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读后感摘抄
《夜色》是一本由卫悲回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色》精选点评:
●祖国的尊严不分军人和平民
●没啥讲的,杀日本鬼子,尽情的愤青吧,那耻辱的年代。。
●值得好好细读
●很早以前看的了,觉得写的很不错
●震撼,给国人敲响警钟
●氛围很不错,不过书的责编很不负责,要看最好还是在网上找。
●场面宏大,细节丰富。不过剧情值得商榷。
●惭愧呀,书中提到的很多战争术语不懂。严重影响了对战争场面的理解,尤其是坚守113阵地那一段。
●文笔一般,军事知识并不专业,所以全书成就不高。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拿起钢枪,保卫你身后的城市
《夜色》读后感(一):一部号称军事小说的网络小说,而已
在初中的时候因为很喜欢看网络小说,也对军事很感兴趣所以看了看,当时觉得的确很震撼,小说写得很好。
如果没有转折的话我应该就会给四星或者五星的评价了但是我没有。这部小说真的是一部很不堪的小说,即使是在初中时代,我也没有从这部小说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徒在浪费时间。
当时这本书被称为2005年最震撼人心的军事小说,也许是因为它想要提醒我们这个国家并没有如她宣传的那么强大,所以得到了大量对这个国家不满的网民的支持,对此我只能呵呵。
书中充满了作者自以为是的上个世纪的战争场面,而我在次年(2007年)想象过的未来战争的高精度打击形式,无疑得到了当下武器发展方向的支持。
至于书中随处可见的错误,因为时间太长已经记不太清了,我不可能再去读一次这个小说以寻找它的错误,就像我不可能吃了一盘馊掉的食物拉完肚子回头来再吃一盘以确定是哪个部分馊掉了一样。
另外,我的祖国并没有如这本小说一样不堪。
《夜色》读后感(二):曾经燃烧的血
这本书是2003年开始连载的,那个时候的中国,可不像现在这样,一举一动充满了“帝国主义”的自信。那时候的网上一面是疯狂的历史民族虚无主义,一面是激烈却不免悲壮的爱国情怀。这一本《夜色》就是当时的写照。
2004年,上高中的我偶然在铁血看到这本书,2005年出版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各个书店找,最后才在本地的新华书店找到了两本,其中一本还是有装订问题的残缺货。不过这不影响我买回来这书以后,看了4遍。
六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为嘴上不说但是无人小觑的世界一级,当年的良心党们早已撕破外衣,赤裸裸地成为西方代言人;当年随时准备绑着炸药包炸美国坦克的爱国愤青也可以拿中国实实在在的成绩打人脸了,再也不需要玩悲壮。但是不管如何,我们为祖国而战的决心,从未改变。
:这书中有一段某脑残女为了救自己的宠物狗,大呼小叫导致隐藏的战地医院车队被侦察机发现从而导致毁灭的情节,拿来对照一下现今某些爱情过剩的狗爹狗妈,倒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夜色》读后感(三):依旧在燃烧的魂
军事幻想小说不好写,特别是以现实存在的国家为背景,难免要和实际的国际政治,真实的历史产生重叠。中国的军事幻想小说不好写,特别是当作者笔下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因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尤为凝重,国际政治环境异常复杂,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难免会令作者和读者都产生在幻想中喘口气的念头,于是民族主义和夸大意淫并存的情况也多多少少的会存在。尽管如此,还是觉得夜色描绘了一个相对现实的卫国战争的场景,战争没有卿卿我我,战争没有耍帅和科幻的镜头,战争只有你死我活,风与火,铁与血,生与死,残酷到没有时间去思考单个生命的长短,然而,我们为何而战?
