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摘抄

2022-03-14 15:5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摘抄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是一本由李定广(评注)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4,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一):共赴一场狂欢盛宴

  文/高立

  在中华民族5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传承中,那从“杭育杭育”的先人劳动号子一路发展而来的中国诗歌,成为这一文明传承中一支重要的脉络。

  唐代诗歌创作的高峰,与诗意地栖居,艺术地把握世界的舶来观念的交织,催生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背景下,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人,对诗歌学习、吟诵的空前绝后的热情高涨,因此也催生粗独具当代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在今天信息社会强大的科技支撑下,这些信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

  适应这些变化和需求,中央电视台在每年春节期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起到了为以吟咏优秀诗词为文化传承载体与手段推波助澜的强大推手。

  选手们由吟诵兴起的对诗词的热爱甚至狂热,专家嘉宾的专业、权威阐释与挥发,带给更多旁观者以思索,激起了更多普通老百姓对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代表的,包括诗词歌赋的广义的中国诗歌的学习与探索热潮,俨然已经成为一道独特且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定广教授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上下册)应运而生。

  这部涵盖《中国诗词大会》命题范围内500余首经典诗词的评注作品,与其他同类作品想比,独特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概言之,包括:

  一是作者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典文学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决定了必然对诗歌教育关注的立足点,如在学习古诗词有什么用这个貌似老生常谈的题目下,作者提出的审美教育、人格教育、气质和修养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升4个有益人生素质提高的范畴,对美的追求的格外重视,对人格、气质和修养提升的实质内涵的界定,对提升语言能力的爬梳,就带着强烈的教育的特质,包含着当下教育科学成果,接受理论的影响与因子。

  二是对如何学习古诗词的5层次分类,认读加背诵——认知加背诵——理解加背诵——鉴赏加背诵——鉴赏加判断,涵盖了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大学以上学生的不同受教育群体,持论有据,判断分析体现出专业、精准、恰如其分的特征。对背诵古诗词的节奏和读音的独特观点,作为教授作者的专业研究成果,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细细品味,不得不叹服其定位的准确,专业能力的强大。

  三是就作品体例而言,也充满了特色。涵盖的广泛,既包括横向的5季《中国诗词大会》全部诗词,又包括纵向的从先秦至近现代的诗词。解析的精到,表现在对诗词的解读中,既符合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又结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阐释要言不烦,切中肯綮。鉴赏的有趣,有吸收最新学术成果的厚重与扎实,有中国文论知人论世的优良传统承继,有在传统的诗言志、文以载道基础上,通过深入浅出、味之不尽的精巧解析,再现古诗词文化意蕴,展示蕴涵其中的诗美、哲理、世情、人情的精巧与恰切。

  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若欲加入中国诗词诵读的大家庭,去赴这样一场文化盛宴,陶钧文思,澡雪精神,不妨认真品读李定广教授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上下册),或许会有现时意外的惊喜与人生绵长的影响。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二):读诗,究竟应该怎么去读?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早在春秋时就产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11篇诗歌,据说是经过了大教育家孔子编订的。最初的名字叫《诗》,或者因其的篇数,也叫《诗三百》。到西汉的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相比较另一部同样知名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诗经的爱好者相对来说要多得多。再到后来的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词之美就在这一首首的名家名作中渐次呈现。

  曾经很长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没有读过那么多的古诗词,但一定听说过或者读过《唐诗三百首》这个很多中国人接触古典诗歌最常见的入门集子;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说一千道一万,知道中国古诗词到底“牛”在哪里,却肯定离不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全民参与、名闻遐迩的电视节目,也会对那一个个参赛选手中的佼佼者耳熟能详——当然也必定知道,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刚刚结束,“三季老将”彭敏终于如愿以偿摘得冠军!在激情参与、乐享其中的过程中,不少人也对中国诗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

  这个“捷径”就是分上下两册、共收录诗词500余首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一书。本书由《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编选、评注、赏析,所选诗词基本覆盖《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的命题范围,以及备选但实际未播出的诗词若干首,权威性、可靠性都尢为值得信赖,非常适合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广大诗词爱好者阅读。

  而且《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书中有全诗、有节选,还会对常考的名句进行标红突出,对“中国诗词大会”前面已播四季中诗词使用的频次进行的统计,文末还有名句索引——想要重温殷怡航、武亦姝、雷海为、陈更或者彭敏的迷人风采,“照葫芦画瓢”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书中每首诗词最后均留下适当方格以便摹写诗词名句,就当练习练习硬笔书法了;更不用说,书的编造者还非常注意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最新学术前沿成果相结合,融学术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于一体,在有限的赏析文字中品味无限的古诗词文化意蕴以及其中更多的丰富滋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收获又何止“一石二鸟”呢!

