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妖怪》是一本由[日]陈舜臣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妖怪》读后感(一):妖怪比人更人
陈舜臣对于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刻的研究,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对中国的古典文学甚至是文化经典能够付出这么多努力的人,说明他是真的喜爱。这本《中国妖怪》是来源于蒲松龄12卷《聊斋志异》之中的内容新编,是一个用日本人角度理解的全新叙述。很贴心的一点是作者把节选出来的12篇故事的原文也放在了书中,看得出来其对原著的尊重。
虽然说这些故事都是人间流传的,有一部分是虚假的,但有至少一半是真实的。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妖狐在其他著作中都是作为反派出现的,但是在《聊斋志异》中这些角色不仅能够变成美丽的女人,更有着善良的内心。陈舜臣能够发现这些故事的背后含义,说明他对于中国的历史有足够的研究。并且还有一点很牛的是,他不仅仅是做解读,还增加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二次创作。
在大学期间我对原著爱不释手,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角色依然在我脑海中有很深刻的印象,虽说是很久以前的作品,但是放在如今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连妖怪都能够学会感恩,并且它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心爱的人可以付出一切,这是真正感人的地方。我们害怕一些东西是因为未知,在故事中很多主人公也是因为未知才害怕,但当他们用真心去了解与接受这些妖怪的时候,其实也能够换取真心的。在这一点上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是一样的道理,虽说在工作中人和人之间处于一种竞争关系,但和平竞争有时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当道理从人的口中说出的时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觉得虚伪。如果通过妖怪来说出来,好像人们开始认真倾听了,这是很奇怪的一点,可能说明人们已经放弃对人性的信任了。原著本身想要表达的是对于爱情的一种终极理想,它和如今的偶像剧还有不同,里面的角色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这就是内涵所在。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作者只不过是用一种外界的眼光去剖析了原著,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有些我们不敢相信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学会面对现实才是成长。
《中国妖怪》读后感(二):日本“雨月物语”风格的古典中国妖美世界
小时候看聊斋,真的会被里面的妖怪吓到,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里面的很多妖怪可比人有情有义多了。《中国妖怪》说的就是《聊斋》里十几位女妖们的故事。虽然聊斋里的妖怪故事写得是有点恐怖的,但是到了陈舜臣的笔下,这些女妖们倒是增添了几分小清新。
陈舜臣大概对《聊斋志异》是研读很透的,书中附录有《聊斋志异》的原文,12卷,每1卷选出1篇进行改写,而成了这本《中国妖怪》,这个书名乍一看以为是广泛的中国妖怪,但是确切说是它是聊斋故事的新编。出生在日本的华裔陈舜臣,结合了中日两国对妖怪的不同理解,刻画出兼具两国审美特点的的妖怪形象。
原本难以理解的文言文《聊斋志异》,精悍短小,但是生僻的文言文对现代人来说比较晦涩,倒是经过陈舜臣这番改写后,有了些许日式“物语”风,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到那些简短的对话中。
青风,是只狐,去病思念她时,青风只是远远地说:“你的深情厚谊,我并非不知。但是叔父家规甚严,我不能答应你。”她声音很轻。
青风的淡雅,无论从说的话,还是从声音的轻柔,都能让人感觉得到。
云萝公主虽然也列在其中,但是更觉得她不应当称为妖,而是仙。安大业能尚与云萝公主,是福,但是却因为天上一日,世间一年,安大业时常要忍受与公主分离相思之苦。
云萝公主有情有意,但也洞察人间本质,她和安大业所生的两个儿子,一个本质好,一个本质不好,对于本质不好的次子,云萝公主早早做了安排,避免次子祸害人间,让娶到厉害的妻镇住他,最后他只能改邪归正。
这些故事,如果换作在聊斋里,可能我只能记住那些吓人的情节,但是到了这《中国妖怪》书中,却看到了众多的好风景好人情。
古典的妖,被写得美妙得很。陈舜臣不仅写了聊斋里这些妖怪的故事,也不忘在其中聊及历史,历史是真实的,把历史背景和妖怪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更有可信度。蒲松龄通过聊斋写妖怪的故事,折射和反映出现实社会里的各种情感、善恶,陈舜臣的改写是对聊斋对蒲松龄极高的认同,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深入的研究,以这种全新的改写方式向世人力荐《聊斋志异》,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和看懂聊斋,看到那些妖非妖,妖之有情,而人是人,或人非人。
