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7 03:1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是一本由[葡] 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 / [葡] 玛利亚·曼努埃尔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页数:3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读后感(一):大人也可以看的科普绘本!

  

你知道我们的大脑到多少岁才发育完全吗?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感受世界的吗?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忘记一些事情?我们的大脑还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更聪明吗?《快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这本书将带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大脑。

这本书原版是由葡萄牙橘子星球出版社出版,曾经出版过自然科普类图书《去野外》,豆瓣评分8.2分。与《去野外》一样,本书也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科普类读物,目的在于希望孩子么通过简单的语言, 生动的图画以及一些有趣的小挑战,能够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甚至对脑科学、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解释我们日常行为(例如成长、学习、情绪)是如何受大脑控制的;另一部分则是关于大脑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的小知识。

举个栗子,我们一直认为大脑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发育完成,这句话只能说正确一半。确实,决定我们是否聪明“神经突出”的数量在2~3岁时形成,但这不表示大脑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完全发育了,其中一直还在“成长”的是前叶额皮质。前叶额皮质一直要发育到24~25岁才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24岁之前都可以称为青少年哦。置于前叶额皮质对我们到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它没有发育成熟之前我们还可以被称为青少年?答案大家自己去书里找一找吧~

谁还不是个宝宝

虽然这本书是写给青少年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任然觉得这本书有趣且有用。有趣的不仅是他的插画,包括作者幽默的语言,阅读的过程仿佛听了一位学士渊博却从不故作高深的教授讲了一课。有用自是不必说了,书里的只是出去高中生物部分,基本都是新鲜干货。这本绘本即使不放在青少年区,我也要给他五星!

这题我会!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读后感(二):【读书卡202010270239】一本超实用的脑科学少儿科普读物,所有的家长们买它!

  

大脑里究竟有什么呢?为什么青少年总是喜怒无常呢?总是感觉恐惧是我有问题吗?三十岁了我还能重新开始吗?为什么我总是不快乐呢?一起认识大脑,了解自我意识、成长和情绪吧。虽然写着是少儿科普,可我一个成年人也看的津津有味!

研究大脑最有趣的事就在于是你的大脑在研究你的大脑,你的脑袋里有一个大脑,而正是因为你的脑袋里面有大脑,你才知道他的存在。

人类大脑需要25年才能发育成熟,所以青少年的思考和行为会这么的“不成熟”。前额叶皮质可以权衡利弊和参考过往经验,从而帮助我们做决策。然而我们的前额叶皮质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所以如果你还没到25岁总有人说你不成熟是正常的,不用过于自责!发育成熟不意味着停止生长,所以就算过了25岁也不用觉得自己不能在学习啦!大脑的建设永无止境,即使随着我们不断变老,它也在不停地吧,话。直到死的那一天,我们都能够学习新的东西。所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冬天要到啦~你期待冬天吗?我很期待,期待和朋友围坐在一起吃热乎乎的火锅,期待和喜欢的人一起欣赏雪景,期待窝在被窝里补剧等等。这些期待都是源于我经历过的每个冬天的美好记忆,正是因为它们美好你才期待它们。包括春天的风筝,夏天的西瓜,秋天的桂花,为什么你会期待这些呢?是因为你有着关于这些季节的美好回忆,我们不会期待不美好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就需要制造很多快乐的回忆,这样你才会生活在快乐里面。感觉这句话说的好晕。我要去北京玩啦,对故宫六百年大展的期待就是让我开心的原因啊。

你是不是总感觉不快乐?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情绪是我们的皮肤、心脏、大脑身处感受到的宝贵信息。情绪让我们能更好地感知世界。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痛苦更多时候是一种心理而非生理上的不舒服的高级或痛楚。痛苦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嫉妒不舒服和痛楚的情绪。可是痛苦真的不好吗?感受到痛苦的时候我们总想着逃避,可试着去拥抱这些感触呢。痛就是爱的那么一个小容器。这事让我觉得,痛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把模糊的东西,转化为清晰。把迟钝的东西,转化为尖锐。就是通过被伤害,爱的感觉变得清晰而尖锐,正如就是通过生病,我们突然感受到我们的身体的存在。

