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之极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书之极读后感精选

2021-02-03 03:5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之极读后感精选

  《书之极》是一本由王骥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之极》读后感(一):这本 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竟然集合24位顶级艺术家作品大展

  

在近期评选出的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中,一本集合了达利、安迪·沃霍尔、亨利·马蒂斯、马克·夏加尔、赵无极、朱德群、常玉等24位大艺术家“手作书”的极致之书——《书之极》脱颖而出,成为瞩目焦点。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艺术家手作书的“教科书级别”出版物,它的出版填补了此类图书的空白。记者近日来到《书之极》作者王骥家中,亲眼看到了这本最美的“艺术家手作书珍藏宝典”,还参观到了王骥收藏的各种手作书藏品,令人大开眼界。

十多年不换房不换车 收藏书中的“金字塔”“艺术家手作书”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王骥告诉记者,很多艺术大师同时都是“做书达人”,他们会和诗人、设计师、装订印刷技师合作,亲身参与到书的设计、调色、制版、装订等过程中。他们参与制作的书,综合了版画、文学、印刷书、纸艺、字体设计、书籍设计等多种工艺,不仅是一间间纸上美术馆,更是时间和空间交融的艺术,称之为书中“极品”也毫不为过。《书之极》的出版人张向东这样评价“艺术家手作书”:“或是一个画家和一个诗人聊得兴起,或是几个雕塑家在一起喝了几杯,也可能是某一个艺术家在庭院里抽烟斗,抽着抽着,一个绝妙主意电闪雷鸣般出现,工作室就在隔壁,纸张笔墨优良,工具齐备又就手,动手开干,做出来大家各留一份自己玩,这些东西就是这一本本艺术家手作书。把这些称之为‘书’,不如说都是那些在审美和技术已臻化境的艺术家们,忽然迸发又无处搁置的灵感琥珀。”然而,由于艺术家手作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极高,所以书的数量也极少,在拍卖市场中价格十分高昂,藏家惜售,所以不为绝大多数普通读者所知。在国内,艺术家手制书也仅在艺术圈、书籍设计圈隐秘流传。王骥透露,十几年前,他在博洛尼亚的艺术展上第一次见到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艺术家手作书,立刻就被其“匠心独运的装帧方式,粗糙厚重的毛边手工纸,书中版画精美的色彩搭配”所俘获,当即用超过3000本普通书籍的高价买下,从此入了“艺术家手作书”的坑,一发不可收拾。这十多年来,他以“车子十年没换,房子十四年没换”为代价,通过拍卖、旧书店、朋友介绍等渠道,先后收藏了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他邀请张向东、熊亮、张立宪、沈颢、令狐磊、范致行、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等“爱书人”好友来家参观,观者无不惊赞,感叹世界上还有这么精彩的东西。于是,张向东撺掇他:“这是书里金字塔式的存在,一万个人中也不一定有一个人知道,你应该写一本书让更多的爱书人了解。”

从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中选出24本精品打造《书之极》在朋友几次三番的鼓励之下,王骥2019年初把公司托付给同事,开始闭关写作《书之极》。他从收藏的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中,选出了常玉、安迪·沃霍尔、亨利·马蒂斯、萨尔瓦多·达利、君特·格拉斯、马克·夏加尔、赵无极等24位艺术家的手作书作品,不仅逐一讲述它们的故事,讲解这些手作书在他们艺术生涯中的坐标,剖析其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何以为书之王国中极致的存在;王骥还从收藏家出发,讲述他与手作书的接触和收藏经历。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资料,王骥跑遍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为一个名词翻遍维基百科,还找到了多位意大利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教授,从不同方位去了解艺术家不为人知的秘辛。为了通过图像最大可能还原艺术家手作书的魅力,王骥前后更换了三位摄影师,最后确定由王牌摄影师闫实负责24本书的拍摄。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王骥在自家地下车库搭建了一个专业级摄影棚。为了展示手作书的全貌,他还买了一架4米高的梯子,并制作了许多固定装置来完成拍摄。王骥还特邀两次摘得“世界最美的书”、十一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项的著名设计师潘焰荣,不惜工本从中国台湾、日本、德国定制了6种不同类型的纸张,由中国印刷质量最高的机构雅昌负责印制。而潘焰荣之所以参与《书之极》项目,也正是因为他被这些艺术家手作书深深吸引,惊叹于“书原来还可以这样设计”,很多创意都是他没有见过甚至没有想过的。

看一本书相当于看24个私人订制艺术大展功夫不负苦心人,《书之极》才刚刚出印厂,就毫无悬念地获得了2020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评委会对于其设计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给予了极高赞誉,认为其表达出了“极致之书”的概念。拥有这本《书之极》,就相当于拥有了24个私人订制的顶级艺术大展,可以在翻阅的过程中全身心尽情享受。

翻阅这本《书之极》,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大师达利登峰造极的版画作品,艺术先锋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的各种标志性形象和艺术家本人签名,意大利雕塑巨匠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凸印铜版画和纸上雕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大胆不羁的绘画,近年来屡次创造中国艺术家拍卖纪录的常玉所作的南宋山水构图版画作品;还有特意为盲人设计的手作书……王骥希望《书之极》可以帮助读者打开艺术家手作书奇妙世界的大门,他说:“艺术家手作书的最终呈现,既是文字的艺术化呈现,又是画面的文字化表述,所以阅读艺术家手作书的乐趣,就像是在看伯牙与子期一样,可以看到艺术家与诗人、文学家的惺惺相惜,可以看到他们那种琴瑟和鸣的交融,这种跨越了时空与种族、语言障碍的交流,相对于二维的画作更能拉近我们与艺术家、诗人的距离,也更有助于我们去读懂艺术家创作时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据悉,作为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书之极》还将代表中国参加2021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编辑:金力维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0-12-16 10:36

  《书之极》读后感(二):常玉、马蒂斯、达利…大艺术家们的手作书,你见过吗?

