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精选
《摄影大师对话录》是一本由(法)法兰克・霍瓦著作,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大师对话录》精选点评:
●今年我觉得我还会翻出再读几遍~
●“另一位——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女士、一位大学教授——就选了这张照片,我当时的表情一定很惊讶,因为她立刻解释:‘它想让我做爱。‘在130张作品中,这两个人选出的两张确实都是在经历爱情之后所作。这两张照片中一定有某种东西传达了这个信息——而事实上我跟你谈的这张作品拍的不过是屋内的一角!”很喜欢作者和Eve Rubinstein的对话,Eve对摄影的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然其他人的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是一定要买来放在书柜里的。
●每一个摄影师都非常有个性,那些想法啊,有些很难理解,但你看到一种力量。
●大师也是会常不被欣赏的 ^^
●没记住几个名字 但会向往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发现真实和自然,也可以发现假装和造作;摄影与文字终将联姻,繁殖出具有生命力的下一代!
●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纸张印刷非常好。
●必读书目。大家各持己见,说到自己十分满意,说到同行特别气愤。
●“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我想这些摄影大师们就是有着猫头鹰般的眼睛和金子般心灵的一群人吧。
●摄影,头脑、眼睛、心灵三点一线
《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一):羡慕的敬畏着看着,只是看着
对于这本书来说,任何无妄的评论都是一种亵渎,留下只言片语,只是表达一种敬畏,一种对摄影,对于那么些照片一种敬畏,我怀着羡慕的眼光,心情,看着一个个照片,一个个经历,无尽的联想,幻想。
这本书,打开了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我的世界,原来照片是这样的,世界是这样的,人是这样的,我充满了无尽的兴趣和好奇,想追求,就像我捧着这本书,羡慕的看着这些照片时一样。
《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二):《摄影大师对话录》20171025
本书2000年10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只发行了一版共5000册,至今没有再版,这也能看出,国摄影出版社对这本书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判断、以及对我国摄影爱好者水平的了解。这本书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宏观来看,法兰克·霍瓦采访的这些摄影师,都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在摄影领域取得了成就的人,他们谈自己的拍摄动机和创作理念。在当时,布列松、马格南都是摄影师们绕不过去的“坎”,他们的存在即是路标,又是挡路的前行者,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被阮义忠称之为“大师”,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他们始终在寻求自我突破,尝试找到摄影的极限、自我的极限,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追求,把他们塑造成了大师,并且不断扩大摄影的内涵和形式。虽然霍瓦没有问这些人,对他们而言,“摄影是什么”?(也许霍瓦觉得过于肤浅)但是从摄影大师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怎么认识摄影的基本态度,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向着哪个向度发展。
从微观来看,摄影大师对摄影的理解,让摄影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布列松的“几何学”在这里只是摄影的一种而非全部,这在当时的时代里,也许需要极大的勇气。有些人强调感性对于摄影的重要性,有些人强调理性对于摄影的决定性,看起来各说各话,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我认为,不管摄影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这都不是关键所在,而在于摄影的你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的特质是感性的,那么你拍摄的照片里感性的成分会多一些,这不代表对或者错,摄影只是摄影师表达自我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用摄影和绘画来创作,只要看那种更合适而已。
另外,我还感到,摄影大师们在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同时他们都喜爱摄影,所以经由照片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他们的人文关怀、对世界深刻的思考、对人们自身的理解,无不在照片中呈现。有句玩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叫摄影师(比如他们),而有些人只能叫摄影师傅(比如我)。”我觉得用在这里非常恰当。
《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三):威金的自我诠释
我坚持认为,如果不是通过自我诠释,我们无法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看威金(Joel Peter Witkin)的照片,最初的感觉只有痛苦、恐惧、对宗教的亵渎,不光是普通的观众,甚至摄影同行也同样这样认为。谁能料想他竟是个有着虔诚信仰的天主教徒呢?
