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100字

2022-03-30 03:0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100字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是一本由[美] 林达·约翰逊 编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精选点评:

  ●不合口味,无需多言

  ●这本书数据很翔实,对相关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汉学者笔下的江南。7月1日读完

  ●唔。观点有点老了。翻的还不错哈

  ●可读。

  ●前现代化的城市

  ●翻译不好。罗威廉的导言写得很好,极见功力,导言就该这样写。

  ●着重看罗威廉的导言

  ●2011.08.07——2011.08.11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一):网格城市在中国的体现

  这本书在中国学者城市历史地里之外,开拓了不同的思路,个人认为这一思路作为认识帝国晚期的城市的成因不失为研究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二):寻找另一个江南--关于《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寻找另一个江南--关于《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三):第四章

  成一农翻译汉学家名讳时老是出错,例如布罗代尔,白吉尔,费正清,王斯福等。

  城市往往由外来人当官坐镇(回避制度),由外来商人经营商业,当地土著只能城市职业结构中占据较低或者边缘的位置。城市在当地人眼里,成为中华帝国里的内部殖民地。与之相对应,西方城市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即城市移民及文化融合问题。

  汉学家笔下的中国城市,是商业资本主义的而非封建的,是世界的而不是封闭的,是自由的而非传统的,是一个中国城市而非农村,是一个世俗的社会而非官僚控制下的地方机构。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四):施坚雅的注脚

  文集中时不时有附录很有价值,会给人意外之喜。这篇文章我还是要去仔细找原文来比对下,深入学习,且不谈。

  其它的3篇,由于对城市史研究成果知晓实在不多,不知作者的结论是否可靠,大概还是可以服人的,毕竟都是概略性的研究。

  可以从这几篇论文中学到些城市研究的方法,比如对城市空间的关注,及对行会会馆的分析等。

  《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读后感(五):城市和腹地的构建

  这本书是和其英文版对照着读的。译者显然下过功夫,在footnote里考证引文出处这一点就很难得。可惜译者对某些中国研究专家的英文名不熟,比如Ray Huang,Phillip Huang,至于把John K. Fairbank[费正清]翻译成约翰•费尔班克斯就有些过分。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不错,至少没有出现把Cambridge翻译成坎布里奇这样看着让人想发笑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