  所以,这就说到了如何才能让《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这本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把这本书背个滚瓜烂熟或许不是非常难,但那不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终极目标;而真正应该属于每个人的“终极目标”则应该是,在读、品、比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明精髓的感知直至入门,进而成为有所心得、有所触动,这大概才是“题中应有之义”……辛词中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现在可以这样说,读诗读到让自己自觉自愿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精髓的守护者、传播者,也就算得上是真正读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境界了!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三):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引无数诗人竞折腰。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美与历史并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刷脸。

  例如:“杏花村”酒出自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热播剧《陈情令》中如仙境般的“云深不知处”是出自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等。用诗词取名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真人秀泛滥成灾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犹如一股清流,让观众眼前一亮。每一首诗,都是书香玉;每一念起,都是满庭芳。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如期开播。让观众在领略诗词独特韵味之美的同时,感受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力量。

  观看比赛时,很多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在工作之余抄读古诗文的毕凯,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等众多选手。他们的表现不仅展现了诗词之美,更让人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在能人辈出的选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16岁的武亦姝,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她以惊艳的方式碾压了胜券在握的北大博士陈更,一跃成为第二季冠军。加之,武亦姝较高的颜值,让她一举成为诸多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学霸”,同时也掀起了一股诗词学习热潮。

  武亦姝的诗词储备量惊人,绝对完胜大多数人。她在诗词大会上优雅大方、淡定自若的表现,引得无数观众拍手叫好!无数家长在感慨羡慕的同时又在暗自叹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学好古诗词,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的才子才女呢?

  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要从阅读开始,润物细无声。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亲自评注的这套《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确保注释准确无误,赏析深入浅出,活泼平易,引导读者进入诗意的美的殿堂。有趣味的插图,形象的描绘,深入浅出地解读。保证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能看得懂,能理解,能阅读,就连爸爸妈妈们也会成为了这套书的忠实读者,可谓老少皆宜。

  也许有人会说,背那么多古诗,有什么用呢?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百人团的选手,没有一个人学诗词是为了功名利禄,没有一个人背诗词是为了工作晋升。是的,当做一件事,仅仅是单纯因为自己想做就去做的时候,那力量不可轻视,是任谁也拦不住的。

  李定广教授表示,学习古诗词,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用”。

  一是审美教育。

  人类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而古诗词无意是“真善美”的集合体。

  二是人格教育。

  通过对诗词的朗读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

  三是气质和修养的提升。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古诗词能提升气质和修养是无须多解释的。

  四是语言能力的提升。

  古诗朗朗上口,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表达都会大大提升。

  诗词的学习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学习古诗词看似无用,其实是比别人强在了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诗词”虽然不能带来功名,不能带来利禄,但它却能丰富你的人生,让你在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宁静致远的力量中,找回内心的那份平静。

  《中国诗词大会》的logo以海上一轮满月映着中国诗词大会这几个字,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寓意深远。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举国上下吟诗爱好者,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般的情感共鸣。

  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熟读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提高文化素养,从读诗词开始吧!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四):品之不尽,回味无穷

  说起中国古代诗词,但凡不是个斗大汉字识不了一箩筐的中国人,相信都能够顺口说出一两句。即便是刚刚不过几岁的小小稚童,一提到背诗,也会背着小手摇头晃脑、奶声奶气的背上几句诸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千古名句来给你听。

  要说这国学文化的兴起的对全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对于古诗词的背诵有了诸多的要求,甚至有的幼儿园,专门开设了古诗课来带领孩子们背诵学习。自幼就开始让这些小孩子们接触中国古诗词之美。在当下这个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的时代,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不学的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背诵这些由千百年前的古人所创作的古诗词呢?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收益吗?

