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精选

2021-02-08 03:12: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精选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是一本由[英] 理查德·普拉特 文 / [英] 詹姆斯·布朗 图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一):书籍一页,人类一大步

  先来弄清楚两个概念,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 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也是一种再加工的行为。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介绍了人类历史30项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大开本(比一般绘本的开本大,略小于八开本)联页介绍一项发明,可谓书籍一页,人类却走过漫长历史。

稀松平常?——不平凡

  介绍的第一项发明是“轮子”,在今天,“轮子”是一种平淡无奇的存在,我们可能不会为一只车轮驻足,更不会惊叹,就好像人类的初始,它就自然存在一样稀松平常,但是正是因为它们的“日常”,更凸显其实用——没错,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轮子,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首先车你肯定是开不了了,那么其他的交通工具也都和轮子有关,甭管快慢,也只能选择我们的“11”号了,因为就算是马车,那也需要轮子啊。轿子倒是不需要,但是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算起来,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是没一点普及的可能性。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种增强力量和速度的发明几乎无处不在。

  犹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图画书,就是介绍车轮的发明的,印象之所以如此深刻,就是看到最早的车轮其实是木头做的,人们骑在木头车轮的交通工具上经常摔得鼻青脸肿——我曾经脑补过这个画面,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轮子这项发明好像没啥进展,但是,并非止步不前,因为,人类的发展,太需要这种动力传输的配件了,没有它们,简直寸步难行。

  看完轮子之后,你也许想问:

哎,这不是一本童书吗?有必要给孩子科普“发明”吗?他们会感兴趣吗?

  真的有必要,而且,他们真的会很感兴趣。

  不信,你就翻到“疫苗”页。相信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没有一个孩子没有听说过“疫苗”,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呼唤一种有效疫苗的研制开发成功。

  18世纪末,一位英国小镇的普通医生对坊间流传着的“挤奶姑娘不会得天花”的说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看似已成为常识的说法一旦探究下去,就变成了人类历史的一项壮举。远的不说,我小时候,其实是见过小儿麻痹症患者的,那个时候还是存在很多没有吃小儿麻痹糖丸的孩子的,今天已经非常少见了。在世界范围内,26种疫苗的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到300万例因麻疹、百日咳和破伤风导致的死亡。

  疫苗对人类来说可真的太重要了。而让疫苗造福人类的过程并不顺遂,囿于当时人们的认识和医学知识水平,疫苗的普及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其实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有些疫苗是完全无副作用的,但是人类的认知水平是在不断进步的。读了此页,大概是能给孩子讲一讲疫苗的历史,也讲一讲从发现到真的接种到人身上是一条多么漫长和艰辛的路。但是不管怎么难,人类已经走到这儿了,我们期待的新冠疫苗也总会研制出来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先知疫苗的历史,以史鉴今,方能阡陌交通。这些发明发现都不是独立的事物,了解他们,让今天的孩子们知晓来之不易,道路艰辛,今天我们面对的困难一定能解决,而他们也可以成为力量的一部分,树立信心,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的科普工具书

  其实就我和孩子一起共读,这些发明发现都算不得闻所未闻的“高大上”,很接地气,是孩子日常“十万个为什么“经常遇到的,比如,高层建筑,孩子还问了我一些关于如何扩展二维空间的问题,这些我倒是以前没有想到过,可不是吗?高层建筑扩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电话呢?连接了远距离的空间,电、无线电、蒸汽机为我们提供动力,太空探索为我们拓展生存空间,互联网联通世界……可能人工智能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有些难理解,但是也值得探索,毕竟,他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电脑儿童”。

  30项发现发明虽不能详述,但是也达到了孩子日常科普需要掌握的量。也不用一时读完,遇到相关问题或者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拿起来读起,这本“发明”大书,在孩子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值得拥有。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和孩子都爱的科技读物

  昨天跟朋友说,跟孩子的代沟从科技开始,作为文科老母亲,和孩子共读科技读物真是想说:我太难了!但是但是,自从收到浪花朵朵的这一本: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对科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和孩子一起都爱上了。

