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幽黯国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幽黯国度》读后感1000字

2020-12-15 03:1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幽黯国度》读后感1000字

  《幽黯国度》是一本由V.S.奈保尔著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黯国度》精选点评:

  ●其实以我的水平根本无法去评判好或不好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文章 从琐碎中不停反思

  ●归乡的异邦人的独白。 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奔逃以后,不知名姓。

  ●1962年,年轻敏感的奈保尔第一次到印度,所见尽是脏乱差,闹哄哄,无所不在的贫穷,滑头,堕落。有一些描述和评述真是刻薄入骨,大概也是不知该爱该恨的矛盾。

  ●非常好的印度见闻录(而非游记),幽默的态度,锐利的观察,深刻的反省。赞。

  ●穿越那一片尋家的混沌,家的投影就在跟前,是時候揮手道別了,是時候和家一起上路跋山涉水了

  ●于我心有戚戚焉。

  ●一边是无序混乱的苦涩,一边又是坚韧不拔的有趣;苦痛中寻找自己文明的人和事以及国家,绝对不是一本游记那么随意单薄,Naipaul三部曲里最喜欢的一本。

  ●三部曲是和项塔兰一起交错着看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奈保尔的书需要沉静下来与他慢慢同行,他对印度的现实感到无奈却又割舍不下的情感源于其亲身经历,看完他再看项塔兰,也就能感觉到这种不讨好的文明中另人欢喜的一面

  ●唔,印度是个乱七八糟的国家。——甘地

  ●我知道,只要我能依照某一种特定的尺寸,在这块布料的某一个特定部位,剪下小小的、椭圆形的一块布,那么,这一匹布就会开始伸展,一路绵延到整个桌面、整间房子、乃至于整个物质世界,直到这整套戏法被人拆穿。

  《幽黯国度》读后感(一):这本书读起来很愉快

  在火车站等车,距出发还有一个小时。县城车站,脏乱嘈杂。每次远行,都是以此为坐标原点,不管我要到哪里去。

  刚在快阁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奈保尔的印度游记三部曲第一部《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一本是安妮宝贝第一部短篇集《告别薇安》。等会躺在k441次6车厢5号上铺就着微暗的灯光翻翻。或者睡一觉,就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深圳。

  那时候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幽黯国度》读后感(二):无题

  酒店里有wifi,继续写起。

  第二次来香港的诺亚方舟。和大家玩了一天游戏,没看书。酒店里几本杂志,翻翻没什么内容。包里带了一本奈保尔的游记,人多也不方便读书。

  想来,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人多不适宜,太闹不适宜。公共空间里的私人阅读多少不合时宜。

  奈保尔的游记写得轻松愉快。讲起印度人处理公共空间与私人事情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现代人侧目,比如他讲起印度公交车站旁边无遮拦的厕所,印度人可以旁若无人地掀起裤子处理大小便的问题。这是印度人的观念,个人事件的无羞耻感和不可侵犯。咋一看,印度人好似没有公共空间观念,可是一旦你去印度的佛堂,你却发现里面恭恭敬敬,秩序井然,任何一个不礼貌的动作都会得到旁人的瞪目。奈保尔也讲印度的贫穷,印度人认为贫穷应该得到尊重,因为贫穷引发人的怜悯心,在印度人认为怜悯是一项至高的道德,是成圣人的标准。奈保尔用写小说的方法描写了印度人滞后的时间观念,工作观念,实在有趣。你在他的文字里看到一个古老的印度和一个新时代印度之间貌合神离的冲突。

  《幽暗国度》是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第一部,以游记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告诉你一个英国作家视野下的印度。作者丰富的写作手法值得称道,李永平的翻译也好,读起来轻松愉悦,是旅行的必备。

  《幽黯国度》读后感(三):故事的开始

  