  若是想要通过学习古诗词来获得物质上的实质收入,那么还是趁早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吧。学习并背诵古诗词从中所获得的益处可并非是用物质与金钱所能够衡量的。

  还记得《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所讲述的内容吗?自幼被拐卖为奴不得读书的香菱对大观园中众姐妹能够吟诗作对甚是羡慕,也想成为一个雅致的人。于是拜了才女黛玉为师,学习作诗。书中曾经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词有一番颇有意思的品评与理解。

  “直”与“圆”二字一字太过无理,而另一字又似太俗,但是若想要再寻出两个字来替代这二字似乎又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

  可是你若是用“烟是直的,太阳是圆”这样的大白话来描述刚才的景象听起来又会怎样呢?这无理与庸俗的感觉怕是自己都瞧不下去,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则如同景致就在眼前一般。所以说背诵一些古诗词,学习一些中国古代诗歌知识还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从此少几分“无理”与“俗气”。

  那么我们怎样学习诗词才能够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无理”与“俗气”呢?且看曹公在原文中的借黛玉之口所讲述的学诗妙法。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连冰雪聪明的黛玉都建议多读多背名家的诗词来作底,可见这大量的背诵古诗词是多么的。读得多了,见得多了,这通身的气质,也自然就又内向外油然而出了。

  小说中的林黛玉向香菱推荐了王维、杜甫、李白等诸多诗人的诗词作品,那么生活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应该去阅读那些优秀的中华诗词来提升自己呢?

  还记的央视著名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吗?每逢新一季的播出都能够把全民诵读诗词的狂欢推向一个高潮。这套《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中所选诗词的500余首诗词不但基本覆盖《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的命题范围,还收录了其中备选的诗词若干首。从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到春秋战国的《离骚》,从西汉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到北朝民歌“木兰当户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诗词……中华诗词中的所包含的文化与底蕴,精髓与哲理,就在这一句句、一首首的诗词中为众多诗词爱好者尽数到来。品之不尽,回味无穷啊!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五):遇见,诗词之“美”

  和它们重新,相遇。

  仍记得很多年前,别的同学出去玩儿;因为一首唐诗没有背出,我趴在桌子上哭了好久。心中从那时起,多多少少对这些文绉绉的诗词有了“排斥心”;直到很多年后,我在他乡过中秋,“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猛然闯入心头,才发觉原来儿时那些“不情愿”的情绪竟在无意间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每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会唤醒内心中的这些回忆。求学时,老师在台上讲解着诗词背后的故事,而你或是聚精会神倾耳聆听、或是指尖繁忙忙于记录;这些都在内化,内化成为你的养分,内化成血脉想成的民族记忆。

  你也有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心,这根据比赛题库而整理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成为了必不可缺的“掌中利器”。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经典诗词500余篇,以时间脉络为主轴,编年的记录方式;书中除却名句重点的标注,更有画龙点睛的赏析。诗词背景的完善,更有利于认知和理解。

诗词之“美”:美于结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曾以这样的诗句来描绘“心动之景”。对于诗词来说,总有一刻你要为之心动。

  诗词是美的,短短几行,寥寥数句。从五言律诗到七言绝句,字行对称,都是美感。《声律启蒙》和《三字经》是那时的必读经典,“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样的遣词造句让诗词有了丰富的可读性、可观性。

  叠词、拟声词的运用增添一份韵律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字不多,却将应表露蕴意展现纸上。牛郎织女相隔的银河,化为了“清水”,而那说不尽道不完的情话,也只能无声。

  “不得语”不只是口中,更是心间。结构的美感,烘托出意境之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美于意境:诗词之“美”

  结构的对仗,词句的斟酌,让句子颇有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最好的一种表达,从物象到意象,这是诗句的一个升华,更是诗句本质所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边塞诗,看似写荒芜的景致,烟和落日辉映,却实在写人心的孤寂。诗句的字不多,但却能传情,意境沟通诗词而勾勒,勾勒出的景致来表露感情。

  曹操的《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从可观感的景物入手,描述身边的所见,最终将诗句结尾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园中的青芽,化为人生的感悟,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诗词最美的一面。

  美于结构,美于意境,更美于传承。

传颂千年,“内外”皆美

  诗词的外美,美于结构、形式,短小精炼,既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又能哀伤凄婉、寓意绵长,诗词提取关键之物,描述眼见、心中所见之景。

  诗词的内美,美于意义、意境,海纳百川,不仅忧国忧民、体恤民众,而且审时度势、针砭时事,选取社会热点之时,表达内心、他人所感之情。

  诗词是美的,这种美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感悟。《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补上了丰富的史料,让你读诗时,更能读史。诗与史相融,史中有诗歌。

