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探寻意大利》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精选

2021-02-09 01:4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精选

  《探寻意大利》是一本由利明著作,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一):喜欢罗马假日,就去《探寻意大利》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博洛尼亚是罗琳梦想起飞的地方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那是法拉利,兰博基尼,菲亚特的家乡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薄伽丘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玫瑰的名字和翁贝托·埃科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匹诺曹和童年的梦想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罗西尼和斯卡拉歌剧院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芙拉,Fendi,宝格丽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罗马,米兰,维罗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威尼斯的贡多拉和翡冷翠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的诞生和提香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质数的孤独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托斯卡纳艳阳下,美食祈祷恋爱,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espresso,披萨,博洛尼亚肉酱面,提拉米苏和西西里的炸窝头和凉爽冰沙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罗马假日和奥黛丽赫本小姐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圣母百花,米兰,圣伯多禄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许愿池,斗兽场,万神殿,西班牙广场 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如赫本小姐一样喜欢意大利手工冰淇淋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这很难说,罗马!不管怎么说,就是罗马。我将会永生永世珍惜我访问此地留下的回忆。 —《罗马假日》 喜欢罗马假日,就去《探寻意大利》 《探寻意大利》是今年春天买的唯一两本旅游图书,作者利明老师是欧洲导游学院我的老师,华语圈最资深的意大利导游,我崇拜的文艺偶像作家和导游,暌违两年,最新力作精美上市,真挚推荐。京东首发,马上去购买吧。5欧元买不到一盘那不勒斯意面,却可以沉浸在书中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最美的风景,去见最想见的人。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二):读利明的《探寻意大利》有感

  一些事情的发生,有时缘于巧合。防疫隔离 ,放慢了生活节奏,有了比平时更多的阅读时间,也扩大了阅读视野。在网上发现《探寻意大利》,作者居然是大连人。十几年前曾经短暂的造访过意大利,看这书名勾起一丝回忆,又是大连老乡撰写的,心里生出好奇与欢喜。好奇是想看看俺们大连人写书写得怎么样?欢喜的是骨子里的认同感,就像为万达足球队呐喊助威一样。

  搞到书后先概略浏览,感觉跟其他旅游书籍路数不同,不是开篇即对意大利的旅游资源做系统介绍,而是像天方夜谭,给读者讲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个历史背景。

  成为这本书的读者,如学过一点世界历史,从第一部第一章开始,会感觉古罗马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在眼前一点一点展开,被时间凝固的人物、事件、场景……都重新活动起来,你会像被“黑洞”吸住一般,不知不觉陷入一个巨大的时空漩涡,被吸入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变成一个隐身者,在其中穿行。你好奇地四处观望、打探,印证从教科书上学过的关于古罗马的凤毛麟角,贪婪地攫取新触碰到的一切,在脑海勾勒组拼完整的罗马帝国;如果你以前未学过世界历史,那你在被吸入那个巨大的时空漩涡时,肯定会感觉一下子进入了另外一个星球……我们人喜欢回溯自己的历史,自诩有五千年文明,但是跟古希腊罗马文明相比,差距(不是差异)太大。从《探寻意大利》中,我们会了解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和哲学,保留至今的神庙、竞技场、露天剧场、雕塑和神话传说,会惊愕地闭不上嘴巴……

  老实说我读《探寻意大利》速度挺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著作内容艰深,我这里指的是它蕴涵的信息量非常之大。前面说过这本书不是传统旅游视角介绍意大利的书籍,它有点像一部极简的意大利的简史,只不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是像围棋落子一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通过这些时空节点的衔接,罗织出从古罗马到意大利时空体系。读者透过这个体系可以看到意大利历史的演变和文明的进程,构筑起意大利的立体概念。

  因以往阅读有限,我在看这本书时需要配合百度搜索,这样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因此,掩卷之后,我有种跟着作者一起深犁了一片神奇土地的感觉和欣喜。

  我在阅读时惊异作者的阅读量。正是他大量的阅读,思索 ,积累,让他能在浩繁的时空里自由巡弋,拖曳他的读者跟他一起享受灵魂在历史时空漫游的快乐。

  利明先生,这本书遗憾之处是文中插图应该用彩色图片,那样效果会更好。不过瑕不掩瑜。《探寻意大利》有思想深度,耐咀嚼。我作为大连人为你骄傲。期待你的新作品。

  乔狄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三):在无尽的时间中没什么能经久不衰——初恋是个例外