  

许多大艺术家都是创作的“多面手”,比如毕加索醉心于陶瓷,马蒂斯喜欢剪纸,达利爱好发明各种超现实主义的家具……奇异的龙虾电话和红唇沙发想必你都见过了,但是,你是否看过大艺术家们的手作书呢?

这本《书之极》就是一本集合了24位大艺术家手作书的书,也获得2020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艺术家手作书的出版物

有人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就会有人收藏艺术家其他的各类“偏门创造”,其中一个小众品类,就是艺术家手作书。这类书籍一般没有固定的形态,通常是艺术家给予书籍独特的设计,并亲手排字绘制、印刷和装订,将文字、图片、纸张、手感和墨色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艺术家手作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极高,所以书的数量也是极少的,在拍卖市场中的价格自然十分高昂。它也不如艺术家作品的能见度高,能够在各类展览中被赏见。在国内,艺术家手作书也仅在艺术圈、书籍设计圈隐秘流传。而这本《书之极》正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艺术家手制书的出版物,它的出版填补了此类图书的空白。

《书之极》的作者王骥,亦是一位资深收藏家,他从收藏的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中甄选出24本,其中囊括了达利、亨利·马蒂斯、马克·夏加尔、赵无极、朱德群等现当代艺术大师的手作书。《书之极》里不仅有对这批手作书的详细介绍、艺术家人生的故事简述,还有王骥从收藏家出发,讲述他与手作书的接触和收藏经历。

艺术家创意实验的集中展示

《书之极》的序言由艺术家徐冰撰写,他在文中指出:“虽然一本艺术家手作书的体量不大,却综合了多种表达手法,往往包括了文学、印刷术、纸艺、字体设计、书籍设计及装订,也涉及触感艺术、互动艺术,又是时间和空间交融的艺术。”

因此可以说,艺术家手作书就是艺术家创意实验的集中展示。比如1930年,常玉受邀为法语版《陶潜诗集》创作的版画,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位一生都在“逃离东方”的华人艺术家,所逃离不开的东方内核。

常玉生前默默无闻,直到近二十年来,他的作品才多次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油画作品。目前已知常玉只画过四幅具有传统中国画意境的作品,而这本《陶潜诗集》就收入了三幅,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常玉创作的版画插图,法语版《陶潜诗集》1930

诗集的设计和装帧较为质朴,常玉独具风格的水墨版画插画,配上诗人梁宗岱翻译的陶渊明的诗句,让这本《陶潜诗集》意义非凡,向法国广大的诗歌爱好者传递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

《书之极》中《陶潜诗集》书影

大众熟悉的艺术先锋安迪·沃霍尔,他的书籍设计也和他的艺术作品一样,独树一帜。从50年代开始,他便出版了一系列艺术品书籍。Andy Warhol‘s Index是他第一本批量制作的书籍,也是一本立体书。 书中记录了聚集在他的工作室“工厂”里的众多艺术家们创作和生活的故事,艺术家本人的访谈也贯穿于整本书。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的标志性形象,如金宝汤罐头、香蕉、飞机、花朵、唱片等,还有艺术家本人多达15处的签名,遍布书中。

安迪·沃霍尔的立体书,Andy Warhol‘s Index

整本书用喷墨打印,封面和封底使用了烫银的工艺。书中设计了11处的立体场景,让这本手制书趣味十足,成为一本给成人阅读的童话书。比如下图书中的某页,黑白两个人像拉出一个红色的手风琴,立体弹出的设计在当时颇为大胆。

如果雕塑家做书,他会如何在纸上实现自己的雕塑技法呢?阿尔纳多·波莫多罗是战后意大利雕塑界代表性的巨匠之一,他的雕塑 “马可·波罗之门”还曾放置在了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的门口。裂纹和咬噬效果是他雕塑作品中的标志性元素,这些元素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手作书《玫瑰与天空之喜悦》中。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纸上雕塑,《玫瑰与天空之喜悦》,1993

凸印铜版画的工艺使得整本书就像一本纸面雕塑的集合,立体的肌理感强烈而突出,给予了读者观感与触感双重的乐趣。

把书安静地呈现给读者

设计师潘焰荣第一次看到收藏家王骥收藏的这批书时,不是一张张图片,而是扑面而来的手作书实物。当时,王骥在家中把这批书摊在地上向潘焰荣做了展示,这就是潘焰荣构思《书之极》设计的开始。

“把一半书放在白色背景上,一半放在黑色背景上。”潘焰荣由看到书的第一场景想到了这样拍摄书籍图片的方式。他希望以此使得艺术家手作书能够形成一种场域,在后期书籍的设计中形成一种理性的编排,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体会到书中的结构关系。

除此之外,复杂的工艺、品种繁多的纸张、技术难度的装订技巧等等多余的想法都被潘焰荣抛弃了,因为他觉得书籍内容本身已经足够好:“我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安静地呈现给读者,希望它能轻松点。” 因此整本书的装订使用的是线装的骑订套贴形式,让书口呈现出自然爬坡的形态,黑白背景下拍摄的书籍就这样交替呈现,产生了独特美感。封面乍看之下只保留了书名,但是覆盖在书名上的长方形元素,实则象征了书本的形态。

二封中则强调了作为书的长方形视觉符号

书中图像的构成配置也形成了一套章法,比如文本的编排,多处留有黑白全空页,让读者在阅读期间得到停顿、回想的机会。同时,中英文均使用了无衬线体使之协调排布,最终使得字的体量感得到了统一。