经典学习

  传颂千年的诗歌,带有别样的美感。它们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厚重情感的汇聚。像一道光,穿越千年而来和我们在这个时代相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是这样,历史这样,都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等你回眸、等你惊叹。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六):腹有诗书气自华,赏《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中挥斥方遒飘逸仙迈

  自于媒体中得知诸如: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悲凉也是情;既许一人以偏爱,缘尽余生之慷慨等伤感又温情的诗词,我即不由自主深陷中国诗词中那含蓄不可闻所有之决绝,温柔可洞观一切之暖意。儿时,尽管成日流连在老师诗歌鉴赏的熏陶下,但仍鲜少能体会其中千山万水总是情,待到成年后经历无数人事,才知原来那千言万语都不抵诗词中寥寥数语更一语中的。语言的力量,深入骨髓的渲染,只有懂的人才能于只言片语中体会透彻心扉,体会那细致如麻的心思。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品格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许正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的人将目光从舆论八卦中转移到中国诗词古典文化之美里,也正是因为诗词,令我于岁月的洗礼中学会沉淀自己,终究明白女子需常读诗书,才能免于被一地鸡毛折磨的尽是暗淡不剩光芒。

  曾经原以为最真实的生活是畅所欲言,时而往来,才深知细碎的言辞往往并没有知心人倾听,而学习诗词中意境优美,短小精悍,易记易诵,便于呈现的诸多特点也成为不容置疑的必经之路。然而,当我们已然学会用诗词来描述所见所闻时,更容易深刻意识到那种名为孤独的词,也许给予自己一片安宁是坚持学习这些美妙不可多言的诗词的缘由。曾经无法理解诗人们的复杂情感,到如今居然会有无数次感同身受,也许诗词本就不应该让生活阅历一片空白的青少年学习,而应为历经风波的成年人必学经典。几多沧桑,几多忧愁! 一:语言凝练,不带虚词,其中抒情美与意境美犹如天籁般令人难以拒绝,如此美感具有天然吸引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言成为众多善男信女对待感情的至理名言,原以为有这样的誓言,感情中的双方就可以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忠贞不二,现实却很骨感,有时冰冷到让人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却未曾想过结果挺美好,过程尽布满荆棘,要用多少眼泪,多少伤心欲绝才能促就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缘分桥梁。 中国诗词的美好更多在于拥有无限情愫的人会将他人的体悟感知代入自我情感,恰如这句令人动容的诗句,实则是一首反对战争的诗歌,描述的也本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痛苦,因为将士们服役导致失去了人身自由,不免对因为战乱导致财产家庭的丧失产生悲痛之情,财产上的损失和家人朋友间的生死离别不会因为历史时间的转变而变得大相径庭,自古以来,这两者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对金钱财富与亲情爱情友情等物质情感产生了不可抵抗无法拒绝的处境,虽战争是一段历史,在和平年代没有太多感触,但是对于逝去无论何人难逃魔咒。前些时日,偶见网络上这样一个故事,战争年代被迫分开的夫妻二人,待到迟暮之年,女子孑然一身,泪流满面,男子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此种曾经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似乎根本不是时间的对手,何来永恒,何来挚爱。 当生活阅历一片空白时,心中满怀美好,最是难消此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如今的教育理念无时不在指导人们不要太在乎物质要追求梦想,追求信念,所以这种情感的寄托像是避风港一样令人忍不住靠近,只愿人生永远似这句诗一样美好纯洁。即使满是沼泽,也可于温柔恬静的诗词中寻觅安宁,切不可沉醉雾霾。 二:千言万语都不如诗词来的干脆利索,难以描述情景时,寥寥数语诗词即可解决一切 生活中琐事繁多,曾见过一个知名人士分析当今世界奈何离婚率如此之高,因为生活琐事家庭分崩离析,二人分道扬镳的比比皆是,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待到回首,时常在想,为何我所言他不懂,是不识文字还是不愿费心,在当事人双方觉得彼此都不可理喻,难以说通说透时,我们皆在怪罪语言的深奥。 在阅览《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一书时,看到那句曾无比熟悉如今更是有切身体会的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我者,又怎会说我是不可理喻之人,不懂我者,再如何都是白费心力。相爱相守二人,如果只在自我世界里存活,婚姻的绑缚确实无任何价值,努力的靠近双方才会将感情变得坚不可摧。网络上时常有人评价,有些女子就是文艺病,就是作,就是玻璃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真不可不说,道尽凡尘俗世所有,话尽千古悲凉,吾心中所有忧思也最终汇聚成一句谓我何求,悲痛之心显而易见。此诗作者见到国都灭亡,走到故都,见到黍栗茂盛,一片荒芜,心中自然而生彷徨不安,不知之人定会问你奈何如此,诗人只能内心奔溃想着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楚,只好问苍天,这是谁造成得呢? 恰似本人,生于南方鱼米之乡,近二十年的生活环境因为所谓爱情而远离故土,来到这语言不通,饮食习惯皆不通之北方都城,再到人心难测,心中时常彷徨不安,而局外之人却只在教导我要为儿女健康着想,切不可有自我小情小绪,这种孤独感与无限忧思似乎只有远古之人能感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知他人心思,也别道其人怪事多。 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呢,再看诗词,想来感情最不可叙述,最不能用无数语言阐释,精髓之处只在于你懂我懂,你愿我愿!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七):一寸丹心图报国,寻找古诗词中的中华脊梁。