还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不同的音调》,大脑是有可塑性的,但如果脑里的某些地方受损,人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说一个人“脑子有问题”可能人家是真的有问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之类的。

改变别人总是很难得,但我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读后感(三):《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一本大脑使用说明书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引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我们身边的电脑、电冰箱、电视机,手机、电脑、饮水机,它们都有使用说明书,或者操作手册,阅读后再操作,可以更快得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或者有的人会干脆不看,自己摸索,但是总是有这样一本书,你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里,随着机器包装盒一起附赠。

可能我是一个奇怪的人,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大脑有没有使用说明书,有没有操作手册,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什么,我们上学的时候,生物老师有说过,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靠大脑来指挥的,那么它究竟是怎样把我们的行动协调,让我们的所思所想变成现实,让我们看见、听见、闻到、触摸到。

而居然真的有这样一本书,一本解开大脑的秘密的书,一本老少咸宜,让我们所有人都更方便快捷使用大脑来学习进步的书,它的名字就是《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关于本书的特别之处:

这是一本全彩印刷的绘本,把和大脑有关的所有知识汇总到了一起,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插画,以及发人深省的书后小问题,来开发我们的思维,启发我们的大脑。

这是一本你看了就放不下的书,把我们的动作、行为、感觉、记忆、学习、意识、创造力和审美等等,大脑在触发这些事件背后逻辑和操作流程都描写了下来,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独一无二,就如古希腊哲学家说过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哪怕是双胞胎,在长大成人后,也会是要全部不同的两个人。

就像书中所说“就像你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一样,你的大脑也是,你也是。”会不会觉得自己被治愈,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都很特别,都不可复制,无法取代。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关于怎样更好地使用大脑:

大家知道怎样使用大脑吗?我们的大脑就像橡皮泥一样是可塑的,所有的生活经历都在塑造它:每个朋友、每首歌、每本书、每一次挑战……

如书中提到的,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脑,最好多多的用脑,否则我们将会失去它。哪怕我们总是想着,脑力劳动真的很累,这的确是,哪怕我们躺着不动,大脑都会消耗掉我们吃下去食物的百分之二十,后来我又开了脑洞,那我们多多用脑岂不是会瘦?好像发现了减肥的新办法(并不是,以上都是我的胡思乱想……)

用脑过度不是好事,但是用它来学习一门语言,学会一件乐器,画一幅画,哪怕就是单纯得和朋友聊天,或者打打麻将,玩玩游戏,都是在用脑哦。不常使用的大脑区域将会被清除,选择不做什么,跟选择做什么一样重要。所以动起来吧,用起来吧,开发大脑什么时候都不晚哦。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怎样使用大脑高效学习:

这本书如果在我上学的时候阅读,我想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掌握适宜的用脑方法。

书中提到的方法,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第一,不要想太多,想得越多学得越少,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多想,直接去做,比什么都重要。第二,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让大脑当机的,也更难去记忆和思考。第三,从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中去学习,比如树、叶子、蜘蛛、云、地球、猫、石头……你能通过它们学到什么?第四,保持好奇心,它是学习的最佳导火索。

总结:

类似这样的干货,书中几乎俯拾皆是,我们的大脑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而这样一本使用说明书,能够有效得帮助我们开发大脑,提升效率,所以,现在转动起我们的小脑瓜,带上这本书,走进大脑的神奇世界吧。

End。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读后感(四):“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是个谣言,但还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好消息

  

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常常有文章提到,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剩余的90%都有待开发。这组数据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象不到的潜力。

但是,神经科学家站出来辟谣了。

事实上,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是活跃的,同时在发挥作用。神经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小心翼翼,以免不小心碰到了大脑的区域,影响大脑功能。

并且,不常使用的大脑区域会被清除。如果哪个神经元你不去用它,它就被修剪掉(就像园丁修剪树杈一样),这就是“突触修剪”。

但是,还有一个好消息,比“只使用了大脑的10%”更值得高兴。

这个好消息是,我们的大脑总是根据需求,生成新的细胞。虽然绝大多数神经元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创建的,但是成年后,甚至是老年,仍然可以生成新的神经元。特别是海马体这个负责记忆的区域,你越是记东西,这个区域的神经元就长得越多,你的记忆力就越强。