纸张材料上,本书不惜工本地分别从台湾、日本、德国订制了6种不同类型的纸张,它们被应用于书中不同手作书的呈现里。比如第3-13帖为60g特度彼岸樱花短纹纸,而第14-74帖使用的是80g特度德国melo纸等。

雅昌的高品质印刷覆盖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纸张上,使全书的图像印制精致度极高。一些特殊部分还应用了异质纸印刷粘贴,使书的翻阅产生了一种瞬间的节奏触感。正如“最美的书”官方评语所言,排布设计、用料、装订的多重细节让《书之极》成为“一本厚重端庄而有历史感的设计作品”。

100本限量版:附带意大利艺术家Angela Occhipinti 版画作品

《堂吉诃德》《白羊座》

《书之极》总共出版千余本,还特别准备了100本的限量版。限量版的《书之极》带有编号及作者签名、礼盒包装,还附带了曾与毕加索、米罗、杜尚等艺术家一同工作过的意大利艺术家Angela Occhipinti亲手制作的蚀刻版画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Angela Occhipinti生于1933年,是一位在版画、手制书等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她先后制作了70多部艺术家手作书,其中一部由阿根廷大文豪博尔赫斯作序。《书之极》中,也有收入Angela Occhipinti于2005年制作的一本手作书。

注:(《白羊座》和《堂吉诃德》两幅版画购买时版号及版面随机发送)

另: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Artron雅昌

  《书之极》读后感(三):纸面上的惊心动魄

  

2020年最后几天,买了一本书。应该是我买过,单本价格最高的书。获得了一种“不过了”的冲动豪爽快感。很早就很期待这本书。知道王骥老师要写这个书时,就已经准备好无论如何出版时候都要买一本。

灯光下开封的《书之极》

书收到后,一个大纸箱,很沉。打开,白色的另一个纸盒子,塑封。一片洁白。只在角落贴着一枚三角形烫金贴纸,写着“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书之极》王骥著。”虽然后来我打开书以后,对这个称号无话可说。但疑惑还是不轻,怎么书刚出来就被评选奖项?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书一开始就奔着牛逼去的,所以请了相当牛逼的摄影师,请了相当牛逼的设计师,在中国最好的印刷厂印刷......无所不用其极。就这么飞机带坦克的,冲进一堆刀枪剑戟里,获个奖那还不是探囊取物。所以这本书堪称大制作,类似于游戏里的3A大作,1,开发成本高,2,开发周期长,3,消耗的资源多的制作。如果只看工艺品质的话,这本书秒杀所有大开本精装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妈呀,这是不是也预示着以后的实体书会在这种路上绝尘而去。既然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那么做为实体书,干脆就搞成电子阅读无论如何也不能比拟的样子。)那天点出去的付款数字,现在都变成一张张惊心动魄的纸面落在我手上。有一刻心想,搞不好还买便宜了。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书做再好,也只是一个鞍。最后大家看的还是内容。因为我事先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什么,会放什么内容的书,所以期待已久。事情要从一年多前说起。这两年我和总指挥都对做手工书这件事兴致勃勃,总指挥更是全身心投入带着大家做摄影书尝试。我们从前年开始做了很多关于手工书七七八八的,这事儿被张向东知道,他就说,“哪天带你们去看一个朋友收藏的书,都是大艺术家手作书,那才叫书中极品。”向东这种人有个能成事的人的普遍毛病---言出必行。之后没过多久我们就去了。 那是第一次见王骥老师,一枚长发飘飘内蒙猛男,迅速认了个老乡,后来得知他是呼伦贝尔盟那边的,我是巴盟那边的,老乡这事儿就搁一边了。内蒙人都知道,从巴盟去呼伦贝尔坐火车还得路过北京。反正不管怎么说,为了看书,先套个近乎。那次是直接去他家,进屋是一间小客厅,第一眼就看到了王骥老师各种画作收藏,正面墙上挂着四张颜色鲜艳的丙烯作品。看的出来画的是堂吉诃德,没见过,一看签名----“王广义”,旁边挂的是奈良美智的一张小画。还有微博上老树的画(全都是原作)。我们在正中小桌子前坐定,王骥把桌面上的电脑搬下去,就上楼取书,书都在楼上。因为比较多,我们也跟着去帮忙,楼上其实就是个阁楼,里面放着一张大床,大床对外的一边立着面大书架,隔开了空间,书架上就全都是书了,大多数书都很大,堆在书架另一侧的书桌上,从天漫到地,床上还放着一溜,仿佛是用来压被子的,总之就是一种睡在书堆里的既视感。

那天我们看呆了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就是一个个全新世界。每打开一本,我们都要惊呼一声,哇!!!后来我都有点腻歪,怎么就这么一个感叹词。但是又不得不哇。那些书没有一本不出乎意料。简直就是全世界最有趣的大脑们纷纷登场,一个个都个性十足。哇那一声,完全就是条件反射。除去以前不知道的艺术家们做的作品,还有很多早就熟知的大师完全没见过的作品,比如常玉创作的中国山水。比如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立体书。比如君特格拉斯创作的石版画......有一次,我们一个读书群,有人读到了《铁皮鼓》这本书,对君特格拉斯喜欢的不行。我就说,看过他的一些版画。很劲爆。网上搜了一圈,翻墙也试了,啥也没找到。最后只好翻出了在王骥老师那里拍的照片,发了几张,群里炸锅了,纷纷表示奇妙难得,好好让我凡尔赛了一把。

那天在王骥老师家里翻书

常玉创作的山水版画君特.格拉斯的版画创作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纸浮雕艺术家手作书《书之极》中的呈现文艺青年防身利器《书之极》中拍的《砖》书安迪沃霍尔的签名页达利这浮夸的签名在《书之极》中,把每位艺术家的签名都单独用考究的纸呈现出来了