《中国妖怪》读后感(三):日本人眼中的聊斋故事
《中国妖怪》是日籍华裔文史作家陈舜臣根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妖怪故事集,主要改编了《侠女》、《公孙九娘》、《小谢》、《锦瑟》等12个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的故事很引起大众的兴趣,但是因其由文言写成,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一定阅读困难。一些被《聊斋志异》中的妖怪和新奇故事所吸引的外国读者,同样面临原文的阅读障碍问题。
陈舜臣这本《中国妖怪》,算是一本聊斋故事入门读物,初衷应该是面向对《聊斋志异》感兴趣的日本读者。他以复述结合改编的形式讲述这些故事,给读者呈现出《聊斋志异》所营造的鬼狐仙怪世界。
陈舜臣在讲故事的同时,也以读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些故事。对于原文中生僻的文言词汇,会给出简单的解释,方便读者理解。另外,他也以读者的视角来提出个人的见解或者说疑惑。
《聊斋志异》本就是借鬼神故事反映和批判现实问题。实际上,很多故事在细节上仍然化用人类社会的真实现象,仅仅把人物身份改为鬼神仙怪。在讲述这些鬼狐仙怪等灵异世界故事的时候,原著中对灵异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划分,有时候会比较模糊,或者不同故事对同类情形给出差异设定。
比如故事中鬼的世界中也会发生不太符合冥界的逻辑、却跟人类世界相似的情况。
根据《小谢》改编的《幽灵塾》中,做为鬼的小谢能够自由进出陶望三被关押的监狱,但在赶了几百里路后会喊累,被荆棘扎了脚之后,也会血肉模糊、走路一瘸一拐。陈舜臣也禁不住说道,这更像是普通人类的特点。
根据《锦瑟》改编的《锦瑟和春燕》中,给孤园收养无家可归的亡灵孤魂,并在它们死去后负责埋葬。这些亡灵还能够再死一次、需要再埋葬,这也像是把这些亡灵当作普通人类来描写。
陈舜臣是个细心的读者。除了以上这些,对于原著故事中的漏洞、缺失以及不合常理之处,同样会直接点出来。比如《神女》故事中,杀害鲍庄的凶手到底是谁,整个故事都没有说明。而《锦瑟和春燕》的故事中,已经娶了锦瑟的王生,刚找到改嫁商人并上吊自尽的夫人,就立刻占有了商人的小妾,这也不太合乎人情、道理。这样的问题也是读者们容易产生的疑惑。
在每个故事的末尾,陈舜臣还会就着蒲松龄的“异史氏曰”表达自己对整个故事的看法。“异史氏曰”是蒲松龄对故事的评价,自然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局限。陈舜臣从现代人的思维角度来评价,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除了灵异故事的新奇感之外,常读常新也是聊斋故事能吸引现代读者兴趣的原因之一。
1985版的电视《聊斋》中,同样改编了《小谢》、《锦瑟》、《公孙九娘》等故事,且在主题曲中唱到“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可以说,大众喜欢《聊斋志异》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故事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所描绘的鬼神仙怪们不但反映了民众的善恶是非观念和道德追求,还各有性情脾气,很有活力、很可爱。这正是取材于民众生活的文学作品的活力和优势所在。
2020.09.24雾凇
《中国妖怪》读后感(四):《中国妖怪》:通过鬼怪故事跳出人类看人类
《中国妖怪》是日本汉学家陈舜臣写的一本对蒲松龄《聊斋志异》古言小说的现代白话文阐释,共12篇,书后也附了这12篇故事的原文。
显然,《聊斋志异》在中国是一本知名度非常高的古代鬼怪小说,又因为电视剧的大火更增加了人们的印象。里面描写的各种狐仙鬼怪,带给人们一种异于世俗世界的夸张想象力感觉。
陈舜臣用他特有的清新笔调,将蒲松龄笔下的这些鬼怪故事再次一一道来,可读性很强,读起来也是毫不费力,就是在看故事一样。而且并不简单的是对古言故事的翻译,加入了一定的创作成分。
比如,对于有些原文并没有交待清楚的地方,陈舜臣也结合其它研究古籍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而且是有根据的猜测。对于有些故事,也加入了一些评价性的语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和对于原著的理解程度。
其实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就知道了,落第秀才,愤世嫉俗,意图用《聊斋志异》讽刺一些人间俗世的俗不可闻,有时候,鬼怪甚至比人还善良,还有感情。正所谓,衣冠楚楚者可能是伪君子真小人,那些人们敬而远之的牛鬼蛇神却是真君子。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是从本体论角度所说,人们的想象,归根到底还是脱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基础,不论何种超现实题材,比如科幻、灵异等等,都是与人类社会极其相似的,处处都显示出人类社会的影子。
但从文学史上来说,《聊斋志异》本身是反世俗的,里面借助鬼怪之口说出了一些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对于蒲松龄所处的那个年代而言,已经是石破天惊了。
