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亚兹莱大师图典》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1 03:14: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的读后感大全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是一本由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铜版纸彩印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精选点评:

  ●串串图书馆

  ●非常棒的书,很快且很好的了解画家本人以及他的作品。每个时代的人会有直面某些人性隐秘的勇气,也总有这样的人不顾一切,独特发声活出自己的姿态,画出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诚然我没法完全或是的理解画中的深意和内涵,但是他奇幻的风格毕竟展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样子。那些邪恶狰狞狡诈黑暗性中世纪洛可可,他是绘画艺术的恶之花。

  ●挺喜欢比亚兹莱的线条

  ●鬼魅,颓废的女人们......

  ●线描,插图

  ●2008-2-28

  ●黑白艺术大师.

  ●Aubrey Beardsley

  ●我还是喜欢KLIMT

  ●不是一般地爱比亚兹莱的画!!问题这本书已经断货两年了!!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读后感(一):媚惑的黑白世界

  比亚兹莱的作品堪称完美,我个人很喜欢。

  有强烈的装饰性,线条的运用流畅而又出奇不意,在现在看来依然很时尚,细节也刻画的很到位。留白和黑色块都不空洞,感觉是有内容的。他的插图在书中出现不是依附于文字的,是对文字的联想,任由思想驰骋~~

  不多说了,本来也没有评价大师的资格,只是表示个人的崇敬之情罢了。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读后感(二):买来看一下也还可以

  不太喜欢这种会反光的铜版纸,眼睛看得比较累,作品赏析写得一般般,够简“要”介绍的了;大部分内容给人感觉是不知哪收录下来的评述或是翻译别人的鉴赏然后再来个集大成。好多篇章的词句重重复复,很乏味,好一部分就因为他的反复就不小心背下来了。

  这书收录的画作算是比较齐,最近在网络上发现几张这本书所没收录的(也许是因为比较“夸张露骨”吧)。

  如只是想大略的知道beardsley这位英年早逝的大师,买来看一下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怕那累眼的纸。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读后感(三):我是如何看待比亚兹莱

  

观点不错 美术天赋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是兴趣,也许是思考,思考绘画的方式,表述些什么。 比亚兹莱有一种跳脱性,它的一部分跳脱性为他带来了成长和天赋,我更喜欢将这部分跳脱称为跳轨,打破框架,这是任何跨时代天才都需要具备的一点,因此才能带动某一领域的成长,启发,产生极大影响力。 但他的另一部分跳脱,我更想说它是叛逆,这种叛逆进一步摧毁了比亚兹莱的身体状况,哪怕他原本就先天身体不好,这像是对命运的歇斯里底的抗衡,却难以平衡。 在绘画题材上,虽然愿意跳脱出世俗去画比较色情的东西,去画带有嘲讽意味的东西,但是也是这种叛逆局限了他的视野,如果不止着眼于叛逆,或许他的绘画可以更上一层楼。 在职业定位上我也认为被叛逆局限了,他只想着怎么去反抗当下的束缚却没有想着要去解决它,插画与书内容不相匹配是致命的,说明他已经不具备一名书的插画师的职业素养,但他只是想着要当一个叛逆插画师,却没有去思考自身跳脱而出去成为一名艺术家,画家,从而被局限在插画中。

我觉得比亚兹莱是一个比较自闭的天才,这促成了他早期的成长,但在后期也一直局限住他,他的画,他的风格,他的想法完全可以去和当时的众多艺术家沟通从而得到认可,甚至是更多的创作方向,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去了解这么一位天才我是高兴的,至少对自己人生发展有了一定的参考性,在某个领域下如何去创新。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读后感(四):天才的表达从来都是毫无顾忌的

  天才的表达从来都是毫无顾忌的

  大约在一百年前后,比亚兹莱过着他短暂一生中最顺畅的日子――由于遗传,他一生都在肺结核病的折磨中度过,四处养病,贫病交加――他先为王尔德的《莎乐美》做插图,接着又进了《黄面志》杂志做美编。比亚兹莱第一次在经济上达到“小富”,可以买下一所小房子。与其说《黄面志》引起了轰动,不如说比亚兹莱备受瞩目,在《黄面志》的一年是比亚兹一生的顶点,毕竟他的一生相对于别人来讲实在是太快了。

