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摘抄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是一本由肖复兴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一):真正感动我们的就是生活的细枝末节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字质朴平和,他笔下的故事虽然多是很平常的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却是令人感动的。
就像他在评论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常谈》时说:“真正感动我们的就是生活的细枝末节,而文学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细枝末节,把人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涟漪描绘出来,勾勒出来。”
他写的文章也是讲那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描绘勾勒出来,就说这本《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这里写下的那些故事真的是平常容易被这折叠、被忽略的日常,“女人和蛇”也是他这本旅美随笔集里的一篇。
《女人和蛇》这篇说的是一个老太太养了一条蛇的故事,重点不在于蛇,而在于这位老太太,这位女人,她舍弃了优越的工作去一个小镇当一个自然中心的工作人员,蛇竟然能与她成为朋友,是因为这条蛇也通人性,知道这位女人是真心待它,因为她是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她的心灵和大自然相呼应相一致。
大家评论他“写普通人的形象,不是用平面的、静止的单一写法,而注意生活的纷纭复杂与人物多样的性格,给读者一种立体感。”,这本旅美随笔不同于一般的旅行笔记,他在写异域风景的同时更侧重于对普通人的描写与刻画。在他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饱满的形象,他们不是孤立的,在作者的观察和接触中,通过对人物的外形描写、语言表达、和作者视角心理的揣摩来分析他们以及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影响。
他带着我们去参观美国的风貌,那些村庄的迷人风景,细腻而优美,在旅美期间,遇见的那些人,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的记录,从中表现了他们的性格与人情。
肖复兴曾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长。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在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观点很有理,人在年轻时就是要多去漂泊,才会有像他写下的这些这么多感悟,而且,人在漂泊、旅行的过程中、眼界和心界都打开了,沉淀的回忆也更深厚了。
他旅居写下的这些随笔,其中不乏深刻的见地。他在美国乡村看到那些被保留着的旧谷仓,于是很自然地对城镇化建设拆旧立新提出了看法,虽然很多人认为新比旧好,但是拆了旧了,就忽略掉了旧房子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价值。就像加拿大学者雅各布斯曾经说过的“旧建筑是不能随意取代的”,这些在旅行中的感悟、见地是深刻的,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二):所谓普通人、普通事,其实并不那么普通
收到《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愣——因为书名没看懂,可以说是不知所云。最后才知道,《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是作家肖复兴的一本旅美随笔,一共收录了70篇,其中或者写旅途见闻,或者通过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来对人做素描似的再现,或者写美国小镇和乡间宁静、淳朴的风貌……总而言之,节奏舒缓,适合于一个静静的午后,端一杯茶,然后一篇篇、一页页地读。
先说一下书名是怎么回事吧。《女人和蛇》其实是其中的一篇散文。本来还以为这个题目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意思,结果却不是这么回事——写的确实是一个女人和蛇之间的一个真实的小传奇:一位老太太与一条蛇之间已经长达十三年的缘分!蛇的性格无从捉摸,但老太太还真是个性情中人,心直口快,热爱大自然——所以她才能够与一条小蛇之间建立亲密联系,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那条蛇。而且,老太太十三年前是在展览馆门口遇见那条蛇的,在这个展览馆她甚至一路从一名志愿者成为了一名正式工作人员——无疑,这是另外一种难得的缘分。说的好像是人与蛇之间的事情,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在说人,人才是最有活力、最为灵动的“那一个”。
接下来就是“美国折叠”。这个标题其实没很明白——即使是读完了全书,也仅仅找到其中的一篇《折叠之艺》,料想大概相关吧。其实这本旅美随笔,亮点倒不在于书名,而是在于内容。70篇随笔,在肖复兴的笔下流淌着,看似无意,却都在顽强地执着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只有有心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那些足以引起自己共鸣的故事。
肖复兴的旅美随笔总体节奏非常好,仿佛化身为一个“导游”,带领广大读者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图书馆、街道、广场、博物馆等场所“云端”游览。不仅仅有建筑物、有人,还有更多的故事。这些都是历史。可以说,道是寻常却奇崛,都有各自的故事——却不需要把自己代入进去,只管边“走”边看,随记于心。
美国其实算不上是一个很有历史厚重感的国家,但200余年的立国史,依然足以留下不少的“印记”;虽然比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短暂得多,但他们值得学习的一点却在于,有一些有识之士会有意识地留下某些东西,以供后人重新拾起记忆。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人,也便成了路。所谓历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恒存在,能够流传下来的,其实最值得信任的就是历史的记载。深入了人心,便深入了骨髓,也就很难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磨灭。
所以不妨想一想,即使每一个普通的人,即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难道就配不上在历史的“记录簿”上留下一笔一划了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譬如,那位与一条蛇建立了十三年“友谊”的老太太,不是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了吗!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三):人,城市和故事
人,城市和故事
评《女人和蛇:美国折叠》
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觉得代入感不强。关于游记,最吸引人的就是故事了,但书中的很多篇游记,不仅是陌生的城市环境,还有陌生的文化背景,加上对作者也不是很了解,所以读起来比较费劲。还有一点对书名有些费解:为什么叫女人和蛇?想吊起读者的胃口吗?美国折叠是想说明什么状态?