在他的名为“西班牙历史”的照片中,两个解剖后的老年男性头颅接吻似的靠在一起,仿佛树根似的颈部以下的脏器,凹陷闭合的眼睛,松垮枯朽的面部皮肤,观众一阵恍惚,不知道这是摄影还是后现代表现主义的绘画。后现代表现主义?简直胡扯!威金一声怒喝,我们被拉扯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用摄影来表达精神意义……我要用这个天赋来赎回我的生命,就像耶稣赎回了所有的宗教,创造出一个超越所有宗教的东西。”威金期望我们这样来理解这副作品,“应该看到的是对亲吻的参与——就像圣方济亲吻麻风病患一样。因为如果你不能用你的唇去碰触这腐败的唇,那么,这张照片就只是一个变态的游戏。”
似乎在他的照片中,从不缺少对变态游戏的展现。为此他自我辩解道,“我从不拍摄虐待狂……我拍摄的这些自找痛苦的人,他们并非是为痛苦而痛苦,(他们)是为达到一种清明的意识,这是他们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到的。”这种意识,他称作心醉神秘——这说法让人不禁联想到神秘主义。的确,威金关注的始终是痛苦。他说道,“我们的不安来自肉体恐惧的少,而来自威胁我们精神和心灵的多。我表现的肉体痛苦是一个隐喻。”
法兰克.霍瓦在《摄影大师对话录》的另一处说,如果说纽顿摄影表现的对肉体美与社会地位的歌颂后面,含着一种苦涩的嘲讽——性感总是将人贬低。威金所创造的美却永远与伤痕或畸形同在,在这一点上,美丽与恐惧——爱与死并存。
威金拍摄的驼背女人的裸体照,拍摄的在韩战失去双手的老兵,拍摄的那个“沙利窦迈”的受害者——没有手臂、没有腿、没有皮肤、睾丸像被烧过、没下巴、没耳朵、没眼皮,眼睛只能永远张开。霍瓦称看这些照片的观感是“地狱之旅”。然而,威金解释到,“我不是给他们拍医学照片,我是在拍一个人”,因此,他加了很多的小道具,并刮擦底片,来让这些场景看起来不真实——也许正因如此他被打上表现主义的标签。在这些照片之中,威金真正表达了一种宗教情怀。他称他的拍摄对象为“卑微的圣人”,尽管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如此之低,有些为忘记肉体痛苦甚至离不开毒品。然而他首先是与他们建立关系,进入他们的痛苦,而后才是拍摄。他要把他们拍摄的像一个人,比正常人还要像一个人。
《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四):除了成功的作品,照片中的东西总是太多
这本书是作者与当代最著名的十四位摄影家的对话,是我看到了最好的一本讲摄影的书。
第一个访问对象是爱德瓦*布巴。
“我觉得摄影有如一种寻觅、一种朝圣、或一种狩猎。我喜欢绘画、音乐,但只有摄影能使我自己走出。如果我现在只有18岁,也许我会去画画,如果我只有4岁,我会去搞音乐,但是如果我75岁,我会继续摄影。”
“在摄影中,除了成功的作品,照片中的东西总是太多。”
“我们知道,摄影不止一种,就像音乐不止一种。”
“每一天世界上都会拍出上百万张无用的照片。观光客挤在埃及金字塔前拍照,其实花几毛钱就可以买到更漂亮的风景明信片。”
——这是对业余摄影最深刻的忠告。看完这句话,我很少再拿相机去拍风景,尤其不会再去拍那些人人都看过的风景,不管它有多漂亮。
“我只知道,一个人一年只能拍出两、三张好照片……有些时候,只是逛逛,并不拍照,因为一切都不对,那我就拒绝拍。而也有些时候,机会却象礼物一样,送上门来。我到了一个村子,独自漫步,突然机会来了,咔嚓!美妙的礼物!在许多教育中,都会谈到这个观念,象回教的苏菲教派(Sofis),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有。要抓住这个礼物,我必须先有所准备,当我带着相机,咔嚓!只有拍就行了。”
“在摄影中最美的就是取景的时候。当我要拍一幅人物或一片风景时,布巴就不存在了。诀窍就在这里,没有布巴、没有印度村庄,在这短暂的一刻,我们是这整体的一部分。我们跟眼前的风景或人物融而为一……在那幸运的一刻,没有布巴,什么都没有。”
“我认为,我们喜欢的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师将自己隐去时拍出的,如果摄影有方法的话,就是这一则了……要隐去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一切都将我们引向相反的极端。所有我们看见的、所有媒体要我们相信的,都是另一套。现在的摄影师在出发时都有些意念,他们的照片就是某种意念的表达。我认为,照片应是在意念之外、超越意念的。”
“当我说隐去自己,我的意思时我隐去自己,好表现出超越布巴的东西,这一点是必须了解的。因为我们不能把布巴减到只剩布巴,这是很多人搞不懂的。波杰士还说过一句很美的话:‘如果一个作家,只在他的小说里放入他想放的东西,那就是不足观了。’在每一张照片里,都有比我们想放的多出万倍的东西,隐去自我是谦抑,但也是很有趣,甚至很聪明的。如果我不隐去,我就只能表现这可怜的布巴,这可怜的霍瓦(本书作者)。我们总不能把自己减到只剩一个布巴、一个霍瓦、一个史密斯或任何一个人吧!”
