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1000字

2020-11-01 01:59: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1000字

  《永玉六记·珍藏版》是一本由黄永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7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玉六记·珍藏版》精选点评:

  ●简洁的线描漫画, 犀利干练的文字,看似随意,回味无穷。

  ●一套洋洋洒洒的“废话”,却见飘飘然然的“调皮”。《诺亚方舟》里面,落款都有调皮的玩笑,也是很可爱了,以及《诺亚方舟》尤中意“滑是消极行动中的精髓”一句。看到友邻好奇,为什么叫《诺亚方舟》,猜测是因为都是小动物的原因,每个动物还配上一句相关的话,就是存下来了。《斗室》也很好玩,跟《塞纳河到翡冷翠》同期的作品,一本散文,一本手稿“漫画”,可见老爷子真的“贪玩”。这套册子,会给人一个错觉:浮光掠影的好玩儿,比好玩儿本身好玩儿。所以,生活的趣味也是浮光掠影的比较好,重点是好玩儿的事情来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发现这种好玩儿。

  ●值得。笑了很久。

  ●风趣的画,故乡的情话~

  ●往日 故乡的情话

  ●201412送自己的新年礼物,精装版很漂亮,哈哈这个可爱的老头子!

  ●有趣的灵魂! 黄永玉的字和画,我是相当服气的!!买的太不亏了

  ●買前以為是文集,買後發現是畫集,讀時卻甚少看畫,唔,就是這樣的一套書。不是文飾圖,而是圖配文,諷刺評論,藝術見解,寓言小文,而我最愛的還是對故鄉詩般的記敘,這滿是人情生活的文字。畫多沒細看,黃老九十高齡新增的彩墨更添氣韻,又透著股可愛的稚氣,也使書成了一部七冊的六記。

  ●“话越短,越接近真理。”很好玩的老头子~

  ●书做得挺精美,但内容其实乏善可陈,不管文字还是绘画都配不上这么好的装帧,浪费啊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一):好奇怪没有老版本的印刷好

  在图书馆借到了《罐斋杂记》,好像是八几年版的,当时都舍不得还了,后来决定自己买一本。就咬牙买了一套永玉六记。但是很奇怪,珍藏版的纸张是比图书馆借到的那版要厚实,但是印刷却不如老版的。墨的浓淡、笔触的粗细,都感觉不到位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二):误打误撞成为我绘本以外的第一本书

  是的 你没看错,我妈妈没有登录错账号。

  这套书我和妈妈在一起看,

  妈妈拆书的时候很兴奋,

  把我弄到一边去,

  说

  这回是妈妈的书,

  不是你的书哈,

  妈妈看爸爸看你不能看。

  结果打开傻眼了,

  原来不完全是随笔散文,主要还是画,

  这老头,总是给人惊喜哈哈。

  妈妈莞尔,只好收回前面的话,跟我一起看了。

  我表示黄永玉爷爷画的不错!

  小动物们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胡言乱语

  纪念我的第一本绘本以外的读物。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三):往日不可追

  ——读黄永玉的《往日 故乡的情话》

  《永玉六记》最先看的是这本。故乡二字,份量很重。我是以珍重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

  画作前的卷首语,隽永深情。特别喜欢这段文字,尤其爱最后一句的意象。

  “再差三十年,就是一世纪的浪迹天涯。故乡的闪念太多。

  山水,生活,隽语,人物,情调,片段的哀乐,油然生发于朝夕。

  对于朋友,我记下的这些东西不知他们喜不喜欢?明不明白?有无同感?有如泡一杯家屋山背后摘下的野茶敬客的意思,偷偷一瞥他的微笑吧!”

  书中的每帖画极为精简、率性,下方一行字也很节省笔墨,却能把场景盘活。看到后面,发现许多都是小男孩的视角,最牵连情思的是那童年的过往吧。比如这幅“狮子龙灯过去,一街的甘蔗橘子皮。”没有在小时候兴高采烈看过龙灯,嚼过甘蔗,又在散场时流连一地的萧索景象,怎会将这幅画面摄入脑中。我的家乡在一个沿海的小镇,戏班子散场,大晒场也是一地的甘蔗橘子皮,老先生的画把我的回忆也盘活了。

  画中有情绪,小小人的喜怒哀乐,引人遐思。“孩子到总兵营赶场没遇到熟人,饿着肚子走回一百四十里。”这幅简直太令人同情了。“秋天莫上喜鹊坡,黏得满身红叶。”画中的男孩笑得满心满意的,在漫天的枫叶中飘然似仙。我又极歆羡这份肆意的野趣。“端午节,街上人醉醺醺,龙船划得乱七八糟。”节日的喜气沾染得我也乐冲冲的。

  画中有故事,“满家老二那婆娘,是河里涨大水时捡来的。”“洞庭坎上刘家童养媳吞了老鼠药没死。定是买了假药”“流落他乡的老头啊,嫁到深山的女。”……

  画中有意境,这是我顶顶喜欢的:“毛毛雨,打湿了杜鹃的嗓子。”“大桥洞下,撑船的竹蒿真响。”“想起河边吊脚楼上窗户里的女孩子,一定个个好看。”“太阳下山了。田家的十二匹白马过河了。进城了。回家了。”“清明节这几天,山上的李子花碰掉不少。”“观音山的钟一敲,云都散了。”“秋天树叶一落,屋里宽多了。”

  很多画风趣得很,我猜想是孩童时的画家乐上半天的!看得我也嗤嗤发笑。这个乡下孩子的性情明亮亮的,野性烂漫、调皮慧黠,喜爱自然,哀悯动物。老爷子的性情一贯如此。有几幅是有鲜明的黄永玉特色的,让人想“这是老爷子才能画出来的画啊!”比如这幅“谁忍心让结巴讲古?”偏偏几笔勾勒还逼肖的很,令人忍俊不禁。

