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信仰的法则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信仰的法则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12 11:16: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信仰的法则经典读后感有感

  《信仰的法则》是一本由罗杰尔·芬克 / 罗德尼·斯达克著作,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仰的法则》精选点评:

  ●貌似很不错的书!

  ●理性选择+宗教管制+区位需要+张力大小+付出代价+回报程度=我们选择的信仰。 另作者提到他们都来自中西部小社区,这一点暴露了他们的基本预设:人是有宗教本能的。

  ●写论文草草过了一遍,基本是套用经济学逻辑,但相对传统理论范式而言还是既新颖又好用。而且发现周围人无论是对宗教理性选择还是市场化的接受度似乎确实不低,但我还是不很喜欢:-P

  ●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啥意思,就是说这本书。

  ●宗教市场论,实际上是接受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色彩,带有强烈的美式基督教风格,因此极为明确地排除国家政策控制、倡导宗教自由与多元化。但书里提供的”宗教理性“也不过是理解宗教人的一种模式,情感、品味、兴趣等个体自主性的部分是难以进入这个分析框架的。John Lofland的理论反而更吸引我~~~

  ●翻译是个p

  ●开头写的很大。但其实就是拿经济学的理论套了进去。解释不了的地方还是只能归结于“信仰”。没特别新鲜的。

  ●嗯,从本科讲到研究生的一本书。用最“理性”,甚至是有点“恶心”的说法告诉读者,宗教为什么能在现在活下去。对于中国宗教该怎么做,比较有启发,可谓实事求是。

  ●五星

  ●原来这个就是宗教市场论!

  《信仰的法则》读后感(一):不是很习惯

  做人类学的朋友推荐的,不是很对我的胃口.

  全书采用了定理式的分析方法,感觉很难被证伪.

  作者当然举了很多案例,但主要集中在欧美.(华人的宗教部分只有提及台湾,令人怀疑大陆案例被编辑和谐.)

  不知道这样的研究,别人如何应用、修正或商榷?

  另外,翻译部分还是可以有所改进。比如副标题,读起来有点歧义。

  尽管如此,很多结论还是蛮有启发的。

  《信仰的法则》读后感(二):并非上帝选择了你

  在我看来,斯达克与芬克这部宗教社会学巨著《信仰的法则》中提出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新范式,其指导思想与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他们都借鉴了经济学市场原理。当信仰不再是个人事情,而是放在整个社会来看,就会发现任何时期人们的某种宗教选择是被环境、政策等各方面所左右的。并非是上帝选择了你,而是你在宗教市场中做出了这样而非那样的“理性选择”。新范式的提出是建立在定量统计研究的基础之上,看似荒诞,但数据的支持却让你不得不信服。

  《信仰的法则》读后感(三):两个问题,急!

  两个问题,急!

  roposition89:sects到churches为什么中等区位供应反而不足了?不是从高张力到低张力吗?那不是把原来为高张力消费者生产的产品转移给低张力的了吗?那么中等区位的供给不是上升了吗?

  roposition93:church movements为什么是由无权的人推动的?照我理解,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啊,也可以说是有权的人所默许的啊。我感觉sect movements才是因为无权的喜欢高张力的人被剔出去所引起的啊。

  《信仰的法则》读后感(四):中国人信仰什么——下一代

  本书完全是一本看完第二章不用看后边的标准学术论文体,不用研究宗教社会学的人完全可以在此处打住。看完整本书,我就记住了一个基本原理:宗教是以今生投入换取彼岸回报的一种行为,而彼岸回报是否得以实现,是此生无法验证的,如果得以验证,宗教将会失效。

  好,一个长久问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好,自然崇拜,有没有?有,重死重生,封建迷信等一系列所谓仪式化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但是中国人好像并不特别坚持某一种仪式化,世俗的变化可以轻易改变这些东西,比如传统只能由男性去捧死者遗像,盒子及罐子等等。而现在的城市由于计划生育,已经出现儿子捧像,媳妇捧罐子,或是反之。仪式归仪式,意义可以由世俗随意解读。包括所用费用等等都可以由世俗随意解读,也可以轻松被世俗社会接纳。说到底,这和我朝自1920年代的激烈反传统主义和科学主义很有关系。

  那么,中国还有什么全民性的信仰,或者说较严格的信仰?似乎没有,但是自习看,尤其是结合自己最近在某教育机构的兼职经历会发现,在中国60后到70中这一段还真有广泛认同的信仰,信仰什么呢——下一代。

  定义下一代信仰,什么是彼岸回报,即是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过得很好,至少比自己好。不图每个人都可以出人头地,但至少衣食无忧,且具有出人头地的潜质。

  好了,大城市的会花钱让他们的孩子去教育机构听老师danbi,小城市会花钱让他们的孩子去老师家听家教,以及高考前去魔都帝都听两三百两银子一节的艺术培训课。有的银子会打水漂,有的银子能让孩子上到国子监等高等学府,于是一大家子弹冠相庆。

