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游览意大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游览意大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5-14 12:17: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游览意大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游览意大利》是一部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英格丽·褒曼 / 乔治·桑德斯 / Leslie Daniel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览意大利》影评(一):游览意大利

  罗西里尼亲自编剧讲述的类似七年之痒下的婚姻,气若游丝般的若即若离,看到了写实的争吵、妒忌、冷战等状态,加上对意大利古迹的描写,是罗西里尼的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就如结局一样,虽然那句对话引来会心一笑——女主“我爱你,快说你也爱我。”男主“我说了你可不要占我便宜”……实际上冷战的缘由并没有解决,影片的美好愿望最后在现实中还是无法规避的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

  《游览意大利》影评(二):从庞贝挖掘出来的尸体说起

  亚历山大刚和妻子坦白离婚的事,夫妇被热情地邀请去看尸骨挖掘,这一段处理得非常棒,把拥抱在一起的夫妇尸体与亚历山大夫妇的情感状态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生命太过脆弱了,爱情也败给了它,谁又能知道那对拥抱着死去的夫妇是真心相爱呢?兴许也是在不断的妥协与退让中,只是死亡成就了它们的爱情,将其永恒化了。那么,影片最后亚历山大夫妇在神面前的相拥和解就一定是因为爱吗?不过是害怕再度迷失,害怕再度虚空,不过是无处取暖时祈求对方的一点温度罢了,毕竟这里到处弥漫着死亡,需要新生命(孩子)来弥补破裂的情感。因此,透过女主角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战后的街上,婴儿和孕妇都增加了。可以说,整个民族的情感创伤都企图通过婴孩来弥合。

  《游览意大利》影评(三):名大于实

  《游览意大利》影评(四):罗西里尼眼中的社会和生活

  做为打酱油的非专业人士,纯粹是冲着罗西里尼的名气看的。如果当作一个爱情风光片,那槽点确实很多,但想到罗西里尼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就必须从时代的角度去体会他想表达的主题。

  他选择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中被毁灭的庞贝古城作为片中风景素材,应该映射结束不久的二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而那些希腊神话主题雕塑、古要塞引发的是对历史的思考,正义与邪恶,善与美,生命和死亡,这些永恒的主题一直在轮回。片中很多那不勒斯的市井风情和节日场面,又不断将观众带回到现实生活,同时,这一切元素全部融在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海景中,伴随着悠扬的拿波里民歌,时空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男女主人公的婚姻并不只是一对夫妻的爱情命运,而寓意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在一次世界毁灭之后,生活总会开始,但生活会走向哪里?这不正是战后整个世界的思考吗?当二人看到庞贝新发掘出来的一对夫妇的石膏尸体模型,妻子悲伤之情不能自已,在灾难面前,一切都是那么脆弱和无力,而又有多少相爱的人能一起死去?那死在一起的夫妇是真正相爱吗?

  片尾,当夫妇被节日的游行队伍冲散,最后拼命寻找对方,相聚之后的那一段话应该是罗西里尼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我们本来相爱,却总是彼此折磨,可能是我们太容易被伤害了!

  此外,片中那不勒斯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场景很值得细细品味,对了解意大利南部的传统文化有帮助。例如浓重的宗教色彩,看到圣像后满街人狂热的追随和跪拜;男主人向别墅里的意大利胖女仆要水的一段令人捧腹的对话,典型的朴实、泼辣、传统保守的南部大妈形象。这类有意思的细节在片中很多。

  《游览意大利》影评(五):意大利之旅 (CINE FAN 2013) (寫於2013年7月23日)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辦了一個電影節發燒友的節目,全年在藝術中心 Agnes b. 電影院播放一些經典或藝術電影。早兩個月看過【凱撒必死】(Caesar Must Die)、【早安巴比倫】(Good Morning, Babylon) 和【麻將】(Couples),本月就看了【聖女貞德受難記】(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和本文想討論的【意大利之旅】(Journey to Italy)。

  【意大利之旅】是英格烈‧褒曼與導演 Roberto Rossellini 合作的五齣電影之一,故事圍繞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英國夫婦,在意大利遇見的人與事。電影雖有栗妹喜愛的英格烈‧褒曼,無奈男女主角那滿臉不耐煩的表情,實在太過難看,所以播了約15分鐘,已然進入半睡半醒的狀態。

  好不容易等到電影播完,本想立即離開;但見主辦單位請了講者,心想既然電影看得不清不楚,就聽影後座談來個拉上補下吧,誰料竟聽出些趣味來。

  講者先介紹女主角與導演之間的關係。原來英格烈‧褒曼為了 Rossellini 拋夫棄子,這跟英瑪‧褒曼的情況類似呢!不過今次的主人翁言語不通,比電影大師那一對又困難些。之後講者續道,Rossellini 拍電影,是邊拍邊改劇本的,這讓男女主角很不自在 (所以他們的表情才那麼臭!)。英格烈‧褒曼更說過,如果換成希治閣,肯定會破口大罵 (希治閣的準備功夫做得十分充足)。