  乡愁是会传染的。“夕阳下的城垛上,苗孩子吹他的笛子哩!”这幅画让我想起夜晚的海塘水泥垛上,我哥哥在吹口琴。海潮阵阵翻涌,如鼓如雷闷闷地回荡,吹来的海风凉爽而咸涩。

  画中有“我”的地方,我特别喜爱和珍惜。一张对着井口好奇照看的脸:“影太暗,井水中的我。”远山和一个和画面融为一体的小黑点:“远处一大片绿中的小点,是南华山和我。”小孩子式的自豪语气:“我们凤凰县的蝴蝶不单好看,有的还香。”

  画中也有成年人的怅然之处,物是人非,零落至尘埃,运命唯所遇。这是两幅有关表妹的小画有感。画中有城乡对比,乡人的底气硬硬的:“真好笑,城里人喝水、烧柴都要钱。”“岂止?连花也卖!”这幅像城里人来乡下观光,乡人的爽然跃然纸上:“‘你们这里风景真好!’‘忙得很,顾不上看它!’”画中的老爷子赞许地按着少年郎的肩膀,少年郎昂首挺胸,信心满满:“这子弟还可以!出门多年不撇京腔!”这是老一辈人对乡音的珍重,对家乡的自豪。爸爸对我的期许何尝不是这样,但我从小学“推普”开始就把乡音拾得七七八八的,一路的求学过程,丢得零零落落,故乡的情话,真要讲,怕是讲不好了。

  记录下来的这些片言片语,这些画面是我年方27的心头好。不知岁月变迁,会不会更着意于其他的小画。浓的情思,余味怅然,像要被风吹散,淹留不可得。我在午睡时梦见了这样一处水乡,梦中的我是黄老爷子的小时候,梦醒后,真是往日不可追的哀伤。

  《永玉六记·珍藏版》读后感(四):永玉句

  我曾说,郑辛遥的《智慧快餐》引领了图文结合的漫画创作的潮流,现在得修正一下。《永玉六记》开始创作于1964年,首次结集出版于1983年,只是进入内地较晚而已。上个世纪,我在书店经手销售过三联版《永玉六记》,如今,有幸参与审校读库版。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我喜欢格言,因为它一点用也没有却非常好玩。”黄永玉先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一定程度上,《永玉六记》里的大部分文字,亦可视为格言。关于童年与故乡的短句,大约是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写作之前的练笔,留白极大,多有俳句之风。相比于绘画,文字更能直接展现作者的性情与识见。可以看出,黄永玉先生对“老爷子”颇有怨气,对体制与世风多感无奈。阅毕这套书,挑了一些偏爱的言语,与十六年前在文摘卡上做的笔记相比,差别挺大的。这或许缘于自己的成长。再过十六年呢?

  转引一些于此: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蛾:人们!记住我的教训,别把一盏小油灯当作太阳。

  布谷鸟:我在凉快的绿荫中吆喝人去劳动。

  山羊:胡子不能证明渊博,但可以增加威望。

  (《永玉一记·罐斋杂记》)

  气球:飘浮在高空的斑斓巨物,但是,哪怕是针尖大小的批评它也受不了。

  道歉:要看谁在使用它。强者对弱者则表示宽宏大量,弱者对强者则无异求饶。

  笑:哪个时代成为奢侈品,哪个时代就危险了。

  完美:对自己完全不适用而要求别人特别严格的一种尺度。

  患难:友谊的过滤器。

  (《永玉二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

  黄鸟曰:“君不闻食君之果者亦诋君乎?”树笑曰:“当面誉之甚者背必诋之最,此天道也。”

  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后回原单位继续上班。一日,头痛如裂翻滚于地,叫号震达天庭。众仙问曰:“是否紧箍咒发作?”悟空哭道:“反之!反之!久不听紧箍咒,瘾上来也!”

  家猪遇野猪于山林,颇羡其隐逸境界,诉与人相处苦况,且云不日将重返林莽,觅回自由。野猪笑曰:“人若不将尔喂饱,绝无气力说此清高话也。”

  (《永玉三记·芥末居杂记》)

  通宵猪叫,过年了。

  走到半山,猎狗跟着别家的狗娘跑了。猎人好彷徨。

  钓鱼的、打铁的、杀猪的,都不喜欢小孩子,脾气坏得很。

  窗纸亮,落雪了。

  关窗吧!柚子花太香。

  流落他乡的老头啊,嫁到深山的女。

  秋天树叶一落,屋里宽多了。

  (《永玉四记·往日,故乡的情话》)

  颜料是用钱买来的;色彩是用手唱出来的。

  直着看书,横着想一想。

  有的中国小说,好像外文不高明的翻译家的作品。

  欣赏某一幅古画时,有时会觉得作者难以相处或太好相处。

  由猪带头的羊群,怎能不散?

  思想走得太远,眼高手低;手艺走得太远,经验主义。

  读万卷书,活一万个人生。

  文化上的好不好与喜不喜欢是两回事。

  用忌口显示深度,太脆弱了。

  艺术在历史上从来不存在进步,只越来越显得丰富。想想仰韶文化,你的作品比它进步吗?

  对一件古董的评价,把世界分为两种人:一种人说它好看;一种人说它值钱。

  (《永玉五记·汗珠里的沙漠》)

  不敢骂风,只好骂草。

  “我带你们去一个人间天堂。不去的杀头!”

  您几时见过明天?

  媒婆再鞠躬尽瘁,也没人信她是为了爱情;和一切政治掮客的奔忙一样,没有人以为他是个爱国者。

  世上写历史的永远是两个人。比如,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另一部。

  (《永玉六记·斗室的散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