  孩子对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非常专注,特别喜欢54页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个主题,这一章节讲的是生命的秘密,揭开DNA神秘的面纱,附带图片的那种哦;还普及了如何通过DNA对犯罪分子的身份确定等等,10岁的孩子对生命这个主题特别好奇,一直在反复的看着这一个章节。

  而我就特别喜欢第8页的钟表和第24页的疫苗这两个主题。一起讨论互相感兴趣的章节。自从孩子6岁之后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基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两个人一起共读一本书啦。这本书我推荐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共读,8岁以上的可以自主阅读哦。内容多知识丰富,涵盖古今的发明知识,所以是超大开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的30项重要发明和发现,从轮子到电话再到互联网,从疫苗到DNA等等。讲解文明史关键发明与发现,30种伟大发明背后的故事、影响以及原理。

  特别赞的是作家用孩子喜欢的语言、生动的文字介绍各项发明的背景与故事,清晰解释发明的原理。设计师更是大胆运用“信息可视化”理念绘制出时尚的插图,带来视觉上的清晰、平衡和美,让知识更容易理解,清晰展示发明的结构或演变。

  比如:抽水马桶是怎样塑造了现代城市?电脑可以和人脑一样聪明吗?古老的蒸汽机现在依然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吗?人类培养抗生素来,却又用它们培养出了“超级细菌”。

  从学会生火到制造车轮,从指南针到人造卫星,从无线电、DNA到人工智能……它们诞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源于灵感、勤奋还是巧合?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应用在什么地方?又怎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每一页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这本书,于是购买了同系列的另外一本:《常识:有用的无用的百科知识》同系列续篇,查找了一下作者资料才知道:他为DK创作了到少33本图书,累计已创作70余部儿童科普图书,作品先后获得蓝彼得童书奖、斯马蒂斯大奖、凯特·格林纳威奖。

  要知道这几个奖项都是绘本界的大奖,还有DK,我们经常说DK出品定是精品,那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成为了孩子眼中精品的精品啦。

  最开心的就是不止我们喜欢,绘本馆的孩子们也特别的喜欢,大家都预约着要借浪花朵朵的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

  了解科技发展进程,热爱科技发明,创新科技发展……未来可期。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三):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和孩子都爱的科技读物

  昨天跟朋友说,跟孩子的代沟从科技开始,作为文科老母亲,和孩子共读科技读物真是想说:我太难了!但是但是,自从收到浪花朵朵的这一本: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对科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和孩子一起都爱上了。

  孩子对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非常专注,特别喜欢54页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个主题,这一章节讲的是生命的秘密,揭开DNA神秘的面纱,附带图片的那种哦;还普及了如何通过DNA对犯罪分子的身份确定等等,10岁的孩子对生命这个主题特别好奇,一直在反复的看着这一个章节。

  而我就特别喜欢第8页的钟表和第24页的疫苗这两个主题。一起讨论互相感兴趣的章节。自从孩子6岁之后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基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两个人一起共读一本书啦。这本书我推荐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共读,8岁以上的可以自主阅读哦。内容多知识丰富,涵盖古今的发明知识,所以是超大开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的30项重要发明和发现,从轮子到电话再到互联网,从疫苗到DNA等等。讲解文明史关键发明与发现,30种伟大发明背后的故事、影响以及原理。

  特别赞的是作家用孩子喜欢的语言、生动的文字介绍各项发明的背景与故事,清晰解释发明的原理。设计师更是大胆运用“信息可视化”理念绘制出时尚的插图,带来视觉上的清晰、平衡和美,让知识更容易理解,清晰展示发明的结构或演变。

  比如:抽水马桶是怎样塑造了现代城市?电脑可以和人脑一样聪明吗?古老的蒸汽机现在依然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吗?人类培养抗生素来,却又用它们培养出了“超级细菌”。

