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1000字
《中国古代房内考》是一本由[荷] 高罗佩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平) 28.00元(精),页数:5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古代房内考》精选点评:
●一本正经说房事。精彩之处很多,从易经、道家、春宫到金刚密教和印度教,应有尽有。
●2012年阅
●学术经典、涨知识!
●小时候看到语文老师家里有这本书,非常好奇。如今读过之后,非常佩服高罗佩的文献整理能力,以性为主题,纵观古今,将文献罗织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让人领略到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方方面面,蔚为壮观!性这个话题在中国很有趣,对生活、伦理、关系非常重要、关键,却又是被社会故意遮蔽的知识,因此具有更为神秘的魅力。
●严谨且严肃的书 作者涉猎广博 中外史料论证详实 弥补了国内汉学对历史与文化中性的刻意规避 其实远古时期的性生活及观念比现代更具神圣性与健康的开放性 重视精神意义 而非大众的刻板印象 近代区区百年唯压抑与假正经导致乱欲不止猥琐不断 加上西方性文化熏染与对之的歪曲 今畸恋与变态何其多 古人所不及
●藉由性展開的中國文化通史。
●利用出差路上的时间,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与其说是性史,不如说是以性为切入点的中国文化通史。洋洋洒洒,每当脑海浮现出声色画面,作者都会敲敲黑板大声呵斥,小子,想什么呢?没配图了,别翻了!
●读到65%决定放弃了,好多东西读了感觉也记不住,而这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一些比较不常见的材料的汇总,不过中国古代的性观念似乎比较健康,缠足、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不能随便外出等这些观念原来不是一直就有的,让我开始思考笼统地说中国古代怎样怎样似乎是非常愚蠢的说法。额,接下来想多读一些古代的东西了~
●《易经》里有一句话,“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应该自强不息,但是自强不息会有一个结果,就是赢得一个丰盛的场面。面对丰盛的场面的时候,还要自强不息,所以叫乾乾,不仅要乾,而且要乾乾。面对丰盛的场面,还要自强不息,不是说好上加好,而是要对这个好有一种警惕,所以叫夕惕若厉。当一个丰盛的场面出现的时候,你的头脑当中要出现一个狰狞的怪兽的形象,你对它要保持极度的警惕,这样你才没有灾祸。 有时候风光的让自己都有点想掐自己的腿。
●很有趣,不色情。
《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一):《中國古代房內考》
慶幸當年選修張燦輝博士的《性與文化》通識課,才有機會接觸到這部非常有趣的課外書。一位精通中國文化的老外,旁徵博引諸家學說,直闖中國文化最諱莫如深的秘境,令人眼前一亮,汗顏無地。如今區區幾幀艷照就鬧得滿城風雨,可見香港人的性教育多麼膚淺。
《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二):意见
本书不足之处。。。
“1·作者几乎完全没有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性问题,原始社会占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原始初民的性生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资料性很强但是理论性不足,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很不够;
3·缺乏当时的有关新材料,比如70年代初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其填补了性文化不少空缺”-------刘达临
《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三):等待李零
李零在该书序的最后写道“现在作者已经逝世二十年了,我们人在等待着这样的著作问世”,作为对高氏在《秘戏图考》中文序言中说“海内识者,如有补其阙疑,并续之以明末以后之作,固所企盼”的回应。其实,李零本人对这个课题应该也是兴趣十足,很适合写这个续作。
说这个话是1987年,也许这些年里他已经在写了。按照目前国内意识形态管控的现状,就算写好了也藏诸名山吧,免得被阉割。
《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四):为什么说21世纪属于中国
片面的观察,东方人说养生,西方人谈爱情,其实都是为人的动物本性穿衣裳,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仅如此,今天全世界都把西方作为评价所有事物的标准,连粗长硬都是ISO国际认证,吃惊于西方色情片器具的夸张,其实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审美里,完全不是这个概念。
明代房中术《素女妙论》中,素女说:长大而萎软,不及短小而坚硬也;坚硬而粗暴,不如软弱而温籍也;能得中庸者,可谓尽善焉矣。多么的富于东方哲理,连房中术都是中庸的思想,比西方的单一标准高级多了。
眼下世界的性都是阿姆斯特丹,有远见的荷兰人高罗佩做《中国古代房内考》,验证了好多名人的预言,21世纪,一定属于中国。
《中国古代房内考》读后感(五):境外汉学大师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被作者对中国小说的研究震住了。
高罗佩毕业后,入荷兰外交界供职,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自己说他是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工作却只有暂时意义;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学术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是消遣。我个人觉得高罗佩的外交官生涯并无特色,在东南亚不断调任,他自己深以为苦。唯一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是1943——1945为荷兰流亡政府任住重庆使馆一秘时,当时重庆中外文化人云集,他如鱼得水。此后他两度使日,正合他收集中国文物的目的,也是高兴日子。高罗佩虽然1967年57岁英年早逝,但是一生事业著作极丰,兴趣爱好更是三头六臂:他是名士派头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重要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