  在利明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读者给他的留言,大意是写些温暖的文字“更适合你的身份职业”,看毕大笑。读者当然不知道利明就是职业形象的颠覆者。从某种角度说,挑战一切刻板印象简直就是他的追求——再过一点,他其实是刻意地走到这印象的反面.....以抵抗媚俗。利明所不明白的是,反媚俗在今天,不能那么理真气壮,孩子们会给你一个“我是草民我怕谁”的混不吝的眼神。凡是脱离大众,便是自绝于人民了。人民比你智慧,明白“温暖”可以解构温暖。

  所以,利明的书,是不能讨好同辈的,是你刻意拉开的距离,别人犯不着上赶着追你。利明的书,我也并不认为会入年轻人的法眼,他们瞧不上你正经八百的样儿。两头不落的利明只能靠“趣缘”,也即趣味相投来聚合他的受众 。以中国之大,同类一定是有的。正如同作为导游的利明,不会逢迎,不会装笑,不会段子,拜大家厚爱,也照样成为名导一枚。

  大着胆子给利明的读者画个像,他应该是这样的:1、好读书,好读硬核的书。这种书如同咖啡家族里的超浓缩的expresso。2、爱生活,爱形而上的生活。这种爱会让你本能抗拒琐碎平庸,同时也失去感受“小确幸”的能力。3、每年习惯性位移,却不习惯朋友圈晒照。因为专注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容易忘记满足他人的好奇心——当然说好奇是很厚道的想法。如果你具备这些特征,恰恰又在随手翻看这本《探寻意大利》时,惊愕地发现照道理应当生动活泼的读本竟然冒出长长的参考文献!而这长长的参考文献中你竟然还读过一两本!此时,你就真该蹦出“oh my god!买它买它”了!因为,书单的相似意味着两个毫不相干的灵魂某些部分的重叠,这种极其稀缺的重叠,足以让素昧平生的人们莫逆于心,把酒畅谈。

  正经地说,编辑一定交待过利明,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方能情景交融,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利明也应该是努力做了,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神游罗马、佛罗伦萨、庞贝、那不勒斯以及威尼斯,然而,一旦投入到作者编辑的文字之网中,才明白什么叫“一朝入坑深似海”,作者催促你不要耽于那些河流、山丘、大片的废墟以及数不清的教堂,可以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美食、祈祷或恋爱,难道,你真的看不到那后面人影憧憧、刀光剑影吗?你真的听不见马嘶狼嚎、钟声激荡吗?好,让他来讲,他的眼神已穿越了2000年,他把他的遇见与你分享,而一旦你也如他所见,那些残垣断壁、那些依旧繁复夸张的穹顶、那些肌肉与骨胳的张力,那些曾经灵动突然定格于画布的眼神......一触而发质地密集的信息,会成为你的难以承受之重吗?阅读这本书,竟然可以痛并快乐着。

  “在无尽的时间中没什么能经久不衰”。作者以这本自称为“通俗读物”的作品致敬他漫长的初恋——意大利。一般而言,用这个词儿表达的爱情,总让我会有很不以为然的赧涩,不过我决定宽容利明一回。理由不仅因为初恋与意大利的首次结合,源自一个名为路易吉.巴尔齐尼的名人,更因为,利明在使用时的真诚,一如十六、七岁的少年。

