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小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楼小讲》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6 02:23: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小讲》的读后感大全

  《红楼小讲》是一本由周汝昌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小讲》精选点评:

  ●讲结构,还有各种情节、人物的利害关系,揣测原书意旨及结局,还是颇有其妙处的

  ●从来不关心红学,读红只看吃喝玩乐风花雪月。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

  ●乱

  ●最近半年才知道为何红学家们所言之事我一概不知,因为我那读了几年几遍的红楼都是程乙本,这本书就当是指导我读脂本的入门吧~~

  ●只有一个疑问,周先生说神瑛侍者的化身是甄宝玉而不是贾宝玉,而石头只是假借了使者的影身,变为通灵宝玉下凡,因此宝黛姻缘只是一场错误。这点不能接受。另外周先生对后40回的批判也真是毫不留情啊。

  ●老爷子得多恨程高二人,隔几页骂一次。

  ●九回為一節,共計十二輪百八回,並於結尾有百八情榜。對寶玉誕辰的考證,黛玉自沉、寶釵早逝、湘雲先嫁衛若蘭后嫁寶玉的猜測,鴛鴦賈璉一線可見細緻之功。我以為寶玉確為神瑛侍者轉世,甄寶玉固不知何許人,然“木石前盟”恐為“木侍”之諧音罷。

  ●虽说是小讲 倒是我看周先生红学中最有趣味的一本

  ●见识是有的,惜乎文笔力有不逮,赘语太多,小讲本应贵在精炼,可此书翻来覆去批程高伪续把雪芹捧上天,看上去肉麻又敷衍。

  ●红学研究只读了几本,这算是当年正宗的。

  《红楼小讲》读后感(一):省力的经典

  quot;大家小书"几乎全套买齐了。除了洋经典的几本。缘起是读大学时偶遇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80年代版本,爱不释手,可惜是图书馆借阅的。该书使我历史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提升受益良多。其后,遍觅不得。参加工作后,在一小书店撞到此书,买下,摩挲把玩不已。后发现是“大家小书”的版本,从而爱屋及乌,延及其他了。

  《红楼小讲》读后感(二):红楼小讲

  大家不愧是大家。

  第一句话想说的是这个。讲的红楼比其他人来得更加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只是内容因为篇幅限制,读得不够过瘾。

  每次读红楼和评论红楼的书时,心中都是唏嘘不已。感叹人物身世,感叹一个个如花美眷一步步走向断井颓垣,感叹宝玉这么个“护花”的人该用怎样的眼光看着自己身边最爱的女性憔悴无人理,更感叹作者生动的文笔、精细的写法(比如埋伏笔和其中的诗文)还有心中有多少痛才能有如此绝笔。

  一抽一抽地疼痛。

  《红楼小讲》读后感(三):红楼梦怜百千红

  周先生笔间所见,皆是对于程高二人之痛恨切齿。我也写点小说,亦故颇有同感。凡文章者,常历历作者之胸臆衷肠在目,程高二人伪续石头记,并悍然篡改前八十回原著,更甚以原作冠之,此钳扼良才、沦丧瑰宝、荼毒族魂之重罪孽。更有多少善良因谬生误,将好端端一本《石头记》读作浪子回头登引彼岸的故事,此绝非雪芹之本意,公有灵,在天亦不瞑目矣。

  公本意,实在纪念一生所遇几个“奇女子”,怜其可怜者,哀其可哀者,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笔下千钧,莫不过一个悲字。周先生亦受染,大论不成,小讲可也,同样是一个悲字。悲者何?四也。一曰千红者,情榜一百零八薄命钗也;二曰《石头记》者,辗转数百年残缺留余也;三曰曹氏者,一世荣华半夜倾覆也;四曰雪芹,正邪两赋遭世人唾忌也。

  周先生此书,旁征博引,学渊沉厚,却失之真情炽剧,或有所偏颇,非是学论态度,故仅一家之言,多有漏洞。我却独爱先生之情炽,须知读情文者,非情不可读也。言不虚也欤?

  《红楼小讲》读后感(四):《大家小书》系列里较差的一本

  据专家统计,1949年以来,文学研究界每发表两篇论文中,即有一篇是关于红楼梦的。这一方面,见出了红楼梦作为伟大经典的博大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出许多的研究者,穷极无聊。

  应当承认,周汝昌是个颇为不错的专家,他对于红学的贡献,学术界自有定论。只是,《红楼小讲》让我颇为困惑。

  首先,他对曹雪芹、脂砚斋的过度崇拜,让他变得可笑且愚顽。对程伟元、高鹗又过份刻薄了。

  其次,他的目光为红楼梦所囿。于是,凡是夸红楼梦好的,或和红楼梦有暗合之处的,他都感激涕零,谬托知己,如对张爱玲即是。而凡批评红楼梦的,在他看来,不是无知,便是狂悖。

  再次,他的眼中只剩下红楼梦了,于是对红楼梦的评价极高,高到以为除红楼梦之外,天下便无可称书者。对于红楼梦的各种缺点,他也视而不见。这就未免有嗜痂成癖之嫌了。

  而且,《红楼小讲》的语言,多有不堪卒读之处,文气枯槁,生造词语,使他的文章读起来极不通畅。

  我以为,在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系列中,这一本书,是属于比较差的。

  《红楼小讲》读后感(五):论开脑洞的重要性

  挺有意思的小老头,脑洞开得无比大,虽然大都不能让我信服,但还是看得很哈皮。看他跟个NC粉一样大捧曹公,对程高发指,只觉得可爱,不是爱之深,想也不会这般“顽固不化”吧。

  其实不止一次地怀疑过,曹公果真留了那么多伏笔,隐了那么多深意在书中?惹得各路红学家们纷纷跳出来“揭秘”?虽然抱着猎奇地心理,会喜欢看这些“揭秘”,有时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但这本书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是太少了,多数的时候我会发出类似“不会吧”这种质疑声,无他,只因作者有些考证、索引、揭秘我并不认同。过于肯定湘云是早就听说过的,没想到他这般“魔怔”,抓着所谓的“蛛丝马迹”,就急忙证明宝玉的真爱是湘云,甚至YY脂砚斋就是湘云,看来他不仅是曹公的狂热粉,也是湘云的~

  一部作品真正是该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所以对各种解读还是抱着很宽容地态度(要你宽容啥——),基本都能接受,权作一观,至于我眼中的,还是由我自己来解读。我偏爱黛玉,若我有发声地机会,大概也会跟这作者一样,摇旗为黛玉呐喊,可不就是没机会么。一发声,或者碰到同好,或者被批,都是必然的。文学赏析评点这种事,向来没个统一。说出“我”的看法,也没错,更不必在意这个“我”脑洞是不是开得太大。

  说来也巧,看这本时,一好友与我说,他最近在读脂砚斋评点版的红楼,称赞曹公为千古奇才。对其顶礼膜拜之情与本书作者差不了多少了。他还道,等我们快挂时,也学曹公与脂砚斋,一个写,一个评。哈哈,虽是戏言,吾心亦大悦。此等风雅大概是学不来了,但曹公与脂砚斋的高谊,或还可比拟一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