人认为先秦著作毙的解释可分为两种,倒下未死和倒下而死,而到了魏晋之后,毙的意思只剩下了倒下而死。正如兵,上古的意思只有兵器的意思,后期引申为士兵为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