“纯洁,这是个很美的字,可是现在却受人耻笑……要拍照,眼光必须纯洁如新。人家总说:‘天真,布巴很天真。’我并不比别人天真。如果你在非洲、在南美、印度,看过成百成千的麻风病患,你是不可能天真的。我去过一个非洲村子,所有人都跟我握手,有时我发现他们没有手指。我装作浑然不觉的样子,我看见他们只为了站直而忍受的痛楚,为吃一口饭而承受的艰辛。不,我不天真,但要使眼光保持新鲜,必须保留些天真。我有这份天真。大家总说:‘啊!好布巴、勇敢的布巴,他拍的照片多漂亮!’可是,我并不在乎拍出漂亮的照片,虽然有时我也喜欢给人看看花朵。这是什么意思,给人看花朵?意思是,一个摄影家知道在花朵的后面有全世界的苦难,经由这朵花,他可以触碰到别的东西。”
还有一些:
莎拉*梦
我常想:“我要拍一张里面什么都没发生的照片。”可是,要删减,必须先有东西可删,要什么都没发生,也必须先发生点什么。
我深怕漏了什么,我知道我的工作方式中,有一种被时间催促的感觉。当我为一个女孩子的美貌所撼动,使因为这种美丽稍纵即逝;使因为我知道要马上把它捕捉下来。我感觉美在消逝,这也使我绝望,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我的才华足以表现这种美,是否我能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的焦虑、我们的罪恶感。使在于我们知道一切都操之于我,一切都在我们看事物的眼光。不仅是拍照的那一瞬太短暂、不仅是这一天的工作太短暂、是我们的摄影生涯太短暂。我们总怕它已经过去了,也许我应该只是告诉自己,不要停顿,要让一台机器一直运转,如果我不拍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我应该接受失败的可能,告诉自己,这些都并不重要,如果我不能把别人请我拍的东西拍坏,我至少有权把为我自己拍的东西拍坏。我应该对自己说:“每天我都要拍一张照片。”
约瑟夫*寇德卡
有时,我拍照时不看取景框,我有把握;用眼睛看就像从取景框看一样。
要看到想看的东西,就要寻找,要选择。
对我来说,最美的事就是醒来、出门、到处看。
马利欧*贾科梅里
我不清楚别人的相机,我的相机是我自己拼装出来的,要用透明胶带粘住,零件常会掉。对我来说,只需要距离和另外那玩意——你们管它叫什么来着?
我感兴趣的是时间。在时间与我之间,有一种开放的讨论、是一场永恒的战争……如果晚上开始一幅画,我一定要在当晚把它结束,不惜牺牲睡眠,我必须以开始时的心理张力结束它,否则等到第二天,我就会变成另一个人,对事情的感觉就不同了。
《摄影大师对话录》读后感(五):“现在我就要50了,有时还能拍出好照片,我希望还能继续下去。”—「读书笔记」
《摄影大师对话录》,相对中文名,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更有意思也更准确,《Entre Vues》,视野之间。
对喜欢摄影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相当有深度且具有思想启发的书,虽然已经绝版了,但几年前斥巨资买了二手版,看完后整理以下笔记,记下那些年代的摄影大师,他们说的话,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作品。
1马克·吕布
生于1923年
1945-1947在里昂学工程
1953年辞去工程师职务,成为独立报道摄影师
“眼睛可以在画面中漫步。”
“我天性的第二个倾向,是对几何的偏爱。”
“摄影中,选择,是我们对付混乱的方法。”
“我摄影生涯的两个最重要的日子,是进”马格南“那天和离开那天。”
“我在长方的取景框里,要从千万根金属棒中,找出一个角度,一个形状,一种秩序。”
摄影中的几何美感“这种寻找给我一种视觉和感观的快乐。”
“既私密又保持距离。”
2伊娃·鲁宾斯坦
生于1933年
1967年从事摄影
”我从不在取景框中寻找,这不是我的工作方式,总是先有什么吸引了我,我才拿起相机。“
“每个摄影家都以他自己的方式拍出吸引他的事物,这个眼光就签上了他的名。”
“一张照片能引起情感,要看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代价“。”
“艺术,是当某些东西能触动人心,虽然它有理论上或技术上的失误:只因它包含一瞬的情感。”
“不要温顺地走人那黑暗/愤怒啊愤怒地对抗将逝的光。“