  同場有一位觀眾指出,導演可能想透過電影,諷刺英國人的死板沉悶。姑勿論導演的意圖為何,從文化的角度去看,這齣電影其實是挺有趣的,因為英國人跟意大利人的生活習慣,大大不同,文化衝擊十分明顯。

  第一次發現,原來影後座談也可為電影添姿采。

  《游览意大利》影评(六):我看到了淡淡的一缕忧伤,进而感叹浮生若梦

  1948年,《卡萨布兰卡》女主角英格丽·褒曼被名导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之一《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深深感动,并写给他一封信表示期望能与之合作,罗西里尼也为之动容。两年之后,两人在合作拍摄《火山边缘之恋》时坠入情网,褒曼给罗西里尼产下一子,褒曼清纯贤惠形象被毁,舆论哗然。不久,褒曼与丈夫离婚,并与罗西里尼结婚。此后一段时期就被称为罗西里尼的“英格丽·褒曼时代”。但是两人的事业并未因此更进一步,相反地,他们遭到了以好莱坞为首的电影界的抵制,两人后来合作的电影大都在业内颇有口碑却难以与观众见面。整体来看,这段时期的作品反响远不如其他时期作品。

  本片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2013年《视与听》杂志邀请846位影评人共同参与投票,每人选出个人心中的影史十佳。票数汇总之后,得出影史佳片的50强。本片荣登Top50 #41,该片也曾入选《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本片故事内容是战后一对中产阶级夫妻的在意大利的一次旅行,通过彼此感情的碰撞展示了战后欧洲民众的生态。故事的男主人公喜欢沾花惹草,女主人公喜欢感怀伤逝。在这次旅途中,男女主人公因为情感不和,中途各奔东西。但是经历这段不美好的意大利之旅,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逐渐认识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而爱情也并非永恒,需要彼此妥协,彼此维护。通过这对男女的感情变故,罗西里尼向我们展示了战后欧洲普通人的精神面貌,隐约显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

  通观全片,不能绝对地说这个故事的情感重点是婚姻感情,我觉得罗西里尼似乎有意识地情感重点停靠在“战争”这个点上。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镜头里都充斥着战后人们消极、迷茫、颓废的生活态度。罗西里尼通过这对男女的情感变故来展现欧洲战后普通人的情感变化,从他们游历途中的所见,以及自身的情感波动,反映出整个欧洲的思想意识形态。导演没有采用形式主义手法,刻意夸大人们的情感变动,而是把这种变动隐含在“婚姻变故”中。从这对恋人的爱情横生出来的枝节,我们看到了整个欧洲二战之后的一种精神面貌。

  男主角代表了这样一类人。客观地看待现状,并不想主动倾注自己的精力去改变现状。本片中男主角面对婚变的做法是“逃避”,因为跟女主角的一些意见不合,男主角在某天清晨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事实是,他只是有贼心没贼胆,他之所以寻欢作乐,不过是为了逃避目前的现状,而不是真的想要跑去玩乐。这一点,在男主人面对妓女的时候表现的极为明显。表面上,他在调情,但实质上,他也牵挂着女主角。我大胆的揣摩一下,这类人经历了战争,遭受了战争的创伤,他们却并不想着去改变什么,而是选择逃避,即便他们再怎么关爱着欧洲的现状。

  而影片中,女主角在面对婚变时,她努力表现得若无其事,她明知道自己过得不够快乐,却努力装得美好非常。本片《游览意大利》,我们关心的并不是男主人的“游览”,而是女主角的“游览”,她的所见给我们展示了欧洲战后的现状。自然景观冷清,带着颓废,某处安放的一排排尸骨,静谧,哀伤。当镜头从女主角角度看去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感受到那股淡淡的忧伤。它不仅仅关乎男女主角之间破裂的爱情,更关乎整个欧洲的情感裂痕。

  面对陈列的尸骨和被挖掘出来的死尸时,女主角几欲泪流。她因而想到了时光短暂,爱情未能永远,看到了爱情最终败给了生命,看到了她所不能接受的一切。

  一个民族不经历战争,就不会懂得战争之痛。一个人不见识死亡,就揣摩不到生命的厚度,就不知道现在拥有的究竟何等珍贵。

  《卧虎藏龙》里有句台词,我们能够触摸的,都没有永远。一切能够现在把握的,都看不到永久。能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分离。

  又突然想到李白一首诗。“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想到此处,反观本片,这股淡淡的忧伤便越发明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