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后感锦集
《简爱》是一本由夏洛蒂・勃朗特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爱》精选点评:
●女人因为坚强、可爱才会美丽!
●看過小說,喜劇,歌劇鄧很多版本,簡是苦難而且偉大的,愛情更是彌足珍貴!
●坚定
●高中时一个晚上看完的。通篇相当压抑,尤其是主人公的孩童时代赚掉我不少泪水。直到女主遇上爱情,仿佛黑夜中的红玫瑰,幽幽地绽放美丽。与安徒生的童话一样,灰姑娘遇上了王子,每个女孩心中的向往。当它在小说中再次出现时,不免让每一位读者真实地做了把童话梦。 不可否认它影响了少女时代的我。
●这本书不愧堪称经典之作,看过n次了,每次看过感触良多。要认真看,也要有很大的耐心。
●这是我唯一看过的名著,也是唯一看得懂的,其他的正在尝试。
●看了3遍,经典
●不错的作品女主人公的艰苦成长道路,还有坎坷的爱情历程
●幸福和尊严需要用心换取,上帝也眷顾灰姑娘。
●女孩可以把这一部书作为自己十八岁的生日礼物 描述了一个女孩的自尊自爱与自信的成长
《简爱》读后感(一):简
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
看过很多遍 算是情节记得最清的一本书了
对于外国名著 我很少会记得人名 总是因为太长而记不得 可能书都看完了还不能说出人名 这算是一个特例
简是个独立有主见的女性 向往平等和尊重
记得高一的语文老师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他 觉得他太轻浮 不稳重
但有次上课 已经不记得是为什么了 他背了一段简的话 罗切斯特先生 当我们死去 在上帝面前 我们是平等的 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当时我就有一种另眼相看的感觉
呵呵 那时很天真呢
很佩服简的坚强 性格倔强的女人
总之 是不朽的一个人物 永远焕发光彩
《简爱》读后感(二):再读《简爱》
最早看《简爱》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马上被简爱的独立与勇敢所征服,一心想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独立,坚韧,并且拥有足够智慧的人,这本书对我许多想法,观念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现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开始走进了工作岗位,偶然的一天想再读读这本书,看看此时会有什么心境。
再看简爱,我依然被简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一些文字也依然十分精彩,可同时又觉着有时候的简爱漠然的有些不近人情,罗切斯特最后的结局也匪夷所思,似乎是为了衬托出简的独立人格而刻意而为。简最后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我觉着不仅仅出于爱,更出于一种宣示,一种内心骄傲的体现。
无论如何,还是很喜欢这本书啦。O(∩_∩)O~
《简爱》读后感(三):灰姑娘的圣经
我选择了“力荐”,是藉以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无与伦比的尊崇。
简·爱的选择真的那么“对”么?
一切都应该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去思考、去讨论。那是一个视个人名节为生命的年代。而且,简·爱是成长着的,是真实的。她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发展着的。在末尾,她宁愿一辈子做罗切斯特先生的“护士”,这是一种“暧昧”的关系吧,这不仅仅是因为罗已经单身了吧。我想更重要的是简·爱对待爱情的态度已经发展了,已经成熟了,她有了足够的勇气去守住自己的爱人。
所以,当时的离开,没人有怪简·爱。但也不至于大加推崇她的离开。一切都是个人性格的原因,更因为她活在那个年代。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得出一个结论:真正伟大的作品,是不能以一言蔽之的。
故,我并不坚持我的观点是我的最终观点、唯一观点。简·爱无疑是丰富的、活生生的、倔强而可爱的,成为历界妇女的榜样。我把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名篇,誉为“灰姑娘的圣经”。
《简爱》读后感(四):不繁亦不凡的《简爱》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受、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对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追求和憧憬。
抛开所有修饰的官方话语,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从小饱受虐待的孤女成为一名家庭教师爱上了男主人,临近结婚的时候发现男主人原来有个疯掉的妻子后离家出走,意外找到自己家人并继承一笔财富,最后和瞎掉的男主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就是八点档狗血电视剧的典型,无聊吃瓜群众讨论的话题。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复杂的故事,自一八四七年十月问世以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价值标准在改变,文学潮流在更迭,审美情趣在转移,批评理论在更新,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却从来未受过冷落,依然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库中的一本不朽之作。究竟是怎样的内容成就这本不繁亦不凡的文学作品,下面来简略细数。
创作背景的不凡。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之间,工人运动在北方工业地区蓬勃发展其阿里啊,在曼切斯特和它附近的工厂城市里发生了在革命口号下进行的、人数众多的机会和游行示威。当时的英国,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政府部门表面上也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并没有获得平等权利。即使是经过了三次高潮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也没有能提出男女平等问题,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也同时激发了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要求。在当时的英国,女性是难以取得一席之地的,尤其是不少出于处于西欧资产阶级范畴的妇女,他们受过文化教育,但没有财产,在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能力,往往因为贫穷而遭受冷遇,落到寄人篱下、神武分文的困窘境地。而处于社会上层的女性,嫁给贵族或者陪伴父母成为她们最终选择,出于社会底层的女性来说,不论婚嫁都得出来工作。这是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上贵族富豪踌躇满志,神甫教士“神恩”浩荡,等级森严,习俗累累,金钱第一,男权至上,文学中则是绅士淑女济济一堂,欢宴舞会连篇累牍。这是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简·爱这样一个无财无貌的女子,居然敢批评宗教事业,嘲笑社会习俗,藐视社会财力,主张男女平等,而且感情真挚,直率坦诚。她的出现就像往死气沉沉的社会里丢下了一枚手榴弹,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文学界热议。赞许者大呼“独特”“新颖”“真实”“感人”,诋毁者大骂“低级”“粗野”“反基督教”。自古以来成就大业的也多是充满争议,超高的讨论度让作品保持热议度,盛行不衰。
