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100字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是一本由牛皮明明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一):对生活的思考不能停止
第一次看作者的书,看宣传语上对他的称赞是百万粉丝公众号的写作者,也有很多人给他做推荐。会写诗,会思考,是我对作者的初印象。
在早期的一批公众号写作者中,其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很大程度上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铲除焦虑。而作者在这其中又是尤为突出的。是一个思辨达人。总是在思考和前进。在“求稳”的一代人中,这种思想尤为激进,不好接受,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他说:“上一秒坚信的智识,下一秒就被推翻,这需要一些勇气。要与过去的自我进行清算,要与之战斗,这还需要一些诚实。只有诚实的人才是有福的,因为他的脑袋里,还可以因为自己的愚蠢而装得下其他的真知灼见”。这个不断推翻过去的自己的做法,让我想起我年轻时候的偶像——窦唯。在我看来他的摇滚造诣,现在都是无人能及的。我还没有见过听过谁的嗓音有他那样广的音域,也没见过谁的音乐作品像他那样先锋有生活。他的摇滚乐对我的震撼,或者说一众乐迷的震撼都无人能及。但是后来的后来,他已然不在大众主流的视线中,还是做音乐,做画。可是我有一段时间理解不了他为啥要否定当初的摇滚成就呢。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了这类人的厉害之处。大师,艺术家,诗人,创作者,他们对于从前的否定其实是对当下的肯定,他们的厉害在于,无论他们是否再喜欢,都已经是一个无人可抵达的高峰了。本书的作者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决心。
这本书是作者的一个思考结果。我在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作者也会否定自己在这本书中的一些思考。历史的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变化成长中。思想也是如此。我能理解这种变化中的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参悟。就是10岁没想明白的事情,在30岁的时候参悟的透彻了。《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慢是一种修行》《所谓君子》《总有人选择仰望月亮》《中国文化应有的样子》这五个部分是作者在书中主要报告的部分。其中有很多思辨的文字。我很喜欢,我也明白为啥他的百万粉丝拥护他。这就是有人教你进步,这就是那种会使你进步的朋友。掰开事情的里里外外,抛出个原委给你。你明白了。之前你看的有多表面。
喜欢和推荐这本书。也建议大家一直追文下去吧,一直追问下去吧。关于生活的思考永远不要停止。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二):珍视生命,认真生活
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新的视角,去看看身边事,身边人。那些我们忽略的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以及这里边的人间真情。
记得其中有篇文章写得是“善良与弱势”“文化与教养”,我们在20岁的时候可能会愤懑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但是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生活的不公平。这个大千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不平事。这其中的千差万别,就在人。有的人是恶的一方,有的人就是弱势的一方。在有些人眼中的世界就是高低贵贱,有的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人人平等。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不会通过欺负弱者来抬高自己的。
我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无法真正的认清善良。有时候,你对人善良,对方会觉得你好欺负。这是最常见的反作用,而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是个“怂人”。并不适合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任职。这就是困扰了。真正的善良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人人平等的善良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善良。就像是宾利车主,他遇到的是一位老爷子,一句算了吧,是冬日暖阳,但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十足的恶人呢,一句算了吧,就是怂人软弱。这份吃亏,这份大度,还有人赞颂他吗?善良也跟文化文凭没关系,做人处事,讲究的是教养,是人跟人的学问。
这些年,大家都开始讲教养,讲修为,讲境界。人前,谁都是谦谦君子,温和有礼,但有些人一转身,面对弱者时,却凶性毕露,拳打脚踢。教授打骂清洁工,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观念就尤为“没教养了”。同样是大学问家,钱钟书和季羡林晚年对待家中保姆的态度就十分少见和可怜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其实很简单,但如果观念没有理清楚。就很容易犯错误。
