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小讲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红楼小讲读后感摘抄

2020-11-29 01:39: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小讲读后感摘抄

  《红楼小讲》是一本由周汝昌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 16开 简体横排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小讲》精选点评:

  ●果然够入门

  ●简洁有意思 读来很有破案的感觉 会加深对红楼的了解

  ●周汝昌说红楼梦的书看了好几本,总结下来无非两点:第一,拼命地夸曹雪芹。第二,拼命地证明史湘云才是女一号。

  ●一代后学大师,平生不识周汝昌,读尽红楼也惘然

  ●不是篇幅都是总结前一篇幅的内容,略显啰嗦!

  ●地铁读物,能写得这么义愤填膺,也不容易。

  ●周先生的文笔俊秀,分析鞭辟入里,实在是大家!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绝对值得一读!

  ●读的是出版社的另一个版本。。喜欢,看了两遍。。看过周先生的讲解红楼梦的视频,一觉先生幽默有趣可爱,二觉这才是大家风范。。

  ●的确小……

  ●关于红楼的一些观点我是接受的。只是将红楼的文学性抹去,只重视人物斗争,有点偏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吧。

  《红楼小讲》读后感(一):不可尽信书 亦不可无书

  周先生对红楼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快放不下了 各种夸啊…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吹上天了

  一些很有趣很提纲挈领的思路和读红的启发 比如神瑛侍者不是贾宝玉是甄宝玉 湘云是最重要的主角 这个让我很疑惑 不过全书108章倒是有可能

  每一讲都没有说很详细 但却给读者点出了重点和问题 要自己去研究和体会

  本来文学研究这种事情就是各人有各自想法 各花入各眼 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想要相信的说法就好 不必过于偏激这执着

  然而我是一个喜欢吃送到嘴边现成东西的懒人 emmmmmm 要不还是重读一遍吧

  要是能穿越就好了 把后面的缺稿带回来 搞大新闻 发大财

  《红楼小讲》读后感(二):贾宝玉和甄宝玉

  《红楼小讲》最初好像是80年代连载再出版的,周先生的一些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早已更新了。例如其中讲到甄宝玉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为顽石,黛玉还泪实际是还错人了,所以更加是悲剧。 我个人不大同意,相反认同和周汝昌渊源极深的刘心武在《揭秘红楼梦3》的解释,说顽石到人间幻化成通灵玉,为贾宝玉(神瑛侍者下凡)所配带。曹的原版后面还应该有甄宝玉还玉的情节。而甄宝玉是谁呢,我从小就很好奇,小孩子应该都觉得有趣,因为有一种镜像之妙。

  我自己觉得:

  贾宝玉 = 神瑛,配带通灵玉(顽石)

  甄宝玉 = 通灵玉(顽石)幻化的人物。通灵玉(顽石)一边随贾宝玉经历一切,一边又幻化为人,还下意识地“模仿”贾宝玉的言行举止(如果真是这样,还挺可爱的^^,当然主要还是生长环境一致),不过毕竟是两个人,际遇虽大体一致也还是略有不同,所以有后来甄宝玉还(贾宝)玉的情节。(当然前提是同意高鄂版为伪本)

  不知其他人读此书是否有其他体会?

  《红楼小讲》读后感(三):可以说很痴迷了

  可以看出老先生对红学的痴迷以及对程高二人的痛恨。

  这是一部概括很全面的红学书,但篇幅决定了它只能点到为止。

  另外,更重要的是读者要有前期的一些基础的红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

  https://press.one/p/address/v?s=71adb8fdfb786ab15fe1ed3b821aa883137210c8c11e73a71c946d3c651ef24a08fcac73ebb6b7aa21fa743a0080382a1e319ead06ca8af1e5d53d091a6e27321&h=f89fc208c54f021a3df61836c6d070511785aba1e7f9b04ef15482bbc3f7d673&a=75b70d9e6c2fd234e0df6052f99b1edde06568be&f=P1&v=2

  《红楼小讲》读后感(四):周汝昌《红楼小讲》的致命伤

  周汝昌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功不可没。通过连载的形式小讲红楼,也自然举重若轻、微言大义。然而他犯了一个相当低级的错误,我却不能用“瑕不掩瑜”来忽略,那就是贾宝玉作为神瑛侍者的身份问题。

