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100字
《林徽因传》是一本由林杉著作,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徽因传》精选点评:
●差强人意
●多多少少会有些人讨厌她,可能是嫉妒,可能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女子,让徐志摩抛弃妻子。让金岳霖终身未娶。读一读吧··
●《你去》
●作者很巧妙地绕开了林徽因,一直在写她旁边的人和物。
●明国四大才女之首,活得精彩过得明白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要想了解一个人,读她本人比较好。
●如诗
●先看了张清平版,让这一本无论从文字还是内容上都乏善可读。
●虽然已不惯读这种过于诗化的文字,但仍能从中窥得当时文人生活的点滴。那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时代,这传记让我认识了林徽因这个人,最难得的在于,她在战争逃难中,无比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还能写诗,还能保持对建筑的无限热爱,这样一个真正的文艺女青年在生活的艰难中还保持着最初的一切,值得令人敬佩。
《林徽因传》读后感(一):何止是才女
林徽因何止是个建筑师,何止长得不错。读读她的诗、文,比当下的一些著名作家更配称“作家”。至于长相和气质,鄙意以为已成绝响,现代女孩时髦或可一提,才华、气质:谁能令梁思成(建筑大师)、金岳霖(哲学家)、徐志摩(诗人)这几位各自领域的翘楚倾心。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看了一部分了,感觉就是白富美和高富帅的故事。。。
看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然后游历欧洲那段,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白富美和一个高富帅环游世界的故事。。。命运造就性格,之后就是性格造就命运。。不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成长,林徽因不会成为这样一个女子,才情,气质,学识样样都有,试问当今中国有多少人可以去外国留学以及游历欧洲呢,放在当代林徽因绝对是个白富美,只不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没有长歪而已。。
《林徽因传》读后感(三):总觉得哪里不对
看过的传记不多,但总觉得这篇传记的写作方法有点不对。整本书没有主线,像是被硬生生的分成几个段。在康桥那段,像是徐志摩传;和梁思成想处那段,像是梁启超家族传记;关于梁林夫妇考察中国古代建筑那段,就像是中国古代建筑百科。人物的对话感觉明显的失真;对林的文章引用也是整段整段的抄。
总体就是感觉很飘,如果说林徽因传中林徽因是其的轴的话,其描述均是飘在轴的周围,而没有像轴承一样紧紧靠着轴而进行运转。
《林徽因传》读后感(四):书的组织结构并不缜密,有点零散,但仍刻画出全方位的林徽因
从最初徐志摩为之魂牵梦绕开始,我就迷上了这位奇女子,《林徽因传》有其固有的缺陷,但能够较为丰满的了解林得一生,她不仅是一位天才女儿,优秀妻子,还是一名好母亲,好的建筑工程家,她的一生如荼,虽然只有51年的生命,但坦诚,自信,不懈,顽强就像这位女神精神的氧气和维他命一样时刻伴随着她。她是一位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正如金岳霖所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五):为什么是他
林的才气,俏丽,执着都是我所喜欢的;和梁思成一起游南欧去找寻文艺复兴的建筑记忆是我所羡慕的;国难当头,生命垂危依旧留守旧地是我所钦佩的;但最后看到梁在林死后娶了另一位林姓女子是我所惋惜的。没想到我们竟同样深爱着中国的传统建筑,让我更加喜欢你。我已经不能去学这个,只能简单爱了。
另外我发现梁启超这个人有意思。历史书上只记得他戊戌变法失败后逃至日本,然后在公车上书运动中打了下酱油。这本传记里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爱国,爱子的形象。特别是对梁思成的种种关照,感觉他不是一个名人伟人,只是一位父亲,一位可爱的父亲。他帮着徽因和思成设计蜜月的路线,我惊叹于他对欧洲地理的了解之深;他告诫徽因和思成终生都不能让失望和沮丧侵入;他四处奔波为儿子儿媳安排好职业的发展方向。
反倒是,我也想和梁思成一起问林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