奈保尔关于归属感和自己和印度的关系,可能是个伴其一生的长故事。《幽黯国度》只是一个开始。 出生于大西洋小岛上的奈保尔,18岁去英国本土读书,30岁首次去印度探访。在此之前,他总是感觉到自己的异质性,一个局外人。英国若即若离,印度时隐时现。 奈保尔的首次访印是极为感性的。书的开篇带着一种回忆的幽思和想象,以及对认同和归属感的追问。但当他从船上踏上印度土地的那一刻,就被眼前所见所遇震惊得猝不及防。奈保尔花了大量的篇幅记录琐碎见闻,包括满街的脏乱恶臭、人的贫困、官员的贪污不作为,以及仆人的懒惰与狡诈——尤其是最后一点,让奈保尔厌恶、愤怒,又心存悲悯。从社会结构上,他意识到种姓制度造成的不可跨越的阶级壁垒,以及这样的结构如何限制了人的性格。同时作为婆罗门族和英国人,奈保尔又享受着自己对他人高而挥之的特权(在拥有权力的时候反思权力,同时也使用它)。现实与想象,周围和自己,这一切在奈保尔身上都是矛盾的。 他觉得印度人卑贱愚蠢,但有时又有着自得其乐的超脱和自尊,甚至偶尔也会温文尔雅。他对他们不屑,但一旦静心思索,又陷入单纯的柔情:“我不想看到印度沦陷,我受不了了。”(P316) 他试图梳理自己的反应和感受:“愤怒、怜悯和轻蔑,本质上是相同的一种情感;它并没有价值,因为它不能持久。你若想了解印度,必须先接受它。”(P325) 但毕竟此时的奈保尔还做不到全然接受。最终这一年的寻访让他搁滞了某种原始浪漫的想象,童年对祖父的记忆和对印度文化的美好向往,也在回到祖父家乡时被一番紧追不放的“30亩地”驱散了。他最终逃似地离开。 英文名为 An Area of Darkness,想必在他眼中,幽暗的不仅是这个衰落的国度,还有他自己一度被希冀充满的心灵。

  《幽黯国度》读后感(四):读不懂的印度,看不透的人生,吃不准的行期

  选择这个三部曲,原因很简单,望梅止渴——很想一个人去印度旅行,背包穷游的那种,可是不单单是全世界都反对我去,连印度本身也在极力排斥我去--隔三差五的爆一条轮奸案出来,让已经走到尼泊尔的我,还是没敢继续南下。

  随手先拿了后面两本看。可惜,奈保尔的后两本内容较之第一本更枯燥一点,加上我又是个非常挑剔翻译的人,无奈只能重新从第一部看起。

  先说说译者。的确是翻的非常出色的一个译者。但是,又似乎有点过于出色了。这话怎么说呢。。。我觉得好的翻译应该是了无痕迹的,让人阅读的时候意识不到翻译的存在,不管是由于翻地太烂还是翻地太好。李先生的翻译,字字珠玑,成语连篇,光是译作本身,就是一部可读性非常高的文学佳作,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译者的光芒过甚,就难免盖过了原作者。看来,如果是对奈保尔本人感兴趣的读者,还需要买本原版的读一下,才能充分了解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回到《幽暗国度》本身。我带着对印度的好奇和一箩筐的问题,跟着奈保尔走了一遍印度,想明白了几个问题。

  一,对轮奸案的困惑。以前跟朋友讨论过,为什么印度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轮奸案。这不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吗?怎么会这么罪虐深重?不断有媒体披露在这些案件中印度国民的冷漠,这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奈保尔在阐述种姓制度的一个特点时,我突然明白了。他说,种姓制度的一个结果就是人人只做自己身份职责该做的事,不是自己份内的事绝对不做,做了就是对自己的侮辱。比如,速记员只负责记,绝不同意把自己记的东西打印出来,因为那是打印员的职责。再比如,你让一个职员给你倒水,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倒水的仆人的事情。同样的,街上有强奸、偷窃、杀人、尸体,也都跟大家无关,这是警察的事情。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声张正义了,虽然这种要求有点太高了,天朝也达不到。

  二,对印度电影的困惑。我喜欢看印度电影,但是通常是快进的。因为无法忍受它的慢节奏。甚至看到过一部电影里光是一段广告歌舞居然要耗时20分钟。看过奈保尔跟政府官员打交道的经历,就知道原因了。官僚主义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印度人对效率没有概念。

  三,对人生的困惑。看书之前没想过,不过看完后,我倒反而更困惑了。根据奈保尔的分析,印度人永远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他们的精神被宗教控制,所以可以无视肮脏的环境、落后的现实,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是最圣洁的、最先进的,能够让他们这样自欺欺人的正是宗教--对世事看得过于通透、过于不执著。所以我困惑了,以前一直相信,佛教教导我们不要对世事太过执着,放下一切,才能心静如水,才能达到一种境界。可是我也害怕了,怕太过追求这种境界,会变得跟印度人一样荒唐。

  这本书给人的震撼是说不完的。比起现在的很多游记,这算是很有深度的一部游记了,也许传递出的信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过,仍然不失为一部印度指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