都是一些奇妙的书,因为不合常规,又都是大艺术家们灵感迸发又精心制作出来的。那天让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有这些书怎么就沦落到了王骥老师家里。王骥说起来龙去脉,说书说的和说书一样,但毕竟书太多,没时间都讲一遍,向东在一边着急“早就让你写本书嘛。这么多好东西,你怎么能只放在自己家里呢”。这就是我为啥一开始那么期待的原因。那些书实在是太精彩。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好奇。那天我们看到晚上,据说也只看完十分之一。

这本《书之极》,就是讲那些艺术家手作书的。且完美复刻。我翻着书越看越能体会到这本书为什么要做到这么极致。完全是将心比心出来的结果。首先那些艺术家们那么用心那么不惜成本的做出来的艺术作品,他现在要介绍给别人,起码在呈现上也要对得起那些原作。其二,初识王骥,完全是朋友对朋友的信任,他就毫不吝惜搬出来最好的那些,让我们先从最精彩的看起,说是艺术家手作书,大多数实际上就是艺术家们各种版画作品,这种东西出现在画廊里,一定是要装上框子,拉根线,让你伸着脑袋看。在王骥这里,洗干净手,就可以翻了。有一些浮雕效果的,王骥还一定要让人摸一下,感受感受这件作品原初力量。有些书明显已经要翻坏了,要知道,这些书哪一本都价格不菲呐!我都不敢翻,生怕一不小心弄掉一个角,赔钱还是小事儿,这艺术品就毁了。比方说我们看王羲之书法,有一个字不知道被谁撕掉了,那还不被骂上几千年才怪。王骥老师自己到很放松,那种从艺术作品获得喜悦想要与人交流的情绪盖过一切 。当然他没办法请更多人去家里,出本书就是一个对策,至少让那些原作以最接近原貌的状态复刻出来。毕竟后世的人们谁也没看过真的兰亭序,还不都是靠复刻版才得以保全和传播。其三。做为一个整天在这种书堆里浸淫过的人,自己现在要做一本书了,怎么好意思不玩儿漂亮点。这也是看那些书启发之下的必然结果。相对于那些原作,动辄就用价格昂贵的手工纸,或者有的干脆就上金箔,这本书反而算低调了呢。

精心设计过的东西就会让人逐渐体会到各种用心

这本书很大,但是很软

一反常态

所以你必须只能,摊开在桌子上看

于是就要坐正了

就有了看展览的姿态

打开书看到王骥写着

这就是24个艺术展

这用纸的工艺没咋见过这几年很多低调奢华的纸品都在炫这种效果,白上印白,黑上印黑。阳光一照,正反面叠加,我这是不是创作了个新作品。

这印刷,纤毫毕现

盲文那块,我不由自主摸了一把

确定就是个平的

当然,原作可真的是一块金属板

这个也是印刷,平的真的是平的

这种装订方式也很罕见

骑马封线钉

而且,没有切边儿

所以这本书的打开方式似乎更适合从中间开始

左边十二个,右边十二个

每个作者黑白相隔

目录都是设计成正反进入都可以

最后,其实也是最关键的。来说说对王骥文章的感受。以前没怎么看过王骥老师写的东西,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疫情期间转发十万+那篇《明人不拉暗Shî,意大利不抢手纸》。可把我乐坏了,后来看朋友圈里好多不同圈层的人都在转。王骥老师写文章流畅诙谐,游刃有余的很,这次我还发现他遣词用句也很讲究,好几个地方我还翻了字典。24本精选的书,是他4年来,收藏艺术家手作书的心路历程和故事。很私人,我一开始还担心只是泛泛的讲一些概念理论之类。后来读着完全沉浸在那些故事里了。比如他讲到有一次在拍卖场,和一位女士就一本赵无极的手作书争上了,硝烟弥漫,结果多花了翻倍的钱才把那本心仪的书搞到手,事后专门跑去问那位女士,是不是也喜欢艺术家手作书?女士告诉他,只是喜欢和那本书一起卖的纪念币。

所有东西都是配套发生的,一个因一个果的环环相扣。只有准备好的人,才会有所树立。似乎那些艺术书,能遇到王骥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不仅收藏的很好,有能力鉴赏。还慷慨大方带别人飞。对我们这些有幸看到实物的人来说,还有很多学习价值。很赞赏王骥在这本书里记录那段和他朋友Angela的对话“对艺术家而言,思想的观念和永不停止的实验是多么的重要,一幅作品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一切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在这点上,有人享受盗火那一刻,更多的人享受点火那一刻。都是美好经历。 打开这本书那天晚上,外面正在狂风大作,屋顶上乒乓乱响,似乎是房东家的鸽子连铁笼都被北风卷走了。到燕山脚下生活已经第六年,没经历过这么怒吼的冬日。等看完书,合上,外面的风也停了,眼前一片星光。隐约听见房顶的鸽子咕咕低声几句,一切又都恢复了宁静。

第二天我写这篇文章,要配一些照片,在阳光下又翻了几遍这本书,摇头24下感慨做工和用料,叹为观止。虽然向东在后记里说《书之极》指的是书里介绍那些书。不过我也瞅得出来他们的野心,在大众出版物里,这本书明目张胆就是奔着一个极致去的。这些人踏着时代祥云,令人愤恨。他们就是那些发明普及了1080P的家伙们,让你面对480P越来越食之无味。只能被迫提高感官享受。在这种斗争中,我总是一个失败者。无非时间早晚的问题。

听说王骥老师正被各种人撺掇要拿出来他那些宝贝

做一个展览

大家没准都有机会看到那些原作

不过《书之极》

已经是另一本有独立精神的书

  《书之极》读后感(四):他在北京蜗居30㎡,却坐拥价值千万的奇书

  