”在弹钢琴时,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变成了音乐。“
3马利欧·贾科梅里
生于1925年
1954年后自学摄影
“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一刻,就像我在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宽衣解带——如果她让我解的话。照片若成功,那就是她愿意了,否则,就把它当成一个美丽的梦,算了。”
”我不清楚别人的相机,我的相机是自己拼装出来的,要用透明胶粘住,零件常会掉。我对机械一窍不通,从我照相以来,就用这一架相机,它跟着我,与我共度了许多快乐和艰苦的日子。如果有一天,它不在了……只要一想到这里,我的心就会收缩起来。“
”我们在收容所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子女,我们的母亲,每一张照片都是我自己。“
”一个人,在一辈子努力奋斗之后,竟然这样活着,这可能吗?“
”看样片的时候,又重温我的经历,我选择和我感觉最相符的影像,好帮助他们思考,使他们热爱生活。“
”而收容所却不是,我把它看作是人生,一天天过去,每一个经验都让我有新的领悟。”
直指人生的最基本主题:“衰老,痛苦,土地和爱。”
“从这些原是静默的景象出发,找到他们的声音和呼吸。”
“我从不乱花钱,五个里尔也不浪费,但我不谈钱,因为对我来说,真正的财富,正是那些被人不要的,没用的东西,一些在别人眼里毫无价值的小东西,就像这栋慢慢在倾塌的房子,每个星期,它都在等着我。”
“在我看来,真正的疯子是视而不见的人。”
4尚路普·谢夫
生于1933年
1954年开始从事摄影
(简洁犀利/雷厉风行/靠谱)
”为订单而做的作品,其实是有报酬的个人作品。“
“抗拒严肃”
“我们对容易和困难的态度。”
“有时我开玩笑地说:我是一个一天工作18小时的懒人。所谓”容易“也有点儿这个意思。我觉得摄影很容易——除了人际关系很麻烦,特别是在我们自己这个圈子里。我喜欢工作迅速,遇到问题,快刀斩乱麻,哪怕事后发现犯了错误。我不会半夜醒来,自问:“这件事我做的对不对?是不是应该那样做才对?”
我有信心,就像丢铜板的人,都相信钢板翻出来必是他选的一面,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不重视我的工作。“
影像诞生后,应有它独立的生命。
”为订单而做的作品,其实是有报酬的个人作品。“这句话,当然也对,也不对。
”其实拍的不是屁股,是臀部,这是有差别的。“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为结果负责。
“我希望保持开放。”
“有的人内在有光热,有的人没有,而所谓”上照“,就是有光热的人所散发出的特质。”
“一张好照片是两个人建立起来的关系:一个在相机前,一个在相机后。”
5约瑟夫·寇德卡
生于1938年
1961-1967年任工程师余暇拍摄捷克的吉普赛人
1967年决定全心投入摄影
“现在我就要50了,有时还能拍出好照片,我希望还能继续下去。”
“有时,我拍照时不取景框,我有把我,用眼睛看就像从取景框看一样。”
“30岁的事后,我认为摄影师到40岁就完了,我这么想也许是为了我逼自己好好把握时间。现在我就要50了,有时还能拍出好照片,我希望还能继续下去,不过我相信真正有创造力的时期,是活得张力最高的时候;失去了张力,就失去了一切。”
“如果你喜欢某呀姑娘都给你洗,对它感兴趣,而且还对它有那么一点点才能,愿意投注一点心力,最后终会做成的。”
“我已50岁,是该厘清自己的时候了。我已做了我想做的事,以后更要好好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你看,我这大堆资料,全是待整理的样片。这不一定表示里面会有很多好照片,只表示我很努力,要好好整理出来,得花上几年,即使我病了或因别的原因不呢姑娘都给你谈,还是很多事等着我做哩。”
6赫姆·纽顿
生于1920年柏林
1940年移居澳洲,参加澳洲陆军
1958年移居巴黎
“他就是那个搅乱规矩的摄影家。”
“打破制度”“ beating the system “
“哪天去拍足球赛或热带鱼,你也同样专业,同样有想象力。“
”所以我还一直接订单,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已无此必要。我喜欢赚钱,再说,顾客的要求也可以是一种有助益的压力——只要订单不太多。而且与我自己原则不冲突。“
