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19 02:05: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是一本由华罗庚著作,中国少儿出版的195图书,本书定价:12.50元,页数:2006-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精选点评:

  ●字字珠玑 平易近人 实事求是 没有空话 大话 虽然都是一些很浅显的道理 但是你能够感受到一个前辈科学家对青年人殷切的期盼,和非常真诚的自身经验的传授,此书绝对值得拥有并且多次细读体会。比某些空谈精神层面,宇宙人生和什么思想高度共鸣的玄之又玄的书(比如学习之道)好千百倍。

  ●学习方法很值得学习 有好多知识宝藏 推荐!

  ●书柜里瞄见,重新读了一遍,很实在的书,呵呵

  ●空闲的时候翻翻网络版,大概只有一半,比较欣赏里面踏实的精神,虽然基本上是政治报告合集的东西

  ●大师点醒我了

  ●简明扼要,尤其"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自学方法很有启发。

  ●尤其推荐最后访问苏联的日记部分 @amazon.cn

  ●内容粗浅,还好没买。中国人依然在yy自己什么强。有这个人口基数,出些个牛人很正常。说中国人擅长数学,不如说擅长算数。华老的见识依然是个土鳖级别的,勾股定理都拿来说事儿。

  ●即使不是念数学的都应该看看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读后感(一):这本书

  虽然是数学大师传记,但是感觉是中国人物传记通病,总是把一个有成就的人优点无限制放大,从而变成了神仙,总是搞这种崇拜主义做什么。我希望看到的是真是的科学家的本人,既有勤奋工作的一面,也会有小缺点,这本书未达到心里需求,soso 啦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读后感(二):一本真诚的书

  字字珠玑 平易近人 实事求是 没有空话 大话 虽然都是一些很浅显的道理 但是你能够感受到一个前辈科学家对青年人殷切的期盼,和非常真诚的自身经验的传授,此书绝对值得拥有并且多次细读体会。比某些空谈精神层面,宇宙人生和什么思想高度共鸣的玄之又玄的书(比如学习之道)好千百倍。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读后感(三):涓涓不息,终成江河 —— 华老谈学习方法(笔记)

  学习科学不能取巧,也没有什么捷径或秘密的快速学习方法。我们决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门年中学的课程融会贯通,必须认识科学知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一分努力一分成就,唯有勤恳的耕耘,才能有丰富的收获。但另一方面,如果指导学习的人能够把握住革命干部具有成熟的思考能力这一特点,周密地考虑筹划,那便有可能适当地缩短学习的期限。但决不能缩得太短。所以学习的人务必要首先认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调匀步伐尽快地前进。如果趁一进之勇,冲锋般地奋勇向前,将来必然会觉得难乎为继。学习科学虽然没有取巧的方法,但确也有一些应当注意的事项,了解了这些,可以少走弯路。

  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细嚼慢咽, 一步不懂不轻易走下一步。每一方法都力求运用熟练,读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例如,在学数学的时候,不要在算术的基本运算还未掌握的时候,就去搞搞代数,摸摸几何。这样做法会陷于一事无成的。学到新的,高一级的知识的时候,必须一有机会就联系起旧有的,低一级的知识来。换言之,如果学了代数忘了算术,学了几何忘了代数,这样不但会忘了前面的,而后面的也学不好。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认识科学知识的积累性,学习科学知识有如筑塔,级级上升,每一级都建筑在以下诸级之上,因之,一级不稳,就筑不上去。

  其次,必须经常地检查自己,不要放弃任何可能复习的机会。如果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最好经过每一个考试,向辅导人员争取严格的训练。

  第三,是学习的顽强性。学习科学时,必须紧紧掌握“知难而进”的原则,一般来说,难易决定于主观(指学习,不指研究),决定于已有的训练,曾经克服过不少困难,则“难”将变为“易“。望而生畏,”易“也是变”难“。只要我们能坚持地顽强地努力一下,就会豁然开朗的,那时节心怀喜悦,信心大增,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大了。