  《探寻意大利》读后感(四):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 qq.com

  捧起这本《探寻意大利》,循着这些熟悉的文字的踪迹,让我不由地想起8年前,跟随作者利明先生畅游欧洲的那些美好的下午。每到一处,自由活动时,利明先生就拉上我,随便找一家小酒馆,要来两大杯冒着泡沫的黑啤,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或者根本就是站着,一口一口地啜饮。我边饮边打量眼前这位大个子男人:从最初的沉默、一言不发,到现在的滔滔不绝,这的确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与一般把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的导游不同,与那些插科打诨拿肉麻当有趣呈口舌之快的导游更加不同。这是一个外在孤独内在波涛汹涌的男人,这是一个已经被万卷诗书与万里烽烟氤氲蒸腾成万千气象峰峦叠嶂的男人。让我不禁回忆起我们这短短的一周以来的初逢、深谈和即将到来的分别。异国深秋,轮渡缓缓地停靠在多佛尔海峡的法国加莱港口,走下甲板,大巴早已在那里等候。上得大巴,寻到一个视线开阔的座位,便静静观察。所有人都上了车,只等大巴的启动。玻璃窗外,远远走来一位身着风衣,面带墨镜,头发略带些卷曲,高大帅气男人,竟然也径直上了大巴。站在导游的位置,面对满车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只是简短的客套了几句,便令司机开车,坐下之后,再也无话。他似乎的确不像个导游,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压抑。在一言不合就要维权的同胞们的嚷嚷之下,他给我们播放了当时正火的《大国崛起》,气氛才算有了些许缓和。环顾左右,不到半小时,《大国崛起》慷慨激昂的配音竟然成了催眠曲,微微的鼾声开始起伏跌宕。早已忘记是在“西班牙崛起”还是“德国崛起”的时候,我似乎自言自语了一句,利明先生扭过头来,向我投来深深的一瞥。厚厚的墨镜,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从墨镜的余光中,从脸部松弛的肌肉中我似乎觉察到了他的神色稍稍有些吃惊。自此之后,在同胞们此起彼伏的鼾声里,我们悄悄地聊起了关于所谓“大国崛起”的种种。原来,这的确是一个胸有丘壑的男人:一个80年代进过鲁院的文学青年,一个篮球健将,一个业余演员,一个专栏作家,一个为了爱情和婚姻,放弃了国内的发展机会,追逐留法的女友到天涯海角的男人。回望了一眼那些梦乡中的同胞旅友,我暗自庆幸。一路下来,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每到一处,他都请我喝一杯。起初下午喝,到后来晚上也喝;起初我们两人喝,到后来司机也加盟进来。

  下一站,意大利。

  翻着《探寻意大利》,再回头看看我曾经写过的那篇《一言难尽意大利》,不觉汗颜。在这本《探寻意大利》面前,我那篇《一言难尽意大利》实在有些唐突和浅薄了。《探寻意大利》几乎刷新了我们固有的一个旅游观念:“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越读你就越能发现:此言差矣!“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无非是说“司空见惯”、“见惯不怪”、“习以为常”,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了。而阅读《探寻意大利》却让我反思这句话的浅薄:你的所谓“熟悉”有多少是“真熟悉”?有多少不是“自以为熟悉”?你的所谓“风景”有多少是真正的“灯火阑珊”、“大气厚重”、“风格隽永”?又有多少不是“灯红酒绿”、“花里胡哨”、“浮光掠影”?如果是真的“风景”,那只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才配得上她!如果“熟悉的地方”真的“没有风景”,那才真真是“走的再远也不过是一个邮差”,足以说明,你没有起码的阅读“风景”的储备和能力,纵然喝彩叫好,也不过是“矮子看戏”!意大利!对于这个有着“欧洲的中国”之称呼的国家,我们有多少人真正“熟悉”?又有多少真正的“风景”被我们所忽略。意大利!欧洲的一只穿着长筒靴的大长腿,伸进波光粼粼的地中海里,试探着她的温度、盐度、风度,时时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预言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我们对她实在谈不上有多“熟悉”。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科书上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疫情期间,不是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拿二战时期每战必降的意大利调侃吗?不是依然有很多人对那一对情侣面对死亡的深情一吻视而不见失语吗?不是依然因为人家居家隔离时还不忘“高歌一曲”而讪笑连连吗?《探寻意大利》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从罗马到佛罗伦萨”,是历史,是故事,是庞贝古城,是文化与文明的眉飞色舞;下部分“意大利这出大戏”,是歌剧,是墨索里尼,是文艺复兴,是这只靴子般的国家CT般的透镜。上下合成,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意大利、血肉丰满的意大利、爱恨交织的意大利,虽然存活了数千岁但依然血气方刚、灵光四射、浪漫异常的意大利。毕竟,作为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动机,她曾经拥有过引领全球文明进程的三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运动。地中海波光粼粼,比萨斜塔俯瞰大地,古罗马广场残垣断壁,悉尼歌剧院的管弦旖旎,庞贝古城的千年沉睡,威尼斯水城的水拍墙底……也许是长期生活在欧洲的缘故,也许是长期阅读一块块砖头般的大部头的缘故,也许是长期濡染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的缘故,利明先生的笔下便多了一派海气、洋气,其笔墨正宗、地道,纯然一派欧洲大家的风范。再回到作者本人。利明先生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不止一部关于意大利的书,其《CIAO阳光下的意大利》也是旅游热销榜上的畅销书。其《从凯旋门出发》是写法国的,至今依然是了解法国的首选书籍。一部一部读来,他的确不是一个一般的导游,更像是一个法国的老派的退了休的作家、学者在给你娓娓道来着他所熟悉的意大利、他所深刻领会的欧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