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山下的花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11 14:5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读后感有感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本由李存葆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山下的花环》精选点评:

  ●就是太短了,看的不过瘾

  ●【2017 已读30】

  ●哭了。。。

  ●高中读的,时代造就人

  ●向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

  ●还好

  ●过了三十年就看出代沟了,难说有共鸣

  ●可能是这套文库里最早的一部,经典

  ●没有原则,没有是非对错的坚持那是偏执;而一颗悲悯之心,一份坚守正义的担当,那是信仰及良知。感动是给故事,及给自己的一份继续相信的心,更因还好还有人会相信一切美好,感动一切暖心。

  ●连长和指导员是同根生,这简直是命运的捉弄啊。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一):记住他们

  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本书的节选,很感人,也看过这部影片,后来就没有电视台播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十几年后再看这本书,还是很感动,那样的一群人,现在越来越少了。那段历史也很少提及了,希望中学课本能保留此文。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二):我爱你,祖国

  很感动,沂蒙山区老乡的质朴,危难关头铁血军人的英勇,战斗军队首长的无私,构建了我们真正而现实意义上的爱国,他们太伟大了。当今社会的灯红酒绿,卖官鬻爵,监守自盗,封建残留,追名逐利,贪污腐败,让人无奈,让人愤恨,让人无言,爱国不止在嘴上,不止在媒体上,不止在宣传上,希望我们能够真的爱国,为国家多考虑一些,为百姓多考虑一些,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些,不要再麻木,无知,愚昧,落后,消极,抱怨,能够真正用行动把这个时代变得更美好一些。让那些爱国的百姓,人民,军人,爱国有路,报国有门,守国有获,让我们的军魂,民魂,灵魂永远美丽动人,纯洁依旧。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三):《高山下的花环》

  作者把最纯粹朴实的感情都注入在了人物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经历了灵魂的涤荡。我相信,一个淳朴的环境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然而这样的环境已经难以寻求。

  因为书中刻画的世界距离现实太远了。不论是淳朴的农民,直脾气的军人,还是干净的社会关系。正如吴爽和赵司令一样,经过无数岁月后,棱角磨平了,学会了互开后门和“外交手段”。然而我无意斥责,只是阐述这个时代的实情。现在的入党分子、政府官员,大多抱有私心、情商高、等级意识也明显,这已经成为常态。(包含我在内)

  烈士已经成为了一个歌颂的符号,里面原本沉甸甸的内容,被反复折腾的什么也不剩了。我们看烈士陵园,看死者纪念馆,除了好奇心得到满足,如今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最后,我很羡慕这群抱有信仰的人。在这里没有知识水平或学历高低的歧视,他们无疑是最值得令人尊敬和敬仰的。我们无需怜悯和施舍,何不是因为没有资格呢。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四):很多父亲的朋友参演过这部同名电影

  因为看到电影芳华预告中那些印象深刻的场景,所以读起了原著《芳华》,因为同样涉及中越战争,同样拍成电影,进而想起这部小说,作为对前者战争观感的补充,顺便把这部小说一起读了。因为是体制内作家的作品,考虑到当时中越战争还被作为正面宣传,因此对这部小说的预判是可能更多的侧重于战争的政治意义,进而宣扬国家,民族的正面价值观,说白了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导。但全部看完后,我觉得宏大叙述并没有那么多,人物的刻画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的完美正面人物,对于制度上的流弊以及社会灰暗面的描绘也并不遮掩,剧情有起有落,战争场面的描绘也很激烈。虽然是虚构小说,但其故事的取材与现实中听父辈谈起的真实故事是极为契合的,有时不免动情。

  剧情不算很复杂,只是因为父辈刚好参与到了这场离我们最近的战争中,所以对于许多描绘有着特别的感觉,仿佛看到了父辈的身影。其中一些细节描写还是值得玩味,在此闲谈几句。

  首先,高干子弟的勾勒,反应了所谓平等年代的实情。即使是在当下,很多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人,依旧对那个时代表达着深切的缅怀,其中一个缘由就是他们认为那个时代虽然生活苦,但是人人平等,哪怕是高官也同样朴素。先不论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破坏,就社会平等而言,其实只是表象而已。体制内权力过度集中,哪怕是一小点权力,都能带来惊人的好处,更别说高干子弟。如同书中叙述故事的主人公,虽然父辈经历了浩劫中的迫害,但一旦归为,其权力几近通天,如果不是战争到来,道义与舆论的压力,主人公恐怕早就逃之夭夭,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奔赴战场基本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其次,这场战争,就伤亡情况来说,是损失巨大的。在与父亲的交流中,同样听到过如故事中,用了数倍于规定时间到达计划地点的情形。军队经历了历次运动,其战斗力的衰减,一方面反映在单兵素养的下降,另一方面整个指挥系统的低能。作者并没有避讳个中缘由,甚至将很多武器质量的低劣,也归咎于为运动中工业水平的下降。想想甲午战争中早已被视作耻辱的炮弹,对于任何一个尚能思考的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再之,军官待遇之低,以及家属生活状况之差,是令人伤感的。而父亲的经历确实能够佐证彼时军官及士兵生活经济水平的低下。现实中更加残酷的是,士兵死亡的抚恤金往往比不上老百姓牛死了的价钱。对于当下那些津津乐道历次对外战争的愚民来说,实在不知道什么样的意义能够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在留言中,很多人对于近些年军队待遇的飞跃上涨表达着不满,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待遇的提高是应该的,毕竟作为军人,有极大地风险,理应享有高待遇。对于军队,真正的质疑点,其实不应该停留在待遇是否优沃,而是他们是否真的保障了我们的安全,无论是生命安全,还是政治权利。对于故事中连长家境贫困的叙述,意在歌颂连长舍小家顾大家的人格伟大,但这背后的辛酸其实更值得深思,一个不能照顾好自己人民的万能政府,到底有什么值得为之献出生命的。这个问题,哪怕搁在当下,依旧是个困惑,只是很多人或不能或不愿意去思考。

