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0字

2021-01-14 03:27: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0字

  《静静的顿河》是一本由肖洛霍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的顿河》精选点评:

  ●这部书让我记住那个暑假

  ●我很自豪读过,这是2000多页啊

  ●用听的,李野墨播讲,再次被声音征服,后悔当初不考个播音系,做个声优很不错。男怕入错行! 作品的分量的确不堪获诺奖,应该是考虑了对方阵营的原因。

  ●这书十年前从图书馆借出两本,看完了就再也没借着,这些天听有声书听完了。唉,到了这年岁还能为了故事而哭,这让我很欣慰啊!

  ●狠狠小的时候看过滴东西了

  ●愿我们的感情像翻涌的顿河一样深沉,愿我们的勇气像顿河一样激荡澎湃

  ●只想说,生存和理想是没有斗争的,只是层次高低而已,顿河的风景描写的很美,战争和历史也富有气息,,我觉得最好三个版本一起看吧,不过余粮征集制那段应该一直有吧

  ●基础课~

  ●静静的顿河,直接开创了如何表现一个地区的风貌。之前的文学基本没有办法表现地区,之后的文学,大量山寨它,比如白鹿原,比如红高粱。

  ●迷醉于简单主义。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一):简短的评论一下

  这本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奖者的认可,是因为它能立体反映一个时代。立体是指成功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横截面(众生相),再同时表达出这个横截面在时代流动下的走向。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乘法。获奖的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二):童话般美好的春夜

  记得里面有一章节描写得特别优美:

  刺猬马上把脑袋缩了进去,四条小腿也缩了进去,成了个刺球,一动不动地在那儿待了一会儿,然后又慢慢地舒展开身子,用小腿踏着冰凉的土地,像个会滑的灰团一样滚去,在向日葵的枯茎间乱撞,压倒干枯的牵牛花。于是静夜更加深沉。 依然是童话般美好的春夜

  苏俄作家描写大自然都很出色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三):让我心潮澎湃的一部小说

  战争对于人类的迫害,种族对于人类的迫害,愚昧对于人类的迫害,我觉得已经被作者描摹的淋漓尽致,但我更觉得作者同时是一位画家和音乐家,作者对于顿河周围,对于广袤的俄罗斯的景色的描绘,是那么错落有致,那么言简意赅,让我感觉不到一点多余,同时景色和叙事长度的拿捏,分明又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对于节奏和旋律的高超的控制,一段景色接一段叙事,那么恰到好处,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虽然是一部大部头的作品,读来却是不尽的感动和无穷的感触,每往下进展,都是激动夹杂着悲伤的感情的涌流,激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坎坷的命运,悲伤的是书页在一点点走向终点。

  我还要再读此书几遍的,为的不再是感受其内容,而是感受其节奏,其画面,其精神。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四):日光下的新事旧事

  仇恨是最贪婪的疫病,仅仅是个别人犯下的过错,就在传言下、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下,无休止地向外蔓延。所有人都被这浪潮席卷。平日放荡惯的凶徒借机肆意妄为,怀有野心的小人物摇身一变、阔气起来,质朴纯善的人也无意识地,因为可笑的“身份”而自相残杀、同室操戈,以及堆满了清醒的、严以律己的革命者的尸体。 这就是战争,士兵们厌倦了厮杀的生活,渴望着过往祥和、有序的生活,却又身不由己地投入抗争之中。而在领袖眼里,好像过去的秩序就是烂肉,非去除不可。事实上,过去确实坏事扎堆,而新的秩序也难以摆脱死亡。只因为建立秩序时留下太多伤痛,所有的人都变得和善,于是新的秩序是这样生机勃勃。可人们会遗忘,意志会腐烂,秩序行将就木,被“青年”取代。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五):发现第一页注释中的一个错误

  最近重读了这部小说,选择的还是人文社金人的旧译本,只不过这次是1988年新版,是贾刚先生根据前苏联1964年肖洛霍夫修改的新版重新校订的。

  发现个问题,第一页提到葛里高利的祖父普罗柯非参加了“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回到村里带来了一个土耳其女人,这里的“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译者注解为是指1877年的俄土战争,我觉得这个有些说不通了,俄土战争从17世纪到19世纪共有十次,最后一次是1877年的这次,再往前数就是1853-1856年的俄土克里米亚战争,如果从小说开始的年代(一战前夕)来算,那么这所谓的“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指的就应该是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而不是1877年的俄土战争;从书中人物的年龄来看也不符合,普罗柯非参战之后回乡与带回来的土耳其老婆生下了葛里高利的父亲潘台来,而潘台来在一战前夕已经是个有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其中长子彼得罗已经成家立业育有一子,则潘台来此时至少也要五十岁以上了,如果普罗柯非参加1877年的俄土战争回乡后生下潘台来,则到小说开始时的一战前夕他也就三十多岁,和情节明显不符。所以这个注解是错误的,这个“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无疑应该是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潘台来大约生于19世纪五十年代末,这样到一战前正好五十多岁,与人物的年纪正好相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