前段时间“一条”公众号有发表对王骥的采访,《他在北京蜗居30㎡,却坐拥价值千万的奇书》。采访除了介绍《书之极》和艺术家手作书之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两点,一是王骥家的照片,虽然只有30平米,但全屋满满的taste,随便一个角落都配得上精致,王骥不仅收藏艺术家手作书,还有很多艺术玩偶,比如Kaws、奈良美智,还有很多画作,真是让人羡慕。第二印象深刻的是,王骥说,2020年他的父亲因为心梗突发离世了,因为疫情,他没能及时从意大利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他父亲也没能看到书的出版,这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总有意外发生。问起疫情期间的幸福是什么?王骥说应该就是“有书陪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劝君更尽一杯酒,山河无恙话故人。”这种最后落脚在感情的punchline真是戳人泪点。这里把这篇文章贴过来,方便大家阅读,侵删。

王骥,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艺术家手作书藏家,

十几年来,他斥巨资收藏了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

却始终蜗居在30㎡的小房子里。

2020年末,他出了一本书——《书之极》, 旋即获选2020年“中国最美的书”。

它展现了“书”这个载体做到极致能做成什么样子。

常玉《陶潜诗集》

常玉《陶潜诗集》书中呈现了24位艺术家的作品:

有常玉、赵无极、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亨利·马蒂斯……

甚至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

艺术家手作书是以版画印制的技艺,

用手工纸张限量印制而成,

多的话印一两百本,少的全世界仅有一本。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玫瑰与天空之喜悦》

大部分艺术家手作书未经装订,

内页可以直接拿出来欣赏、办展。

还有的书就是几块木板、几件雕塑,甚至是一块砖,

价值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

珍品都被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

井上有一《俎》

1月初,我们来到北京王骥的家中过了把眼瘾,

聊起了他做这本书的初心,他说:

“这些东西看到的人少之又少。

我把它们称为‘纸面上的珠穆朗玛群峰’,

我想把峰顶的风景,和更多人分享。”

王骥刚过42岁,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逍遥自在,到处乱跑是他融在血液里的天性。

他大学时的专业是“电力系统与自动化”,和艺术八竿子打不着边,但他却偏偏爱上了艺术,和很多国内外艺术家成为了好朋友。

十几年前,王骥“入坑”艺术家手作书,一有空就在意大利的艺术书工坊、欧洲的旧书店和各种拍卖会上搜寻,斥巨资收藏了20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包括常玉的《陶潜诗集》,还有君特·格拉斯的《索菲走到了蘑菇丛中》。

法布里西奥·布拉吉利《砖》。这本书有极强的伪装性,看上去就像是大百科全书里的一本,打开后会发现,书里真的是一块砖。王骥觉得这本书表达了艺术家对目前空洞乏味的出版物的一种反讽。而在更多“参观者”看来,这本书是绝佳的文艺青年防身利器。

这些艺术家手作书虽然以书为载体,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达利、安迪·沃霍尔、马克·夏加尔、井上有一……许多顶级的画家、摄影家、雕塑家,甚至是装置艺术家,都曾创作过他们的艺术家手作书。只不过这些可以被“阅读的艺术品”,在中国还鲜有人知。

有些书存世量很少。像法布里西奥·布拉吉利的《砖》,艺术家本来希望做50本,但是实际上只做了5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损毁了3本,最后只剩下2本。一本在王骥的手中,另外一本在米兰的图书馆里。

雷蒙德·莫莱蒂《马萨达》。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书的外盒采用麂皮绒包裹,封面中央掏空,嵌入一块金属铜板,铜板可以取出单独作为艺术品存在。书中收录了19幅莫莱蒂的版画,用艺术家的视角和抽象风格的手法, 再现了2000年前马萨达之战中

与一般藏家不同,王骥很愿意和好友分享他的收获。他曾经把张向东、熊亮、张立宪、万能青年旅店乐队等人“分批”邀到他30平米的蜗居中,展示自己的所藏。观者无不咋舌赞叹:还有这么棒的书?!

“当然每次不能来超过4个人,否则就没地方站了。”

这十几年来,他不换房不换车,唯一不断购入的就是好书和好酒。几个月前,他艰难地从意大利回国,随身带了2个大行李箱,每个箱子里只装了一本艺术家手作书,“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看到了其中一本,出自西班牙艺术家乔玛·帕兰萨之手,重量差不多刚好重达20公斤,得两手并用才能把书拿起来。

亨利·马蒂斯《阿波利奈尔》。阿波利奈尔是法国著名诗人,马蒂斯对他极为推崇,为了纪念英年早逝的阿波利奈尔,他联合诗人、艺术家鲁维耶共同创作了这本艺术家手作书。从1941年做出决定至1953年图书出版,亨利·马蒂斯一直疾病缠身,因此本书的出版非常不易。

亨利·马蒂斯《阿波利奈尔》。阿波利奈尔是法国著名诗人,马蒂斯对他极为推崇,为了纪念英年早逝的阿波利奈尔,他联合诗人、艺术家鲁维耶共同创作了这本艺术家手作书。从1941年做出决定至1953年图书出版,亨利·马蒂斯一直疾病缠身,因此本书的出版非常不易。

2019年,在好友的“忽悠”下,王骥干脆关掉了自己的公司,专心为这些美丽的书写起了“传记”。又找来资深摄影师阎实、设计师潘焰荣来拍摄图片和设计图书,终于在疫情严峻的2020年完成了《书之极》的制作和出版。

据说,光是图片就拍了3个星期,图书打样也有十几稿,最后的成书纸张更来自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为“按照艺术家手作书的标准”呈现给读者“如亲眼所见般的效果”。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艺术家手作书的“教科书级别”出版物。