为什么人们常说慢一点,从前慢,车马喧。就是因为快了,容易急功近利,容易伤害他人去成全自己。容易做不成当初的自己。在越来越多的声音和形势面前开始迷失自己。这本书很好,一页一页的故事和道理,这些事有些事古今中外,有些是你知道的,有些是你不知道的,但都是作者观念的佐证。要发现这世界的道理不难,难的是没有去真诚认识这个世界。还有就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你是否也融入“洪流”中做了其中一份子还是说你自己就内心仍有一份坚持。我想这就是作者说“清醒的头脑是这个时代的稀缺物”的主要原因吧。《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三):保持清醒,一路前行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的作者牛皮明明,他的公众号拥有百万粉丝,这本书是牛皮明明的思想类随笔集。
书中讲述很多的平凡的人和名人故事,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使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不会因境地的改变而有所动摇。经济上的损失、事业上的失败,艰难困苦都不能使他失去常态,因为他是头脑镇静、信仰坚定的人。同样,事业上的繁荣与成功,也不会使他骄傲轻狂,因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牢靠的。
清醒的头脑意味着洞悉人生,洞悉世事。所以很容易悲观,容易消沉,容易寻求麻醉。但它绝对根除不了痛苦,这不是真正的清醒,清醒需要超凡的承受和忍耐做后盾。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形之下,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保持正确的判断力。在人家失掉镇静、手足无策时,仍保持着镇静;在旁人做着可笑的事情时,仍然保持着正确的判断力,能够这样做的才是真正的人才。才能够闪耀着一颗炯炯心灵的光芒,让我们的智慧走向文明的世界。
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他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深度的审视和思考。保持一份平和与清醒,在人世间独得一份清醒,固守自我的认知,在人生的旅程中,调节好生命的节奏,享受孤独、悠闲的过程,欣赏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幽深,不辜负一段不期而遇的美丽时光。在人生的路上迈着温和刚健的步伐,在渐进中积累回忆和纪念,在没有追悔的期待中完成行程。
读这本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处世哲学方面的意义,提升思想境界和认知,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独特的思想与才能,与现实贴得更近一些,多观察多思考,始终保持独特的思想与才能,依然地让思想服从自己的行动,而是这种思想的行动是高尚的也不是盲目的。当我们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状态下,就算有任何的外界物复杂的思想来侵扰,都不能干扰到我们的清醒的大脑。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这本书就是一副清凉剂,使我们的头脑能够保持清醒,提高情商,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四):骑在生活的墙头上仰望月亮
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这句话未免有点儿俗气。俗气到就像和朋友聊天吹牛互嗨后,耳旁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而这略长的一句感慨,似乎总能延伸某些思想,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去追寻脑海里的某些东西。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难道书名也是如此?
每读一本新书,都是对自我原本知识结构的补充。而这本书很奇特,是一种久违了的跟思想和灵魂交朋友的体验。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生活像一把猪饲料,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很少有机会骑在生活的墙头上仰望月亮。为了看清生活的真相,有一天,我爬到了屋顶上。有没有看明白真相我不知道,但是在屋顶上遇见了一位朋友,谈天侃地,说到相拥而泣。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作者牛皮明明的这本书,聊到了当下许多的话题——焦虑、赚钱、成功、要不要给孩子道歉、所谓君子、高级的教育、甚至包括追星等等。言简意赅却精练有趣,精读或者泛读都别有一番滋味。
疫情之下,行业受冲击而导致的生活压力让我捉襟见肘。不想穷到两袖西北风的时候,遇见了多年相交的故人冰冷疏离的拒绝,一时有些挫败郁闷,就像沈从文写了几十封信,却遇不到一个郁达夫一样。
书中有一节提到苏轼经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贬官来到黄州遇马正卿雪中送炭的事。这本来是“所谓君子”里很平常的一个例子,可是当我看到“时间就像大风,吹散萍水相逢,留下那些真心的人。”看到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忽然有一种感同身受,压在心底的郁结瞬间释然。
两袖西北风,活在贫穷中的我,对王心仪的那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又多了一层理解和尊重。不再当无所谓的吃瓜路人,不再被又蠢又坏刻意误导曲解文章意思的人带跑偏。我希望我也能像王心仪一样,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战胜贫穷。
或者,清醒的头脑可以让人不再遭受冷眼和获得该有的尊重。或者,清醒的头脑就像骑在墙头上仰望月亮,自有一份气质和厚度。无论生活的真相是什么,都有勇气去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