  至于回报呢,木有人知道是什么。这就是80前父母的一致心态。至于会不会延续到80后新一代,后边再谈。

  但是,这种信仰在我看来,是有可能逐渐崩塌的。原因是彼岸回报的证伪正在走来。毕业很多年也买不起房,帝都的公司都是朝廷控股不好进,80后面临着巨大压力。。。。

  孩子都不愿意生了,还信仰个屁

  好在,这个社会的结构还算可以找到宣泄,相对剥夺感虽然强,但是也有人为这些人垫底,诸多农村没有受到教育的人的生活状况会成为广大80后的对照群体,也对这个信仰的彼岸回报在抱一丝希望。于是,这个信仰有可能继续延续。

  将下一代这么一个可以证伪的事情作为彼岸回报来解读有点不合适,本文只是对于读完这本书脑子里乱七八糟想法的一个整理。突然想到一句话,千万不要剥夺人的信仰,他们会和你拼命。

  于是,千万不要在教育上做动作,会有一大帮人跟你拼命。最近汴京大学要做招生改革,严格地说,是好事,但是所有的槽都集中在GP上,所以教育在中国才是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

  抹杀光辉的,会有一大票人跟你拼命。

  《信仰的法则》读后感(五):算是简述吧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有感觉的书。

  其实是亚当斯密版的宗教社会学。把那套理性人假设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套用到宗教现象中,从微观到宏观地演绎出一套可证伪的命题体系。这种写作方式倒很像维特根斯坦。

  斯达克在导论中就批判了老范式的偏见,并且说自己的这种社会科学方法也是有局限的。希望是如此,在我我惊异于其演绎体系的完美的时候,唯一能做的,是对他的理论前提保持警惕。

  其实经济学就是研究在有确定目的的前提下,哪一种手段是最有效率的。而这种目的往往是功利主义的(utilitarianism),因为功利主义是可以量化的,而科学如果没有量,只有质的话,便不成其为科学。(也正是因此,康德在分析美的时候,把质的范畴提到量的范畴的前面)

  那么对于经济学来说,这种目的很好确定,因为都是此世的目的。但是对于宗教来说,目的还有彼世的,那种无限怎么能量化呢?但是我们还是先悬置这个问题吧。否则便无法理解斯达克。斯达克也把经济学里的成本、收益的思想纳入了这个体系,理性的人在进行宗教选择的时候也要衡量利害。只有机会利益大于机会成本,我才去做一件事。对于信徒,什么是利益呢?就是委身(commitment);什么是成本呢?就是排他性(exclusivity)。所以才有回报(rewards)昂贵(expensive)这些概念。我委身越强,就越感到满足,往往此世的回报不够了,需要彼世(otherworldly)来填补,就会寄希望超自然(supernatural)。但是委身越强,往往越局限于某一个神,这时候为了它而放弃的东西就增大了,也就是排他性增大了,其实也就是机会成本增大了。二者是正比关系。这是微观层面。

  中观层面描述了单个教会的变化,成员委身程度越高,他就越会劝自己身边的人来入会。随着人数增多,教士将拥有更大的权力,所以是喜闻乐见的。但是随着人数增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平均委身程度却下降了,也就是说相应地,排他性也减小了。根据他的理论,对委身和排他性口味适中的人人数最多,所以随着小教派降低了排他性,他所提供的产品将赢得更多消费者,从而根据供求关系和价格定理,他所提供的产品的此世的价格将上升,但是随着此世价格的上升,教士这个群体的成员动机将会越来越不纯,从而减小了教士的平均委身程度。斯达克说俗众的信心与教士的信心有关,如果教士委身降低,俗众也将降低。而随着不断降低,教会提供的产品将迎合不了最大多数的消费者,开始走下坡路。它经历了一个从衰到盛又从盛到衰的过程。

  宏观层面上,教会这个群体也是这样的,但是在这个盛衰规律之外还有一些特例。分裂(schism),在由衰而盛德时候,随着排他性的减小,彼时回报越来越低,那些超然的人便会离开回到高排他性的地方;在由盛而衰的时候,一些超然的教士会为了真理而坚持不懈。教会不断循环运动。他还谈到了垄断,我们知道在经济学中垄断使得总剩余减小,效率降低。在宗教领域也是一样,很多潜在的消费者没有被满足。我们知道国家垄断的信仰的排他性非常小,所以吸引的人也很少,很多人都是嘴上左心里右罢了,无论是中世纪的所谓的黑暗还是Marx所谓的光明。但是当这种垄断信仰充当社会冲突的载体的时候却是吸引人的,就像毛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充当了两个阶级此世利益冲突的载体。但当现代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变成了经济发展,大家便不信马克思开始信钱了。其实信钱等于没信。

  读他的书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和现实印证感,但是却伤害了我纯朴的宗教情感。我是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前提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