1940-41年莫斯科城下临时征集的民兵和士兵曾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06年,当时还在看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包括双方将领的回忆录和战史纪录,在找资料的时候偶然翻到了这本书,总觉得和卫国战争的音符暗暗契合:国破家亡,人们四散逃亡,熟悉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熟悉的街道变成了死神肆意挥舞镰刀的修罗场,熟悉的人一个个灰飞烟灭,正所谓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刀,稍有血气的人,恐怕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血腥屠戮,于是一个个拿着简陋的装备走向前线,因为身后就是回到和平安定生活的希望,这个希望,属于自己的民族,也只能由自己的民族来实现。
06年的时候中国在国际政治里还处在一个比较憋屈的位置,四个字,“韬光养晦”。我们这代人见证了两次伊拉克战争,银河号事件,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911事件, 南海撞机事件,总有一种门牙打落了往肚里吞,被人扇了耳光还要陪笑的憋屈。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颇有一种国难当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豪情,彼时还是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恨不能马上毕业,策马前驱,踏破贺兰山缺。
10年过去了,已为人夫人父,携家带口在国外也呆了不短的时间,每日忙忙碌碌,混迹于职场。再次与卫悲回相逢,依然觉得胸中有一种东西被点燃,不吐不快。水均益在他的书里写过,生你养你的地方是会渗透进灵魂的。看电影《孔子》,看到老夫子周游列国归来,望见鲁国城门长跪不起的时候不禁泪流满面。父母之邦,的确是会渗透进灵魂的,这是你的归属,时刻在召唤和等候你。心中被点燃的,是魂。
问一个多年的好哥们,“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国难当头,会有这么多的爷们站出来跟那帮孙子们死磕到底吗?”。哥们没回答,我想尽在不言中,中国依然问题重重,中国人也有很多不太好的毛病,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在燃烧的魂,那一天如果真的来临了,和一群这样的爷们向死而生,快哉快哉。
《夜色》读后感(四):在夜色中焚骨烧血
正午前5分钟,终于看完了卫悲回长篇军事小说《夜色》最后的一页。合上书的时候,眼睛有点酸涩,一些泪水涌在眼眶里,在一种强烈的绝望驱动下几欲夺眶。
怕身边的同事笑话,扭过脸,强行地把那些咸涩的水咽进了肚子里。
很久都没有在阅读中沦陷了。好几年来,看数不清的书,基本是在嘻嘻哈哈嗤之以鼻顶多叹息一声中将看过的东西封存进记忆,然后永不再想起。
因为我不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在某些时刻,我甚至相当冷血,对一些强烈的刺激性场面,具备视而不见的抵抗能力。但这一回,坚持到最后我没有抵抗得住。最终索性放弃了抵抗,和卫悲回一起加入了夜色中绝望而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相信,只要是真正的中国男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都会和我一样,在夜色中,裹住伤口,拿起步枪,走向也许永远不会回来的战场。
这是一本彻头彻尾都在直接描写战争的书,一本绝望而忠诚的书,一本单纯而沉重的书。简直就象一把挥舞的十八磅大锤,乒乒啪啪,把阅读中的我砸成了一堆随片。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奇怪,为什么作为一名书生,我的血液里却奔涌着一种对铁与血的渴望。这也许是一种弱者对拥有强大力量的顽固期待吧,与那些男性侏儒总是拥有一个娶大个子美女为妻的梦想类似,属于一种不健康心理。
但我难以阻挡对战争的爱慕。从小到大,对每一部与战争有关的小说电影电视,我都不知餍足地吞食咀嚼着,有时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在对战争作品的咀嚼中,我不可避免地中了英雄主义的剧毒,同时对新中国陆军拥有了一种绝对的自信。
很多次,在与朋友“要不要与美国以及日本开战”的争论中,我都面红耳赤地坚决主战。因为我近乎顽固地认为,发展中的中国,与美国特别是与日本,必须一战。这是国家发展中的必然,也是铁的定律。但关于战争的结果以及战后的前途,我甚是茫然。因为说到底,我并不清楚中国国防究竟有多大实力。
感谢卫悲回,为我近乎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军队与美国以及日本的战斗。在《夜色》中,我看到了美国军队那种来自于高科技的真正强大,看到了日本军队那种阴魂不散的武士道疯狂,那真是一种可怕的战斗力。在那种恐怖的钢铁洪流中,我们的战士,不可避免地一溃千里。我们和平的时间太长了,以经济为中心太长了,我们基本已经忘记,战争,其实就在我们隔壁。
“警惕是安全之母”。那位黑皮肤的海地革命领导人说的真是没错。忘记了警惕,死亡就到了家门口。
所幸,大多数中国男人的血还是热的。大多数的中国爷们在最初的亡命逃跑之后,脸红着应征入伍了。虽然十几年都没有锻炼过身体了,但仍然能够拿起步枪,抗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趴到坑道口,玩上一回命。爹娘姐妹孩子老婆都死光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用,那就让自己向死而生吧。
一种来自与民族与土地的忠诚奔涌在即将枯竭的血液中,战斗,无休无止的战斗,疯狂而绝望。最后,在完完全全的疲惫中,胜利的曙光,到来了。我还活着。但为谁活着?
书里,有几个细节我永远忘不了。
第一个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战地医院转移过程中,一个少女的宠物狗突然冲出步兵战斗车,奔进夜色,狗的奔跑激活美国人布置的战场传感器,同时招引来远程炮火,使整个隐蔽转移中的野战医院遭受灭顶之灾。那些富人的子女,为什么在逃难的时候,仍然要可耻地抱着狗?
第二个是小说的最后,数百名日本鬼子用军刀冲锋上高地,将弹尽粮绝的中国守卫者小部队赶进坑道之后,中国人用没有子弹的步枪刺刀、工兵稿以及钢筋条所进行的伟大肉搏。肉搏战的目的只有一个——收复高地。就是看到这里,我的眼眶被泪水注满。是一种怜悯,还是一种感动,我说不清楚了。只感觉到一种心里的疼痛。
作为书生,我希望和平,期待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但我从未丧失过对战争的警惕,特别是在看过《夜色》之后。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在极度的绝望和疲劳之中,它告诉我必须继续警惕,因为有巨大的危险在看不见的夜色中泛出死亡的气息!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053721995欢迎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