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财富的尽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100字

2020-12-18 01:33: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100字

  《财富的尽头》是一本由保罗•盖蒂 (Paul Getty)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一):财富的尽头

  

书名财富的尽头,很形象,保罗盖蒂先生的财富已经到了世人眼里的尽头,书中大多都是描述的就是财富的尽头的生活

保罗盖蒂先生在父亲的基础下打造了商业帝国,并不是白手起家,所以他不认为自己能和洛克菲勒家族创始人相似,而是和洛克菲勒子孙辈的人一样,在父辈的基础上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商业的积累

文中讲述了世人对他财富的追求,以及财富带给他的作用,讲述了他对经济的看法,对政治的看法,以及对一些上流阶层不同人的一些友谊故事以及评价

同时以日记的形式,带读者回到了那些故事发生的年代,文中也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想法行为,以及对婚姻爱情的看法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二):世界首富的传奇人生

  保罗盖蒂是我们大众思想里的成功人士。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千万美元的的人,占据世界首富长达20年。但是在财富的光环下他的人生却饱受非议。他的经营手段他的用人之道他的婚姻生活他的社交圈子都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这本书是他晚年岁月里唯一的一本自传,讲述了他83年的人生中,是如何看待面对这个世界的。

  全书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保罗的父亲对他的教育。不溺爱不娇惯,培养他独立自主面对解决困难的性格,甚至让他从最低做起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干活。可能就是这种超前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保罗独立自强优秀的性格从而造就了他在生意上的超强能力。

  世界也是公平的,在生意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保罗在他的婚姻生活中无疑是失败的,五任妻子最后却孤独终老。他说我从不嫉妒,除了拥有美满幸福婚姻的人。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三):"我总觉得生活中,应有我的一席之地"

  好莱坞的电影或美国连续剧中,总会时不时地展现欧洲中世纪的宫廷礼仪与舞蹈、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绅士与迷人女士。

  当刚刚拆开包装,拿到此书时的第一印象:这位作者是一位gentleman,事实上,读他的文字,亦如我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个自以为客观的读书人,我从来只听从内心的呼唤,而尽力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本书读来一片谦和,原因在于一位83岁的老人家,在淡淡地说起他对世界的观察时,不是那么地追求名与利的淡然之感。

  这,正符合出生于六、七十年代之交,87年进入大学的我的品味。

  在我们大学期间,欧美思潮、基督文化、圣经故事、传统哲学、……,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影响,“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

  我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而后随着改革进程、又落于一般的家庭中(拆——迁是一种资产掠——夺,一如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大学时不必为开支而发愁,也不必急着在本科毕业 后找工作减轻家庭的压力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去读了研究生的三年时间,是我浪费掉的。我应该果断地离开学校,去从事我喜爱的计算机编程事业,再进一步走上技术管理岗位。

  从我们那一届开始,安徽省高校开始统一使用分级教学,所有的大学生必须参加等级考试CET-4。

  比上一代人更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版图书了。同时,国内也开始影印一些原版书(貌似是侵权行为,但书的最末注明:仅用于研究用)。

  经过了43年的人生,我终于意识到,人,生而不平等。即使我们为了平等、民——主、公民权而努力过,人,依然不能平等,而且,现今中国,反倒是更加不平等。有时,我们不得不为资 本而打工,因为我自己没有资本,而同时,身为中国人,我没有太多的机会,凭诚实劳动来致富。除非我愿意降低我的道德标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至于我懒得去反复讲。

  如果你有兴趣看一看,当年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一战有什么看法,以及温莎公爵的真实经历,或许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您将此书与德鲁克的《旁观者》放在一起阅读 。

  我很高兴,译者如实地将作者的观点与语言全然译出。

  而不是对此进行删减。

  anyway,我很喜欢这本书。

  至于 你是否愿意去读,我期望你不要误以为这本书是写财富的,或是描写如何获取财富的!

  此书,是作者更愿意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世界的。

  正如书中所言,若想要财富发挥实际意义,必须视财富为手段(记住:财富永远不是目标也不是理想,更不是信仰——大学同屋向我争论,他的信仰是金钱,我正告他,金钱不可能是信仰。如果你说你信仰金钱,只能说明你没有信仰!);衡量一个富人的成功与否,真正要看的是:他如何运用这些财富,他对这些财富的支配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一如我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美好与否,不取决于富人本身,也不取决于是否仇富,而取决于富人即使把钱分给每一个人,也于事无补,解决不了社会困境。——应该鼓励民生,让富人的公司正常运作、高效运作。

  因为美国政府的85%的开支来自于企业(1975年),所以,可想而知,企业 对于政府的贡献是很大的。也可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以淡然之心,读一位老年绅士的自传。

  我的建议。

  我也认为“在生活中,应有我的一席之地”。救济贫民,不可消灭富人!

