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读后感1000字
《论自由》是一本由[英] 约翰·密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自由》精选点评:
●书是靠谱的,翻译的事不靠谱的。
●“國家的價值,從長遠看來,歸根結底還在組成它的全體個人的價值。一個國家……竟把全體個人智力的擴展和提高這一基本利益推遲下來……結果將使它一無所用。”
●今晚读书会书目。我的理想是尽量多选十八、十九世纪的经典小册子。密尔与其说是在讨论自由问题,不如说在讨论如何运用理性的问题,理性问题又细化为个体与社会观念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可论证性——甚至是应论证性、言论自由的尺度变迁、在哪些情况下个体自由是应该受到政府规约,等等,当然,他论证叙事的方式,就是理性进展方式的最佳样本。提及知识分子的义务时是令人感动的,他们是异端者,他们令人们的精神保持活跃、燃起讨论的激情。“禁止讨论”伤害的不是异端者,而是非异端者,这是醍醐灌顶的警告。本书的很多议题也在《批评官员的尺度》中被延续探讨下来,密尔功利主义的意味并不浓。
●满纸的警句~就是翻译太过小心谨慎,感觉是完全按照英文句式来的,看着中文,都能大致猜到原文是什么样的。用N个形容词修饰的主语、绕了八道子弯的否定之否定,读起来挺伤脑筋的
●对自由主义的精义论述得非常到位,不过就每个篇章的内容而言,感觉也不比当代著名学者的文字高明多少,呵呵!
●穆勒给“自由”所下的经典定义:在不危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做一切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的自由。在谈“自由”色变的年代里,在尚未有独立的国民的当下,在依旧拿人作“较易制驭的工具”的社会,愈来愈单向化的舆论会使人难免自我怀疑,这时候就需要常常自省,保持基本的判断。
●这个翻译实在是太难受了。
●多元化 对政府的限制 不用说 现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一切政府的活动,只要不是妨碍而是帮助和鼓舞个人的努力与发展,那是不厌其多的。可是,政府一刻不去发挥个人和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却以它自己去代替他们的活动的时候;不是对他们进行指教、劝导并有时指摘而是束缚他们工作,或是叫他们退立一旁而自己去代替他们工作的时候,害处就发生了。国家的价值,从长远看来,归根到底还在组成它的全体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若只图在管理技巧或者事务细节实践上所表现的类似的东西方面稍稍较好一些,而竟把全体个人智力的扩展和提高这一基本利益推迟下来;一个国家若只为——即使是为着有益的目的——使人们成为它手中较易制驭的工具而阻碍他们的发展;它终将看到,小的人不能真正做出大的事;它还将看到,它不惜牺牲一切而求得的机器的完善,由于它为求机器较易使用而宁愿撤去了机器的基本动力,结果将使它一无所用。
●这么好的书,还是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恶毒标签。这是21世纪。商务印书馆你能不能再有出息点。
《论自由》读后感(一):自由,高贵的自由!
“个人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深化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是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论自由》读后感(二):准备重读一次
04年初读此书时只是匆匆一阅.
凡涉及"自由""权利""民主"一类,建议大家还是先读商务版的西方名著,切勿一开始就读国内学者的论著.个人观点供参考.
《论自由》读后感(三):读的想死!
本人真没什么文化,这本议论文体的书。搞得我心力交瘁!偏偏这还是期中考试,偏偏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布置的。不想混过去,看了两遍。想死啊~~要怎么写论文啊?没怎么看明白啊~~~ 比课本还枯燥,悲剧!
《论自由》读后感(四):穆勒的自由
终于知道为什么顾肃那么喜欢穆勒,还特地翻译了《论自由》。也许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他的影响,1959年版的序言带着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强调穆勒的“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角色,但是事实上穆勒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论自由》解释了为什么他是一位折衷主义大师。
《论自由》读后感(五):落下的课应该补上
人人都该看的一本书。
中国的教育缺了好大一块。关于自由,关于权力与义务,关于自爱与尊重。
在人家课上讲这些的时候我们在讲什么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
落下的课应该补上。自己补。
自由到底为何物。自由不仅是自由,也包括自由的界限。个人的自由不能侵犯到别人的自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