  从学会生火到制造车轮,从指南针到人造卫星,从无线电、DNA到人工智能……它们诞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源于灵感、勤奋还是巧合?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应用在什么地方?又怎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每一页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这本书,于是购买了同系列的另外一本:《常识:有用的无用的百科知识》同系列续篇,查找了一下作者资料才知道:他为DK创作了到少33本图书,累计已创作70余部儿童科普图书,作品先后获得蓝彼得童书奖、斯马蒂斯大奖、凯特·格林纳威奖。

  要知道这几个奖项都是绘本界的大奖,还有DK,我们经常说DK出品定是精品,那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成为了孩子眼中精品的精品啦。

  最开心的就是不止我们喜欢,绘本馆的孩子们也特别的喜欢,大家都预约着要借浪花朵朵的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

  了解科技发展进程,热爱科技发明,创新科技发展……未来可期。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和孩子都爱的科技读物

  昨天跟朋友说,跟孩子的代沟从科技开始,作为文科老母亲,和孩子共读科技读物真是想说:我太难了!但是但是,自从收到浪花朵朵的这一本: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对科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和孩子一起都爱上了。

  孩子对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非常专注,特别喜欢54页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个主题,这一章节讲的是生命的秘密,揭开DNA神秘的面纱,附带图片的那种哦;还普及了如何通过DNA对犯罪分子的身份确定等等,10岁的孩子对生命这个主题特别好奇,一直在反复的看着这一个章节。

  而我就特别喜欢第8页的钟表和第24页的疫苗这两个主题。一起讨论互相感兴趣的章节。自从孩子6岁之后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基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两个人一起共读一本书啦。这本书我推荐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共读,8岁以上的可以自主阅读哦。内容多知识丰富,涵盖古今的发明知识,所以是超大开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的30项重要发明和发现,从轮子到电话再到互联网,从疫苗到DNA等等。讲解文明史关键发明与发现,30种伟大发明背后的故事、影响以及原理。

  特别赞的是作家用孩子喜欢的语言、生动的文字介绍各项发明的背景与故事,清晰解释发明的原理。设计师更是大胆运用“信息可视化”理念绘制出时尚的插图,带来视觉上的清晰、平衡和美,让知识更容易理解,清晰展示发明的结构或演变。

  比如:抽水马桶是怎样塑造了现代城市?电脑可以和人脑一样聪明吗?古老的蒸汽机现在依然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吗?人类培养抗生素来,却又用它们培养出了“超级细菌”。

  从学会生火到制造车轮,从指南针到人造卫星,从无线电、DNA到人工智能……它们诞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源于灵感、勤奋还是巧合?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应用在什么地方?又怎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每一页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这本书,于是购买了同系列的另外一本:《常识:有用的无用的百科知识》同系列续篇,查找了一下作者资料才知道:他为DK创作了到少33本图书,累计已创作70余部儿童科普图书,作品先后获得蓝彼得童书奖、斯马蒂斯大奖、凯特·格林纳威奖。

  要知道这几个奖项都是绘本界的大奖,还有DK,我们经常说DK出品定是精品,那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发明】成为了孩子眼中精品的精品啦。

  最开心的就是不止我们喜欢,绘本馆的孩子们也特别的喜欢,大家都预约着要借浪花朵朵的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

  了解科技发展进程,热爱科技发明,创新科技发展……未来可期。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读后感(五):超大开本、硬核知识,解答孩子想问的30个发明问题

  前几天,和女儿一起去书店;到了童书区,她自己选了几本绘本便看了起来。

  时间差不多,准备买书走人,我看女儿只选了一本,便问她,“就选这一本?我看其他几本,你也看的很开心呀”。

  “嗯,就选这一本!”

  “你能告诉我,你选绘本有什么标准吗?就是你为什么不选其他的几本,就只选了这一本。其他几本不好看吗?”