”高度专业,有纪律。“
”对我来说,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练习。“
”一切都会改变,我现在看东西的方式和5年前完全不同了。“
7沙拉·梦
1940年出生
1960-1966年模特
1967年时装摄影
“我一直觉得摄影是可以安排的,可以用画面来诉说一个故事的。”
”暗示以前发生的和以后将要出现的。“
”这使我有纪律,这是我需要的。因为在我承受压力的时候,做起事来反而更容易,纯粹为乐趣不见得好。“
”你坐在椅子上,就像在车站等人。“
”你正在回家。“
”我感觉美在消逝,这也使我绝望,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我的才华足以表现这种美,是否我能把它记录下来。“
”我应该对自己说:“我每天都要拍一张照片。”
8滨谷浩
生于1915年
1937年从事报道摄影
“作为摄影师——也作为一个人,我需要定量的孤独”
“还有一个能让我在任何地方都很自在的原因,我认为我既不比任何人高,也不比任何人低。”
“新宿区火车站的擦鞋匠和颁给我哈苏基金奖的瑞典皇后在我眼里都一样,谁也不比谁高一点。”
——“空中拍摄南极或喜马拉雅的钱?”
——“大部分钱是我太太的积蓄。”
——“你当真是个幸运的人。”
——“现在不是了,我太太三年前去世了,为了纪念她也向她表示我的感谢,我把她的一部分骨灰撒在喜马拉雅山和gange山。“
”我半开玩笑的问我太太,愿不愿意把我的骨灰送到太空轨道上去,我还说:“我们可以要求打个折扣,因为只要单程就够了。”她笑着说,不必那么省,把多的钱给太空人当小费好了。“
“作为摄影师——也作为一个人,我需要定量的孤独,所以我住在这里,离东京一百公里的郊区。我喜欢有时面对城市和人群,但我需要距离。”
9岩宫武二
生于1920年
1946年成为自由摄影师
“当他触到摄影的极限,然后想尽办法来超越这些极限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
“我年轻的时候,拍照是为了表现自己——人年轻时,总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慢慢成熟以后,就越来越关心拍摄对象来。”
“用眼睛和心,是拍摄的一种方式。”
“当他触到摄影的极限,然后想尽办法来超越这些极限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我自己也会经历这样的困境,然后会像从但河中钻出获得新生。要到达这个阶段才行,这就是要尝试,不断地尝试。”
“我们拍摄的对象,就是我们的营养,每一个题材,都让我们长大一点。”
10罗伯·多瓦诺
生于1912年 法国
1934-1938年工业摄影
1939年地下抗德
1946年自由摄影师
最有名的作品是巴黎的大街小巷和人物。
“想超越死亡的欲望。”
——“你是靠摄影赚钱生活的,而有些摄影师不必考虑作品能不能卖,或因他们更有经济来源;或者像寇德卡那样,有勇气把物质生活的要求降到最低。你不是这样,我也不是。你的有些照片纯粹是为了生活,然而你这50年的作品中,却不让人感觉你是为订单工作,因为他们都有你的个人风格,这是怎么做到的?我想你总不会每拿起相机就想:这张是为表达自己?或那张是为了赚钱?“
——”我想绝对的自由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一个人必须赚钱生活,就什么工作都得接受,但仍然是可以找到一个角度,让你发挥。这像是偷了雇主付给我的时间,但只有这种作品才会留传。“
我想,压力也可以刺激创作。
创造力是空档时间中积聚起来的。
“束缚使我更契而不舍。”
不过我的确有写作的欲望,也许因为我常常用心倾听。
“我尽量语带幽默,幽默是面对强烈情感时的一种含蓄,当景象太动人或太残酷,就需以幽默做掩饰,可以避免赤裸。”
“想超越死亡的欲望。”
”我想到少年时的一件往事,你跟一位少女骑着单车,到树林里去,空中有石南的香味,松柏间有风声,你不敢告诉她你爱她,可是你很快乐,乐得脚不着地。然后你看树上面得云朵,云在飞逝。“
这时你拍下一张照片,就是对时间的挑战。
我不相信时间可以同时活得充实又能保存下来。
这些摄影大师可能开始的并不早,但都拍了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