书出版后,媒体们纷至沓来,既想看一看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想看一看“书痴”本人。

为了方便展示,王骥把一部分艺术家手作书从阁楼的小书房搬到了客厅,堆了一沙发,墙上是荒木经惟的宝丽莱相片,五彩斑斓的,和这些美丽的书相映成趣。另外还有四幅王广义的画作,其中有3幅是堂吉诃德主题。

王骥说:“我觉得艺术家手作书的收藏也像堂吉诃德一样,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过程。既然我收了这些美丽的书,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了解他们。”

以下为王骥的自述:

比尔·汉德尔《梦想盒子》。盒子顶端上有浮雕效果的画面,均为纸做成的。盒子中放置了6张版画,其中3幅为凸印版画,盒子打开之后的6个立面,被预置了凹槽,可以将6幅版画分别挂在6个立面上。

我是从2007年开始收藏艺术家手作书的,前前后后大概收藏了200多本。在那个年代,中文语境里并没有和artist’s book相对应的概念,我们把它翻译成“艺术家之书”。

后来徐冰老师对它做了定义,把它翻译成“艺术家手制书”。而我从收藏的角度出发,把它翻译成“艺术家手作书”,更强调手作的部分,看重艺术家本人的亲自参与。

目前我收藏的艺术家手作书,单本最贵的几十万,有的书我可能会收藏好几个版号,就会花上百万的价格。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玫瑰与天空之喜悦》封面。他的版画和他的雕塑一样,具有极强的辨识度,采用了墨鱼的鱼骨作为雕塑的基本模具,这种技艺只在意大利近亚得里亚海中部的一些家族中流传。也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一技术,本书中的4幅版画具有极强的肌理。

我第一本花大价钱买的,是意大利艺术家阿尔纳多·波莫多罗(Arnaldo Pomodoro)的作品——《玫瑰与天空之喜悦》。

那是2010年,在意大利一个艺术展上,当时它摆在Lucio Fontana的画旁边。Lucio Fontana在艺术史上被称为“空间主义之父”,一幅画大概要上千万人民币。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书,能摆在Lucio Fontana的作品旁边出售?

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玫瑰与天空之喜悦》的内页。

翻开书,第一页就把我给震惊了。我从小也读了很多书,但是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书!书里的版画是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作品,他是我最爱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家,也是意大利最具名望的当代雕塑家。

意大利人卖东西都像讲情话,画廊主人对我说:每一本艺术家手作书,都在等待它的主人出现。这本书可能就是在等我的到来吧,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就把它买下来了。

回国了我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花了十几万去买一本书。我也挺佩服自己当年的决定,不过我从不后悔。这么美的东西能在我的收藏序列当中,真是一种奇妙的邂逅!

赵无极《亨利·米修诗选》

另一本让我花了大价钱的书,是赵无极的《亨利·米修诗选》,那是我2015年在国内的一个拍卖会上拍到的。

当时我就是冲着这件作品去的,也觉得应该没有人会跟我竞争这样一本书。不过比较特殊的是,有一枚直径大概在7厘米左右的赵无极的纪念币,跟这本书放在一起拍卖,可能是应卖家的要求。

结果拍这本书的时候,我前排有一个大姐,我举牌她就举牌。我就在想,难道艺术家手作书在中国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吗?想不通,没听过其他人有这种爱好啊。怎么办?

因为我势在必得,所以咬着牙也要把它买下来,最后比预期的价格大概高出一倍。

铜铸赵无极纪念币

拍卖会结束散场,我正好跟大姐走在一起,就问:您为什么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她看了我一眼说,其实我就是对纪念币挺感兴趣的。

我当时心里那个百感交集啊,心想大姐您早说啊,您要早说的话,您看我就一个起拍价格,我把这本书拍下来,然后把纪念币送给您。您也拿到您想要的东西,我也拿到了我的书,然后我省了很多钱,不是皆大欢喜吗?

别人当更值钱的艺术品, 我当没那么值钱的书

我不知道我的家是不是一条拍摄过的所有人物里最小的一个。房本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其实是一个小跃层,楼下是会客、厨房和餐厅的综合空间,楼上是“书房”和“卧室”。

因为没有地方,很多时候艺术品买回来以后,我就把框拆掉、送人,单独保留画面的部分。

马克·夏加尔《热带雨季的信札》。书中的诗歌出自一位非洲诗人笔下,诗人和艺术家这种组合,是艺术家手作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搭配。

在中国,很多人买艺术品不是买艺术,他买的是创作这幅作品的艺术家的名字。这件作品、这个画面,可能因为这个名字而变得值钱。但对于我来说,书籍本身比艺术家的名字更重要。

这也是我没有收藏毕加索的手作书的原因。我也没有收藏米罗的,因为我觉得他们做的书都不够好看。

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索引》。采用了立体书的设计,出版时被意大利评论家批评为“离经叛道”。

安迪·沃霍尔的这本书是我在德国的一个拍卖会上拍来的。拍卖的图录很简单,只有两张图片,我并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新的还是旧的,有损毁还是什么样的。

当时因为我人在意大利,而且没有固定地址,所以我只是下了一个书面委托,拍下这本书后就寄到我香港的朋友那里,直到一年多以后,我才收到这本书。

当我打开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精美的立体书,而且书里有15个安迪·沃霍尔的亲笔签名。

这绝对是意外的收获。按照艺术品的逻辑,这里每一个有签名的页面都可以单独裁下来,作为一幅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上。

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索引》的内页。

我在拍卖会上看到很多版画,其实它就是某本艺术家手作书中的某一页或者某几页。收藏者并没有把它当做一本书,他只是对书中艺术作品的部分感兴趣。 他就把艺术家手作书拆开来卖。