  今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国家正在和新型冠状病毒战斗。很多医务工作者和普通人,这时候都纷纷挺身而出。

  很多医务人员,警察,社区人员,在接到命令以后,立刻放下与家人团聚的碗筷。急急忙忙的与父母儿女告别,换上工作服,义无反顾的扑到自己的岗位上。

  而在中国的明代也有一个民族英雄于谦,在春节期间仍然忧国忧民。

  历史上同样的时间,于谦正在做,跟我们大家同样的事情。

  一首《立春日感怀》道出了他当时的心境。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谩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诗是于谦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写的。当时正逢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节,因而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

  但为了国事,又不得不滞留在边地,作者表达了忠孝难以两全,不得不舍孝取忠,又忍不住思念父母,感觉对不起双亲的痛苦心情。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国家的事就是自己最大的事,因为无法尽孝道,只能偷偷流泪。

  最近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就讲述于谦那个时代的故事。于谦同岳飞同为古代的大忠臣,但是知道于谦的人并不多。

  永乐十九年,24岁的于谦(1398-1457)高中进士。于谦和大多数官员一样,安心工作,等待升迁。宣德元年(1426),《大明风华》汤唯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他的亲叔叔汉王反叛,他亲自出征平叛。

  当时于谦被任命为御史,汉王虽投降,但心中仍不服。宣宗命于谦“口数其罪。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于谦显露出的才华,深得宣宗信任。

  宣德五年(1430),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当时山西赋税沉重,加之旱灾蝗虫,当地民不聊生、饥荒遍野。

  于谦深入地方了解决灾情,于谦在山西期间给民众喘息的机会,打击了在晋的皇族、官僚,制止他们兼并农田,又减免了土豪转嫁到百姓身上的赋税,百姓得以生存。

  宣德七年(1432),山西太原府、平阳府、汾州等地遭遇天灾,致使当年秋天这些地区的粮食颗粒无收。

  农民饿着肚子,于谦便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当年田赋并希望开仓放粮,朝廷同意。此后于谦得到三晋人民的尊重。

  正统四年(1439),于谦将百姓的夏税(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分为米布各半,即百姓税赋一半收米一半收布,以保护百姓口粮,防止米价上升。

  因为他太受百姓的爱戴,引起了当时一大贪官太监王振一党的排挤诬告。

  明英宗听信奸臣的话,将于谦投入狱中判死刑。

  百姓知道于谦被抓后,纷纷进京请求皇帝释放于谦,王振一党迫于压力,以抓错、抓成同名同姓之人为由,三个月后释放了于谦。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返京,升兵部左侍郎,这一个偶然性的任命,竟让大明又延续了195年。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沙场悍将也死伤无数,皇帝被俘,当时明朝一片慌张。

  徐有贞以星象玄学为名,提出迁都南京,其实就是逃跑。当时朝中无人敢在国家有难时站出来。

  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为由,呵斥了朝廷的迁都派。

  并且拥立英宗的弟弟代宗皇帝,稳定民心。带领明朝仅有的部队进行北京保卫战。最终于谦不负众望,击退了敌人。

  自始自终他的初衷都是为了国家,但在英宗复辟后,却惨遭奸臣陷害而惨死。

  于谦的一生也像他所做的《石灰吟》一样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也是中国诗歌的奇妙之处,我们通过读中国诗词,可以跟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进行精神的交流。