  《财富的尽头》读后感(四):读《财富的尽头——黑金之王保罗·盖蒂眼中的世界》有感

  读《财富的尽头——黑金之王保罗·盖蒂眼中的世界》有感

  这本书是保罗·盖蒂的自传,写这本书的是盖蒂先生已是83岁高龄,纵横商场60余载。这里面有他所思所想、所学所获,有大量的私人日记、信件来使得说服力更强,尽可能还原真相。保罗·盖蒂的一生长期被媒体放错位置,在这本自传也有大量的篇幅来解释大家对他的误解。

  在书中的最初与最后,盖蒂都引用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名言,“欲谋繁荣,不可废弃俭德;扶助小民,不可打倒伟人;激励弱者,不可削弱壮士;优惠工人,不可奚落雇主;救济贫民,不可消灭富人;祛除烦恼,不可借着挥霍;增进同胞之爱,不可煽动阶级仇恨;欲谋安居乐业,不可专靠借债度日;进德励志,不可消除独立创造之心”,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代表着自己眼中世界。

  也许有很多不太了解商业史人并不知道保罗·盖蒂是何许人也,黑金之王指的自然是石油,而石油之王指的是约翰·洛克菲勒。在书中,保罗·盖蒂自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与老约翰·洛克菲勒相比,洛克菲勒是奠定石油市场秩序的人,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转型最成功的家族之一,他本人是白手起家,所拥有的财富也不是保罗自己能够比的。保罗坦言,他更像是副总统威尔逊·洛克菲勒,洛克菲家族第三代,两人相同的是都从父亲、家族那里继承了大量的资本。只不过这个资本对于保罗而言一直在集中,创造,这样看起来他更像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小约翰·洛克菲勒。

  媒体上给他有这样的定义‘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千万美元的人,位居世界首富20年’,这样的称呼有点骇人听闻,不过他的确是一名成功的石油商人。而盖蒂本人说了一句名言,‘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不算是有钱人’,这句是极好的噱头,但如果要理智的叙述,这也反映他的财富观。在本书之初,他花了极大的篇幅说明自己有多少钱,公司的股份、股票、债券,市场行情,企业运行状况,都写的很认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是因为钱太多了,数不过来,而是所有的资金都在进行商业运作,而他像所有的商人那样兢兢业业的经营他的公司。财富不在是我们普通人眼中堆积如山的金山银山,也不是大量的土地,现代商业财富有可能只是一种电子凭证,盖蒂在50年前就明显的告诉我们,巨额的财富是一种社会影响力,而不是简单的享乐。

  保罗·盖蒂的开始,有点像电影《蝙蝠侠》的主人公那样,从父亲老保罗那里继承了大量的遗产,并且在父亲的指引下进入当时风头正劲的石油产业。所以,这样的叙述从老乔治·盖蒂开始。乔治·盖蒂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在1903年投身于狂热的石油产业,成为掘金大潮的一员。据官方估计,乔治给保罗留下了1550万美元的遗产,但是父亲对保罗的影响不仅仅是钱这么简单,这里说一些故事很能说明父亲对他的影响。

  1909年,保罗不到16岁时,向父亲申请利用暑假在自己家的油田工作。父亲的回答很独特,‘如果保罗能够从最底层干起,就完全同意’。接下来的三年,每个暑假保罗都从学生变成了一个石油工人,每天工资3美元,每12小时一个轮班,住简陋的工棚,吃粗陋的食物。而且在这三年里,保罗向老石油工人格里兹学习磨工手艺,最后保罗不仅学会磨工的这门手艺,也学会油田作业的每一个过程步骤。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即便是富二代,也不那么容易。被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老上头条,看到网上的各种评论与偏见,我只能说是个人作秀加上仇富的混合。而对于企业家来说,作秀又是需要的,虽然是以一个负面的形象出现。