创作结构的不凡。《简·爱》的结构是一种《神曲》式的艺术构架。但丁经历了地狱的烤炙,炼狱的净化,最后到达可大彻大悟的天国。《简·爱》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舅妈家盖茨海德和落伍德学校,第二部分是在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第三部分在沼泽山庄以及当乡村教师和在芬丁庄园成家。这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但丁笔下的地狱、炼狱和天国。小简爱在舅妈家虽然逆来顺受,依然挨打受骂,竭力想赢得别人好感也白费力气,表兄凶暴专横,表姐傲慢冷漠,舅妈憎恨厌恶,让小简爱对社会的不公有了初步体会,而落伍德学校让她对宗教的虚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两个地方的生活就像地狱,她承受着苦难的烤炙和折磨,体会社会的残酷无情和宗教的虚伪束缚。离开落伍德学校后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庄园里她遇到了活泼可爱的阿黛尔、淳朴憨厚的费尔法克斯太太还有风度翩翩的罗切斯特先生。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让简爱又惊又喜,渴望得到爱情又惶恐不安,这导致她内心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婚礼上疯女人的出现又给了她一个沉重打击,让她离开桑菲尔德。桑菲尔德的生活就像混杂着苦涩田七的鸡汤,内心有矛盾挣扎也有恋爱的甜蜜。这段生活是炼狱。最后是大彻大悟的天国,即沼泽庄园和芬丁庄园。在沼泽庄园,简爱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家人,即表兄表姐,那段日子她真切体验了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感觉。小说的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局,“我认为自己无比幸福——幸福到难以用语言形容”,简爱到达天堂,获得渴望已久的平静幸福。
心理描写的不凡。《简·爱》虽然有着曲折感人的情节,但更侧重于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再现她的精神世界。这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从开始在盖茨海德与约翰表兄、里德太太对峙,与罗切斯特先生恋爱时忐忑不安、各种内心挣扎思索。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青春少女的心路历程,她的情感纠葛、她的痛苦和欢乐、她的心灵矛盾和内心冲突、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憧憬和追求。作者在书中所用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自我解剖、内心交谈,直至超现实的梦幻预兆、心灵感应等潜意识活动,都在于展示女主人的内心世界、灵魂轨迹、心灵矛盾和内心冲突。作者采用的是展示内心和展示处境相结合的自叙形式,使我们同时看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她所处的现实世界。我们从人物的我内心世界里,能清楚地看到外界世界的影子,从对现实世界的描绘里,也能看到它在人物内心引起的反响。这就大大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加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使作品有了更大的生活容量、心理容量、审美容量和思情容量。
景物描写的不凡。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依据。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确实,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气氛,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这是二十四小时中最美好的时刻——‘白尽已耗尽了她炽热的烈火’,露水清亮地降落在喘不过气来的平原和烤焦了的山顶上,在太阳还没有披上话里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展现出一片壮丽的紫色,只有在一座小山峰上的一点上,正燃烧着红宝石和熊熊火炉般的光辉。那片紫色慢慢扩展着,愈来愈高,愈来愈远,愈来愈浓,直至覆盖了整整半片天空。东方则有它自己展览悦目的美,有它自己那不大炫耀的宝石,一颗独自正在徐徐上升的星星。已过不久就将以月亮而自豪,不过这会儿它还在地平线下”。这是小说里罗切斯特先生设法引导简爱说出她内心真实想法之前的环境描写,绮霞漫天,晚星将升,一切都那么美好,很容易让人陶醉于这二十四小时中最美好的时刻。但阅读到后面,发现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那一晚,电光频频猛闪,大雨如瀑倾泻,果园尽头那棵大七叶树昨夜遭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前后环境的大转变不就暗示着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吗?确定心意后,两人开始着手准备婚礼,对未来充满憧憬,尽管简爱暂时还不适应所谓的上层贵族的生活模式。就在举行婚礼那天,阁楼上的疯女人是罗切斯特先生曾经的妻子的事实被抖出来,婚礼失败,简爱离家出走,罗切斯特先生也饱受煎熬最后瞎了眼废了手,就像院子里被劈成了两半的大七叶树。小说中类似的景物描写还有很多,不管是沼泽、风暴、云景、星空,还是小鸟、古树、加剧、帆船,都不是单纯的北京点缀,而是心理意识的外化物化和形象表现,它们是感情,是心境,是欢乐,是悲伤,是怨愤,是渴望,是追求,是作品的意蕴和内涵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简·爱》不凡的魅力远不止以上这些。经典的作品是香醇的葡萄酒,经得起时间的酝酿,越品就越香醇,说不定下次阅读又是全新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