这样卖,最后总的价格可能比把它当成一本书来卖要高得多。但是对于书来讲,本来存世的量就不多,等于又少了一本。

常玉的《陶潜诗集》就是这样。常玉的作品最近几年的市场表现非常好,在拍卖的时候,这本书也常有见到。但有的时候只有书里的三幅版画,书籍的其他部分已经不在了。

迄今为止,我还从来没有卖过一件自己的收藏。

君特·格拉斯《索菲走到了蘑菇丛中》的内页插画。

大家都听说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和他的《铁皮鼓》,其实他不仅是小说家,还是个艺术家,一生举办过100多个个展。

他自己也说,我只在不画画的时候才写点文字。就写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真是“玩票儿”的最高境界。

君特·格拉斯的手作书中有大量的手稿、诗歌与绘画草图。

在收藏这本《索菲走到了蘑菇丛中》之前,我并不知道它是君特·格拉斯的作品,我只是单纯地喜欢这本书。

2015年,徐冰老师从我这里借了17本书去展览,其中就包括这一本。在开幕式上看到展签,我才发现它是君特·格拉斯的作品,就觉得这是对我眼光的一个肯定。

写《书之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里找到了当年君特·格拉斯创作这本书的照片,更意外地发现:君特·格拉斯的书是我的朋友安琪拉·欧其宾迪,手把手教他创作出来的。

8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20世纪的意大利雕塑》,金色雕塑部分表面镀24k纯金。

《20世纪的意大利雕塑》这本书,是八个意大利当代雕塑家联合创作的,他们都是公认最优秀的艺术家,到现在只有两个人还在世,其余6位都已经过世了。书完成后,基本上都被美术馆、基金会这样的机构所收藏。

这本书的秘密在于其实每个金属雕塑都是可以拿下来的,作为一个精美的雕塑作品而存在。书中有一页的背后有一个机关,是一个亚克力制作的吊坠的框。你可以把其中的任何一件作品镶嵌在里面,作为一个项链挂在胸前。除了阿尔纳多·波莫多罗的异形作品外,另外有7个作品,所以正好可以一周七天换着带不重样。

我对这书一见倾心,正好书的三个主创人员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手里还有大概十几本。我就问,有没有荣幸能够收藏你们手里的这些书?

结果他们开了一个会讨论,觉得我不是那种今天买了明天就卖了的人,是出于“真爱”,才同意了我的请求。我就把他们手里的这十几本都收藏下来了。

我家里kaws的玩偶,买的时候也很便宜,我当时是拿它挂衣服。朋友去到我公司,都惊呆了,说你用它来挂衣服?你知道现在有多贵了吗?可它就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买它,就是喜欢,从没想过将来有一天我会把它卖掉或者是怎么样的。

在收藏这件事情上,我的夫人从来没有跟我产生过矛盾,她充分信赖我,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幸福。

王骥和夫人袁媛与安琪拉·欧其宾迪(中)

像人生一样,永远未完成

一本艺术家手作书的创作,就像一曲爵士乐的演奏,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艺术家先要对创作作整体脉络的把握,然后请手作书工坊协助完成后面的工作:制版、用纸、定版、上色、装裱、裁切……最后一步才是签名、标版。

因为主要采用版画的技术,所以艺术家手作书发展的黄金时期,跟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完全吻合的。

《书之极》里收录了安琪拉·欧其宾迪的《版(板)》。安琪拉·欧其宾迪当年是跟毕加索、米罗、杜尚这些人一起工作的,现在已经80多岁了,她一共制作过70多本艺术家手作书,共计900多件版画母版。

安琪拉·欧其宾迪《版(板)》

书名“Tabula”是意大利语,既有木板的“板”的意思,也有版画的“版”的意思。

封面,封底都是木板,打开书,封二是一幅版画的母版。书里一共有4页纸,第一页,看到颜色很丰富,然后是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但是这个过程中它没有重复地涂金粉,就造成了一种效果,颜色越来越浅,直至无色。

随着版画中的印迹越来越浅,能从中看到时间的流逝。与此同时,因为这本书的母版已经在这里了,所以这也是唯一存世的一本。

米莫·帕拉迪诺《匹诺曹》,尺寸极大,重量超过10公斤,书翻开后宽度超过1米。

《匹诺曹》,在中国也翻译成《木偶奇遇记》,它的版画作者是米莫·帕拉迪诺,意大利一个当红的艺术家,和艺术家王广义是朋友,他俩互相给对方画过像。

故事里,匹诺曹是用木头做成的,这本书也是用木头做的。接下来的每一页都是《匹诺曹》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木板上的画全部都是用的手工拼贴上色。

因为这本书的尺寸过于庞大,每次都要放在地上来翻看,所以无意中也就产生一种“拜读”的效果。

书中的最后一页是一张小男孩的真实照片,外人看可能会觉得突兀,但其实这个小男孩是米莫·帕拉迪诺的小外甥。他正是出于对自己亲人的爱,才创作了这本艺术家手作书。

米莫·帕拉迪诺《匹诺曹》中的版画。与画面对应的故事内容,采用了1883年佛罗伦萨出版的原始版本。

其实人人都可以做手作书,就像做手帐一样,但是如果没有艺术家的亲自参与,就不叫艺术家手作书,叫“手工书”可能更合适一些。

有很多艺术家手作书是未完成的,书还没做完,艺术家人已经不在世了。

有一次我和安琪拉·欧其宾迪去一个艺术家手作书工坊。我看到一本书说:哎,安琪拉,这不是你的作品吗?