  “不是啊,其他几本也挺好看的;但这本我有些地方还没看懂,想再多看几遍。”女儿给我解释她选绘本的标准。

  我想,大概到她这个年龄(一年级预备生),需要有“信息增量”的绘本,能让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于是,便入手了这一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

  这本书最有吸引力的是,选取了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不太引人注意的30种发明;它们看似“平平无奇”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

  孩子眼中并没有我们所谓的“习以为常”,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怀有着巨大的好奇心。

  我就常常被女儿的各种提问给难住;比如“四个轮子怎么能撑起汽车,还让它跑起来呢?”,“我们的便便被冲走后去了哪里?”,“我们用的一张张纸钱是谁发明的?”等等。在我看来,她提到都是好问题,但怎么回答却把我难住了,幸好《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好答案。

01.轮子

  关于轮子的问题,始于一次高速缴费口的大堵车。女儿无聊的望着窗外,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四个轮子就能撑起一辆汽车呢,还能让车子跑起来呢?”我含糊的回答了一通,什么汽车内部有一系列的设备,能让轮子动起来之类的。女儿不太满意我的答案。

《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解决了“轮子”的问题,告诉我们“很难想到比轮子更聪明、更实用的发明”。原来最早的轮子并非用于交通工具,而是大约在5000年以前,被美索不达米亚人用在制陶工艺上。最早具有实际用途的轮子是由拼接的木板切成圆形而做成的。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充气橡胶轮,其与柏油路面的相辅相成,才把我们推进到了高速公路时代。轮子不仅改进了交通运输,也改变了街头运动。

  在可视化图“轮子的演化”一页中,绘者根据轮子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中心图案,生动的展示了轮子的演化过程。同时,在图面的次要部分,安排了轮子在非交通领域的运用和使用轮子的优势。这样的安排,使得整个图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又有满满的信息量。

02.抽水马桶

  孩子大都会对“屎尿屁”感兴趣,那么他们也一定对抽水马桶感兴趣。

“早期的马桶没有冲水功能,人们会将排泄物倒进花园或地窖里的粪坑里”。

  这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的知识;但对于现在的孩子,他们应该会难以理解吧。

  记得有次带女儿去了一个小镇车站的厕所,里面还是比较原始的一长条的蹲坑,不能单个冲水的那种。女儿觉得很新奇,回家后给外婆叙述了好几遍。

“抽水马桶是一项具有魔术技巧的发明”。

  抽水马桶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颠覆了人类成百上千来的废物处理方法和过程”,还改变了城市地下的排污系统。

  右侧的图片,以一张抽水马桶的剖面图,详细解释了它的工作原理;水箱怎么进水,排泄物怎么被冲走、又去了哪里,污水管有什么特殊要求,以及污水处理后的去处。

03.货币

  自从开始给女儿零花钱,她对钱的好奇心大大增加。某天晚上的饭桌上,她问我们,钱是怎么来的呢?

  “工作赚来的呀”我毫不犹豫的回答

  “不是的,我是问,我们用的那些一张张纸的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拿来买东西?”女儿补充道。

  女儿问的是个大问题,这涉及到“货币的诞生”。这要从哪里说起呢?

  而在《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一书里,关于货币,从“物物交换”讲到小贝壳曾经被广泛用作货币,再到金属铸币和银票纸币,最后讲到“看不见的货币”——银行转账、信用卡和电子货币。

“但不变的是,信用仍然是维持货币流通的基础。如果我们觉得卖家不诚实,或者我们不相信银行会转付我们所支付的货款,那我们就不会点击屏幕上的“立即购买”按钮,而宁愿像过去一样用山羊去交換石斧。”

  右侧的图片,则是世界常用货币名称和代码

04.结语

  最近发现不少家长在问,怎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问题。那我们不妨从供需关系来思考“阅读”这个事儿。如果家长能从供给侧去调整,给孩子所需要的阅读内容,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不是就增加了呢,阅读的习惯是不是就能培养起来了呢?

  所以,当孩子开始不停的问 “为什么”,以及大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好奇时,不妨入手这本《发明——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突破》。翻开这本雅致、时尚的大书,探索30项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看它们如何改变了并将持续改变我们的世界。

正如英国亲子教育网站Parents in Touch的评价:这本书将吸引孩子和大人——它是一本可供全家人享受的礼品书,对每个人来说,里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和享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