比如,在“侠女”一篇里,顾生帮助了困窘的侠女母女俩,获得了侠女的好感,二人很快坠入爱河,肌肤之亲,极尽缠绵。这时,顾生提出,要和侠女成亲,侠女却说,“我们同床共枕,生米煮成了熟饭,我已成为你的妻子。既已民是夫妻,还成亲做什么?多此一举。”
原文曰:又条以嫁娶,曰:“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
陈舜臣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番话,全不顾名分、礼法等表面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思想解放。近代中国的文艺评论中,都对此赞不绝口。这既是近代思想,又是原始观念。”
这仅让人想起明星往事。当年张艺谋和巩俐相恋的时候,巩俐想和张艺谋尽快拿到一纸婚书,但张艺谋不想受束缚,二人分道扬镳。直到一个女人因为为张艺谋生育三个子女超生被罚款后,人们才知道这个叫陈婷的女人未要求名分,默默地做张艺谋背后的女人,最终姻缘天成。
所以说,蒲松龄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足够惊世骇俗的。对此,陈舜臣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妖怪》选取的12篇故事,青凤、侠女、连琐、公孙九娘、西湖主、小谢、阿英、霍女、云萝公主、神女、黄英、锦瑟,角色都是女性,形象都是正面的,甚至要比人类更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比人类更了解人类,比人类更懂得人间的道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妖怪非人,却更有情。
《中国妖怪》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译者: 刘琼
出版年: 2020-8
页数: 342
定价: 4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馆·陈舜臣中国故事
ISBN: 9787200153538
《中国妖怪》读后感(五):《聊斋志异》中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鬼怪狐仙世界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虽生于日本神户,祖籍却是中国台湾。非但通晓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被推崇为“日本中国历史题材第一人”,而且对于推理小说的写作也是颇有成就。其推理小说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日本推理文学界首位三冠王。
陈舜臣先生的在文字方面的多项创作,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看过了之前他所写的历史评价与推理小说,再看这本《中国妖怪》,发觉原来他对于这鬼狐仙怪小说的分析点评,也是独有一番自己的创造性见解的。
说起中国的妖怪传说故事,许多志怪小说中都有所提及,比较著名的有《山海经》、《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等等。不过在陈舜臣的这本《中国妖怪》一书中,12个有关于妖怪的故事,却全部都是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此书的最具特色的风格,书中的主角大多不是普通凡人,可谓处处都是鬼怪神仙、狐妖精魅。不同于以往对于鬼怪凶神恶煞的形象认知,这《聊斋志异》中的妖怪大多都是良善貌美的女子,所以虽是一部志怪小说,读起来却不会让人感到有任何的惊恐之感。
或许正是因为“鬼狐有性格”这个原因,所以陈舜臣先生会在他的《中国妖怪》一书中,选择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来进行再次的创作编写,并其中又添加了一些对原作故事的分析点评,读起来不由的让人倍感深思。
落魄书生愤世嫉俗,偶遇心地善良美狐艳鬼,生出一段段风流韵事。以今天的观念视角来看这聊斋故事,似乎只会羡慕书生有福,而不会觉得有何行为不妥之处,但是在几百年前的封建时代,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单单是这故事中这男男女女的不遵礼教规矩,就足以让一些卫道士跳起脚来破口大骂了。
或许蒲松龄当年也是碍于这世俗的压力,不敢明目张胆的直接抨击,所以借鬼狐志怪之口含蓄隐晦的揭露封黑暗,抨击腐朽,反抗束缚吧。
只看聊斋故事的表面,读到的都是些虚热闹。故事背后的隐喻才是其中的精华与精彩。陈舜臣先生不愧是文学创作高手,他既然在构思创作作品时能够再现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规律,那么在分析《聊斋志异》故事的时候也能够准确的把握住真实的人性。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中的再现,也是人们情感反应的展现。《聊斋志异》讲述的不仅仅是妖怪的故事也是凡人的故事。鬼怪狐妖名声虽恶却未必作恶,凡人神仙表面是善却未必行善。
且听陈舜臣先生为诸位细细讲述《聊斋志异》中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鬼怪狐仙的奇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