  即使古代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电视,通过阅读古诗,我们仍能感受到于谦鲜活的人格魅力。

  让我们放下手机,仔细阅读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用自己的感受,了解厚重的中国历史和各种各样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吧。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八):《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诗词大赛命题的“母本”,更是学习诗词的“善本”“定本”

  古诗词中的英雄的本色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古往今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在历史的转折处,英雄常常横刀立马力挽狂澜,在命运的转折点,英雄常常视死如归勇赴国难。英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伟大,英雄不朽,是因为他们的功业不朽。

  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四场主持人龙洋的开场语。

  说到英雄,我们想到的大都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人物形象。在盛世和平年代,大家安居乐业之时,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英雄”这一称谓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呢?

  记得2018年,范冰冰曾心安理得地去领了什么“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项,一时间舆论哗然,什么是中国精神也被各路大神们犀利地诠释着。

  有人说那些关键时刻不顾安危伸出援手的才是国家精神造就者,甚至还列举出了许许多多平凡人的不平凡付出。

  比如3岁男孩从6楼坠下,楼下一群快递小哥赶忙撑起床单接住了孩子

  比如行乞者在遇到急需帮助的募捐时,掏出身上所有的钱投进了捐款箱。

  比如平时自己走路都不稳的90岁老人,跳入冰冷的河里救起19个月大的孩子。

  ......

  千千万万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是和平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亦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

  汉代文学家刘劭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毛主席曾说过,“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用这段话来点明了英雄的出处。另一位点评老师杨雨则进一步说出了“家国情怀才永远是英雄的本色。”

  就像节目中说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是少年英雄的气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老英雄的壮志,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向英雄致敬的。

  或许是因着当下的情境,在看第五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时,对与英雄相关的诗词尤为感慨,短短几句话,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一览无遗。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诗词大赛命题的“母本”,更是学习诗词的“善本”“定本”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那个在台上沉着镇定的武亦姝一时间成为诸多家长眼热的“别人家的学霸”,同时也掀起了一股诗词学习热,各大广播电视机构和互联网音视频分享平台,纷纷推出与诗词有关的赛事和诵读学习节目,一时间诗词成了人们学习的“新宠”。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些“文气”,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武亦姝那般诗词歌赋随手拈来。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只是,在这股诗词学习热的背景下,关于诗词的各种纸质读物、电子读物,以及手机APP纷纷“出笼”,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给很多家长以及诗词爱好者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刻,选择一本可靠的、专业的读本显得尤为重要。

  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至五季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编选并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一书,共收录诗词500多首,内容覆盖了《中国诗词大会》一至五季的所有内容,包括备选但实际未播出的诗词若干首,可以说是诗词大赛命题的“母本”。

  不仅如此,本书还是“善本”“定本”。为何这么说呢?

  著名文史学者李定广教授既擅长版本考证,又深谙古诗词音乐、音韵,他对版本歧异的诗词一一做了考辩,书中呈现给读者的诗词,其字、词、音十分精准可靠,经得住推敲。不仅如此,李定广教授还擅长艺术分析,所以,书中对诗词的赏析,不仅包含了他自己的研究心得,还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既为读者学习诗词打好了底子,提高了起点,还有助于读者在诗词学习的道路上更上层楼。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

  很多人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考试答题时需要用到,古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吗?

  非也!在《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一书李定广教授表示,学习古诗词,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用”。

  一是审美教育。

  古诗词将真善美融为一体,又以“美”为最突出。尤其是其中的节奏美和意境美,颇能提升孩子对“美”的感觉和领悟能力。

  二是人格教育。

  诵读欣赏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古代伟大文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通过古诗词更能感染激发孩子的心灵。

  三是气质和修养的提升。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古诗词能提升孩子的气质和修养是无须多解释的。

  四是语言能力的提升。

  古诗词语言凝练,是汉语浓缩的精华,又没有古文那么难读,常读古诗词,其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会大大提升。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九):《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 品诗词名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自带光彩

  董卿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大气温婉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表现让人们更加爱上了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在一次采访中,董卿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自身不断地修炼。她对诗词的信手拈来,融会贯通让人颇感敬佩。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自带光彩!