  从时间上来讲,一百年前后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了。然而事实上,比亚兹莱在生前被归入颓废色情的三流插图家行列中,在中国虽然有鲁迅和叶灵凤等人大力介绍,鲁迅还自费将比亚兹莱的12幅作品结集出版,但是直到今天,《比亚兹莱大师图典》才将这位出色的艺术家一生中的作品大规模出版,这些作品包括书籍插图、装帧和招贴海报设计、油画作品,以及习作、生前未出版或被删削的作品。是时候完整欣赏一位插图大师的时候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就像欣赏任何一位大师的作品那样毫无禁忌。至于说到正确的评价,那又是其他人的事情。

  在比亚兹莱离开《黄面志》之后,有一天和他的仇人美国画家惠斯勒在巴黎遇见了。在惠斯勒的眼中,比亚兹莱是一个剽窃、尤其是剽窃过他的作品的家伙。但是在他看了比亚兹莱为《劫发记》所做的插图之后,他激动起来,“奥勃利,我犯了一个大错,你是一个真正的伟大艺术家。”听到这话,比亚兹莱的眼睛泛起泪花,不断地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似乎是一个出人意料又感人的场面。对于天才的评价是属于与之对等的那些人的,其他的人也不必表示过分的仰慕。也许是因为疾病的原因,在比亚兹莱的插画中不仅有颓废的情绪,也有一些作为一个读者、我所感到忌讳的东西――当看到《莎乐美》里面的诡异气氛,《舞者的报酬》对身体的处置,只能让人觉得这个画家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他笔下的东西,他的生命短暂,但是爆发得非常饱满非常亮。基本上这些成就是比亚兹莱用生命换来的――他的表达不仅打破了世人的禁忌,还突破了他自己的禁忌,在那些俗艳而高超的插画背后,有股毫无由来的悲哀。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定价48元。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读后感(五):比亚兹莱与中国

  在中国传统的人物画里,重视线条勾勒出的人与环境的意境之美,无论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陈洪绶还是吴道子,你看不到大色块的运用,或者说留白也是色彩,是最高明的色彩运用,但它需要观者具有同样诗意的内心。这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太过高深了。

  清末广东通商口岸流行的一些草纸画随商队流入了欧洲,但是这些并没有对欧洲了解中国产生太大的影响,简单的风俗人物看来着实可爱又生动,虽然已经着色,但仍并不太具有装饰性和技法上的优越,因此,它们没能在中外艺术交流中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大概是03年的时候,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有幸参加了英国领事馆出面向广东政府的捐赠草纸画的仪式,生出许多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然而,日本的浮世绘却不是这样。日本开放海禁以后,大量的民间创作经由作为包装和其他商品的附属流入欧洲,颇富装饰感的浮世绘吸取了中国和西方绘画的精髓又加以改造和创新,虽然多带有着一些实用主义的色彩,然而,不能不承认吸引眼球确实是艺术获取价值的一项重要手段。于是,它们成功的影响了诸如比亚兹莱这样天才艺术大师。

  比亚兹莱很久以来因为羸弱早衰而让其私生活带着很多的神秘色彩,尽管现在很多人去研究他是不是有恋母情结,又或者是不是和相依为命的姐姐有什么不伦关系,又或者他是不是和某些书商或者作家有着即爱又恨的同性情谊,然而,这些都只能是花边,是对解释他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成就的无谓填补。因为无力给出一个完满的答案,所以才去挖噱头。疾病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比亚兹莱清癯的面容就绝然是一副肺痨病人的样子,在历史上,肺痨是艺术家的天然注释,比如瘦麻杆躁狂症的萧邦。

  比亚兹莱被介绍到中国,鲁迅起了很大作用,他当年大肆批驳模仿和剽窃比亚兹莱作品的陈西滢,在文学史上是一段相当有趣的故事。和胡适占据了政府学术带头人地位以及掌管文人晋升仕途大门钥匙的情况不同,当时民间很多青年视鲁迅为导师和文化偶像,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投机方向。如果当年毛泽东被胡适或者鲁迅中的任何一位接见过,大概中国历史就得改写了。

  鲁迅为什么欣赏比亚兹莱?比亚兹莱当年在英国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名声,也不会带给读者什么具有高雅艺术鉴赏力之类的好名声,鲁迅为什么如此推崇他,甚至不惜专门出版他的作品集子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他?我想,比亚兹莱画中那些隐秘的内心一定是和鲁迅产生了共鸣吧。比亚兹莱并不是一个内心本份的艺术家,他具有卓越艺术家的特点:疯狂并且喜欢恶作剧,从他的画作里对权威的戏虐,和对隐秘人性的揭示,就能看出来。鲁迅一定是在这位早逝的天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所有不能为外人道也的内心都在比亚兹莱的画中得到了宣泄。

  这书据说是已经不印了。。。sigh

  http://cassie524.blog.163.com/blog/static/3063089920086921018999/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