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100字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是一本由(美)赫尔曼・沃克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10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精选点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推荐给广大人民群众
●翻译实在是烂
●也算是长了个知识啊~虽然这部里太平洋海军战都是跳过去看的。结合看了个野蛮大陆,德剧我们的父辈,对二战,对战争的实质也有更深的体会啊~
●很喜欢
●电视剧也很美啊。。。
●没有卷1《战争风云》写得好,可能加重了太平洋的成分,而太平洋相对而言真的没那么好写。结局意料之中。
●山药蛋蛋派翻译风格
●在德军兵临莫斯科时,美国外交官发现斯大林虽然经常彻夜不眠地工作,指甲却永远修剪得整整齐齐
●要在冬末春初去俄罗斯!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一):好书
二战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象传记又象报告文学,可读性很强,真实感人。从初中开始,至今我至少读过各种版本三遍。与《战争风云》一样的好看。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二):作者的魅力
我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的,对于整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详尽,不单单是对史实的真切反应,同样对那个年代的新闻社,家居环境,宴会环境,波兰,珍珠港,斯大林革勒都是细微的描写到了一块石头的地步,可见作者的功底深厚。
现代许多小说,他们追求的是一些意识流,后现代,荒诞的东西,给读者一感官刺激,在那些小说中的战争写得寓意深奥,更加抽象。但看完herman wouk的小说,你才能真切感到写实的作家对历史所担负的责任,绝不比其他作家来得少,他让更平凡的现代人能够深入而不苦涩的了解了二战的历史。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三):战争与回忆未完待续
这两册总计七百多页的大部头不知不觉也被我看完了,读起来很有意思,主人公作为美国情报员辗转了纳粹德国、英国、苏联,会见过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作为情报官我想这应该也是可以炫耀一辈子的事了吧!但维克多却志不在仅仅做一个情报官。一心想回到海上指挥一艘属于自己的战列舰,又是一个老人与海的励志故事啊。。。
这时美国也加入了世界大战的漩涡里,小说也来到了尾声,维克多看着被日本人偷袭的海港,一艘艘被炸毁的舰只,夜晚笼罩着整个珍珠港,此时黎明即将来临,而主人公也迎来了自己的归属,命运的齿轮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碾压每个人。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四):战争的背后是破碎的心灵
这本书和姊妹篇战争风云是一起读的,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随着亨利虚拟的主角一家到处辗转,一点点为大家呈现战争背后的很多故事,全书读完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通过对亨利家的变化表现出战争对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影响,不过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用自己的文化背景体会到的,未必是作者写作时的本意,因此我也只是说个人在阅读时候感到的那种战争带来人们对未来的迷茫,对身边关系的冲击,有一种很伤感的无奈,另外一点,就是对犹太人的迫害了,尤其是娜塔莎不停的躲避不停的逃跑,最后也被关进了集中营,以奥斯维辛等集中营为中心的,关于犹太人命运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也许以色列建国也是当时战后的一种呼唤吧。同时也在想,我们是不是也缺少这样的作家,只有一个张纯如,可是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她,想想不能不让人觉得悲哀,本来想写个短评给自己留个记号的,结果字数超了。
《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上下)》读后感(五):很优秀的作品
当亨利在1945年坐在花园里的小石桌上吃午饭的时候,罗达微笑地看着他说:这里有一封拜伦来的信,他已经是潜艇艇长了……那一瞬间他以为他回到了1939年,有次他工作回来,罗达也是这样的微笑和这样的语气告诉他,他们的二儿子拜伦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他醉心于一个美丽的犹太姑娘。
但其实,已经过去了六年了。而这六年里,简单地说来,对亨利的改变是,他从中校变成了中将,他从父亲升级到了祖父;他的大儿子华伦在中途岛海战中殒命,那个犹太姑娘已经成为了他的二儿媳,当时还在奥斯威新生死不明,同时,他已经与罗达离婚。
一个普通、温馨又曾经十分牢固的中产阶级之家已经变的支离破碎。当然想当于当时的大部分人,他还算幸运,非常幸运。
我特别喜欢书里面的大儿子华伦,他有着我梦想中的男人的大部分优点:他当机立断又善于磨练自己,他善于追求他要的女人以及他要的自由,他有他的天真,但同时也负着他的责任。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同时也有渴望和平的普通男人的渴望。
当然这只不过是个虚构人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的无数条生命则是真实的。被送入毒气实的犹太男女,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饿死的苏联老幼,被原子弹瞬间消亡的日本平民……而在执行这些军事任务的军人,无一必须要报着我们是在“为正义,为尊严,为更多人的生存”这样的自我催眠而战斗,如果战争不过是政客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那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释生命的意义呢?
在我们的武器杀伤力越来越另人目眩的今天,在战争已经无法考验出人的尊严、勇敢和智慧,只是单纯变成政客们的沟通手段的今天,我想人类的历史、文学、哲学、美术、舞蹈……这一切既吃不饱又穿不暖技能但实在地可以体现出美的人类文明更应该发扬光大,他们的作用就在于,希望可以因为世界太美好,所以让人人都怕死。真的,希望人类稍微怕点死。起码我们该知道,到底有什么东西,真正值得我们自愿付出大自然的最高献礼——生命。
最后就可惜一点,更希望看见国内有这样的优秀作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