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海姑娘》的观后感大全
《潜海姑娘》是一部由李汉军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海姑娘》精选点评:
●#纪录片选题新颖,拍的活泼生动,中国第一部潜海摄影作品。
●文革刚结束,这样的片子,鼓舞人心。吃龙虾,爽。
●看得人开心起来了
●还是挺好看的,水下摄影,音乐好,编导水平也不错,总体感觉是影像比解说词超前,同期声很少,但为数不多的段落听出了方言,还有一点把握的很准确很接地气,那就是吃,民以食为天啊,大乌龟好可怜。。。
●王立平的音乐真美---用了电子琴。水下摄影是看点。
●水下摄影。 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令人向往。 大海还是有很多神秘的,令人向往。 海南岛,不如 台湾岛。靠海吃海,异域特色。 水煮大龙虾,现抓现煮,新鲜。口水。 可怜的大海龟~
●音画俱佳。
●因为在电视上看美食纪录片烤龙虾-我爸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纪录片,里面的姑娘潜海后捕得的龙虾现宰现煮现吃,当时特别羡慕觉得肯定特别香。真不愧是小时候眼馋于勒的牡蛎的人的爸爸!我看了之后也觉得香!
《潜海姑娘》观后感(一):5282:潜海姑娘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片尾的电子合成器音乐迷倒了所有的观众,1978年潜海姑娘只是一部纪录片,因为运用了电子合成器作为背景音乐在中国电影史却留下了一笔,其旋律很明显借鉴了沸腾的生活的音乐
虽然此片的亮点在音乐,但是配乐水准不怎样。从头到尾就是这段旋律,我估算了一下,弦乐三次,手风琴三次,电子乐三次,外加两次钢琴,就是不停的重复。只有抓大海龟那段的曲子是另外的,可是也够粗糙的,画面到了海兔子就吹长笛,到了海龟就立刻换成圆号,一点衔接都不带的。
1978年,水底摄影很少见,加上海底绚烂多彩的景色以及海岛上的瑰丽的少数民族少女以及一众光着大腿的蛙女,以及神奇的电子乐,当然是迷倒众生。
《潜海姑娘》观后感(二):潜海姑娘纪实电影有感
看这部电影,源自我喜欢潜海姑娘这首音乐,网上查找后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
我本人很喜欢积极向上的作品,尤其是以电视剧电影展现的艺术形式。
潜海姑娘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摄影技术,在那个时代是很卓越了,1978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全国都在热火朝天的创造新生活,铁人王进喜,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农村里耕田种地的勤快的老百姓,女排,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建设新中国。
电影开始有一位老汉,为了帮助姑娘们适应水下生活相信现实中会付出很多辛苦,毕竟水上不是陆地,姑娘们也很努力,我们能想象的出,努力的动力是什么,是心里有想建设美好的家园,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可想而知,有了奋斗目标,人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做事情就有动力了。
个人认为看电影电视剧或者一部好的纪录片,看的是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如何克服困难, 如何积极向上的为美好生活奋斗。
这部电影的最后,姑娘们在海底追逐乌龟并且把它带上船时,估计也就是当时的时代,如果是现在,就是不爱护小动物了,呵呵,,,,,,,,,,,
潜海姑娘,我给满分。
致敬我们的导演,致敬音乐人王立平先生。
《潜海姑娘》观后感(三):《潜海姑娘》
《潜海姑娘》
这是部纪录片,我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是80年代,学龄前儿童,跟着大人去南市影院看电影!
那天上映的是什么呢?《珊瑚岛上的死光》?《女大学生宿舍》?记不清啦!
但是,正片前插片播放的那部仅有十几分钟的纪录片我却记忆深刻!
那个年代电影上映前,播放的常常是科教类纪录片,而不是广告!
该片现在被阐述为:
一九七八年,当十年动乱终于结束的时候,神州大地迎来一片春色。唯美的水下摄影,欢快动人的旋律,描绘我国第一代女潜水员在南海绮丽的海底世界紧张愉快的劳动生产活动,感染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奋发图强。
我当年只是觉得,哦,原来除了黄浦江还有这么蓝的海啊,还有这么美的海洋生物啊,还有这样的音乐啊!
影片描述的是,当时在海南岛琼海养殖厂的一群女孩子,大概有30多人。
这些女孩子的特点就是一个是能吃苦,另外可能就是女性先天的那种耐性,耐力吧。在水下工作时间长了,一般男性受不了,女性可能在这方面、在韧性方面要优于男性。
她们工作很辛苦,而潜水的工具更是连那些轻潜、简单装置都没有,就是凭着一幅目镜,憋一口气下去,麒麟菜采到以后马上回到水面上,每天这样往返,大概、恐怕要上百次。
麒麟菜何物?可做“琼脂”。琼脂何用?食品添加剂、实验培养基等。因为其化学成份:含粘质,粘质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钙盐、3,6-去水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D-木糖。
当时历史的条件下,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经过十几年的长期的思想文化禁锢,广大观众对大一统的叙事方式,表现内容显然忍耐有限,甚至可以说痛恶了,希望在银幕上出现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真谛,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心愿和心声这样的作品出现。那么,潜海姑娘当时就是满足了观众这种审美需求,所以一经播放,就给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全新的视角,人性化的表达方式,让思想文化禁锢了十年的中国人,见证了别样的浪漫主义情怀。当然更要感谢摄制组的到来,带来海军使用的潜水工具,能够让女潜水工们深入珊瑚礁,捕获龙虾,甚至大海龟!
那些辛勤劳作的真实场景,朝气蓬勃的潜海姑娘,然观众欢欣鼓舞。成为新时期纪实电影创作的开端。
本片音乐也是具有开创性的。
作曲家王立平在这部影片当中,第一次大胆运用电声乐器,表现潜海姑娘们辛勤的劳动和高尚的人文品格。要知道,吉它这个乐器在“文革”中给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那时的流行语是“土流氓玩刀子,洋流氓抱吉它”。而本片配乐居然审查一次通过!
中央电视台也钟情于《潜海姑娘》之旋律,每日天气预报,由漠河叙至南沙,必伴之以姑娘潜海。
以下为曲作者王立平关于《潜海姑娘》创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