  最后,依旧落在对于这场战争的评价,因为当时与当下,官方与民间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其实这才是这场战争留给我们最大的疑问。更多的我想在《芳华》的书评中探讨。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有其特色,对于经历过那次战争的人来说,一定会有特别的共鸣,那段历史值得我们追溯。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五):位卑未敢忘忧国

  记得初中时,每次读语文课本上节选的《高山下的花环》关于雷军长那一节时,还不成熟的的心竟然会与一个身经百战老将军丧子之痛产生共振。而在更小时,大概七八岁时,父亲或跟随其他村里大人去看露天电影,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极有魅力的享受,那时的《人生》、《少林寺》、《少林弟子》、包括《高山下的花环》等都在国内热播,可惜年幼,只看个热闹,数十年过去了,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热播一时的电影只记得零星的镜头。

  前几天走入书店,看到了《高山下的花环》这本小说,就毫不犹豫的买了,想在自己有了一定阅历后再读读这本书会是什么心理反应,也许这本小说在文学成就上算不上经典,但是就像当年路遥的《人生》一样,能引起传诵,必然有其自身的魅力。

  小说记叙的是一个高干子弟赵蒙生,其父开国将军,其母也是身经百战,本想通过“曲线调动”,即使遭遇部队开往前线最后一刻拿到了调令,但短暂相处的来自乡下庄稼汉的冷嘲热讽激起的男儿自尊心,让其放弃了最后一刻的“逃离”想法,勇敢的加入了战斗的行列——经过战火的洗礼,高干子弟“重获新生”。连长梁三喜和靳开来是小说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土地养育出来的庄稼汉们的质朴,坦率,有一种动人的纯真。

  原以为初中时的悲痛不会再有了,殊不知当自己再次拿起这本小说是,竟然许多篇章与情节依然叫自己大恸,不能自己。小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的纯真一面,尤其是小说里成为烈士之后家属淳朴简单,也让人动容,简单、淳朴、对国家充满真挚的热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样的国民性格背景也决定了作者不可能在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去刻画人性复杂性。《高山下的花环》不是史书,但这些年关于记忆越战的纪实节目越来越多,看到参与越战的一些战斗英雄退役复员后悲惨的生活处境,更让人心寒。

  从小说对当时高干子弟“小圈子”生活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真正缺乏信仰的不是栖居大地上劳作的农民,而恰恰是庙堂上的有文化的开国元勋们的子孙后代,因为他们的生活几乎围绕着“探戈、伦巴、迪斯科、贴面舞……”;女人则沉迷于香水、口红、薄如蝉翼的连衣裙;在许多地方温饱还未解决时,他们的生活则是酒池肉林—威士忌、白兰地、可口可乐、小三洋、大索尼……。就如梁三喜对赵蒙生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大城市”。农家出身大不咧咧的靳开来说:“打起仗来,还是靠我们这些庄户孙”。小说也简介的说明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阶层的风化以及资本主义自由思潮在国内的泛滥,纵情享乐的消费主义观念与对欧美文明的一知半解在国内并行。

  读书在于读己,读史更在于读今。母爱是神圣的,也是自私的,赵蒙生的母亲,是一个托关系找后门的能手,可见,现在的“厚黑”学由来已久。只是,赵蒙生和他母亲,经过战争、经过比照,还能反省,还能自足,还有良知,还知礼义廉耻。可是今日多少人还有廉耻之心?

  当今军中大虫谷俊山被送上了审判台,他是否知道赵占英烈士的老母亲在她儿子牺牲在老山前20年后,终于见到了自己儿子的坟墓!原因只有一个——她连去云南烈士陵园的车费都没有。照片被发到网上后,烈士的一个在老山前线生还的战友看到了,没有想到的是他站在牺牲的战友的家门口时惊呆了:战友的家里除了一口破锅一个土炕一堆棉花套子什么都没有了。而战友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却在前线牺牲了。烈士的父亲当年就伤心的离开了人世……而这位伟大的母亲仅靠着当地民政每个月给的28元过日子!!想到这里,愤怒油然而生,认为最好把谷俊山类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跟前五马分尸,剁成肉块,然后用数十条饿了数天的猛犬吃个干干净净,让其死无葬身之地才能消弭心中的大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