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类学是什么》是一本由王铭铭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学是什么》精选点评:
●忧郁的学科 在他人那里看见自己 在自己这里看见他人
●好书 后面写自己在法国的具体感悟很生动 算是入门书
●这么一本入门的书都读了这么久,野鸡大学的孩子伤不起啊!
●认识人类学,崇拜王铭铭
●研究所時期的回憶
●这本《人类学是什么》是各类学科的系列丛书,是一本较好的人类学入门书籍,一般学校图书馆会有。其次,若有对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读完本书之后,对人类学这门学科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一本不错的启蒙书籍 。
●入门。
●入门~
●跟以前国外的教材不太一样 用了很多中国元素爱里面
●非常入门级的读物,而且薄。该系列的心理学那本也还可以。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一):我市最近才喜欢上的
原来只是喜欢考古学方面的书。后来看了美剧bones才逐渐了解并对人类学感兴趣。人类学并没有他的名字那么吓人,其实我觉得人类学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或者是生活在几千年前人们身边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二):刚好够高
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华南师大的博士生读《文化人类学》,下车也想买那本书,但没买到,就买了这本。选这一本第一因为它是一本入门级的读物,二是因为作者王铭铭在国内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类学学者。
在此之前,我曾读过另一本专业级的人类学著作,有点翘着脚够东西的感觉。这一本刚好。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三):人类学入门必读
这是一本人类学入门的必读书目,深入浅出。说实话,如果没有一定社会人文基础素养的读者,读此书也会感觉较吃力。
在北大听王铭铭讲课,教室看见好多学生捧读此书,回来也找来翻阅,细读发现其中话语与课上讲的相似,所以,听课算是帮助我读懂的关键吧。
曾翻过林惠祥的《文化人类学》,感觉就像一本资料堆积的教材。我不太喜欢那种类型的教材,读后启发甚少,对世界不敏感。王铭铭这本书则着重启发,世界大观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从已经堆积好的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不算自己的探索。人类学就是应该进入到现实世界中,动用无感去体验他者,哪里是从书本上就能得到真谛呢!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四):並不適合做入門書
這本書自詡為入門,卻實在不具備什麼深入淺出的方法和娓娓道來的結構。讓我勉強給了三顆星的唯一可取之處,在於其章節中不斷閃現的那些小小火花,和第七章值得一讀的,由個人田野經驗引出的對東西文化誤讀的再反思。
作者一邊力圖用中國古語和俗語來引起“中學生”或“入門者”的興趣,一邊展現了在我看來極為糟糕的章節邏輯結構,字裏行間有時冒出的問題句,不知道是因為助手執筆未能統稿,還是又一處未能疏通文意的“借用”……並且以無法理解的順序放入拼圖的人物來作為章節的標識,實在不知所云。當然,任何學科,入門書其實是最難的,這就是為什麼總是有大師願意承擔這看似牛刀殺雞的工作,這也是很多“大家小書”值得一讀和此書不可以做入門書的原因。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五):外国人是怎样的?
有机会在国外生活4年。读该书的目的是想可否借鉴人类学视角了解下所在国的人在观念和行为与中国人有何不同,期望人类学能够给我一个思维或认识的框架。
一、为何有人类学?
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社会科学,部分反映了近代西方中心的民族国家体系的部门化。教育学对应人的社会再生产,社会学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学对应着现代市场交换体制,政治学对应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公民观,人类学则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殖民行为带来的了解其他民族的需要。
二、人类学研究什么问题?
人类学衍生出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分别是亲属制度(Kinship),经济人类学(econnomic anthropology),政治人类学(political anthropology)和宗教人类学(religious anthropology)。人类学家认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是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法国小镇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他在一个法国小镇生活的例子,举例说明了人类学家看世界的方式。颇有启发,也间接满足了我看本书所要寻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