  想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莫不需要点滴积累。《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选编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为我们讲解这些诗词名篇,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中的锦绣篇章。

一、诗词中的山川风月

  古人十分喜欢寄情山水,用诗歌来歌颂大好河山。由此,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诗,他们或赞叹山川日月,或借景抒情……用诗词记录下了秀丽山河,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别致的语言叹大自然之美。

风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咏物的小诗,读来很有趣。题目是谜底,诗歌正文是谜面,正文中不能出现谜底的字。这种类型的诗,叫做“避字诗”。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无影无踪的风。能吹落秋天的叶子,能吹开春天的花,能让江面掀起千层的浪,能让万竿竹林倾斜。试问它是何物啊?它就是风啊!

  这首诗把无形的风描写得绘声绘色,化无形于有形,生动有趣!让人绘心一笑,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这首诗的作者李峤无论在仕途还是文学领域都有很高的地位。他曾经官至宰相,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又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李峤善作咏物事,对唐代律师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在唐代虽然官小但是才大,在盛唐时诗名极大。他的诗风与王维、孟浩然接近。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就连宋代大家欧阳修也说自己最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几次想要模仿,也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

  诗人在清晨步入古老的寺院,旭日东升照耀着高高的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让人内心平和安定,鸟儿的鸣叫更加衬托了寺院的寂静。这样的环境,只想寄情于山水,欣赏自然的美好。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

  王维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8岁就会写文章,擅长书法、绘画,精通音乐,自幼被称为神童。他和李白、杜甫并成为盛唐三大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写出秋日里淡雅的美景,这首诗如一副水墨山水画。景致既安静又灵动,人与自然相当和谐,足以荡涤心中的凡尘。

二、诗词中的炙热感情

  诗词同样也记录着炙热的情感,传递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爱人之间的誓词,指天立地为证,爱人之间矢志不渝,永远携手。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山平了、江水干了、冬天打雷、夏天大雪飘飘、天地合二为一。诗人想象奇特,化浓浓的情感于有形的物象之中。让人深感爱情之浓厚、为后世情侣广泛引用。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聊的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非常有名的悼亡诗。苏轼与原配夫人王弗情深意厚,兴趣相投,两人可以说是非常相配的灵魂伴侣。然而王弗早逝,苏轼也在仕途上遭受了打击,为俗世缠身。这首诗深切地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无限的凄凉。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读后感(十):舌尖上的另一种“美味”——妙不可言的中国诗词

  《红楼梦》中刘姥姥逛大观园一节,用饭后贾母一行在缀锦阁坐定吃酒,贾母提议行酒令,众人自然捧场。又因朴实逗趣的刘姥姥颇得贾母喜欢,当然不会让她就此回去。刘姥姥推脱不过,只得参与其中。

  只见贾母的心腹大丫鬟鸳鸯做令主,拿一副骨牌,先说规矩:三张为一副儿,拆开依次说,行令的人不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错了的罚一杯。

  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并宝玉和众姊妹都自幼受教,并非难事。“六桥梅花香彻骨”“织女牛郎会七夕”等韵句信手拈来,更不要说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是个中高手,作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双悬日月照乾坤”“处处风波处处愁”等佳句。

  唯有不精于此的惜春被罚了酒,再就是憨态可掬的刘姥姥,让众人着实欢乐一场。

鸳鸯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稼人罢”。众人哄堂笑了……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道:“右边‘么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单看《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便从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出发写了不少诗词。书中更有香菱师从黛玉学诗一节,几近入魔的香菱遵照黛玉的嘱咐先看了王摩诘、杜工部几百首在腹内,之后便整日兀自琢磨诗句,嘴里念叨不停,称得上痴迷二字,让宝钗等人哭笑不得。

  刘姥姥一介庄稼人,可想而知填饱肚子已不容易,哪里有机会学习作诗词,否则也许也会是位乡土风格的诗词大家也未可知。

刘姥姥在大观园

  如今义务教育普及,古诗词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在高考卷上一直有一席之地,不能不说是重点。然而,如呆香菱一般为诗词着魔的怕是不多见了。

  ——这么想,可是大错特错!