因为费劲,所以阅读的速度就比较慢,但是还是坚持读下去。当读到“因为和青春联系在一起,学校才叫母校,才会叫人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想象回家一样回来看望她”,我一下子被作者折服了,这么简单直接但又深刻的道理,我以前怎么没有总结出来!《女人和蛇》是书中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作者遇到了一个女人,她养了一条蛇,这条蛇不是《农夫与蛇》中的蛇,而是和人相处融洽不会伤人的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作者的美国游记,记录的是他在美国的见闻,展现的是他眼中的美国生活,以及生活背后的人性和文化,还有他对于人性、文化的思考。折叠的意思便是通过故事展现的生活细节,通过思考总结的人性思考,来去往复之间的过程。便是在“折叠”的过程中,得到了人生的启示。作者肖复兴老师是一位资深的作家,他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对于城市的细心品味,对于人生的深入思考,最终将他在美国异乡的生活思考“折叠”成这本书给我们看。
经常听到这句话:城市,是朋友的城市,从朋友的嘴里听到这个城市的故事,从朋友的视角看到这个城市的角度。肖复兴老师通过自己在美国的朋友,以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就了这本书;我们通过《女人和蛇:美国折叠》,也看到了肖复兴老师眼中的美国城市和美国故事。肖复兴老师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艺术家,每个城市每天发生的故事,折射出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展现着个体的生存智慧,肖复兴老师站在一个旁人的角度去描绘这些城市,叙述城市中的每一点艺术上带来的温暖,讲述每个中国爸妈在美国不容易的故事,还有在异乡城市中感受到的文化差异和人情冷暖,便是这本书最大的温度。通过阅读和查询,才知道肖复兴老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他有一位同样是作家的儿子在美国,他去美国的故事,一边是体会美国城市和文化,另一边也是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和《女人和蛇》一样,书中有很多篇章都是中国文化看起来很不相同的现象,比如说帕蒂·史密斯关于“写作是出力的苦力活”,着实让我颠覆了对写作的看法:原来还可以这样!美国城市进程的发展,也让每座城市更具有人性的温暖。很多人有了钱不是尽情挥霍,而是将自己的金钱变成艺术馆或者图书馆,这和很多福建的南洋华侨回老家建学校、修公路一样,很有公益精神。每座城市、乡村都融入了艺术家和当地民众的特色,显得更有人情味了。二十年前,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里有很多“逸夫楼”,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出现以捐赠者冠名的教学楼,这是中国公益精神的发展,相信以后还会延伸到社区、艺术馆、博物馆等其他的公共场所。
我也想起了读这本书的过程,从开始的陌生到中间的欣赏,从过程的品味到最后对作者的熟悉,这其实也是在一个城市里慢慢适应的过程。认识一个人,再认识一个人;有了一个故事,又有了一个故事……然后,一天天过去以后,当我们觉得呆滞这个城市很舒服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我们认识了这个城市。
20201130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四):《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旅居异域的感悟与观察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旅居异域的感悟与观察
肖复兴是成名已久、著作颇丰的中国作家,《女人和蛇:美国折叠》一书,是他旅居美国数年的随笔集,记录了他对于美国社会、风土人情的感悟与观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多是吾辈读书人的梦想。
现在读书的途径很多,实体店或网络店买书、图书馆借书、阅读器或手机读书,都可以。
行万里路,虽然人们每天都在运动,但大部人都是在重复轨迹,很多人别说出国,就是中国也没有走遍过,例如笔者。
所以说,既然自己还没有达到行万里路的目标,那就想借助别人的腿和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肖复兴的《女人和蛇:美国折叠》,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书中有七十篇随笔,大多是他在2010年至2016年左右旅居美国期间的作品。
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总想去外面看看。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新鲜感,注意力也上来了,观察得会更仔细,更能做一个有心人。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别人熟悉的地方去。事情就是这样,没到过的地方就是值得一去的地方,没看过的事物就是需要看一看的事物。
肖复兴驰骋文坛数十年,文笔优美老辣,其风格不是那种排山倒海式的锋芒之势,反而象是娓娓道来的涓涓细流,对于人和事能够不厌其烦地详细描述,善于从生活之细节中发现许多写作的素材,善于结合景物描写、历史评论、日常小事写随笔,从中足见肖复兴的散文造诣。
人的一生有限,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人究其一生,不可能读尽世间书,也不可能行尽天下路。
读的每一本书,都是你和书的缘份,行的每一里路,都是命运注定的脚步。所以说,知易行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有些地方,去过几次或一次之后,再去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了,甚至于这一辈子都不太可能再去了。这或许也就是人们旅行时新鲜感注意力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吧。
