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分裂的自我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1000字

2021-01-29 01:3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1000字

  《分裂的自我》是一本由R.D.莱恩(英)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分裂的自我》精选点评:

  ●翻译不好,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混乱的

  ●我对最后一个案例没什么共鸣,就此结束~~总的来说对于精神分裂性个体的具体描述比较有体会,但基本是基于作者自己猜想类悟出的形成原因,只能说只是他的看法而已,没有学术背景无法从理论上评价。从让非精神分裂性的人理解精神分裂性人的感受从而表象出的行为这一方面来看是很有价值的,令人感动

  ●精神病学与西方哲学的基本假设;人和他人的关系独立而又联系,最大的悲剧;紧张症患者的几小时的不发一言,但是治疗不是白费;医生看不出精神病的先兆和症状,不是医生的失职而是研究本身的最大问题,而教科书和研究手稿基本上不能反映现实----医生学习和工作中最大的矛盾其实就是经验的匮乏;利用哲学新的方法论来解决精神病的患者的孤独和自白的可能性:利用移情的阐释的方法论

  ●凑合,中规中矩,不过已经能看出走火入魔的趋势,身体化的自我与非身体化的自我比较有特色。作者几本书被企鹅出版社看中也不足为奇。

  ●精神分析学派

  ●看完更分裂了。。。

  ●从来没有所谓完美的自我,因为这种标准是不存在的。想想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前提是,个体的成长有一个可以描述和量化的目标,而这正式一切现代性空虚的起源。

  ●深沉的慈悲。

  ●“如果有人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自身存在的经验,表达他那赤裸裸的、触目惊心的真理,极为严肃地告诉我们他不真实,告诉我们他已经死了,那么,这就是疯狂。”无疑,它在我伤口撒了把盐。(此书掷地有声的程度远远胜于它作为一本咨询书的价值。事实上,笔者一边观看这么倔的分裂者的袒露,一边在狂笑着揪头发(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笔者的新单位办公桌上……)

  ●作者认为精对于神分裂患者,由于自我与身体的分离感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使得个体强烈渴望别人帮助他补救这种分离。然而,这种分离也被用作基本的防卫手段。这一点决定了根本的难题之所在。自我希望与身体想结合,但是,自我又总是害怕进入身体,因为它害怕由此而可能遭受的各种攻击,以及各种无法逃避的危险。与此同时自我还发现,虽然它置身于身体之外,却无法支撑它希望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所支撑的东西。对于正常状态,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是:(自我/身体)↹他人。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个体,情况却是:自我↹(身体—他人)。正常人由于自我与他人建立了直接关系,世界的现实和自我的现实彼此互相强化。而精神分裂患者却无法体验到这种良性循环中与他人那种创造性关系,只是一系列琐碎、分裂、不真实、麻木的条件反射,一种缺失生命于其中的机械反应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一):好书,好人!

  这是一本对我影响很深的书,作者的才华与慈悲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这本书是四年前我在网上看到的电子版,那时候我醉心于心理学,我觉的作者对人内在发现的成就的学术成就不亚于弗洛伊德。而人格成就更高。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二):不懂

  我不知道有多痛可以造就如此的爱,我不知道有多累可以放射如此的激情。因为我始终依赖我的感官,逃离不出我的大脑皮层。试着闭上双眼,我给你的爱并不在这世间万物之中,敞开你那透明的心,用心来感触这炙热的爱,不要害怕,撕裂我的心,那里有你美丽的住所。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三):我,你,它

  我有一个我,活在黑暗中

  不如称之为它吧,它本属于我

  却被人驱赶,入了黑暗中

  它在那里,闪着光,照亮我的心

  我在这里,躲着人们的目光,保护它

  我常常称它为它,但却更愿意它称我为它

  也许,它才是我

  而我,却是不属于我的它

  你说的没错,我才是主人

  被世人驱逐的,你的主人

  而你,是被世人屈服的奴隶

  你是他们的奴隶,更是我的奴隶

  你以为控制了身体,就赢了

  而我,却得到了灵魂

  这时候,黑暗开口说话了

  呵,你们两个愚蠢的小子

  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吗

  不过是从我肚子里生出的仔罢了

  你们的兄弟,还在后面呢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四):分裂并不是梦魇,当你记得拥抱时,它即是光与爱的化身。

  分裂这个词被人厌恶,但我最近却越来越体验到分裂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许多时候我们对于分裂的态度导致了问题的不解,而不是分裂本身。分裂大多带来了无数的对抗,但从头脑的角度来看,对抗的两边却是一体的,这是一种刺激的结果,与生命原块有关。在生命原块那里,凡是未能引起刺激的都无法进入意识,也就无从谈分裂,而当意识要进行分化时,就必须经过分裂的这一关,这一关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对立的两个存在,这是一个很原始的分裂形成,也是必要的。

  我们往往对分裂产生一种执著式的依赖,确实,我们也很容易依赖它,而这大多数时间是在潜意识里很快的完成的。对分裂的认同也是如此,这是头脑的一个功能所导致的。所以,若想走出分裂所带来的困扰,就必须先承认它的原块刺激性,承认它给我们带来的生命领域的扩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然后,你就会有一种被上天恩赐的感觉,不会进一步的有对抗感,因为你知道生命的选择就是好坏都有的,对抗并不存在于生命的领域,而是你头脑的认为而已罢了。

  这就是分裂的本质,起初是一小片碎片,可是如果你未能认清它的本质,它就会逐步扩大了,然后你就不断的陷入它的恶性轮回里,所以回到源头看清它,它也就不会再困扰你,相反,你会看到分裂其实并不是梦魇,当你记得拥抱它们时,它们即是那光与爱的化身,是那生命最起初的能量之源@

  《分裂的自我》读后感(五):理解分裂的勇气

  对我扰动很大的一本书,先简单写几句吧。

  第一次读的时候阻抗很大,激起了担心自己过于努力地去理解严重精神病患者有可能让自己变得精神分裂的恐惧。这种阻抗使我对书中的分析只能以从外面向内看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理解。这种恐惧进入我的梦,然后慢慢地被修通。这种修通本身对我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及其重要,就像我的一位老师说的,每一次这样的修通,你能够帮助的来访者的范围就扩大了。然后再看这本书,感觉就变得非常不同,能够切身体会到患者的痛苦,情绪极其强烈,这种体验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正在接诊的来访者。

  学习精神分析,接受自我体验让我重新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我开始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处在一条连续谱上,而所谓的正常和有病只是一个人为划定的分界点而已。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是完全整合的,我们多少都有些分裂的部分,多少有些残余的原始焦虑和恐惧。正是以这一点为基础,我们才有可能理解精神病患者,也才有可能帮助他们,以及帮助那些只是有小小困扰的正常人。曾奇峰在讲到什么人适合成为治疗师时,曾经开玩笑地说:“太健康完全没有病的人我建议就不要在这个行业呆着了。”

  更进一步地看这个问题。一种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社会需要精神病人,这为其他人提供了边界,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是正常的。是不是很残忍?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往往对疾病和痛苦唯恐避之不及,所以不假思索地在自己和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人之间划下一条清晰的界限。

  莱恩在鹈鹕版序言中坦承:“我当时写他们太多,写我们太少。”而他反复想要说明的一个观点正是:只有作为“我们”,才有可能理解和帮助病人。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极大的承受真相的勇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