  2016年年初不久,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节目跃入人们的视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众综艺节目中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吸引了大量观众。

  它就是之后声名远播的《中国诗词大会》。

  这档节目已播出四季,第五季正在播出。自播出以来该节目收获了大批拥趸,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草根”选手亮相于这个舞台,引得无数人击节赞叹。

  比如外卖小哥雷海为,貌不惊人的他平凡无奇,中专毕业后即外出打工,是千千万万个打工仔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心中有对诗词的热爱

红衣为雷海为

  这份热爱没有因工作的繁忙而消退,更随着他辗转深圳、上海和杭州,直到于2018年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舞台上,热爱迸发成惊艳全场的光芒,也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钢筋水泥的生活之下可以拥有的一种诗意盎然。

  我们无从得知彼时已近不惑之年的雷海为在诗词上倾注了多少爱,但想必会是让人动容的漫长和深沉。对此,该节目的主持人董卿点评道:“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中国诗词的魅力,可见一斑。

  我们对中国诗词当然不陌生,有时候甚至已经太熟悉其中的名篇佳句,熟悉到已然忘记它们的古老。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常读常新,有足够的包容度能为每一代人的生活做注脚,中国诗词“长寿”得不可思议!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某个时候。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岁月荏苒,沧海桑田,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诗经》中的名句依然不绝于耳。

  一切无需赘言,厚重的时空已为这不知何人所作的词句涂抹了一层又一层华彩,每个字背后都积淀着层层叠叠的思绪情感。尽管我们与祖先的生活早已大相径庭,但是以诗词为桥梁,在血脉之外我们又找到了同样重要的精神连结。

  别忘了,古老的《诗经》,不过是中国诗词这座宝库的冰山一角。

  悠悠延绵的中华大地上,朝代更替,日月轮换,时光无声地流逝,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惊才绝艳的诗人词人,为我们留下无价的巨大财富。

  想想自古以来,识文断字便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至于吟诗诵词,更是非得有相当的才情不可。再则岁月无情,辉煌的文明传承至今已是奇迹,有所遗失不足为怪。尽管这样,展现于我们面前的这些历经大浪淘沙后的精品,其数量依然令人惊叹,其内容之广阔令人感慨。

  《中国诗词大会》不知重新唤醒了多少人对诗词的热爱,那浓缩了每一天所使用的汉字的精华,凝练了每一次吐出的词句的深意,宛如一封不具名的信笺,飘过时间的海越过空间的洋,徐徐在我们的心海轻点,荡起片片涟漪。

《中国诗词大会》LOGO

  于是难以言表的心绪有了委婉的诉说,或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或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或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于是秀色可餐的美景有了具体的画面,或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或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或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于是澎湃汹涌的感慨有了奔腾的出口,或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或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好诗好词,如美味珍馐,诵读时即齿颊留香,让人回味无穷;好的节目,不仅寓教于乐,并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念念不忘。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一直未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总有新观众慕名点开,老观众一看再看。那些或陌生或熟悉的词句,经由嘉宾老师们专业的评注,轻易便能让灵魂与之共鸣,肚子里的“墨水”也由此更涨一分。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众被节目点燃的热情,一套与《中国诗词大会》密不可分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以一飨诗词爱好者。

  这本书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词:广选、精解、趣赏、实用。

  广选自不必说,覆盖《中国诗词大会》五季全部诗词五百余首,俱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精解是本书最大的亮点——由节目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评注,言简意赅,精准明确,堪称教科书级别,还为生僻字、通假字等标注了注音;

  趣赏则是从全诗或全词的表达立意出发,结合当时的背景和相关事件做一总结概述,且吸收最新的学术成果,深入浅出,以文雅又易懂的语言对诗词进行赏析和评价,厘清读者到达诗词的“最后一点障碍”,以免读者读懂了字和句,却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一头雾水;

  全书中不止诗词赏析,另有插图,均选自中国古代名画。赏文看画,互通有无,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至于实用,是指针对有心参赛的读者标示了常考名句和过往赛季中的出现频次;对其他诗词爱好者而言,名句以不同颜色的标注会更加醒目,更容易加深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实拍

  没有恰当的赏析和充分的评注,只靠个人去领悟,也就难怪求学者们往往对中国诗词的学习望而却步。只有“高山仰止”而无“醍醐灌顶”,也就无法让更多的人认识、熟悉并了解这块宝贵的文学瑰宝,这是多么大的憾事!

  如今手捧《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不必担心校注不请,不必忧虑发音不准,更不必害怕理解有误,有朝一日闹出笑话,真真切切省了许多事。

  用作启蒙也好,加强学习也好,好书正如好节目,可以跨越年龄和阶层。正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的百人团里上有白发老人下有懵懂稚童,若问共通之处,自然和本书的读者一样,都是为中国诗词所折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