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100字

2021-01-18 04:1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100字

  《鹿鼎记(全五册)》是一本由金庸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鹿鼎记(全五册)》精选点评:

  ●连载小说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作者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前面写过的东西忘了……不管是报纸连载还是网络连载莫不如此……

  ●过几年再读吧

  ●十分有趣。这本书,应该是人人都读过了。

  ●为何巅峰、封笔之作我始终无法喜欢。

  ●补签

  ●总觉得女性不应该是那样的

  ●当时看着好看不像武侠小说,可能感觉主角不算武林人士吧。真是个开挂的人生。

  ●金大的~

  ●四十二章经的碎皮,这本书与我有特殊的联系

  ●看射雕神雕以至笑傲时,潇洒的大侠背后依然是脆弱、迟疑、胆小的。对“侠”的破灭大抵源自令狐冲,对武侠人的信心大抵来自小宝,小宝是反侠的,他的出现让金氏男主的智商陡然逆袭,所以,他的女人也最多。如果很多女人在强烈自我意识支配下都喜欢同一个男人并能和谐相处,我想当事人是不能算错的。反清复明实在是一种很搞笑的事业,此生如再有康熙爷,一定拍手叫好。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一):“大笑一场,悄然离去”的理解

  金庸一开始就是不相信武侠的,因缘巧合下去写,他尽量去合理化那个世界。但最后,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袁承志,韦小宝究竟改变了什么?也许影响了个别人的命运,但于时代没有影响。 格局如此,所以他能把武侠写到无侠,甚至写成无人超越的绝学。 但,英雄,或许就是上一个时代精华的缩影,为王朝画上最后的句号。 同时,金老先生用江湖的名义勾画了中国人或者是华人的社会体系和文化,这种骨子里东西至今受用。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二):那个男孩教会我的事~

  我觉得这是最接近现实的一本小说 没有伟大的小说人物 而有真实的现实人物的影子 这本书教会了我一些东西 在我思想体系还未完全成形的时候 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 少不了当年左右逢源的小宝的功劳 不喜欢他的爱情史 但是喜欢他的“没有原则”的原则 和他官场的一系列... 不过两面三刀的事情真的只有一部分人做得来 脚踩若干只船的事情 最后要想有个好结局 也是困难的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三):题外之意

  仔细回味,金庸每部小说的风格都不一样,总是给人以新奇的感受,也许这就是金庸武侠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吧。其中给人以最大意外的也许就是这部鹿鼎记了!

  但一个人无论怎样改变文风,他对字,句,段落,情节的把握能力还是可见一斑的。金庸武侠有个很大的特点: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中体味韵味的无穷--这是其他武侠大家所不能比拟的。也许他的文章中没有离奇的语词,没有夸张的情节,没有太多的情色,只有如淡淡茶花般的清香,如潺潺流水般的细腻,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地另人回味悠长,百看不厌。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四):那些感觉我已经忘了吗

  总算看完了《鹿鼎记》,这部看的最不起劲儿的金庸武侠小说。脑海中的韦小宝始终是陈小春的模样,虽然从来没完整的看过那电视剧一遍。

  开始的一段用有声读物听的,开始还挑安静的时候仔细听,后来就随便了,洗衣服的时候听,坐火车的时候听,而唯一安静的时刻睡觉之前,总是听不上几句就昏昏欲睡。也许不该用听的,弄的本应该是快节奏的故事变得很罗嗦,一个情节半天也发展不完,哪像看的时候一目十行那么痛快。

  后来就改成看了。可是仍然提不起兴趣。拖拖拉拉一跳一跳的终于看完了,认识还是最开始几回的那一点儿。便是,我非常不喜欢韦小宝。结果后来发现很多如我一般的老实人都不喜欢韦小宝,于是我的这点儿认识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只是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意味着我对于之前非常看重喜欢的金庸小说的喜欢已经过去了,有点惋惜。

  《鹿鼎记(全五册)》读后感(五):文学的喜感

  今天听《鹿鼎记》,发现我喜欢的原来多是搞怪之书,怎么也要有点奇趣处。譬如《鹿鼎记》,开篇写明史一案,笔法何其平实端正,忽然笔锋一转,现出扬州鸣玉坊的妓院,市井豪客无赖太监贪官皆依次跃然纸上,离奇不已。忽又于鬼屋一节提起一干啼怨女鬼原来正是明史案中受害人的家属,那虚拟的活宝韦小宝后又替她们报了当日之仇。读起来虚实相映,将平正之史掀翻过来,呈现一派热热闹闹的活趣,令人读着不禁要拍桌子,上凳子。这种笔法矫情得话也可以安个什么主义、流派,但我宁愿称之为喜感。

  又想到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好好一个皇帝,结尾处却在天上走钢丝,变成了个杂耍艺人。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也是光怪陆离,好像镜子碎了,拿来映照历史。其实就古来文学,以唐宋为最佳,但我偏爱明清笔记,这其中一个缘由就是明清性灵得有趣。我读袁子才的鬼故事,总想给它配上罗两峰的鬼趣图,及至读到纪晓岚的鬼故事,比之小泉八云写的更多了种含蓄柔媚。纪晓岚平时都潜心大部头,闲来私心写些荒唐极了的鬼话。

  读张岱,燕客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不只豪奢,而且太痴,太痴于享受、体验生活,这是纨绔的境界。读冯梦龙,爱看倪云林,不是喜欢他的洁癖,而是喜欢他的强迫症,他让你觉得他活过,谁也不能不对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嵇康和他相反,不但不痒不洗澡,而且厕所都懒得上,这背后还有他的大意义、大节操。当然还有黄仁宇笔下的大明正德皇帝,具体故事都不细述了,教人读完后感叹:要做一个对世人来说荒唐的人,并以忘乎所以的态度活着。再看徐渭、袁宏道、李贽、张岱,近世之李宗吾、林语堂等,亦皆如是。

  人该有拳拳之心,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但还要活得自在、不受拘囿、兴高采烈,像匹马似的将人生奔腾出去。认真是种可爱,荒诞是种快活。我们真正地哀伤,又真正地觉得哀伤得有喜感。我喜欢这样的文学作品,或曰生活态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