  第四,培养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可以在生活中,在业务中选些生动的,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那就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人能够如第二点所提出的方法找习题演算,当然也是提高兴趣之一法。而最可靠的是第三点中所提出的方法,克服困难后的乐趣,那是信心和胜利的交响曲。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了。

  最后应当谈的是时间问题。学习的敌人是“一曝十寒”,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经常的可靠的时间。我们每天如果能有一小时,或每周五小时的保证,就易于把学习搞好。尽可能地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把握时间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间隙,特别是间隙中短暂时间的利用。举例说,在公共汽车站上经常有人在看书,这就是抓紧时间的方法之一。 不要轻看这样的时间,每天如果抓住了三次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可以学得不少东西。把学习的材料经常带在手头,一有空便翻开来看,据个人的经验,这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读后感(四):中国人擅长数学?It is a joke.

  中国人口13亿有世界1/5,法国人口6500万,占世界9/1000。美国人口3.5亿。

  中国得主 1人。

  法国得主 9人。

  美国得主 12人。

  丘成桐作为中国人获奖者,依然是在美国(加入美国籍)之后的事情。

  中国人得主 1人。依然只有丘老(作为美国公民)。

  法国得主 6人。

  美国得主 27人。

  中国数学家?

  古代那些就算了,基本没有系统化的,也没有靠这个留名下来的。

  近代的。有几个在国内名气很大,国际上没人知道的。

  陈省生,苏步青还是贡献很大的。

  当代就只有丘成桐了。

  ===================================================

  所谓中国人擅长数学?

  现代中国人由于社会、经济情况的限制,除了搞搞数学之外,难有出路。靠别的你能赚钱,出仕?

  古代?君子不器,不与百工为伍。根本不屑于这些个。武文弄墨就能得到皇上赏识,谁搞这个啊。

  中国人擅长计算,什么珠算、心算,很牛。有毛用,现代计算机比你快N倍。

  可计算理论/计算机模型的基础构造呢?有中国毛事儿了?

  中国式教育,不培养完整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理论数学是构建在推理,公理,假设条件之上的逻辑大厦。

  应用数学是在科学、工程领域作为工具使用的,对各个领域问题建模的手段。

  看看中国的工程、科技水平就知道了。工科出身的人,连些基本的知识结构都没有概念。

  就连社会科学的量化水平都很差。连点统计都不懂。

  国内微分几何还有人搞得像样些,但3维重构模拟呢?

  产、学、研,严重脱节。

  ====================================================

  数学好=能赚钱?

  o。

  国内衍生品很简单,交易也不够自动化和高频。有这时间不如跟客户喝酒去。

  o。

  国内码农写网站大概有国际水平,高级研发,高科技研究,学术研究,产业化氛围真是吓死人。

  ====================================================

  现在你还觉得中国人数学好吗?

  中国人拼命生存的意志很强。用尽各种方式瞒人瞒己,忽悠过去的劲头很足。

  结果从小学数学,一直到高等数学,人人学,大家都不会。考完试就一丢了之。

  要踏实的慢慢搞,静下心来做几十年都未必能出成果的事情?

  有妹子跟你吗?

  ====================================================

  有几点华老也没说错。

  首先,得踏实;然后,要坚持;最后,要开拓。

  其他就看运气和天赋喽。

  不管做什么都这样。

  华老的书还在说什么革命同志如何学习,已经很大程度上落伍了。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专辑)》读后感(五):数学文摘

  这是一本有关如何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的书,其实是几篇文章的总和。经常看看,能学好数学和其他科学。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天才的光辉。

  华老的诗:(呼呼,华老还会写诗呢)

  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老老实实干,痛下苦功夫,夸夸其谈者,荆棘满前途。

  学科学需要无限期的持久热诚,不可一曝十寒。每天都抽出一小时来学习,日积月累。不要钻牛角尖企图一举成名。(嗯,一日不读书,智商不如猪。)