  我是前八十回脂批红楼的忠实拥护者,而且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看得到,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绛珠仙草,由于受到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却无以为报,因此来到人世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而记载着红楼故事、曾经变成通灵宝玉跟随一班痴男怨女亲历这段梦幻的石头,一直明白无误地挂在宝哥哥的脖子上。只有高鹗那偷梁换柱的续书,才把这块石头硬当作贾宝玉让他返回原处。

  可是我们的周老先生,竟然认为那块石头化身为贾宝玉,而神瑛侍者化身为甄宝玉!宝黛初会就觉得面熟,原本是前世的宿缘,却被周老说成因为那块石头前世见过二人,所以和林黛玉也有似曾相识之感!而由于贾宝玉不是林黛玉偿泪的真正对象神瑛侍者,所以二人没有姻缘之分,宝黛爱情只是一场误会而已......

  我不反对周老极力推崇史湘云,把史湘云说成贾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女性之一,我也认同。而且曹雪芹的早期真本,的确是让宝玉湘云二人久经磨难之后重逢、结合的。但是,不能因此就抹杀美轮美奂、铭心刻骨的宝黛爱情,甚至说什么黛玉只是“虚配”。更加自说自话的是,竟说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都不如最不受人注意的小丫头们那样沁人肺腑、爱不释手......这可真的是走火入魔、“迷失本性”了!

  我当然承认周老先生研究红楼的精到之处和巨大贡献,但这种本末倒置、致命的低级错误,看在眼中有如“笆斗”大,实在是感觉如芒在背、刺心不已。所以,如果事先让我看到书中有如此的言论,无论如何我是不会买回来“拜读”的!

  《红楼小讲》读后感(五):读《红楼小讲》有感

  世人对红楼梦存在诸多误解,这一点从程、高氏续作曲解雪芹原意可见一斑。虽然红楼梦八十回后佚失,但一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与行文脉络是一以贯之的,仔细读过前八十回后即可发现雪芹善埋伏笔,惯用象征,屡次在人物活动中暗示人物命运走向,细节诸多在此不能尽书,也可以参看这本《红楼小讲》。曹雪芹着力描写现实,喟叹人性受到压抑,将多少钟灵毓秀之人的才华不为世人所容尽书笔下,却被误解为“爱情悲剧”、“色空传奇”,不能不说是遗憾。他写尽了聪慧、大胆、有情的女子众生相。为什么是一副全景女儿图,因为在皇权、父权、族权对人性的巨大压迫下女性还要受到一层夫权的限制与规训,也就更加使她们的人生具有一种命运无着的深厚悲剧感。石头记的艺术成就就在于曹雪芹将政治斗争、社会现实、人情冷暖与人世递嬗皆尽铺陈在他构筑的梦幻奇境中,以虚写实,用反语道真情。

  曹雪芹是非常有灵性的人,因此在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都也是灵性与人性兼存,跳脱反叛正邪两赋,让人又爱又恨的复杂体。同时也恰恰是这样的人常为世人所不容,所构陷、所污蔑,造成人物本身更深重的悲剧性。但我始终觉得他是故意把一部分人引向歧途,所以才会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创作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出的灿烂花朵,凝结着编排布局的智慧巧思和超越时空的对人性的审视,一部讴歌人性之贵之美的作品从根本上与续作“沐皇恩”、“延世泽”这样的人生态度相左,更不用提让宝玉改邪归正一说了。

  续作与原著文意相悖之处在小讲里仍有许多,悉周老笔耕不辍潜心考证之结果。读完庚辰本红楼梦前八十回,再读周老的《红楼小讲》,可说是茅塞顿开。

  捎带一点私情说说为什么我一直不喜欢宝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宝钗占花名拈中牡丹一签,解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二字就是宝钗的性格了。记得金钏儿投井之后宝钗是怎么安慰王夫人的,“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在她眼里一个生命的逝去是无所谓的,以她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态度,她本可以不说这些话,让王夫人受着良心谴责,但她偏偏去讨好去劝解,让人觉得尘世冷冰冰。虽然她的结局我们不知道,却记得“无情的,分明报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