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神话》读后感摘抄
《走出神话》是一本由乔纳森·安德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2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神话》精选点评:
●较为客观地描绘了中国经济的宏观图景。
●难得的推荐五星!
●快速阅览的电子书,书名看上去是说中国没什么了不起,内容实际上是说中国很牛,很多所谓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其中一些观点和分析还是可以了解,但是很多结论今天看来还是有偏差的。也许是作者的背景使得他不得不站在唱多的一方吧。
●自己看过的第一本有关中国经济预测和评论的书,很客观。读过许多年以后,偶然会想起里面有许多分析与预测正在悄然成真。瑞银前中华区主管佳作。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用数据说话,值得再翻翻
●基本都应验了
●忒复杂了,数据较难看懂
●有很多数据,很客观。。。角度也很特别,分析数据的角度也比我们一般要特别,一看就是高手啊,佩服佩服。。。
●在我看来,这本书无论如何都算是当下少见的一本书。讨论的问题几乎都是当下最现实的问题,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书中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就内容而言,算得上中肯但也略显保守,但一些假设和结论亦值得推敲。不过不管怎样,这本书都是值得通读一番的。
《走出神话》读后感(一):安德森,好样的
作者的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各个问题,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一一解答,很有说服力,同时读起来也会觉得很轻松,不像有的报告的观点,总感觉像是强加于人。在这里也要赞一下译者,翻译的不错。建议大家也可以关注作者出的其他报告
《走出神话》读后感(二):为什么预测失了准?
06年出版,13年之后的19年,我读完了这本书。
可以说,书中给出的不会改变的7个理由,论据是非常充分的。论证过程也非常扎实。但是,即便是书中最乐观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都与现实存在距离。
此书大费周章的论述一通,大意是各位别着急,中国一点事没有,什么问题都不会出,但是呢,中国也不会怎样,不会震惊世界的。结果呢?
中国反而以一种时不我待的气势,气势如虹的超越了书中最乐观的预测,可以说,与书中所说正相反,中国挑战了华盛顿共识,确实改变了世界,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也许这件事,更需要无数本书,来解释一下吧。
《走出神话》读后感(三):差点错过
这本书出了已经两年多,标准的旧书了。如果在书店看见,恐怕一眼扫去还是不会买——封面实在太过艳丽,涂脂抹粉,看了总觉眼晕。
要感谢任志强,是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推荐。任“狂人”一向是我喜欢的,不独因其狂放,更因其狂放时也比大多数人理智。
感受如下:
1.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以作中国大多数所谓经济学家的教科书。投行虽然作恶不少,还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特别是外行——我说的是“外资投行”。
2.不仅对中国经济现象解释得入木三分,而且预测也大体准确——例如对国有银行改革那部分的论述,起码最近三年的区间里没有大的出入。不过再往后可不好说,最近的宏观经济刺激措施着实可怕,银行也集体发了疯。
3.不光中国人中庸,西方的智者也不例外,本书的立论基本属于不偏不倚。如作者所言——真理往往掌握在中庸的人手中。事实确实如此,特别是在自然科学以外的领域。
4.文字实在是好,翻译流畅准确,不知是否瑞银的中国员工翻的。当然,可以想见,原文的文字肯定也极好,条分缕析,一丝不乱。
对中国经济有兴趣的人,有空可以读读此书。读完了,可以把这个特殊的经济体看得更清楚,不自悲,也不必自傲。
《走出神话》读后感(四):关于本书内容上的一些商榷之处及补充
先说明一下基本的观点,我认为这份研究报告很不错,修正了我很多的观点,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安德森的工作成果有着很高的评价。不过最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想试着将他补齐。如果你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这个帖子一并交流,我们一同来完成这个对未来的拼图
书还没全看完,有些地方思索也不深,先把想到的写下来
看到目前,感觉第四章我和他的分歧最大。当然,事实上本章根本的观点我和他并无二致,但我认为他稍稍偏乐观了一些,有一些论据引用的并不恰当。
第四章 经济社会紧张关系
137-P140 富人阶层
我认为本节安德森的论证有问题,将中国与俄罗斯对比并无大的意义。首先,中俄除了同属前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经济,文化,政治都有很大的差别。其次,必须注意到俄罗斯的巨大的贫富分化几乎是一夜成就的,这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都是不同寻常的。第三,他没有指出中国贫富分化的速度以及趋势。如我之前所说。俄罗斯的贫富分化是极短时间内因为政治形势形成的,而中国的贫富分化是在发展中形成并拉开差距的,所以趋势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安德森将中国与俄罗斯相比,可以理解,因为他原先就是研究俄罗斯经济的,但我认为这样比较很不妥。
《走出神话》读后感(五):关于中国宏观经济中争论的问题,请到这里找答案
2天看完。这本书的英文版其实是瑞银的研究报告。中文版就变成一本书了,还很贵。
不得不佩服,外资大投行的研究报告水平就是高。这本书基本上从宏观经济的各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并根据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创造的亚洲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两者是基本相同的,唯一的不同点可能是中国作为一个单一的国家,经济规模要比那些都大得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并没有远远大于日本或者是四小龙的合计数。同时,对于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前景,作者也给出了客观的估计。
对于中国经济,争论一直很多,从去年年中以来,比较有名的争论是由新桥投资的单伟建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关于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问题,最新的进展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带领一个研究组就此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单伟建认为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弱,而宋国青和世行的经济学家就乐观些。中金公司的哈继铭也给出过解释,认为全生产要素增长率、资本、劳动在其间都发挥了作用,并认为中国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属于正常。但是我当时看了以后,对于低利率的问题仍然有疑惑,就是这是不是一个非正常状态。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就解释得很清楚了。因为亚洲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高储蓄、高投资、劳动力转移。由高储蓄造成的低利率问题,正是亚洲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也有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回答。中国现在就是国内精英的官僚系统与全球化的一个结合,就是在走日本、台湾、新加坡、韩国、香港走过的道路。我们的问题可能更复杂,但只要不断努力改进,问题都能得到慢慢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