  学科学不能越级而进,要按步就班,一步不懂不要轻易跨第二步。一旦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有踏空现象不要怕,赶紧找机会补,补了就好了,不补永远是个洞。(按步就班在科学研究上是个褒义词(*^__^*) 嘻嘻……)

  研究科学最重要的是创造力,但也要善于接受已有的成果,最好能找到一个好的导师来指引方向,接受前人的指点可以少走弯路,加快速度,可以也应当怀疑前人的成果,但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学习前人经验和反馈)

  必须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所谓烂熟不是指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积累性,系统性,依照深浅,一步步学下去,学到新知识时,必须一有机会就联系旧知识,不可学了几何,忘了代数。

  数学可以学得好,只要经常锻炼,不需要任何天才。(克服畏难情绪!!人家天才都说不需要天才了,你们这些天赋论者歇菜吧!!!!!!)

  必须知难而上。不怕困难,刻苦练习,是我学号数学的最主要经验。我时刻准备着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注意了注意了!!学数学就是要倔!)

  科学研究要有坚实的基础,坚实的基础:不是会背会算,而是思考每一个定理的由来,如果不知道这条定理,自己能否推导出来?了解其中的证明过程,每条定理的依据,依据之间是否有联系。并且一生都要这样思考,其实一生都要打基础。(这就是神( ⊙ o ⊙ )啊!这就是建立数学心智模型的方法啊!!!!!!!!!!!我要哭了%>_<%!我现在才看到!!!!!!!阿西bug!!!!!!!全体数学老师拉出去打屁屁!)

  不要轻视容易解决的问题。不要轻视初等数学,否则你会发现,到后面的高等数学你搞不懂。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学深学透,不要急于看力所不及的书籍。(深化细节,建模的一部分)

  遇到失败时,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必须知道是什么导致我们失败的。(文中提到毛毛的《实践论》,玛丽隔壁的,这是真的吗?还是五毛植入的?)

  关于找资料问题:如果有导师,请导师告诉你这门学科过去有什么人搞过,大致有哪些著作,如果没有导师,首先要了解这门科学在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是哪些人哪些学派,然后拿这些人近年来发表的文章来看,如果这些人引用了旁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一定要全看,但可以从这位科学家提供的线索开始,按照他引证的书一步步扩大,从他研究的基础一步步前进。把各式各样的主张拿来对比,研究,提炼。

  检视消化最好的方法是用。跟实际问题结合,能否运用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实践机会,起码要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而不是简单的记住。看了一本新书,当记忆系统遇到过去已经懂的问题时,就会自动排除,学习新东西。这样就越学越快了。(这个也是和心智模型有关的)

  当你发现你研究的东西前人已经研究过的时候,不要泄气,而是要鼓励自己,别人能研究出来的东西我靠自己也研究出来了,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自我激励),并且对比一下自己和前人的方法哪一种好,顺便也能学习到更好的方法。

  搞研究工作的几种境界:

  一:模仿性工作

  二:利用已有方法解决问题

  三: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

  四: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数学的各个分支,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钻研一科的同时,把与自己学科或分支接近的书和文献浏览浏览,也是大有好处的。不要丢掉自己原来的分支。运用原来的知识,解决新领域的问题。

  从严:祢衡和孔融互捧,实际上是两个饭桶(华老师你太英明了!!!),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要求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对不肯严格要求的老师,我们要做一些思想工作解除它们的顾虑,互相说好话是不会进步的。对恭维话要保持清醒,远离拍马屁的人。不要轻易放过错误,错误是无法避免的,不要害怕失败,重要的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从严可以不断进步,今天要比明天更好!)

  要善于暴露自己,不要不懂装懂,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说清楚了,原来不懂现在懂了不是很好吗?懂也不要装不懂,这样才能让老师教你更多东西,你学得更快。科学有赖于互相接触,互相交流彼此长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