她惊喜地说:是的,这是我30多年前的作品,我都忘了它的存在了!然后她又把这些未完成部分的拿回家,重新制作。

萨尔瓦多·达利创作的艺术家手作书《巴巴奥》(Babaouo)。书籍的封面由一整张小羊皮包裹,封面压花烫金,书脊采用了五棱凸起压花工艺,装订极其考究。

还有一本书,是卡斯多内·马里亚尼送给我的,他是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的前校长。

他特意在书中留下了几页空白,说什么时候我把创作的满意的诗写在这几页空白中,这本艺术家手作书才能真正的完成。这就是我们两个人共同创作的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家手作书,它是一个永远都没有完成的作品。艺术家也不会因为“未完成”而限制自己的创作。

安琪拉·欧其宾迪年轻的时候,毕加索曾经给她画过像,后来她和老公想要出去旅游,就把毕加索的画像给卖了。我曾问她是否后悔,她笑眯眯地回答说,认识毕加索,是我人生中无法忘怀的相遇。

这让我明白了,对艺术家而言,一幅作品并没有那么重要,思想的观念性和永不停止的实验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说我收藏的是一本艺术家手作书,不如说是收藏了创作这本书的艺术家的一段人生。

王骥与萧勤(右)合影萧勤的艺术家手作书《夜光杯》,搭配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名篇,有陶潜《 饮酒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王维《竹里馆》等。

《书之极》:纸面上的珠穆朗玛峰

张向东是我的老朋友,也是《书之极》的出版人。有一次他来我们家的时候,看到这些艺术家手作书,觉得大开眼界,说你必须得做一点事情,你不能让这些明珠蒙尘。他建议我写一本书,介绍我的收藏。

“你不能光有审美,还得有做事情的方法论!”他对我说。

2018年末的某个晚上,我们俩在浙江龙泉的一个小村子里聊了7个多小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还是要用一种比较极致的方式来展现这些书,不要太考虑成本和收益,要做的就是影响力,影响力是有价值的。

决定以后我们特别兴奋,凌晨的时候,打着手电在山上跑了一圈,回来就开始做《书之极》。

选哪些书呢?第一反应就是说应该选一些big name,比如亨利·马蒂斯、萨尔瓦多·达利、马克·夏加尔。但后来一想这样可能违背了我的初心,过于功利了。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个艺术家的名字只能出现一次,还要选一些没那么有名的艺术家作品,但是它跟我有更强的情感上的连接,我也认为它们更具有美感。

恩里克·巴耶创作的ÇA。恩里克·巴耶是意大利当代艺术界的老顽童,他创作了许多小怪兽的形象。这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外面是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是破碎的镜子,有若干丝网印刷画作。

我一共选了24本书。12本放到黑背景中展现,另外12本放在白背景中展现,书口处,能看到黑白交替的编排,会给阅读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就像看展览一样。

且你不必拘泥于展览设计好的东西,你可以看到某一页,突然想起来前几页还有一幅画面,再翻回去看一眼。“一本艺术家手作书就是一个展览”,这是我提出的一个观点,所以在《书之极》里一共有24个展览。

因为是在中国做这样一本书,我们都觉得第一本书应该放中国人的作品,所以就把常玉的书放在了第一。

这本书是在我家地下车库拍摄的。因为我们都很喜欢乔布斯,喜欢拉里·佩奇,他们都是车库创业起家的,所以我们觉得自己也在做一个车库创业的事情。

那3个星期,我和阎实每天都在车库拍摄。车库有一个卷帘门,有一天可能用的灯什么的,一下线就烧掉了,整个车库一下就黑了,门也打不开,而且地下车库还没有信号,怎么办?

后来我说阎实你帮我拿手机照着点,我找到线烧断的地方,做了个绝缘保护,自己就把线接好了。

阎实当时看我那个崇拜的眼神,我至今都很难忘。(讲到此王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那是我毕业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觉自己学的专业是有用的,起码可以接个电线什么的。

《书之极》的主要出版制作是在2020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向东在葡萄牙,我在意大利,都没法回国,很多事情是潘焰荣在跑,用纸啊、印厂啊、打样啊。最后书籍的效果非常美。

选择24本书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我本来计划写25本,但是当我写完了第24本的时候,好像灵感突然就没有了。正好那个时候潘焰荣来我们家来看这些书,他说你为什么不写24本呢?24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数字,有二十四节气,有二十四孝。

然后我今年正好是42岁。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科幻,有一本书我很喜欢叫《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说有一个超级文明创造了一台超级电脑,去寻找宇宙的终极答案,过了几千万年以后,超级电脑告诉他们宇宙的终极答案是42。

宇宙的终极答案为什么是42?你要想知道这个答案,你必须先搞明白你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我在42岁去创作了这样一本书,虽然还没找到终极问题是什么,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美丽的书,是我在这个阶段的终极答案。

24,就是42倒过来,也刚刚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一个安排。

限量版《书之极》附赠的蚀刻版画《堂吉诃德》

我想收藏给我带来的改变主要是气质上的。有的时候我的心态不稳,我就会换一换墙上的艺术品,去选择一些更符合我当时心境的东西。

我很喜欢堂吉诃德,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中古斗士的形象。我收藏了岳敏君的一幅《堂吉诃德》,画面中,他拿着枪,准备战斗的一个姿态,上面是岳敏君的标志性创作——大笑脸,好像上帝在看着人类。

我收藏艺术家手作书的过程也是像堂吉诃德一样,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过程,前面好像有很多风车,有不可战胜的巨人。但还是要努力咬着牙往前走,去做更多的探索。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些精美的作品。

其实就在2020年,我的父亲因为心梗离世了,因为疫情,我没能及时从意大利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他也没能看到书的出版,这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总有意外发生。

最近疫情又有点反复,那疫情期间的幸福是什么?我想就是“有书陪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劝君更尽一杯酒,山河无恙话故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书之极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