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精选
《人类学是什么》是一本由王铭铭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学是什么》精选点评:
●入门书写得这么烂,也是很需要水平的
●2019年大三上学期寒假书单
●明明白白
●@2118495 推薦SOAS畢業的王銘銘,倫敦是人類學研究大本營之一呀。入門書差強人意,方法論不夠清晰,然而人類學令人沈迷的,是對「他者」「傳統」「多元」「田野」的尊重,和「沈浸在當地生活的細微細節裡…移情式的理解求知文化的本質」。#壹柒讀#084
●南派~北派
●假期看了一半,覺得可以換下這本書了。。。。(當時不該買……
●我觉得写的很好,对于入门书要求不要太高,这确实是我人类学的入门书。
●人类学入门,算是通论,个人感觉脉络不是太清晰,但也许是因为我本身相关知识积累还很浅薄。比较有收获的是从中索引了很多感兴趣的专业书,可以慢慢找来看。
●
●是“离我远去”,是“推人及己”,是一门笨拙的学问。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一):《人类学是什么》相关笔记
总结:
(1)人类学——在他者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学科。
(2)“推人及己”
(3)“文化互为主体性”
人类学主张的“文化互为主体性”观点在人类学的具体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一项具体的人类学研究无论集中考察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它带有的最高旨趣确实是促进这种文化互为主体的观点的生成,是“和而不同”的人文世界的展示,是对现代性的文化支配的反思。
笔记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二):短评不够 一点笔记
费老的书真不是盖的,与此书形成强烈对比,有些基本分类还是比较好的 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 后三类又被包含在文化人类学里 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的一致性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满足人的种种需要 不只是奇风异俗 还要考虑整体 即“功能主义”;布朗提出以理论概括比较社会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四个主要研究领域:亲属制度 经济人类学 政治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还有个法国的列为斯托劳斯。
围绕着人生的成年 结婚 劳作 休闲 交往 人形成行为的习惯 习惯接着成为惯例 惯例和社会性的时间节律结合起来 形成风俗 习惯和风俗接着结合成社会 社会在人生和劳作与庆典的节奏里 构成了一种难以切分的整体性 我们将这种整体性叫做社会整体现象 时间就是社会整体现象的核心
《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三):了解人类学的一本不错的指南
作为一个外行人,我到图书馆搜了王铭铭这个名字,看可有什么作品,为的就是以前看过的两本书,一本是《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另一本是《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仔构思》。当时很是为第一本激赏。所以我就把王铭铭作为质量的保证了。 看完本书,人类学的大框架基本出来了:观看他者,返照自身,研究他者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可能性,人类的共同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亲属制度、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社会整体现象依靠时间的节奏来调整。人类学主要关注的是所谓的“地方性知识”。至于“地方性知识”何以能成为知识,值得思考。 最后王铭铭介绍了在中国和有关中国的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只能说,过去很厉害,现在期待更加厉害。 做为基本不怎么知道人类学的人,看这本书也能大概知道人类学到底是咋回事,为作者点赞,基本达到他的预期啦。只不过有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要给予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