尤其是国外的这些地方,可能对于那些商业巨子、文体巨星来说,地球就是个地球村,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没有去过的存在。
看看肖复兴在《女人和蛇:美国折叠》里的描述,只能是努力地去寻找代入感,因为他描述的是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这种情绪上心理上的共鸣不容易找到。
当然,他也不是一味写景,主要还是写观景过程中的人和事,毕竟不是旅行指南,而是将自己旅行的感受写下来。
平时人们对于美国的印象,主要是通过新闻和影视剧了解,现在通过走出去的人,来听听他们对于美国的真实感受,能够稍微加深一些理解,如果要切身感受,还是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样。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20-9-1
定价: 58.00元
丛书: “述往”丛书
ISBN: 9787200157291
2020.11.20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读后感(五):《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时睛 时雨 时惆怅 时欢悦
刚刚读完肖复兴先生的《女人和蛇:美国折叠》。这是一本肖复兴先生的旅美随笔集,收录了肖复兴先生的70余篇文章。
读这本书时,恰逢阴雨天气。阅读间隙,随手在微博记下寥寥数字——
读散文的心情
时睛
时雨
时惆怅
时欢悦
……
很喜欢肖复兴先生的这种文字记录方式。走过的城市、偶遇的路人,在先生的笔下鲜活着、灵动着。
与书同名的文章《女人和蛇》初以为是讲吉普赛女郎和蛇的故事,其实不然。文章中提到的女人是一位将小蛇养成大蛇的老太太。13年的时间,老太太将一个欲爬进展览馆的7寸小蛇喂养成了一个七八米长、碗口般粗的大蛇。
老太太说,这条蛇特别喜欢巧克力的味道。只要老太太吃过巧克力,蛇远远就能够闻得到,就会显得很兴奋。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老太太每一次喂食的时候,蛇都会要老太太张开嘴,看看有没有巧克力。
这是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有趣的故事之一,为此我特意去网络上寻找有关蛇与巧克力的故事,不过都没有找到,也没有查找到蛇是否喜欢吃巧克力。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马蜂窝的。肖复兴先生居住的房子后院里,先是草坪里后是松树上,先后出现马蜂窝。先生家人请不同的专业人士来处理马蜂窝,草坪里的请的是一家清理公司,松树上的请来的是一位独立工作的专业人士。
清理公司的人先是勘查,几日后开来一辆大卡车。独立工作的人同样先是观察,不过几日后开来的是一辆普通的小轿车。
肖复兴先生先后看着两位专业人士忙碌,喷雾器、高压水枪、折叠长梯、电锯……各种工具轮番登场。肖复兴先生在敬佩他们业务专业之余,对账单的专业化也颇多感慨。这两次专业捅马蜂窝工作,肖复兴先生收到的两份账单分别是120美元和210美元。
读到此处,我暗暗咂舌。想起小时候,和淘气的小伙伴跑到树林里捅马蜂窝的情景不禁失色,若那时知道捅一个马蜂窝能够收入这多美金,是不是小伙伴们就多找几个练练手了。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马蜂窝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捅的,弄不好真的是面目全非,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说,捅马蜂窝这件高危的工作还是请专业人士比较好。
整本书中令我感动的还有一位父亲。
这是一位带着三个孩子骑自行车的父亲。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只有五六岁,一直在父亲的庇护下奋力地追赶着哥哥姐姐。肖复兴先生说,在国内,这般大的孩子多是坐在父亲开的车里,鲜少有骑车出行的。肖复兴先生说,看着这位父亲骑在最后面,像老鹰展开羽翼守护着他的鹰雏的样子,如一条彩虹在荡漾。
我记得孩子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孩子父亲提议带孩子骑车去图书馆。我们常去的图书馆距离我们家有近20公里的距离,父子俩吃过午饭就出发了,到晚饭时回来,两个人都是灰突突的。
不过,虽然半是尘土半是沙,孩子依旧不知疲惫,他把肩上书包里的书一本一本拿给我看,说这些都是他自己挑、自己选的。
孩子的兴奋感染了我,让我突然有些泪目。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来自自身的行为示范。就好比我们希望孩子多读书,不如我们自己多读书,多给孩子推荐好书,久而久之,孩子自会有自己的阅读喜好。
1957年,沃菲尔德·奇克在父亲将麦斯威尔庄园交给自己22年后,决定将它捐献给国家。这个曾经的私人庄园取名为纳什维尔艺术与园艺之家,于1960年正式对外开放。
乔尔·奇克是麦斯威尔咖啡的创始人。1929年,乔尔·奇克用卖咖啡三十七年赚的钱买下了这片面积五十五英亩的土地,在此建造自己的庄园。遗憾的是,庄园建成之后,奇克夫妇只在此住了短短两年就相继离世。
肖复兴先生说,一个家庭和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和艺术的联姻,在时空的交织中,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
虽然没有机会亲临麦斯威尔庄园,不过在肖复兴先生的描述下,对麦斯威尔庄园生出了一些憧憬。
《女人和蛇:美国折叠》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不仅因为肖复兴先生以文字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还因为阅读带来的那份美好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