所以说,“用脑过度,把脑细胞都累死了”这个常见的调侃也是完全错误的。

脑细胞不是越用越少,反而是越用越多。

如果你想要保养大脑,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用它。多记忆,多学新语言,学唱歌,学跳舞,学骑车。多多练习,没有你学不会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大脑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然,也不要整天埋头学习,健康饮食、多运动也同样重要。

以上这些知识来自于一本全年龄向的(从儿童到老人都可以读!)关于大脑的百科全书《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

最好读的大脑科普书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带领读者进入大脑,去看看感觉(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等)、情绪(喜怒哀乐)、记忆、学习、创造等过程在大脑里是如何发生的。

l 为什么难过的时候,哭完了会好受一点?

l 意识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我”?做梦的时候有意识吗?

l 如果一个人大脑区域有损坏,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在书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这本书是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由擅长童书写作的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执笔,她的搭档是插画家玛利亚·曼努埃尔·佩德罗萨。这两位童书作者都曾多次获得葡萄牙童书奖项,实力满满。

这本书背后的智囊团更是相当强大:

安娜·丽塔·冯塞卡 神经科学博士安娜·瓦尔韦德 神经科学博士蒂娜·门多萨 哲学博士乔安娜·拉托 心理学博士

这些专家确保了书中的知识是最前沿、最可信的。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辟谣了!还能顺便把正确的知识普及给别人。

了解大脑,不仅是为了学习

通常,我们在了解大脑有关知识的时候,总是关注大脑怎样才会更聪明、学得更快、记忆更好。

但是我们忽视了,其实我们的感受、情绪、同理心、创造力、审美也是由大脑支配的。不是遗传、不是天赋,而是时刻在变化、在成长的大脑。

快乐和恐惧

l 与快乐有关的区域是伏隔核。有两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让我们快乐,而内啡肽可以止痛。

l 与恐惧、愤怒有关的区域是杏仁核。

l 与厌恶有关的区域是岛叶。

吃巧克力,听音乐,唱歌,跳舞,大笑,拥抱,这些都能促进内啡肽的释放。你会感到愉悦。

而流泪的时候也会分泌镇痛物质、释放内啡肽,所以,难过的时候,大哭一场会让我们更舒服。

如果你容易过度紧张,比如当众演讲时浑身发抖。不要担心,这是因为你的杏仁核过度活跃,所以你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多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对你会有帮助。

同理心

我们大脑里有一种镜像神经元,每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动(运动、哭泣、大笑),我们大脑的相应区域也会被激活,仿佛感同身受。

把自己置于他人位置上进行思考的能力就是同理心。当我们产生同理心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同理心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同伴摔倒了,摔疼了,一直在哭。那你为了安抚他,可能会拿来他最爱的玩具、或者是他喜欢的糖果,让他心情好起来。——正因为你有同理心,你才知道他难受的是什么,怎样去安抚他。

没有同理心的人,同伴受伤了,他还不管不顾哈哈大笑。这样的人就很难交到朋友。

创造力

《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书中指出了大家对创造力的一些谬误:创造力是少数人的才能;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来自灵感而非努力。

作者说:以上全错!

我们的大脑都很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以教授的。

如果你想成为更有创造力的人,那么,你要:

l 勤于思考,为灵感的迸发做积累;

l 要有批判精神、灵活度和勇气,关于挑战旧事物旧规则;

l 放松思绪(解题需要聚合思维,创造力需要发散思维,足够放松,才有灵感来袭)。

了解我们的大脑,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更能教会我们如何感受快乐、安抚悲伤、应对恐惧、与人更好地相处。

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把一些正确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孩子,不是以“你应该做……”的语气,而是——因为大脑是这样运作的,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更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做对了事,我们会变得更好、更快乐。

大脑越用越好用、大脑喜欢学习新知识、创造力来自努力而非天赋、锻炼身体可以让大脑更健康……科学家们给小朋友们的建议一定会让家长们乐开花。

一本科普书能做到专业、好读又实用,读完了还能让人更乐观、更积极,《到里面来!探索大脑的内部世界》真是太绝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