  1912年,保罗开始在暑假游历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11月,去牛津大学读政治科学和经济,完成学业后游览了欧洲、中东的部分和北非,1914年回到美国。良好的教育与宽松的家庭环境应该老乔治给保罗最大的财富。

  1914年,21岁的保罗想成为一名外交官,但作为父亲乔治·盖蒂唯一的继承人,继承商业帝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答案仅仅是父亲逼迫儿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我在前文也不会说宽松的家庭环境是保罗实际得到的最大的财富。老乔治用商量的口吻对儿子保罗说‘在你做外交官之前,先拿一年过渡一下,尝试一下其它的道路’。随后,保罗成为了一个年轻独立的石油经纪人,每月有100美元的生活开支,以他的直觉或者地表地质知识,判断可能存在油田的地块,并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其租赁权。一旦发现有开发前景的土地,老保罗提供资金,并提供勘探钻井以及开发成本费用,利润三七开,老乔治七,保罗三。在第一年,保罗就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第一桶金。

  除了最开始的成长经历,在日后漫长的商业生涯当中,保罗·盖蒂并没有很精彩的事件可以描述。他不同于索罗斯、巴菲特,也不同于开创石油产业的约翰·洛克菲勒,甚至和计算机革命到来之后的比尔·盖茨,他就是老老实实的经营,财富就那样慢慢的增长。保罗·盖蒂的五次婚姻可以看到他生活的另一个侧影。

  保罗·盖蒂自己坦言,‘我从不妒忌,除了对美满的婚姻’。简单来说,保罗·盖蒂一共有五次失败的婚姻,生了五个儿子。第一任妻子是珍妮特·德蒙特,生有长子乔治二世,但婚姻只维持了18个月。第二任妻子是艾琳·阿什比,在墨西哥大学一次烂漫的骑马经历相识,这段婚姻只维持不到一年的时间。第三任妻子艾道芬·海姆尔,德国人,昵称芬妮。芬妮的父亲有点德国沙文主义,反对女儿嫁给美国人,芬妮对婚姻保持绝对的忠诚,所以希望保罗能跟她一起留在德国。因为生意上的关系,这当然不现实,最后两人被芬妮的父亲拆散,芬妮生有一子罗纳德。第四任妻子,安·洛克,父亲是好莱坞编导,安梦想成为一个演员,为人烂漫奔放,与保罗繁忙的工作格格不入,最后摩擦日益产生,生有一子小保罗·盖蒂。这次婚姻在离异,有一次浩荡、长久、痛苦的关于婚后财产分割的官司,对于演员来说离婚也是一个很好的炒作素材,但是保罗·盖蒂本人对这件事并没有详述。第五任妻子,露易丝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音乐人,梦想是成为一个歌剧家。这次婚姻持续了18年,结婚时保罗·盖蒂43岁,离婚时65岁,生有一子蒂米。此后,保罗一直保持单身。

  对婚姻的失败,保罗·盖蒂以及他母亲、朋友都有不同的解释。母亲认为保罗每次的妻子都小保罗十几岁二十几岁,短暂的爱情之后,难以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坚持下去。而保罗本人解释到,因为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能够陪妻子家人,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有大量的滞留欧洲、中东这些地方。第五任妻子露易丝在试图挽救婚姻时,说到‘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了,为什么不多留点时间陪陪自己和孩子呢’。他的另一位妻子说道‘保罗你适合做朋友,但不适合做老公’。这个其实也说明,盖蒂石油公司作为一个家族企业,股权相对集中,这意味保罗本人没办法向其他富人退居二线,他以自己的睿智驾驭着这个庞大的公司。这表明,没有什么是不用付出代价就可以获得到的。

  保罗·盖蒂一生对于享乐也同样不上心,他的爱好是收藏。之前听马未都说道,盛世收藏,收藏是投资,也是文化,是艺术,艺术品在私人手里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个人对这个观点非常赞成。新的盖蒂博物馆,耗资1700万美元,藏品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

  在文中的最后,从保罗·盖蒂的自传中,学到了什么呢?社会作为一个运行的整体,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实现个人价值峰值的途径,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也没有人能够不付出代价就得到一切。社会的确是不公平的,普通人难以有相保罗·盖蒂这样的家庭环境,在一开始就能给予极大舞台。但真正走得远了,依靠还是自己的才华,品质,勤奋。和林肯的那一句话一样:‘优惠工人,不可奚落雇主;救济贫民,不可消灭富人’,我们最终所追求是创造财富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